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4 00:06:30

虚拟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从聊天到决策再到新闻写作

本文是《环球科学》主编兼社长陈宗周先生撰写的“AI传奇”系列专栏第十二篇。本期节目,陈宗洲老师将为我们带来隐形虚拟机器人(Bots)的发展历程。虚拟机器人近两年迎来了热潮。从聊天到决策再到新闻写作,他们一直在我们身边。

陈宗洲是《环球科学》杂志社社长、《计算机新闻》创始人。

Bot的广泛使用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深入发展背景下各种应用软件的智能化升级。虚拟机器人将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2016年4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项裁决,似乎为一场历时四年的复杂曲折的知识产权诉讼画上了句号。诉讼的一方是著名的苹果公司,另一方则不是普通人。它就是中国本土知名智能机器公司小i机器人。

该诉讼始于2012年6月。2011年12月,苹果首次在其手机上推出Siri,引起全球轰动。小i机器人认为自己是聊天机器人的先驱。其自然语言理解和聊天功能不仅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还于2004年申请并于2009年获得中国发明专利。Siri的原始专利权人2007年才出现,2010年被苹果收购。最初只是文字聊天,后来实现了语音功能。因此,苹果的Siri是后来者,其在中国的销售侵犯了小i机器人的专利。

这起著名的知识产权官司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Siri被起诉后,苹果迅速发起反击。 2012年11月,苹果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宣告小i机器人专利无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罕见地组成了五人组成的专家组,最终认定苹果公司的请求不能成立,小i公司的专利合法有效。随后,苹果干脆将专利复审委员会诉至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也予以重视,组成五人合议庭审理重大案件,并裁定驳回苹果公司的诉讼。在第二轮诉讼败诉后,苹果公司出人意料地在北京高院胜诉。北京高院于2015年4月作出判决,以专利撰写中个别技术说明不充分为由,撤销了北京一中院的判决,同时撤销了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裁定。经过一番司法程序,直到2016年4月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决,该诉讼才告结束,小i机器人的诉讼被驳回。

正当人们普遍认为尘埃落定时,剧情又出现转机——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发布行政裁定,中止北京高院的判决,并将案件提交至最高人民法院。这场官司似乎还远未结束。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小i机器人都不是失败者。中国虚拟机器人Bots的实力在这起诉讼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人们突然发现,Bots在中国起步这么早,早已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虚拟机器人简史

Bots是Bot的复数形式,Bot是Robot的缩写,一般指隐形虚拟机器人和软件机器人。 Bot也可以看作是自动完成某项任务的智能软件。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深入,智能软件或者说软件机器人Bots,已经迅速悄无声息地走进了人类的生活。机器人与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虚拟机器人每天都在我们身边。

聊天机器人是应用最广泛的 Bot 类型,也称为 Bot。聊天机器人是使用自然语言处理 (NLP) 等人工智能技术来协助和模拟人类对话活动的软件程序。它们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和PC等桌面终端。

苹果的 Siri、谷歌的语音助手、微软的和 Bing(小冰)以及百度的 Dumi 等语音助手都拥有聊天机器人或 Bot。在微信和QQ中,也存在大量的聊天机器人。由于聊天机器人无处不在,因此机器人通常是它们的代名词。

聊天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工智能的史前时期。 1950年,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科学先驱艾伦·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让机器与人对话。如果这个人不能认出对方是机器,就说明这个机器是有智能的,是一个“思考机器”。 。图灵测试的设计也被视为聊天机器人的思想开端。 1966 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   开发了第一个会话聊天机器人 Eliza。艾莉莎的角色被设定为心理治疗师,可以与人们谈论心理和情感问题。虽然艾丽莎无法理解对方语言的意思,只是在心理治疗中模拟了一段简单的对话,但第一次交谈的人还是又惊又喜,感觉就像在和真人聊天一样。 IBM (),在美国综艺节目《危险边缘》中击败了人类。 2011年2月,是一个非常先进的聊天机器人系统,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知识表达和推理、机器学习能力。学习和其他能力。此时,聊天机器人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开发了 Alisa,第一个对话式聊天机器人。

2016 年机器人热潮

https://p2.itc.cn/images01/20201222/b2c2235770224f8394302d2beb59437f.jpeg

尽管聊天机器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机器人热潮直到最近几年才真正开始。 2016年,Bots的发展达到了高潮。

今年,科技巨头对Bots的应用和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 2016年6月,(微博)发布了Bots开发平台,希望在上量产聊天机器人。很快,就有超过2万名开发者注册了Bot开发引擎,并快速开发了超过3万个Bot。这个速度反映了用户对Bot的热情。

当然,谷歌也不会示弱。 2016 年 9 月, 收购了为 Bot 开发人员提供工具的 API.AI 团队。 API.AI作为聊天机器人开发平台,为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上下文管理等功能提供技术支持,并鼓励开发者针对特定机器人的独特需求提供领域知识,以增强聊天机器人智能。谷歌的收购也是为了快速提供大量Bot,增强其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Bots在谷歌的受欢迎程度可以从一个方面看出:著名未来学家、奇点理论倡导者雷·库兹韦尔(Ray )在奇点论坛上宣布,他和他的谷歌团队也在研究聊天机器人。 。

深耕聊天机器人领域已久的微软正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微软推出了开发框架Bot,鼓励第三方生产Bot。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表示,聊天机器人“将从根本上改变每个人的体验方式”。他还认为,“当前所有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无论是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桌面应用程序还是网站,都会尝试聊天机器人,并将其用作新的界面,基于人类语言的界面,而不是以前的菜单界面。”他的话表明,聊天机器人很可能成为微软战略的核心和竞争武器。

手握Siri王牌、在聊天机器人领域独立的苹果也一改封闭传统,向第三方开放了Siri语音接口。首批支持Siri的应用包括微信、滴滴、支付宝等中文应用。

苹果必须开放,因为各种语音交互机器人正在疯狂增长。应用程序和开发者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移动端应用程序兴起之初的速度,Bot (虚拟机器人应用程序商店)开始出现,直接挑战苹果的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这种Bot将大量取代App的趋势让苹果不敢掉以轻心。

为什么机器人在2016年突然流行起来?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应用,使得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原本复杂的技术越来越受欢迎。 Bots技术开发门槛大幅降低;其次,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涉及的信息量庞大且混乱。海量文本、音频、视频充斥互联网,往往超出处理极限,需要更智能、更高效、更简单的工具进行处理。

机器人无处不在

Bot的主要任务不是聊天,而是完成特定的任务。聊天只是人机交互的一个入口。目前的人机对话系统一般有四个主要功能——聊天。知识问答、任务执行、推荐。机器人就像助理或客户服务人员。他们在与你聊天的同时了解你的意图和需求,帮助你处理相关事宜,完成你想要完成的工作。使用过 Siri 和其他语音助手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机器人非常聪明,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得很好。在与Siri等语音助手轻松聊天的同时,可以直接带你了解新闻、检索知识信息、推荐景点和旅游行程、网上购物等服务​​。而且,由于采用人机对话的Bots系统可以支持多轮对话,因此交互性比搜索引擎更好。

因此,聊天入口的背后蕴藏着无尽的商业世界,这也是互联网平台和其他商业组织高度重视Bot的原因。

社交、即时通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既是Bot的开发支撑平台,也是运营平台。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利用这些平台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开发和部署Bot,以满足用户需求。 。我们熟悉微信个人号、群组、公众号和服务号。他们的很多自动回复等功能实际上都是由虚拟机器人来实现的。事实上,微信还向运营商开放了接口,允许他们访问使用第三方服务设计的Bot。我国各类互联网平台上Bot的开发和应用也在快速增长。

得益于平台的支持,提供服务的商业组织和个人开发Bot变得越来越容易。有时,他们只需要动动手指,机器人就会很快生成。由于这种便利性,商业组织和个人愿意将他们提供的具体服务变成Bot并放在平台上。披萨外卖公司 's 的用户可以使用 Bot 在Skype 上订购披萨;新闻媒体 CNN 和气象服务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 Bot 获得服务。小公司和个人对Bot更抱有希望,成为创业新热潮,Bot开始流行。

具有语音交互等界面、功能强大、制作使用简单的Bot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深入发展背景下各种应用软件的智能化升级。

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银行、电信和各种服务平台,就是很好的应用例子。在这些行业中,聊天机器人智能客服系统已经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完成重复性的工作,这正是劳动密集型客服行业所迫切需要的。智能客服实现的大部分功能都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企业知识库。企业知识库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对话库、领域知识库和领域业务库。基础知识库支持日常对话,内容通用性强,与业务无关;领域知识库支持回复客户可能提出的业务相关问题,是自动回复的关键部分;领域业务知识库存储业务流程并支持指导客户找到特定咨询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客户咨询量的增加,获得的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来改进系统,逐步提高客服机器人响应的准确性。

中国建设银行是世界第二大银行。 Bots智能客服系统每天可处理200万次交互,节省6000个客服座席,每月减少200万个电话,节省4000万元。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4/cc72247e5a4240d0aed0447fb03f67ba.jpeg

机器人在金融行业中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虚拟机器人已经介入从投资决策到股票交易的所有活动。在IT行业,机器人一直在监控服务器运行并自动修复错误;在办公室,Bots会安排会议日程、计划出差;在人事部门,机器人自动对员工背景简历进行调查和审核,协助人事管理;在商业公司中,机器人自动分析市场信息,甚至可以在销售前预测产品销售情况;在媒体行业,机器人收集和整理新闻数据并自动撰写新闻报道......

目前无论是会话式Bot还是大量的非会话式Bot都在快速发展。在我们周围,虚拟机器人虽然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无时无刻。

各行各业都在使用机器人来增强竞争力。亚马逊老板杰夫·贝佐斯领导下的《华盛顿邮报》就是虚拟机器人应用的典型例子。他们不断提高新闻媒体的科技含量。 《华盛顿邮报》广泛使用机器人,已开发了 100 多个机器人用于工作。

在《华盛顿邮报》中,有一个“情感机器人”,用来分析受众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感受。这是一个读者机器人。例如,大选投票前30天,机器人每天晚上都会询问观众对当前选举形势的感受。观众只需从愤怒到高兴的五种表情中选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即可。机器人收集并处理这些情绪信息,并在第二天早上给出反馈,让观众看到所有受访者的反应。调查了数万人,但只有一个人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机器人还在《华盛顿邮报》官网和社交媒体上及时分享了观众的感受和精彩回应。

还有“流量预测机器人”,在文章发表前就开始工作,发表后自动监控。它可以在30分钟内估算一篇文章的受欢迎程度,并监控24小时的流量。而且,机器人会自动向内容生产渠道反馈流量信息,帮助补充和拓展后续内容。 24小时流量监测结果将形成分析邮件报告,让人们直观地看到新闻内容生产、传播和反馈的过程。 《华盛顿邮报》的员工评论说,这对于新闻业务来说是一个特别实用的工具。

还有一个与内容发布时间表系统相连的“截止日期提醒机器人”。无论记者何时开始撰写文章,机器人都会知道他们确定的预计完成时间。如果日程落后,机器人会提醒截止日期,可能会临近或错过截止日期。 。机器人贴心,单独发私信也不让人觉得尴尬。

“讲故事的新闻机器人”是《华盛顿邮报》最受欢迎的机器人,中国读者对它不会完全陌生,因为在2016年夏天的里约奥运会上,它曾与今日头条的机器人记者小明同台。运动的。

机器人可以从数据源收集实时信息,根据模板自动撰写不同渠道的新闻报道,并自动分发到不同的媒体传播平台。该机器人甚至可以为读者提供定制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的机器人已经参与了去年里约奥运会的报道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全球新闻行业。新华社、《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卫报》、路透社、美联社等国际知名媒体机构都拥有自己的机器人写作和其他商务辅助机器人。系统。

虚拟机器人在新闻行业的应用是Bots在整个社会广泛应用的一个缩影。随着虚拟机器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容易,机器人凭借强大的人工智能新趋势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虚拟机器人正在成为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的忠实朋友和助手。

AI传奇专栏评论:

请联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虚拟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从聊天到决策再到新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