aizixun8 发表于 2024-10-31 19:04:33

艺术史研究:扎实根基与找对方法同等重要

近年来,我总听到一些抱怨。老师们担心学生在艺术史研究方面越来越自卑,学生们也不满老师的教学总是让他们收获甚少。无论从事什么领域,基础都是最重要的。老师希望学生的学术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己也希望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的探索。扎实的基础固然重要,但找到正确的方法也同样重要。

汉斯·贝尔廷、海因里希·迪利、沃尔夫冈·坎普、威利博尔德·绍尔兰和马丁·万克合着的《艺术史概论》历经七次修订,终于向读者介绍了中文译本。除去引言和译后注释,全书分为三部分,共17章。从什么是艺术史、如何确定艺术史的研究对象,到如何解读研究对象,本书让读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艺术史的专业领域。基础知识。

由于中文译本尽量抛开陌生的专业术语,使用大众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所以这本《艺术史导论》也适合对艺术史感兴趣并想找到一种方法的非专业读者。开始吧。

https://static.clzg.cn/upload/clzg/2024/10/31/xtvkd905f8.jpg?clzg_scale=1080,720&x-oss-process=style/clzg_content&clzg_scale=1080,720

想要了解艺术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艺术史。顾名思义,艺术史是人类历史上创作和流通的艺术作品的历史。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哪些艺术品可以载入史册?就因为我们提到了“经典”?不要忘记,我们所得到的“经典”的定义大多来自于艺术史对艺术作品的定位和排序。并不是说我们先有“经典”的意识,才有艺术史,而是艺术史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人类创造的美,什么是能够通过不同时代审美考验的“经典”人类的。

因此,艺术史研究者的任务十分艰巨。他们需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并流传至今的无数作品和艺术家中寻找精髓。研究者所选择的艺术家或艺术品需要经过其他人和时间的选择。选择和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和审美标准不断变化,艺术史也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评价、贬值、限制和扩张。在研究艺术品史的同时,考虑到艺术品的保存和传承也是艺术史研究者的责任。

问题是,艺术史研究者如何判断和寻找能够留在艺术史中的艺术作品?这就要求艺术史研究者同时具备福尔摩斯的能力。他们首先要确认出土艺术品的信息:这件艺术品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它是什么时候创建的?使用什么媒体?当时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文化会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https://pics5.baidu.com/feed/9f2f070828381f30918d2eb0900c9f066e06f02b.jpeg@f_auto?token=8b22dbd636210f1af3ec35727b7c0adf

提出问题很容易,但论证的过程却非常复杂和困难。 “魔鬼隐藏在细节之中。”艺术史研究者需要善于发现艺术作品细节中埋藏的“秘密”。最著名的例子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随着读者不断研究,会发现很多细节,几乎每一次都几乎颠覆达芬奇的个人形象和人们对他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认知。如果艺术史研究者知识不够,不熟悉古今艺术作品所使用的媒介和技术,特别是不熟悉当前的某些检测技术,不了解艺术市场的运作,就不可能能够对面前的艺术作品做出决定。专业判断。 (想象一下夏洛克·福尔摩斯如何利用蛋彩画中使用的蛋清和矿物质来确定其年代,从而识别凶手?)

以上仅是艺术史研究的一部分。如何向学术界和公众解释自己的论点,也是艺术史研究者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也是他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学科发展更加多元化,跨界、跨学科合作成为当今突破学科局限性的重要研究手段。在这样的需求下,艺术史研究以社会史、性别史或图像史为新视角,利用学科间的科学共性规律,为艺术品和艺术史寻找更广阔、更立体的视野和研究空间。这样,才更有可能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本质和对美的追求,而不是简单地用“意境”来概括中国文人画,用具象和抽象来理解西方古典主义和立体主义。震撼心灵的艺术作品蕴含着创作者无穷的力量,而这些力量需要艺术史研究者不断地挖掘和呈现,需要公众去理解它,需要社会去传播它,这样它们才能拥有生命力并延续下去。 。海因里希·迪利( )曾在他的书中提到,一幅画、一件雕塑、一座建筑都不能称为艺术。没有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没有公众的参与,艺术史的真正价值就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出来。

一起来学习艺术史吧!不要只用美与丑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史研究:扎实根基与找对方法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