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发展特色产业与转移就业助力脱贫
● 关键词:精准扶贫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定高目标。 “十二五”期间,信阳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已实现64.3万贫困人口脱贫。
● 关键词:特色产业扶贫
信阳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支持特色产业发展,走“农民+基地+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目前,全市已形成茶叶、油茶油、华英鸭、花木、生猪、粮油、水产品等七大扶贫产业。
● 关键词:转移就业扶贫
该市依托信阳“农民大学”和“玉露计划”,提高贫困人口技能水平,实现“扶贫急救智能化”;结合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本市鼓励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到产业集群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
信阳老城区新面貌。杜平 摄
“老区要当好脱贫先锋!”随着脱贫攻坚的号角越来越响亮,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正在掀起一波脱贫攻坚热潮:
市领导深入乡镇深入贫困村把脉诊断贫困根源; “第一书记”入户询问群众意见,脱贫攻坚;驻村公司策划“一对一”扶贫项目;冬天也不闲着的农民,以饱满的热情搞养殖、种大棚、奔小康……
信阳作为革命老区,是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近年来,全市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已占全省1/10以上,脱贫难度位居全省前列。
https://www.gov.cn/xinwen/2017-05/29/5198055/images/be18edc38b8440d48cda876b86b5c9f9.jpg
面对困难和挑战,信阳雄心勃勃,聚焦精准扶贫,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实践劳务输出培训、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新方法,扶贫开发成效显着。 “十二五”期间,全市64.3万人摘掉“贫困帽子”,换上“新衣服”。
读好《准子经》,你的目标会更清晰
贫困面广、深度深、任务重。信阳脱贫多年,现在还剩下什么“硬骨头”?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要聚焦精准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责任制,集中力量打赢脱贫开发攻坚战。”
五年来,“精准”二字贯穿信阳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并深入推进。
从“粗略识别”到“准确识别”。信阳以县为单位,按照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精准贫困识别机制,开展贫困村、贫困户的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初步了解了全市贫困人口的基础情况。 。
2015年,信阳主动明确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村帮扶机制,印发《河南省信阳市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要求精准扶贫扶贫目标明确,资金使用精准,精准瞄准特殊群体。帮扶、贫困户精准扶贫、贫困村精准发展,使各项帮扶措施和落实更加明确。
从“大水漫灌”到“精细滴灌”,该市在贫困村启动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做”个性化扶贫措施,实现了脱贫攻坚。针对每个家庭和个人需求的政策。因地制宜、因贫困施政策、因贫困类型施政策。 2011年以来,累计向扶贫村派出扶贫队1033支。信阳实现了村村扶贫工作全覆盖; 2015年,市直单位再次选派121名“第一书记”担任脱贫攻坚一线人员。先锋军官。
在光山县凉亭乡石盘冲村,“第一书记”曾凡平到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村里15个村组的村干部进行排查,挨家挨户梳理事实。房子和人与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情况。
“精准扶贫首先要保证脱贫目标准确,全村259户贫困户都要进行详细入户调查。”曾凡平表示,只有认清形势,落实一户一策,才能对症下药。
村民关友兵一家七口因病陷入贫困。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被介绍到村里的信发水产养殖合作社养鱼。现在他的年薪可以达到3万元;徐湾、郑湾、官湾等。作为一个村组,山地荒坡较多,不少村民会种茶、制茶。于是,他们计划新建560亩无公害茶园,成立专业合作社对石盘冲村群众进行扶持……
https://fjnews.fjsen.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70809/e4a7a04339c41af4b1b845.jpg
在精准施策下,越来越多的信阳农民和石盘冲村的村民一样,生活在进步。数据显示,信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6365元增长到2015年的9900元,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2015年,信阳毅然拿出了脱贫攻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信县、光山县、煌川县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商城县、罗山县、息县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淮滨县、山河区、平桥区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贫困人口脱贫主要体现在稳定实现“两无忧三保障”,即衣食无忧、义务教育不愁、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拥抱“雨露计划”,先行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信阳是全国著名的劳务输出城市,也是“玉律计划”的发源地。
精准扶贫启动以来,信阳依托信阳“农民大学”和“玉露计划”,实施就业扶贫,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提高贫困人口技能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局面。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命运,实现“脱贫第一”、“智慧先富、大脑先富”。
不久前,光山县电子商务孵化基地传来好消息:2015年,光山县各类产品网上销售收入近20亿元。从事电子商务的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带动贫困村106个、贫困人口4800人。 7300余户贫困户、73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
2014年以来,光山县共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29期,培训学员6000余人。其中,专门举办残疾人、贫困人口培训班4期,培训贫困人口500余人,不少人成为电商专业人才。
这是信阳实施转移就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一次培训,长远效益,一个人工作,全家脱贫。”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信阳共培训贫困劳动力9.02万人,其中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5.3万人,转移就业5.04万人。
参加培训就业的贫困农民收入比未参加培训的贫困农民收入高出1/3以上。 2014年以来,信阳通过就业扶持28.7万人稳步脱贫,占脱贫人口的55%。
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信阳还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新县、平桥的对外劳务,平桥的建筑,西县的保安,商场的做饭,晃川的园艺,光山的羽绒填充及羽绒服裁剪制作,淮滨的电焊等等,都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喊。 2013年,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被国家扶贫办指定为“国家出国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
(文/周海燕 郭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