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CC 俱乐部:从上海走向世界的骑行传奇
RNCC 俱乐部在上海骑行。上个月刚刚结束的2023青浦环意自行车赛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专业组的激烈PK外,业余组中,以“老外”为主的数百人骑行队列格外吸引观众眼球。这些参赛者都是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隶属于上海一家名为RNCC的自行车俱乐部。在国内乃至全球公路自行车圈,RNCC早已名声大噪——点击国际最主流的体育社交软件,在自行车栏目中输入关键词“上海”,就会出现一长串几十个排名的名单,你会发现第一个是“RNCC”。
目前,RNCC拥有会员4000多名,会员来自世界各地。
一个扎根上海的自行车俱乐部为何能拥有如此响亮的名字?故事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骑行,见证不一样的中国。 2008年,从新加坡定居中国工作的吴肯耀(吴克耀)作为奥委会官方摄影师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拍摄。当时运动场上的激情点燃了肯心中的激情。那种冲动。
“我小时候就喜欢运动,参加过学校的乒乓球队。后来我当了健身教练。我特别喜欢骑自行车。然而,我总是忙于学业,然后忙于工作。我忙得都快忘记了我最初的爱情……”
可以说,奥运会上的射击经历让肯重拾了童年的记忆。奥运会结束后,肯一次性买了两辆山地车,一辆越野,一辆速降。单价高达5万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肯一直沉浸在山地自行车运动中。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Ken认识了一位玩公路自行车的朋友。
虽然都是自行车,但公路车和山地车却“有山之隔”。肯笑着说,他“在路上被震撼了”。不服输的心情让他决定尝试公路自行车,这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那些年,肯的车轮足迹六次丈量了中国的长度和广度,其中也包括了神秘雄伟的西藏。后来,他还去大洋洲骑自行车。谈到公路骑行的乐趣,Ken简洁地说道:“骑自行车让你感到自由。一个人出生时,他先爬,然后走,然后跑,但他的能力最终是有限的。骑自行车后,你可以去更多想去的地方,欣赏沿途的风景。”
回顾过去,Ken坦言自己在2014年的摄影工作中也遇到了瓶颈。“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拍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就想暂时停下来。”公路自行车似乎突然打开了他的思路。明白了。
“一方面,我探索了更多美丽的地方可以作为我的素材——骑行过程中,我经常在晨光下出发,对光影的理解也加深了。”
肯同时喜欢骑马和射击。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他的许多作品。 “一开始我想让大家知道,中国有很多好的骑行路线,让海外的人也能看到一条独特的骑行路线。同一个中国。”
没想到他的分享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粉丝。有人联系肯并想和他一起骑行。那一刻,肯想到了一个新的想法——既然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为什么不让他大家聚在一起,一起上路呢?
与城市达成默契 Ken家住上海黄浦区。渐渐地,他家附近乃至整个上海的公路自行车爱好者都成为了他的微信好友,RNCC公路自行车俱乐部应运而生。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7434E758ABE5821D5E7876D915BF75573A1AB0C9_size388_w640_h424.png
RNCC是Cycle Club的缩写,意思是现在我们来骑自行车吧。
至于为什么俱乐部里有这么多外国人? Ken说:“公路自行车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但在海外已经流行很多年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来中国工作和生活之前就参加过这项运动。”
起初,RNCC只有几十名会员,但在Ken的努力下,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经拥有4000多名会员。一些会员在结束了在中国的工作并返回家乡后,仍然保留了RNCC的会员资格。
究其原因,Ken认为RNCC多年来建立的骑行文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他想参加骑行活动,他都能很快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并被接受。
与此同时,一些海外老外也因为RNCC的缘故,专门来到中国探索国内骑行路线。七年过去了,RNCC已经更加成熟,俱乐部也有了相应的规定——比如每次赛事都会安排经验丰富的骑手领跑、压线,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等。如果骑行者擅自进入禁止自行车的街道,俱乐部将给予警告并主动联系交管部门。
在Ken看来,公路自行车要想有序发展,就必须与所在城市达成默契。
他举了个例子:“我们都选择凌晨骑行(晚上光线不好,有安全风险),本来是早上6点30分到7点30分,后来考虑到由于临近早高峰,我们会给市民骑行带来一些不便,所以骑行活动提前到了凌晨5点30分。”
凌晨4点见证上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路自行车运动,这项运动受到了更高的关注。此前,演员吴磊骑着自行车穿越城市赶发布会,引发网络热议。作为业内人士,Ken一眼就认出了吴磊的车,“这是一辆闪电SL7,值很多钱。”
有人可能会问,骑自行车有那么贵吗?
据Ken介绍,目前大众能接触到的自行车价格区间非常广泛,从两千多到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没必要买高价的。 “只要你喜欢这项运动,随时都可以加入。”
骑进初升的太阳。至于门槛,Ken笑着说道:“以我们俱乐部为例,你必须能够早起。”多年来,Ken 每天晚上 10 点左右睡觉,凌晨 4 点左右起床。这可以见证凌晨4点上海发生的事情。男性认为骑自行车给了他们更多的时间。
目前,公路自行车已成为城市人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
Ken回忆说,当他刚接触这项运动时,上海只有100多个稳定的自行车团体。现在他打开手里的软件一搜,仅上海一地就有59家自行车俱乐部。
以RNCC为例,中国骑行者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休闲骑行来说,可以占到50%,其中女性可以达到30%到40%。”
https://pic2.zhimg.com/v2-8db45ea4c3768272dabc3df7518700a9_r.jpg
共骑测度 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有其自身的魅力,如追求速度、享受自然、团队合作等,但其快速发展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撑。
上海社科院专家余光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本来就有‘自行车王国’之称,自行车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近年来,随着国内道路越来越好,硬件设施和交通法规也越来越完善,再加上市民对低碳、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低门槛、高水平的运动像骑自行车这样的天花板很受欢迎。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喜爱,每个人都可以在骑行的过程中欣赏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
在这一点上,肯最有发言权。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脉搏——今天俱乐部里的很多老外也表示,通过RNCC自行车活动,我更加了解上海、了解中国。
来自巴西的Caio说:“我来中国5年了,我非常喜欢这里。骑自行车帮助我探索这里更多的地方。”英国男子是一名资深骑手,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触自行车。体育方面,他不久前在环意青浦赛中获得第16名。在我眼里,“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来这里三年了,很多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发展很好,节奏很快……”
多年来,他骑车去过中国很多地方——黄山大山、厦门海岸线、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他已经留下了他的印记。 “中国的路况比我骑过的很多国家都要好。”
见面并建立友谊。值得一提的是,随着RNCC中国车手数量的不断增加,中西元素的结合在这个大家庭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演员王先生认为,随着中国人对自行车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至于与外国人的交流,他认为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都有共同的爱好。
另一位吴先生刚刚结束了西藏的自行车之旅,现在正忙着告诉从未去过西藏的外国朋友,“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肯对这种融合深受感动。不久前的一次自行车赛事前,他在出发前问大家:“谁不会说中文?”没有人举手;他接着问:“谁不会说英语?”但有几个外国人。人们举起了手。
“他们是故意的(笑)。因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也因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很多外国人都在学习中文。我们俱乐部里50%以上的外国人都会说中文,其中有一些能说得非常流利。”
“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参加我们活动的中国自行车手都会说英语。”
公路自行车就像沟通的纽带。通过骑行,外国人更加了解、喜欢中国。中国人民和外国人也在这样的平台上相识、建立友谊。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