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6 21:52:53

西方艺术创作中的东方元素:从宗教服务到寻求新意的转变

艺术家让·莱昂·杰罗姆的作品

近年来,在国际服装设计界,我们总能看到以中国元素为灵感的服装设计,“红色”、“旗袍”等元素层出不穷。事实上,不仅在时尚界,在西方艺术创作中,也经常出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元素。

早期西方艺术主要为宗教服务。艺术家追求完美,探索形式美的规律。后来,一批艺术家希望摆脱传统艺术观念的束缚,努力创作创新的作品。

罗伯特·里德的作品

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进行,许多西方艺术家从东方艺术中找到了灵感。他们对独特、神秘、迷人的东方美学产生了兴趣,不断从中汲取养分,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世界。早在18世纪,“中国风”一词就出现在法国时尚杂志中。当时被称为“中国风”,这个词至今仍在使用。

时尚中的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

法国时尚大师伊夫·圣·洛朗曾说过:“哪个国家能持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只有中国。西方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没有中国,我们的文明不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

时尚中的中国元素

东西方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当时,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以及各种工艺品、装饰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这些产品具有精美的图案和具有东方韵味和风格的图案。

在乔瓦尼·贝利尼的《众神的宴会》中,青花瓷碗成为众神的“最爱”。

在当时的欧洲,对中国风的追求和喜爱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从建筑到室内装饰,再到日常服饰用品,都带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据说,1700年,为了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盛大舞会时,身着中式服装,坐着中式轿子。 。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惊叹不已。

约翰·萨金特的作品

约翰·沙伊伯的《英国国民书信》里有一段话:“房间里的每一把椅子、每一块玻璃框、每一张桌子都必须是中国人的……今天,中国人的情绪如此盛行,连哑剧中的小丑也不得不找到中国人的影子。”来自中国情感场景和人物的噱头。”

威廉·帕克斯顿作品

正是在欧洲人如此迷恋中国风格的时候,一种被称为“中法风格”的洛可可艺术于18世纪在欧洲诞生。其大部分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中国风格的想象和理解。这些艺术家没有去过中国,所以他们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商品、对中国商人和水手的描述以及传教士的著作。

布歇的作品

https://p5.toutiaoimg.com/large/50ec00022fe9eb83b396

洛可可绘画大师华托年轻时曾学习和研究中国的《百戏》;这座宫殿的首席画家布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一位偶然诞生在19世纪中叶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东方宫廷生活场景是他画作中最常见的题材。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洛可可画家并没有真正了解东方文化,他们仍然有些刻意地使用中国风格。

布歇的作品

此外,不少艺术家都是中国元素的“铁杆粉丝”,比如睡中式床上、使用青花瓷餐具的画家惠斯勒,以及经常穿着清朝服饰出现的画家威廉·帕克,作品中出现了红梅、屏风等元素。斯通,还有在他的书房和画室里悬挂中国“门神”的画家克里姆特。他们不仅在画作中加入了中国元素,还吸收了中国画的构图和色彩技法,使他们的画风焕然一新。

克里姆特的作品

说到中国画技法,就不得不提到水墨画。毕加索非常痴迷于中国书法和绘画。他曾说:“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齐白石。齐白石是我敬佩的大师。我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国人来巴黎学习艺术?”

莫兰迪的作品

不仅是毕加索,艺术家莫兰迪朴素、朴实的艺术风格也深受水墨画追求“宁静淡泊”理念的影响。美国艺术家波洛克成熟时期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中国水墨画的影响。

波洛克的作品

日本元素

1870年代末至1880年代初,由于清朝的长期闭关锁国,西方别无选择,只能从日本进口商品。日本出口的陶瓷和茶叶的包装上印有浮世绘图案。另外,据说由于瓷器容易破碎,日本在运输时用报纸包裹起来。因此,大量的日本报纸随着日本瓷器一起进入欧洲,报纸上印的画自然就被欧洲人看到了。

惠斯勒的作品

事实上,最早将日本艺术介绍给西方的人是法国著名作家龚古尔兄弟。埃德蒙·贡古尔 ( ) 在 1881 年出版的《艺术家之家》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他位于奥特伊 () 的家中收藏的日本艺术品。

惠斯勒的作品

1867年,巴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日本馆收藏了许多皇室藏品,包括版画、漆器、青铜器等,品质都很高。由此,日本的绘画和雕塑开始在西方流行起来。这些作品开始出现在一些专卖店里,人们对日本艺术文化的兴趣也随之增加。

惠斯勒的作品

由于日本画多描绘平民生活,所以在构图上强调平面绘画、无明暗、不科学的透视关系,使画面色彩鲜艳,具有装饰性。这些特点给追求创新的画家带来了新的艺术感受,而印象派画家受其影响最大。

https://zh.netos.cdn.qvnet.cn/user/4075/upload/15-05-21/1432170833_mfile_555d31562bdb7.jpg

日本浮世绘

莫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一定要知道我的作品背后的来源,其中之一就是希望与过去的日本人建立联系。他们难得的质朴和品味对我来说永远具有永恒的意义。用投影表达存在、用局部表达整体的美学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

莫奈的《穿和服的女人》,这幅画的模特是莫奈的妻子加缪。据说,莫奈特意让妻子戴了一顶金色假发,以增强东西方元素的冲突感,同时也为了搭配和服的颜色。金线回响。

梵高的作品

这波“日本热”很快从巴黎蔓延到英国艺术界,著名插画家比尔兹利也深受其影响。王尔德曾评价比尔兹利为《莎乐美》绘制的插图:“我不喜欢奥布里的插图,它们太日本化了,而我的剧本又是拜占庭式的。”由此可见,相比Azlay的作品,与日式风格有着很强的联系。

比尔兹利为莎乐美绘制的插图

比尔兹莱并不像许多东方主义艺术家那样,只用日本的题材和装饰图案来呈现日本风味。相反,他更具创造性和颠覆性,将浮世绘中的图案、线条和构图元素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形成具有东方神韵的艺术风格。

比尔兹利《树林中的阿里巴巴》

◆阿拉伯元素◆

除了中国和日本元素外,阿拉伯风格也对西方绘画产生了强烈影响。阿拉伯风格之所以在欧洲流行,是因为19世纪欧洲对阿拉伯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一时期,不少艺术家前往阿拉伯国家收藏作品,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一批19世纪法国学院派画家。

让·莱昂·杰罗姆的作品

在这群画家中,受阿拉伯风格影响最深的是艺术家让·莱昂·杰罗姆(Jean Léon Gérôme)。 1856 年,杰罗姆前往埃及,在那里他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兴趣。伊斯兰的宗教仪式、土耳其浴和神秘的东方闺房都深深吸引了这位欧洲艺术家。

例如,杰罗姆的《风骚女子吹水烟》描绘了一位在浴缸里吹水烟的东方女子。周围的建筑都是阿拉伯风格,装饰也体现了阿拉伯情调,处处彰显着“东方主义”的浪漫诗意。

东方文化艺术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想要寻求创新的西方艺术家。他们以此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吸收有别于传统的绘画技法。很难说有多少艺术家受到了东方艺术文化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来自东方的丰富多彩的影响对于世界艺术史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制作人/齐超】

【编辑、文/李佳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方艺术创作中的东方元素:从宗教服务到寻求新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