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并非万能解药,品牌和商品概念仍需加强
自从我们推出直播以来已经六年了。很多人将其视为营销的未来、时代的红利。
确实,直播让电商企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然而,直播爆发后,无论是在社交媒体,还是在商家、品牌、电商从业者之间,经常可以听到“直播是电商的万能解药”之类的说法。问题。
直播真的能包治百病吗?显然不是。
直播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电商销售。
但最大的问题是,给大众印象最深的还是主播。
很多人对品牌和产品没有概念,也没有选择的想法。他们只是购买他们最喜欢的主播卖的任何东西。
你是商人,你是品牌,你为别人做婚纱。你快乐吗?
那么,问题来了。直播生态里,平台在搭建,商家在优惠,物流在配送。全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了贡献,但为什么给用户印象最深刻的总是主播呢?
因为直播间的产品本身就是建立在主播和粉丝之间的信任关系之上的。
你每天都是怎么看直播的?
有些人有他们想购买的特定产品。他们知道今晚某些主播会举办相关特价活动,所以纷纷提前抢购。但大多数用户实际上都会关注一些特定的锚点。他们每天打开手机看主播的介绍。如果他们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就会购买。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只是为了好玩而观看节目。
主播成为主播的方式有很多种。
有的原本在网络上有一定流量,直接转型为卖货主播;有的通过与其他主播的互动、联动为自己积累流量;有的则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低价促销而成功。货,给自己贴上了“低价”、“好货”的流量标签,形成了IP,最后凭借一两个热点事件冲破圈子,成为了一大主播。
但无论一开始他们如何获得流量,到了后期,当流量聚集到一个人身上时,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跟随流量,集中到那个人身上。由此形成IP并形成锚。
产品永远在流通,但锚永远不会改变。
因此,流量自然就聚集在主播上。
有问题吗?没问题。带货需要的是主播的流量。谁愿意投资一个没有流量的主播?投资你是根据你的流量;没有流量,就无法带货。
但问题是,如果你的需求不仅仅是带货怎么办?
如果你需要的是产品推广、与粉丝建立联系、形成品牌意识,那么直播带货的效果能有这么强吗?不确定。
靠一次直播可以实现销售,但靠一次直播很难打造品牌。
所谓产品投放,就是主播将自己强大的流量给予产品,让产品瞬间获得更多的曝光。
然而,当单一产品短暂曝光时,消费者看到产品时只会关心价格、用途、折扣等,而不会太关心品牌的人文情怀和品牌故事。
很多人说,能够获得更高效的销售渠道,创造更多的销量,不也是商家的胜利吗?
确实,如果能够帮助商家创造更多的销量,直播依然会是很多商家的救星。
但问题是直播的业务体系已经成熟。
“成熟”是什么意思?
代表们没有利用的机会。
作为销售渠道,能够有效带货的主播确实有很多。
但在成熟的市场,“有市场”、“有价格”。
能有效带货的主播价格不会便宜。
在收取坑费的同时,还要求你提供最高折扣、接受产品选择、排队。
大主播只有几个,但商家却数不胜数。这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市场。
陷阱?
不,如果你能有效带货,无论你具备多少条件,都不会被视为陷阱。毕竟他们确实给你带来了销量,帮助你盈利了。
但这充其量只能算是公平交易。你给钱,他带货,大家各司其职。最后我赚钱,你卖货。
但是否可以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场直播就清库存呢?一分努力,百倍收获?
这是不可能的。
https://ngbjimg.xy599.com/15675502265e99611f42b1d8.82366704.png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有一个价格和门槛。
直播是一个成熟的销售渠道,并不是万能的。
在直播场景下,商家不具备流量主动权。
很多品牌都没有明白,在直播中,你卖多少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你留存多少。
“留下”指的是流量、用户、认知。
商家只是靠别人的场景来卖货。卖多卖少只是一个数字,流量、认知度、归属感才是品牌真正重要的。
如果你想卖东西,想卖吗?
那么直播将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如果你想发展自己的流量,发展自己的IP?
所以商家和品牌真正需要的是把流量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仅仅是作为提供商品的“道具”。
只有自己掌控了流量,消费者对其产生情感依恋,从心底认可品牌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基于对“主播推荐品牌”的认可,商家和品牌才能占据一席之地在这个消费市场。 。
那么他们需要什么?
这是自播。
近年来,很多商家和品牌都开始自播,不再让中间商赚流量。
想法是好的,但这时候,另一个问题来了。
主播工作是只要你愿意就能做的吗?
很多人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误解。他们总觉得卖货的主播只要坐在镜头前碰碰嘴唇,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热单和加购。
这样的人往往只有坐在屏幕前,在直播间被网友调侃,直到自闭时,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幼稚。
主播带货门槛很高。
一场直播往往持续两三个小时。这期间需要介绍产品、折扣、活动规则,与网友互动,与客人配合,避免出现冷点。这涉及到主持能力、镜头感、适应能力,这些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
除了直播之外,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与消费者一起挑选产品的能力、以及能够长期承受直播带来的压力的能力,都不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
直播风潮兴起已经好几年了,但知名主播却寥寥无几。
是因为别人觉得赚钱太容易而不愿意去做吗?
这是不可能的。
这几年,无数人涌入直播圈想要分一杯羹,但能取得成绩的主播却寥寥无几。
如果商家只是找两个主播在镜头前打架,那就叫自播。
那么,这种没有任何投入的自播,必然无法与已经成立的主播竞争。
但如果商家想要成立专门的直播团队并进行专业化运营,就意味着要走主播们已经走过的流程,而且还要接手MCN和营销公司的工作,这是极其困难的。昂贵。
而且,品牌自播还需要特定的“人”来担任主持人。
如果自播成功,大概率流量依然会集中在某个主播或者团队中的特定人身上,而不是品牌上。
当人们离开时,交通也随之而来。
因此,品牌和商家真正需要的不是传统的直播带货,也不是简单的品牌自播,而是一个能够将流量集中到品牌、成本更低的成熟自播解决方案。
什么样的活动可以给商家带来优质流量,帮助他们促进销售,而又不与商家争夺流量?
官方平台活动,比如最近的聚划算55华山节。
相比自播或直播选品,聚划算55华山节等官方活动对于商家和品牌来说显然是更友好的选择。
聚划算55划算节等活动对企业和品牌的友好度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流量最大化。
作为聚划算一年一度的S级大促,55划算节也是618的前哨,所以要把流量最大化是必要的。
为此,聚划算策划了由9场官方直播组成的“花划算8:30”主题直播;
https://q5.itc.cn/q_70/images01/20240924/9d66ffce4ae5411eb6c5738e5299c893.jpeg
1000+重点商户联合举办千店直播;
并推出多种50折限时闪购抢占每晚黄金时段;
同时辅以刘涛年度砍价和王蒙直播作为第一流量入口。
在本次55好礼节的整体活动中,每家门店、每一个品牌都是流量的一部分。各大品牌的强强联手,加上明星直播和爆款产品的助力,使得它们能够互相聚集各自的流量。使用滚雪球的方法来最大化效果。
这对于任何单一商店或品牌来说都很难实现。
其次,流量可以被品牌留住。
官方活动本身的流量在于商家和品牌。
就像55花算节的所有活动,比如聚花算买团、千店直播、热门商品推荐等等,最终会是什么来接管流量呢?
由特定产品、商家、品牌商家承担。
这些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优惠、折扣和产品,而不仅仅是主播或IP。
因此,流量可以被产品和品牌接管。同时,“官方活动”的本质也注定是为商家和平台参与者提供利润,而不是平台本身。
如果你不去那里,你还记得你参加过“聚划算”和第55届花山节。您只会记住您购买的品牌和产品。
流量还是属于品牌的。
最后,参与成本较低。
第55届花算节作为聚划算一年一度的S级晋级,凝聚了官方无数心血。
为此,聚划算不惜策划了一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刘一刀、王蒙等众多大咖纷纷加盟。
官方参与带来的是品牌方投入的减少。
各种活动、相关场地、活动玩法都是官方组织的。品牌可以用自己的产品参与进来,人力运营成本可以降到最低。
同时,由于活动规模宏大,参与品牌和产品种类繁多,聚划算必须规范参与门槛,保证大小品牌都可以直接参与,从而带来参与门槛的标准化。
两者结合,减少了品牌参与活动所需的投入,降低了参与门槛。
最大限度降低品牌获得流量的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相比于简单的直播、店铺自播,聚划算55华山节这样的平台活动是更适合大多数商家的活动类型。
流量大,成本低。同时,可以将流量高度集中到品牌本身,实现品牌自身利益最大化。
虽然平台活动的目的也是基于自身利益,但在平台方面,平台的利益与商家、品牌的利益高度一致。
品牌活得好,平台就能活得更好。
您始终可以信任与您利益一致的人。
事实上,很多迷信直播的人其实并不真正相信直播。他们所相信的只是“热度”。
当语音聊天流行时,语音聊天就流行;当虚拟世界流行时,虚拟世界又流行。他们迷信的是一切具有热性的食物。
火所造成的后果是病态的。
直播确实很流行,也确实能带来一定的销量,但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如果你看新闻,一场价值XX万的直播,所有产品都卖光了,确实很容易让人看下去,让人心潮澎湃。
但问题是,有多少人?有多少没见过?
旁观者可以采取片面信仰,但实践者必须看清利弊并采取主动。
如果需要出售,请雇人带货;
如果你想要一个品牌,你必须自己传播它。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即使有,也往往轮不到你来解决问题。
在商业世界中,学会变得更聪明。
如果某件事肯定能赚钱,那么它很可能会从你身上赚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