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与咕咚功能结构对比:女性用户居多的 Keep 如何吸引用户?
从性别分布来看,keep以女性用户为主,男女比例接近2:3,而咕咚以男性用户为主,男女比例约为3:2。个人分析认为,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塑身。除了核心健身课程外,keep还提供瑜伽、冥想、舞蹈等女性感兴趣的课程指导,以及一些经期、产后的相关课程,帮助女性塑造身材。体形和生理调节,因此吸引了大量女性用户。2.5 功能结构比较
Keep和咕咚都具有运动数据记录、课程计划指导、运动社交、运动商城等功能。但两者的产品定位不同,因此其功能结构也不同。
Keep的信息架构由【首页】、【计划】、【运动】、【商城】、【我的】组成。整体结构设置主要根据课程内容。 “直播课”、“保留自行车”、“保留跑步机”等分别在【运动】中作为二级标签,【计划】在底栏作为一级标签。它将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用户,让用户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课程指导,充分发挥其课程内容多元化、高质量的优势。
咕咚由【运动圈】、【发现】、【运动】、【好货】、【我的】组成。主打智能运动和社交运动的咕咚主打户外运动,新增“游泳”和“滑雪”。一方面,智能装备更受户外运动员的喜爱,另一方面,户外运动员也愿意分享。在交流方面,咕咚通过动态推动用户分享评论。运动团体将具有相同目标和爱好的用户以及同一城市的用户聚集在一起,进一步增加用户在产品内的社交关系。官方组织的活动进一步连接了用户的线路。将线上关系延伸至线下,提高用户对产品的粘性。 【体育圈】上的分类包括“短视频”、“青春”、“活动”等标签。【体育页】底部的精选更新都是为了鼓励用户分享和点赞。
2.6 竞品功能对比
2.6.1 核心功能对比
2.6.1.1 锻炼(以跑步为例)
(保持)
(咕咚)
运动方面,以跑步为例,通过上图对比我们可以看到,keep主打向用户展示课程内容,将跑步指导、户外跑步、跑步机放在同一个标签页中,下面是跑步课程的选择。它旨在引导用户在锻炼时选择课程,但页面上的元素比咕咚多,增加了用户决策的成本。用户点击户外跑步的绿色按钮,立即进入跑步页面记录数据。与咕咚相比,减少了页面跳转过程。
而咕咚则专注于引导用户添加跑鞋和装备。页面上的元素较少。鞋柜、智能设备的按钮醒目展示,让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到,避免受到其他元素的干扰。但这也使得页面处理过程相比keep来说太长,尤其是在网络不好的情况下,用户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用户点击跑步按钮进入锻炼设置页面,重复出现添加设备的按钮,再次点击跑步按钮开始锻炼。虽然咕咚突出了添加设备的按钮,但进入页面连接智能设备时并没有有效的引导。种类繁多的智能设备让用户一时间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选择。还有智能跳绳、智能脂肪秤等与跑步无关的选项,建议根据不同运动类型进行精简,减少用户麻烦。
2.6.1.2 课程指导
2.6.1.2.1 课程页面
(留)(咕咚)
在课程页面上,keep和咕咚都提供了课程过滤的功能,但页面布局却有很大不同。
保留按顺序列出大类别和子类别,以便人们直观地看到过滤条件,同时也减少了用户在选择多个标签时所需的操作。然而,众多的过滤条件不仅占用了页面过多的面积,使页面显得拥挤,而且给用户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不过Keep将单日热度高的课程放在首位,并且还提供了测试功能。它根据用户的回答提供相应的课程推荐,这对于没有明确目标的用户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过多的过滤条件给用户带来心理压力。
在过滤方面,咕咚通过滑动顶部选项卡在课程的主要类别之间进行切换。过滤和排序功能始终位于顶部,子类别隐藏在抽屉中。每个过滤的子类别都会根据不同的大类别而变化。这使得页面显得清晰简洁,过滤条件也简单明了,降低了用户决策的成本。另一方面,咕咚的各大类目名称都比较直白。我个人认为,考虑到其用户年龄层较大,简单的名称更容易让用户理解。但将排序和过滤分开,势必会增加用户选择多个标签时所需的操作,而且各个大类的过滤条件也会发生变化,很容易给用户造成混乱。
两者在课程页面筛选和页面布局方面各有优缺点。 Keep更直观,而更简洁。这也可能是两者课程类型和数量不同的结果。不过keep提供的测试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标不明确的用户不知道该练习什么的问题。建议咕咚也可以添加类似的功能。
2.6.1.2.2 课程详情
(保持)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00819/bac1008adbec4e0b9b647bdeea9c47e1.png
(咕咚)
2.6.1.3 总结
根据定位的不同,Keep和咕咚也有不同的页面和运动等操作流程。 Keep专注于向用户直观地展示其优质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其课程优势,同时减少用户的页面跳转和操作。但繁琐的页面元素也容易给用户造成心理压力,增加用户的决策成本。咕咚注重引导用户添加设备进行训练,突出添加设备的功能。但缺乏有效引导,在引导用户添加设备方面仍显不足。整体页面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元素过多造成用户混乱,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户操作性。
2.6.2 其他功能对比
2.6.2.1 搜索
(保持)
(咕咚)
在搜索方面,Keep用户只需点击体育页面右上角的图标即可进行搜索。不过,咕咚在体育页面上并没有搜索图标。咕咚用户需要跳转到发现或运动圈页面查找并点击。再次搜索时,搜索功能隐藏较深,用户很难找到。它还增加了用户搜索所需的页面流量。
在搜索页面,keep和咕咚都有热门搜索和热门内容。 Keep还根据自身定位展示热门课程。虽然keep和咕咚都有搜索记录,但咕咚的搜索记录需要用户点击搜索框才会出现。相比之下,keep将搜索记录直接显示在搜索页面上,更加直观,也减少了用户进行历史搜索的需要。过程。
在搜索结果方面,keep和咕咚都根据自己的定位和优势对搜索结果进行了分类,这也方便了用户搜索。从搜索结果的类别排序来看,从左侧开始关注课程和动作,而咕咚则关注用户和运动团体。可以说,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Keep专注于课程,咕咚专注于社交。
2.6.2.2 社区页面
(保持)
(咕咚)
keep和咕咚的产品社区中,两者的页面布局是不同的。 Keep采用类似列表的形式来展示用户更新,并且与咕咚相比,左上角的消息较少。这样的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关注动态内容本身。咕咚采用瀑布流布局,可以更大量地展示用户动态,增加整体信息的曝光度,让用户不断浏览,从而吸引用户。
你可以在社区里看到keep和咕咚的区别。 keep专注于打造垂直体育社区,偏重内容属性。在keep的早期,用户需要完成培训才能发布更新。随着其发展,门槛逐渐放宽,也给社区营造了良好的运动健身氛围。为了保持这种良好的氛围,对动态内容进行严格划分,分类极其精简。只有“关注”、“动态”和“圈子”,“话题”和“城市”更具社交性。内容放在“动态”导航入口,更多生活化动态放在“圈子”。通过这样的设计,将与运动健身关系不密切的内容放置在较深的页面层级,避免了不良币的驱逐。出现好币现象,从而维护了社区的生态。同时,keep还搭建了百科平台,让健身专家分享经验和知识。健身新手也可以提出健身过程中的难点,促进双方沟通,从而输出优质内容。
另一方面,咕咚鼓励用户发帖、分享、点赞和评论。社区更加注重用户属性,通过“热门”、“小视频”、“青少年”、“活动”等生活娱乐为主的分类标签来促进用户点击。观看和分享增加社区活跃度,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时间,从而增强用户对产品的粘性。但太多的类别不仅显得杂乱,而且其背后的内容也很容易被用户忽视。另一方面,过多的娱乐性、生活性内容导致咕咚社区低质量内容泛滥。
3、运营策略
保持:
以课程为核心,提高在线课程质量,丰富课程类型。将优秀课程推送到首页或搜索页,更好地触达用户。另一方面,我们注重用户培养,打造专业体育社区,输出优质PGC和UGC内容。
邀请健身网红入驻,与用户分享健身经验、制造话题、开设私人课程、直播课程等。
推出自有品牌产品,除了智能装备外,还有服装、食品等,将keep打造成健身运动品牌。
线上定期推出赛事活动,调动用户运动热情。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2Fbw1%2Fddcd35f8-4ab4-4b6c-a06d-3850bb36cb19%3FimageView2%2F2%2Fw%2F1080%2Fformat%2Fjpg&refer=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733004213&t=467e6bddb14c7f9ebc446019765f3d4b
推出线下智慧健身房和线下体验店,为用户打通线下锻炼场景,打造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咕咚:
以智慧运动为核心,自主研发智能装备硬件和AI等技术,打造咕咚智能教练系统V-coach,实现运动数据实时监测反馈和实时指导。推出咕咚开放平台Hub,允许第三方产品硬件接入,打造“数据+服务”的智慧运动平台。另一方面,定期举办智能设备评测活动,推出高质量评测。
以社交为辅,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将线上社交关系带至线下,增强用户粘性。同时,我们与第三方合作举办大型活动,增加品牌影响力。
开设线下体验店,布局线下新零售,打造消费级品牌。
邀请健身网红入驻,与用户分享动态、创建话题、组建运动团体、开设私人直播课程。
4、盈利模式
Keep和咕咚的盈利模式非常相似。 B端主要以广告、活动合作、企业服务为主,C端则以付费课程、智能设备、会员、电商平台、活动及其衍生品为主。
会员是Keep和咕咚的收入重点,两者都在会员增值服务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此外,Keep凭借其多元化、优质的课程以及在健身领域的优势,将收入集中在课程上,并将线上流量引导至线下Keep健身房,以获得更多收入。
至于咕咚在智能硬件方面的优势,已推出多款智能硬件设备,营收重点为智能硬件导购和电商平台。除了自有品牌外,还销售第三方品牌产品。此外,举办过多次活动的成功,赛事活动及其衍生品是另一个关键的收入点。
5.SWOT分析
6、产品优化建议
保持:
丰富课程类型,扩大受众范围。 Keep可以添加专门为中老年用户定制的课程,或者为其他特定人群定制的课程,例如轻度颈椎病的人。现在疫情影响,keep还可以增加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缓解用户的心理压力。
提高产品智能化,例如在课程页面添加Keep手环等智能硬件,实时显示“心率”等运动数据。
建立积分系统以增加用户活跃度。积分与商场折扣或付费课程挂钩。用户可以使用积分购买直播课程回放或者一些饮食计划、训练计划等。
腾讯资源可用于品牌推广和品牌影响力。
咕咚:
加强对用户添加智能硬件的引导。您可以在添加智能装备页面直接搜索设备,无需用户通过类别一一搜索,也无需针对不同的运动类型展示对应的智能硬件,避免用户混淆。此外,还可以添加“适合你的智能硬件”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兴趣和过往运动数据,向用户推荐合适的智能硬件。
优化构建社区氛围,明确社区定位,把握运动与生活的比例,规划社区动态分类。可以参考keep的方法,通过圆圈来划分动态,将与健身无关的动态移至下一级。还可以设置问答功能,加强新手和老手之间的沟通,解决新手问题的同时也实现老手的价值。
丰富活动类型。目前咕咚的赛事基本都在运行中。可以举办一些小众运动,比如球类运动或者滑雪等,以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打造多元化的家庭运动场景。如今,由于疫情影响,人们在家运动的需求增加,而咕咚的运动则更多以户外为主,直播课也以健身为主。建议增加跑步机、走步机、智能跳绳等智能硬件相关的直播课程,丰富家庭运动内容,或者使用走步机等智能硬件配合第一人称风景视频,让用户在步行时家。一边感受别处的风景。
七、总结
通过比较keep和咕咚,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用户需求不断差异化,如何将智能科技与运动结合起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关键。 keep和咕咚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