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优化分中心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活力发挥各市场主体创造力,为经济运行整体改善奠定坚实基础,协助“五子”共同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副中心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要坚持先做好事的标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做到最好的标准,诚实守信,创新,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二是紧扣“五子”联动,服务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围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以实现各类市场主体更好更快发展为目标,主动完成“两个区”的高品质。国际中心消费城市建设工作。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巩固扩大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果。要破除综合监管一体化执法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力度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协调推动更多惠企惠民政策优惠,精准、直接地让他们快速享受,实现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和改善,助力企业实现高增长。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恢复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1.创业更容易。一是拓展企业投资方式,探索支持知识产权投资。二是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上登记”范围。持护照的外国人和持居住证的港澳台居民可网上办理企业设立、变更登记。三是推广经营范围“菜单式选择”服务,引导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范围登记标准化事项,告知企业需要办理的涉企营业执照事项。四是推动企业名称登记自主申报,提高企业名称登记效率。加强对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的指导,配合有关部门强化对使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字样的企业的审核标准。五是持续释放住宅(营业场所)资源。统筹辖区内乡镇、街道、公园等区域住所(营业场所)资源,加大可供企业登记注册的住所(营业场所)信息公开力度,落实《北京市通州区加强企业登记服务实施方案》管理《意见》并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
2、提倡“先入为主、先入营”。一是完善推广告知承诺制度,严格执行《北京自贸试验区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粮食加工品、调味品(味精)、可可、烘焙咖啡制品的申请,糖类、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糖)五类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证可适用告知承诺制;企业申请材料数量可进一步减少。以自贸区为基础,进一步探索推广市场主体认定制度适用范围。二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新型市场准入机制,积极配合推进“一业一证”改革。
3.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政策落实细化,建立重大政策联合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配合地方公平竞争立法。每季度形成我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分析报告。
(二)优化良法善治法治环境,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四、继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落实市级轻微违法行为免责制度和初犯慎重处罚制度的工作要求,扩充更新《轻微违法行为宽容纠正清单4.0版》,将处罚与惩戒结合起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教育,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
五、着力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一是全面推进“一码检查”。检验人员扫描“企业码”获取检验任务,填写结果,全程留下痕迹,规范检验行为。二是做好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清理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区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组织各部门认真梳理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综合督导事项按照市联席会议统一部署。
六、继续推进部门间联合抽查。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清单(第四版)》,继续推进部门定期联合抽查,扩大部门间联合抽查范围。增加部门间住户联合抽查比例,非必要时不进行单部门双随机抽查。
7.提高市场监管准确有效。一是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常态化应用,完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风险+信用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率。二是大力推进智慧监管。牵头构建新型监管体系,在餐饮环节、特种设备等领域探索实施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依托市局北京互联网交易监管系统,探索推广互联网相关主体非现场监管模式,维护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8.创建国家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通州区创建国家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从企业需求出发,鼓励创新,着力构建安全公平的营商环境,尽快形成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打造强大的贸易强国保密机制 通舟品牌提高了公司保护商业秘密的能力。
9.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一是高标准建设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州分中心,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在区内专业孵化器和重点园区建设新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年,聚焦重点产业和专业新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二是强化商标注册管理,提高商标侵权案件办理效率,平均审理时间压缩至70天以内。三是积极争取在分中心设立国外专利代理机构、常驻代表机构等国际化专业机构和服务平台。
(三)优化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惠及企业和群众办好事
10.进一步整合许可审批事项。充分发挥北京企业服务电子窗口平台2.0版优势,进一步推动更多许可事项网上办理,推动市场主体登记、预包装设备只售、小餐馆牌照、小杂货店注册、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九项事项“完全网上办理、一网办理”。
11.建立规范统一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全面推行“登记核准人”制度,进一步贯彻执行《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修订后的《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登记规范化水平。
(四)积极打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2.加强跨区域商事制度联动改革。推进通州区、北三县市场主体登记同标改革,统一规范企业登记服务,探索建立健全认证数据共享互认机制,推动实现“企业跨境登记”京津冀、遗失营业执照的补办、补发《省办公厅》。
13.加强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推动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推动京津冀地区行政执法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京津冀地区商标恶意注册和专利申请代理异常行为的执法处置。三是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
(五)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14.深入推进“两区”建设。一是高标准完成“两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相关任务,为全市次级企业“走出去”提供海外知识产权咨询等维权协助服务中心依据RCEP相关规则。二是积极协助自贸试验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资本标准化战略基金补贴。
15.继续优化副中心消费环境。深入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项行动,高质量推进消费环境优化改善工作,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强化食品药品等领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增多。加大处罚力度,规范消费市场经营秩序。
3. 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商环境6.0改革是市、区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与领导部门的协调配合,着力解决跨层级、跨部门协同改革问题,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二)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单位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工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指定专人协调推进工作,保持工作连续性和团队稳定性,不断取得更大成绩。
(三)加强宣传培训。坚持政策宣传、完善和培训相结合,积极营造亲商、亲商的良好氛围,为商务人士享受政策红利创造便利,切实提高全社会营商环境改革意识。全面梳理整合相关领域改革政策,形成全面通俗易懂的政策文件,并广泛宣传;切实加强一线员工业务培训和考核,通过线上线下业务考核等方式,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四)狠抓政策落实。扎实开展打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建立政策评估体系和监督体系,牵头部门全面开展组织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评估,检验改革的实际效果,固化已有的改革成果。
附件:1.通州区市场监管局2023年营商环境改革要点(纲要)
2.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营商环境改革2023年任务分工表
附件1
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营商环境改革
2023年工作要点(纲要)
一、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恢复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1.创业更容易
2、推进“招生营”
三、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二、优化良法善治法治环境,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四、继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五、着力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
六、继续推进部门间联合抽查
七、提高政府监管精准有效
八、创建国家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
九、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
三、优化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惠及企业和群众办好事
10.进一步整合许可审批事项
11.建立规范统一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
四、积极打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十二、加强跨区域商事制度联动改革
13.加强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
https://wx2.sinaimg.cn/large/d4fb0725ly4gwq6rypuh2j20rs0flgm9.jpg
五、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十四、深入推进“两区”建设
15、持续优化副中心消费环境
附件2
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营商环境改革
2023年待办事项清单
序列号
场地
改革任务
领导部门
责任部门
完成时限
创业更容易
一是拓展企业投资方式,探索支持知识产权投资。二是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上登记”范围。持护照的外国人和持居住证的港澳台居民可网上办理企业设立、变更登记。三是推广经营范围“菜单式选择”服务,引导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范围登记标准化事项,告知企业需要办理的涉企营业执照事项。四是推动企业名称登记自主申报,提高企业名称登记效率。加强对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的指导,配合有关部门强化对使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字样的企业的审核标准。五是持续释放住宅(营业场所)资源。统筹辖区内乡镇、街道、公园等区域住所(营业场所)资源,加大可供企业登记注册的住所(营业场所)信息公开力度,落实《北京市通州区加强企业登记服务实施方案》管理《意见》并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
牌照服务中心登记科
2023 年 6 月结束
推动“接纳型营”
一是完善推广告知承诺制度,严格执行《北京自贸试验区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粮食加工品、调味品(味精)、可可、烘焙咖啡制品的申请,糖类、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糖)五类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证可适用告知承诺制;企业申请材料数量可进一步减少。以自贸区为基础,进一步探索推广市场主体认定制度适用范围。二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新型市场准入机制,积极配合推进“一业一证”改革。
许可事务服务中心食品生产科
餐饮部、食品流通部、食品生产部、特色食品部、医疗器械部、化妆品部等相关审批部门
2023 年 12 月结束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政策落实细化,建立重大政策联合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配合地方公平竞争立法。每季度形成我区公平竞争审核工作分析报告。
公平竞争科
2023 年 12 月结束
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进一步落实市级轻微违法行为免责制度和初犯慎重处罚制度的工作要求,扩充更新《轻微违法行为宽容纠正清单4.0版》,将处罚与惩戒结合起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教育,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活力。
法律事务部
2023 年 6 月结束
着力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
一是全面推进“一码检查”。检验人员扫描“企业码”获取检验任务,填写结果,全程留下痕迹,规范检验行为。二是做好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清理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区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办公室将组织各部门认真梳理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综合督导事项按照市联席会议统一部署。
信贷部、法务部
各商务监管部门、市场交易所
2023 年 6 月结束
继续推进部门间联合抽查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清单(第四版)》,继续推进部门定期联合抽查,扩大部门间联合抽查范围。增加部门间住户联合抽查比例,非必要时不进行单部门双随机抽查。
市场一区
2023 年 12 月结束
提高市场监管精准有效
一是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常态化应用,完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风险+信用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率。二是大力推进智慧监管。牵头构建新型监管体系,在餐饮环节、特种设备等领域探索实施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依托市局北京互联网交易监管系统,探索推广互联网相关主体非现场监管模式,维护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餐饮部、药品部、医疗器械部、网络监管部、特种部
各种市场
2023 年 12 月结束
创建国家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
通州区创建国家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从企业需求出发,鼓励创新,着力构建安全公平的营商环境,尽快形成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打造强大的贸易强国保密机制 通舟品牌提高了公司保护商业秘密的能力。
公平竞争科
2023 年 9 月结束
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
一是高标准建设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州分中心,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在区内专业孵化器和重点园区建设新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年,聚焦重点产业和专业新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二是强化商标注册管理,提高商标侵权案件办理效率,平均审理时间压缩至70天以内。三是积极争取在分中心设立国外专利代理机构、常驻代表机构等国际化专业机构和服务平台。
综合执法大队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科
2023 年 12 月结束
10
进一步整合许可审批事项
充分发挥北京企业服务电子窗口平台2.0版优势,进一步推动更多许可事项网上办理,推动市场主体登记、预包装设备只售、小餐馆牌照、小杂货店注册、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九项事项“完全网上办理、一网办理”。
https://www.icswb.com/upload/site_2/2020/08/30/contribution/sub_104/103145/20200830/content_5f4b836fb4c36.jpg
牌照服务中心
餐饮部、食品流通部、食品生产部、特色食品部、医疗器械部、化妆品部等相关审批部门
2023 年 6 月结束
11
建立规范统一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
全面推行“登记核准人”制度,进一步贯彻执行《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修订后的《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登记规范化水平。
牌照服务中心
各登记分中心及各市场
2023 年 12 月结束
12
加强跨区域商事制度联动改革
推进通州区、北三县市场主体登记同标改革,统一规范企业登记服务,探索建立健全认证数据共享互认机制,推动实现“企业跨境登记”京津冀、遗失营业执照的补办、补发《省办公厅》。
牌照服务中心登记组
2023 年 12 月结束
13
加强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
推动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推动京津冀地区行政执法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京津冀地区商标恶意注册和专利申请代理异常行为的执法处置。三是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
综合执法大队知识产权科
2023 年 12 月结束
14
深入推进“两区”建设
一是高标准完成“两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相关任务,为全市次级企业“走出去”提供海外知识产权咨询等维权协助服务中心依据RCEP相关规则。二是积极协助自贸试验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资本标准化战略基金补贴。
登记组
“两区”建设责任部门
2023 年 12 月结束
15
持续优化副中心消费环境
深入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项行动,高质量推进消费环境优化改善工作,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强化食品药品等领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增多。加大处罚力度,规范消费市场经营秩序。
消费者保护科
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责任部门
2023 年 12 月结束
工作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
营商环境6.0改革是市、区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与领导部门的协调配合,着力解决跨层级、跨部门协同改革问题,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登记组
相关责任部门
2023 年 12 月结束
改善团队建设
健全单位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工作机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指定专人协调推进工作,保持工作连续性和团队稳定性,不断取得更大成绩。
登记组
相关责任部门
2023 年 12 月结束
加强宣传培训
坚持政策宣传、完善和培训相结合,积极营造亲商、亲商的良好氛围,为商务人士享受政策红利创造便利,切实提高全社会营商环境改革意识。全面梳理整合相关领域改革政策,形成全面通俗易懂的政策文件,并广泛宣传;切实加强一线员工业务培训和考核,通过线上线下业务考核等方式,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登记部、宣传部
相关责任部门
2023 年 12 月结束
狠抓政策落实
我们将牢固地采取特殊行动,以开放加深“权力下放,监管和服务”改革,优化商业环境,建立政策评估系统和监督系统的“最后一英里”,并领导部门进行全面评估已发行的政策组织,测试改革的实际结果,并巩固现有的改革结果。
注册部,监督和评估办公室
相关负责部门
2023年12月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