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7 03:04:30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公司韩利萍荣获大国工匠奖

11月7日,第十五届航天桂冠奖评选结果在珠海揭晓。一位身穿工装裤的女士荣获大国工匠奖。她叫韩丽萍,是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的操作工。韩丽萍勇于创新,善于解决问题,为我国航天事业和航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国防现代化。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荣幸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11月2日,韩丽萍在以自己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大家交流心得,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扎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让我们十分感动和鼓舞。潜力巨大,作为新时代的引领者,“技术工人,我们要以生产岗位为基础,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贡献我们的技能。”韩丽萍坚定地说。

听完,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航天人,我们要学习先进榜样,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航天精神,为建设强大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航天大国”。

从无到有,到成为专家

韩丽萍说:“想做一件事,就尽力而为。”

韩丽萍曾对女儿说,妈妈现在的岗位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韩丽萍1971年出生于“航天”家庭,成长于“航天清华”的家庭大院。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位于山西太行山革命老区。是我国第一家航空航天地面设备制造企业。生产了一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平台,成功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次次飞上天空。

韩丽萍说:“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大多与航天有关,大人们白天忙于生产,晚上则孜孜不倦地建工厂。”当时条件艰苦。韩立平的父辈们像所有航天先祖一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造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工业。

1991年,20岁的韩丽萍高中毕业后进入公司当铣工,成为一名真正的“航天人”。韩丽萍的师傅张建国是厂里的“劳模”。他在上班第一天就郑重地告诉韩丽萍:“要想掌握铣削技术,加工出合格的航天产品,就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努力。 ”

“萧寒,你已经跟着我学习了一段时间了,我相信你能完成任务。”有一天,师傅让韩立平加工两个角钢工件。带着师傅的期望,韩丽萍站在了机床前。由于她看不懂两幅工件图纸上标注的实线和虚线,该工件被报废了。看到师傅失望的眼神,听到巡查员的确认,韩丽萍心里有些愧疚。

“太尴尬了。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现在说起这件事我仍然觉得很难受。”韩丽萍暗下决心:“学习知识,奋起直追,不能让这些图难倒我。”从此,韩丽萍一有空闲时间,就学习《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她就会请教。她的主人。

有一天,韩丽萍在家做饭时,突然想到用土豆和萝卜剪出零件模型,这样可以帮助她直观地理解图纸。由此,韩丽萍与土豆、萝卜结下了不解之缘,各种造型的“土豆菜”、“萝卜菜”出现在她的餐桌上。正是通过这样刻苦的训练,韩丽萍才慢慢成长起来。

2000年,工厂开始配备数控机床。 “那年我快30岁了,女儿才4岁,我当时很犹豫:是退到配角还是坚守生产第一线?经过几次思想斗争,我决定如果你想做,就选择后者。”

作为第一批数控操作人员,韩立平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探索,开始了数控加工之路。白天,她对照机床操作说明书勤奋学习、实践,晚上自学数控理论知识。从第一次尝试到熟练操作,韩丽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随后的几年里,韩丽萍积极参加各种数控技术培训,数控加工技术的“神秘面纱”被她一层层揭开。韩立平逐渐成长为精通技术、编程、操作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数控加工领域的专家。

https://rmrbcmsonline.peopleapp.com/rb_recsys/img/2019/0906/3515677462294160002_354480913016418304.jpeg

对于韩丽萍来说,2005年是难忘的一年。当时,韩丽萍正在苦苦思考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关键时刻,女儿患了水痘,全身、脸上都起了小水泡。她发着高烧,白天晚上都离不开人。

母亲最了解她的女儿。她说:“工作重要,我在家。”韩丽萍说:“当时有一个父亲,多年卧床不起,需要照顾,母亲的辛苦可想而知。母亲一直是我最坚强的后盾,给了我很多帮助。”

在家人的支持下,韩丽萍一心扑在“单位事务”上。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为同类零件的加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努力工作最终会得到回报。韩丽萍凭借过硬的技术,在2006年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山西赛区数控铣削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届数控技能大赛中,她作为唯一的女选手获得冠军数控铣削比赛第一名。

“我高中毕业进了工厂,因为没有上过技校,没有受过正规培训,一开始连图纸都看不懂,吃了不少苦,哭了很多次,靠着自己笨手艺”,我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韩丽萍说。

从小事做起,成就大事

韩丽萍说:“要练就得练绝活。”

“四通均流阀体”是控制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平台“支撑臂调平精度”的关键控制部件。阀体上有70多个各种规格的阀孔,其腔体内部相互连接,每个阀孔的加工精度必须控制在0.02毫米的公差范围内,相当于人头发的1/3,且粗糙度值仅为1.6微米。 1°的误差在生活中可以忽略不计,但火箭发射平台倾斜1°的误差就会导致火箭偏离发射中心800毫米以上。调平支撑臂最低点会产生20%的过载,直接导致火箭发射。无法准确进入轨道。

经过反复分析,韩丽萍终于找到了最好的方法。在喧闹的车间里,她通过听刀具的切削声音,感知机床的振动频率;观察铁屑的形状变化并触摸工件表面的痕迹,准确判断刀具的磨损状态并捕捉得到孔径的微变形信息,精确调整程序参数,实现了通过完成率100%,圆满完成任务。

2016年6月25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成功发射。 “我坐在电视机前哭了……‘长征七号’的完美飞行,是对所有航天员的最高褒奖。” “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平台的部件中,有一个关键的控制部分。由韩丽萍和她的同事处理。加工零件的那段时间,韩丽萍边走边睡边思考。即使吃饭时突然想到一个新的想法,她也会放下碗筷跑去实验。经过数十次方案选择、上百次切削试验、筛选大量切削数据、反复验证,韩丽萍和她的同事们最终确定了工艺方案,实现了整个过程的精确控制,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第一次就成功了。韩丽萍说:“以前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工人,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和整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了。”

2019年,韩丽萍的“航天清华”接到了重要部分的加工任务。零件为铝锻件,材料昂贵。在产品开发初期,工厂没有一套可遵循的复杂铝锻件加工工艺,也没有成熟可行的方法来控制铝锻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多次投料,但加工品均超差。为了攻克难题,韩立平和工匠们仔细分析了零件的特点,逐项列出了所有的加工尺寸和公差,根据加工尺寸精心安排了加工顺序,并通过加工了比例试件,研究并细化加工参数和切削液等因素,探究加工工艺对产品变形的影响,最终决定采用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编制加工程序,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加工参数和冷却控制。措施彻底解决了产品加工后变形的问题,最终实现了一次发货合格率100%。从一名普通磨坊主到技术精湛的专家,中国的“航天梦”让韩丽萍坚定了信念,一次次接受任务,一次次攻克技术难关。 。她的成长和成功源于她对航天事业的热爱、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从个人卓越到团队卓越

韩丽萍说道:“想要长大,就把大师弟子带出来。”

韩丽萍说:“随着问题一个一个被攻克,工作给我带来了乐趣和成就感。我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我的徒弟和团队成员,我希望他们能比师傅做得更好。”门徒出去了。”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3/9E/2D/C4138BA96A833631FCEF048335F_ADF5D562_2ECC4.jpg?e=.jpg

韩丽萍第一次接触数控机床是在参加工作10年后。作为厂里第一代数控铣工,她没有师傅指导,所有困难都要自己解决,走了很多弯路。 “有师的人是幸运的,因为有人可以指导,有人可以学习。”韩立平说。

作为企业数控技能培训讲师,韩丽萍在课堂上传授自己独特的“复杂型腔螺旋传动切削操作方法”和“深槽三维变形控制方法”等“绝技”,让企业300多名数控操作人员精通。掌握。韩立平与工匠合着的《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操作指南》《数控刀具使用与加工指南》等书籍已成为当前企业数控操作和刀具应用的内部指导教材。

以韩丽萍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汇聚了以韩丽萍为代表的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完成了“面向精益生产的切削数据库系统研究”、“面向精益生产的国产刀具精密加工技术研究”等500余项创新成果。 ,以及200多个精益项目。提案,创建了“薄壁零件余量近似法”、“特种材料高效铣削法”等核心加工技术,获得专利26项,填补了数控铣削加工领域的空白,为“载人航天”和“航天”提供支撑。 “嫦娥探月”为“北斗导航”、空间站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数控技能大赛。目前,已有1人获得中华技能奖,27人获得“国家技术能手”称号,8人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前三名,17人获得山西省数控技能奖。技能大赛前三名。在2021年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工作室五名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韩丽萍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公司高技能后备人才成长梯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全国示范劳动模范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在工作室基础上建成的中国国防邮电系统“新时代工匠学院”,已成为企业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攻克技术壁垒、培育工匠精神的智力平台。实现科技创新,培养顶尖人才的摇篮。

作为班组长和技术带头人,韩丽萍身边有多名一线女员工。以她命名的“韩丽萍团队”荣获“全国女职工贡献事业模范岗位”称号。韩丽萍说:“女技工专注、细心、坚韧的特点,在操作岗位上,特别是在精密加工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她认为,随着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智能制造转型,数控技术、智能制造大量走进车间。女性能工巧匠在岗位上的身体劣势正在缩小,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韩丽萍团队”还荣获“航天科技集团航天金牌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先进学习团队”、“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团队”、“全国质量信得过团队”等称号”等称号并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

在“韩丽萍技能大师工作室”,还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模范”、“全国五一巾帼奖”、“中华技能奖”和“国家级技术能手”。 “国企现代职工标兵”、“数控加工特级技师”、“航天一院首席技术专家”等证书、奖牌、牌匾。它们见证了韩立平走过的艰辛历程,体现了这位“大国工匠”用“工匠精神”和勤奋创造的辉煌。

“我是一名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荣誉属于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韩丽萍说道。

韩丽萍和她的同事每天加工几个零件,但数千名宇航员的共同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他们支持了国家的航天事业。

撰稿/谢林

图片供图/航天清华大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公司韩利萍荣获大国工匠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