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八千年文明涵养之地,努力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新征程
供稿:区农办、区广播电视台萧山,八千年文明之地,自古人杰地灵,物产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钱塘江南岸。
今天,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区委、区政府正带领全区人民锐意进取,努力开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征程。
请在WiFi下观看视频
国家的振兴离不开农村,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农村。 2017年以来,萧山积极唱响“三农”转型主旋律,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2017年,萧山农业增加值达到55.6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588元,绝对值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萧山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全面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新面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起点。是萧山未来五年“三农”发展的主方向和主引擎。
听鼓声思进取,听喇叭思前行。如今,萧山正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的“萧山模式”。
一幅农业繁荣、乡村美丽、农民富裕的新画卷正在小然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产业蓬勃发展
2017年3月,由萧山11家园林企业组成的浙江绿地投资建设集团成立,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园林绿化企业。从此,萧山的园林绿化、花卉苗木产业有了自己的“绿色航母”。浙江绿投集团成立当年,承接园林绿化建设、园林设计等项目,面积约30万平方米。项目销售产值约2.6亿元,创利税1600万元。
乡村振兴聚焦产业繁荣。近年来,萧山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业态,打造农业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萧山农村经济正展现出无限动力和潜力。
今年2月,以“资本+平台”为发展引擎,联合区域重点农业经营主体,注册成立杭州萧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继绿投集团之后我区又一个航母级农业产业实体平台。
翠芹斋食品、扬田农业、裕农科技、巨禾农业等4家农业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有望实现萧山农业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https://wx1.sinaimg.cn/mw690/008Ge2Poly1huicz5axhej31930u0who.jpg
传化绿色科普秀和吉山村微笑梅庄园,将原有普通农产品生产基地与休闲、保健、旅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一体化发展的新路。
蓝海镇第三产业示范园区、龚老汉中华鳖产业园被列为杭州市2018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萧山设立分中心,为萧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插上“科技翅膀”。
海鸟世界、西湾路等网红民宿带动了萧山南部的度假旅游热潮。以民宿等乡村新业态发展为突破口,萧山正积极打造以进化镇环滩村、戴村镇尖山下村、鹤上镇凤凰屋村为中心的三个乡村旅游示范区。
杭州科百特过滤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微孔膜过滤产品高新技术企业。 2018年预计销售产值达到7亿元,税收突破1亿元。目前,河上镇正在以科百特为核心打造膜分离特色小镇。从企业到工业、从工业到城镇的产业振兴路径正在逐步实现。
农村农业现代化转型正在深刻改变萧山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
生态宜居
干净的村道四通八达,美丽的庭院错落整齐,幸福的笑脸挂在脸上……这就是浙江省“外国人眼中最美的乡村”、杭州市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禾尚凤凰坞。村里的日常照片。
在萧山,这样优雅美丽的村庄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乡镇和街道——演变的浣潭村,美丽在于历史的积淀;荡湾庆丰村,美在于现代农家公寓,乡村成为居住社区……美丽的乡村构成了萧山的独特魅力。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萧山不遗余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三改一拆,整顿分散、污染行业;坚决消除劣Ⅴ类水,开展美丽河流建设;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运行维护;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以改善环境和完善设施为重点,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美丽家园建设,培育美丽庭院示范村;继续推进濮阳河治理和南部林道建设。各村优美宜居的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今年,萧山出台启动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萧山五年行动计划》,总体预算50亿元,全面改善萧山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计划在亚运会期间实现美丽乡村。覆盖。
村村皆宜、处处美丽的萧山指日可待。
乡村风俗与文明
乡村振兴、乡村文明是保障。
在萧山,乡村文化礼堂遍地开花,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红色文化、礼仪文化、孝道文化、法治文化在这里同火发扬——党的十九大精神旗帜鲜明地走进乡村文化大礼堂三巡; “红色论坛走进文化大礼堂”系列讲座振奋人心; 《善行》《正义事迹榜》《最美人物榜》弘扬文明风尚;开展“好家庭”、“好邻居”等乡村风貌评价活动,凝聚价值观共识; 2018年至今,全区文化馆已举办各类活动近万场。
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萧山推进乡村文明的重大举措。
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40920/705e0119362f42b7a3ca5f9765be9b67.jpeg
近年来,萧山大力发掘散布在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乡村文化名录,大力保护。江上龙灯、西施畈塔、凤凰坞龙、马灯、踩高跷等传统通过传承和弘扬逐渐复兴,成为当地村庄的文化名片。
文化建筑、文物古迹也得到妥善保护和修复。环滩老街、五本堂、老洋房、二桥书店……这些都成为承载乡村文化的有形实体。
城市文明的融合也促进了乡村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型和发展。楼塔镇抓住西湖区产业调整机遇,大力引进艺术培训学校,盘活现有厂房约7.5万平方米。目前,楼塔镇也在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引进力度,探索竹编、灯笼、书法等当地民间艺术。一座山青水秀的文化创意小镇正在逐步形成。
文化的渗透,让萧山的乡村更加和谐、善良、美好。
有效治理
去年以来,中联村通过民主协商凝聚各方力量,开创了“五和中联”乡村治理新模式。这一模式以和谐村民、和谐家庭、和谐邻居、和谐村庄、和谐道德大爱的“五和”原则为基础。它由村党委领导,村委会主导。村社会组织、企业、村民共同参与治理,村民评议。小组、仲裁组主持运行,村级社会组织“七彩功德社”、乡贤会提供公共服务。
去年5月,萧山荡湾镇新前村成立了全市首个以乡村先贤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乡风文明促进会。对于资金不足的村庄建设项目,促进会会员将索取资金,捐资捐物,完成项目建设。在促进会的帮助下,新前村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和文化礼堂建设有序进行,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在新前村的示范效应下,党湾镇一半的村(社区)相继成立了乡风文明促进会。
通过组织创新,实现农村善治。放眼萧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镇中村乡贤会堂、梅东村“梅东六美”都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典范,其背后的逻辑也是探索乡村治理的善治模式。
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萧山也为此制定了“时间表”。通过打造美丽队伍、开展美丽行动、营造美丽风景、培育美丽田园风情、打造美丽品牌等五个“美丽载体”,计划到2022年6月底,全市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全区有7个村庄被创建为“美丽党建”示范点,各村党组织都有鲜明的党建品牌,为有效乡村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过上富裕的生活
农历新年前,是衙前镇凤凰村村民最幸福的一天,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股东”领取分红的时候。从“农民到股民”,这件好事在衙前凤凰村已经持续了10年。
多年来,萧山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去年,萧山全面完成421个村集体资产村级股份制改造。累计量化集体资产62.46亿元,股东85.99万户。其中,14个乡镇街道、112个村社区、20.02万名股东共派发股息12.15亿元,人均派息12.15亿元。分红6070元。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根本。萧山始终以保增收、增就业增收、帮扶增收、带动增收为重点,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改革红利。 2009年以来,萧山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
政策红利惠及更多贫困户和经济薄弱村。为带动低收入农民奔小康,萧山重点扶持低收入农民自主创业、组织推广、来料加工等项目。仅2017年,就确定低收入农民自主创业项目261个,培育来料加工站(点)230个。全区有1.5万余名妇女从事来料加工,实现加工费1.1亿元。全年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3782元,同比增长16.6%。
今年,我区印发了《萧山区淘汰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8年底前,淘汰年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到2019年底,淘汰年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年经营收入低于20万元的村庄将被淘汰;到2020年底,淘汰年经营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庄。以镇为主体集中共建等造血功能项目,每个村最高补助300万元。 (视频内容是关于欠发达村的,建议本段直接讲薄弱村,去掉关于欠发达村的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萧山变得更加繁荣、美丽、和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