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立大志、受大苦、成大业,中医复兴舍我其谁
广州南方医院李克学术传承基地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已故名中医李克的墨宝:“志存高远,吃尽苦头,成就大事,中医将复兴”。 ,除了我还有谁;百姓子弟,菩萨心,英雄勇,雷霆手段。这既是勉励弟子的座右铭,也是李恪老师的自律,表达了他伟大的医学胸怀和中医情结。“还有谁能比我更能复兴中医呢?”一位民间中医能说出如此豪言壮语,着实令人敬佩。
肿瘤能与人共存吗?
首先,保留病人的阳气,不要让他继续消耗,然后想办法慢慢缩小肿瘤,让病人暂时与肿瘤共存。只有它的阳气强大了,我们才能攻击并战胜这个肿瘤。因此,这种肿瘤需要很长时间来治疗。在治疗癌症患者时,只要不犯错误,不做放疗、化疗,他们的生命就可以延长很多年。
现在,国外西医高层已经开始反思放化疗问题。记得去年《参考消息》发表:美国进行了一项实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对一些正常死亡年龄在65岁到80岁之间的老人进行了尸检,尸检结果显示,这些人都长有肿瘤,有的有拳头那么大,大约有十厘米。但我生前没有任何感觉,直到去世我才意识到自己得了肿瘤。这意味着什么?
说明肿瘤是可以与人共存的,只要你不去打扰它,它就无法伤害你。如果采取一些措施来对抗它——放疗、化疗、手术……就会让它迅速蔓延。
为什么手术后肿瘤会扩散?
美国人从微观角度找到了最基本的原因。研究结果是:通过这些方法刺激人体后,患者体内会生长出一种叫做异常生长因子2的东西。一旦这个东西抬头,肿瘤就会通过淋巴系统、血液系统等各个系统扩散到全身。所以现在国外基本上不提倡放疗和化疗。寻找替代疗法,包括传统中医。
现在很多癌症患者都能获救吗?
至于肿瘤,因为生长在体内,对内脏造成过度损伤,有的可以救活,但有的救治后很快就会死亡。为什么?因为西医的放疗、化疗让他的阳气更加虚弱,这个时候再用中药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是早期肿瘤,中医治疗就差不多了。因为不仅仅是肿瘤,很多疾病都不是立即得来的。往往当你发现的时候,整个五脏六腑、气血都严重受损。所以,人体的阳气是总的,养生就是养阳。
中西医结合可靠吗?
癌症治疗应遵循“病证相冲突,从辨证”的原则。即当辨病与辨证发生冲突时,应毫不犹豫地弃病随证。如果得到正确答案,用西医诊断症状,很快就会死掉。中西医结合,中医没有现成的饭菜。放弃“以人为本、辨证施治”的法宝,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从何而来!虽然对肿瘤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我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经验,想向同行寻求印证。
发病原因是什么?
1、人体各处,凡是没有阳气的地方,都是病。
《素问·气气通天论篇》云:“阳气失其天日之位,则寿命短而不旺。”阴阳关系并不对等,阳气为主,阳主阴从。 。 《内经》强调“凡阴阳重要者,阳气茂盛”。热敷阳气失和,阴寒凝结,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病机。
一个人阳气的多少,取决于脾胃。元阳虽藏于肾,但需要脾胃的滋养。气的盛衰,也取决于脾升降的调节能力。如果比较中西医的话,西医的免疫系统功能很难与中医的脾脏功能相对应。大家都承认,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肿瘤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说,脾胃虚弱是一种容易发生肿瘤的体质。
2. 89%的时间都受寒湿之苦
寒湿是损害人体阳气最严重的邪气。阳气受损,容易导致阴证。 《素问·巨通论篇》云:“寒气行于小肠膜间,行于血络之中,血泣而不能注入经脉。血气滞留,不能注入。”动,故积于过去,造成积病。”
已明确指出“因寒而聚”。 《净月全书·新方八珍》云:风寒是一种病。寒邪侵犯筋表,生寒伤脾胃,阴寒内脏。这些都是外寒,生于无形之中,寂静之中,起初没有什么感觉,也无法预知病因。 ”
张景岳总结了感冒的原因,说道:“可能是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阳气不足,感冒往往是由此引起的。”人体的津液、精血都是依靠阳气的推动来运行的。寒湿伤阳,津液精气就会受损。血液运行缓慢甚至停滞,很容易造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
有形之邪会阻碍气的运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除了肿瘤本身的诸多症状外,大多数癌症患者还表现为不渴,或不想喝水,或爱喝热饮,手脚冰冷,小便长而清,大便稀,呈浅紫色或深紫色。舌头,以及变色的舌头。体胖大,苔白腻润,脉细或紧或硬,均为阳虚阴盛之象。
有些癌症患者会出现口渴、怕热、怕热、喜凉、持续高烧或低热不退等症状。这是假热或标热,不能作为辨证散寒的唯一依据。
这种虚热源于真寒。寒的主力是退行、阻滞气机。气运出入受阻,则郁而化热。此时用寒药清热,无异于雪上加霜,违反了虚实的戒律。
https://k.sinaimg.cn/n/sinakd20121/235/w640h395/20240318/4e99-10d84b07509d256dcae92ceba55e3fd2.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3.内心的情感伤害
《素问·学气行知篇》云:“病者重忧而致”。 《素问·蜀吴国论篇》曰:“必问尝贵贱,虽未染邪,病自内生,故名曰除营。”谓之富而后穷,谓之精亏,五气缠绵,诸病并存。”
薛立斋《外科要义》认为肉瘤的发生始于“郁伤脾”。根据我们对癌症患者的了解,他们大多是受到情绪事件的刺激。有些患者治疗后效果良好,但因精神刺激而病情恶化。忧怒会导致气滞,气滞则阳气运行不畅。如果某个器官、经络出现阳气不通的情况,那么该部位就容易发生肿瘤。
癌症治疗
1、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养胃气是第一要务。
《素问·血气行志篇》云:“胃气严重者,不宜食。若今能食,则恐被淘汰。若食则食饼,若有则食。”不发烧,就知道胃气尚在,就可以痊愈了。” ”
厥阴病的主要方剂是用黑梅丸代替黑梅汤。这大概是担心“以汤灭火”会造成伤害,所以用丸剂来缓解症状、回阳。
大多数癌症患者已发展为三阴病,因此保护胃气尤为重要。应准确掌握药物用量,尤其是在进行出汗、呕吐、排便以及使用感冒、降温产品时。放疗、化疗和手术后的晚期患者常出现厌食、腹胀、乏力、便溏或便秘等胃衰竭症状。许多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胃衰竭。脏腑虚弱,用理中汤;火不生土,用富贵理中汤;火不生土,用富贵理中汤。若湿浊过多,则理中汤加白术、广藿香、白英口仁、培兰、砂仁。若土有木塞,加理中汤。如果土壤不疏松,就用生黄芪和桂枝尖。
张景岳说道:“人的食物储存在胃里,能很快转化为有价值的食物。如果胃里的阳气不衰,运动如常,为什么会有酸味?如果火旺力量不行,转化就会迟缓,如果转化得晚,那么食物转化得慢,如果不能阻止,就会变成酸味、腐败……慢慢就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如饱腹、膈泻等,不是脾胃阳虚,尤其是火的病吗?健脾阳气,养胃阳气,尽快消除寒凝。
《脾胃论》云:“多时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这是由于春夏之序不行,五脏之气不行所致。”脾病是肾气向下,土克水,则筋骨无力,是骨蚀,使骨髓虚,足不能行。这是阴阳相交的征象,大法说出汗则愈,出汗则生气强。止汗,又养阳。”中枢为上下之枢,升降之根本。
《四圣心语》“上下之开,皆乎中气。若中气虚壅,湿土壅塞,则肝脾受抑,下窍闭涩,肺胃逆,上窍不纳,则腹泻便秘,饮食习惯不良。
如果中间焦点被遮挡,则上部和下部区域被遮挡。中间的土要运去浇四边,半夏、高粱、砂仁合在中间。腹胀虚弱者,用赛因为塞补气,加黄芪、砂仁,忌一切行气破血之品(厚朴、青陈皮、枳壳);症状严重者,用大黄、附子细加减辛汤,即温降。
无论肿瘤发生在哪个器官,只要出现脾胃虚寒的症状,就只能先护中气,而忽略其他。无论中医还是西药,无论用寒还是热,治疗都要在不伤胃气的基础上进行。
2、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
四逆汤、附桂理中丸、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温阳散寒的基本方剂。
(1)肺部肿瘤可选用四逆汤合小青龙、四逆汤合阳和汤、四逆汤合千金胃精汤。咳血加仙鹤草、三七粉;胸水者加葶苈大枣泻肺汤;胸痛加蜈蚣、全蝎;偶尔用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培土生金。
(2)消化系统肿瘤,主方为富贵李加砂仁、半夏。对于肝胆肿瘤,可加吴茱萸、当归、赤白芍、胡芦巴、莪术、君臣、千矢塔等。
腹水可用真武汤、桂枝祛芍加麻黄细辛汤治疗;腑气不通,常因寒凝所致,故用破冰解凝剂(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吴茱萸;若发生肠梗阻,用张溪纯硝汤治愈,便秘即止) 。
(3)肾、膀胱、脑肿瘤主要用四逆汤、桂枝茯苓丸、大黄滋冲丸、麻黄细辛附子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偶用理中汤。
(4)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常用的是紫水晶和吴茱萸。
(5)高热不退或低热持续时间较长,多为寒热所致。治疗宜四逆、李中贝、当归四逆、麻黄、附子、细心汤加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