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7 20:30:37

康熙传位于胤祥,清朝能否成为超级大国?史学界众说纷纭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的讨论和分享,还能给您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由于晚清的结局是如此悲惨,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所以历史学家在追溯清朝历史时,总爱寻找王朝覆灭的“良药”。

比如说,如果某某当了皇帝就更好了,清朝走哪条路都可能不灭亡。

爱新觉罗·胤祥曾被清史学家点名,认为如果康熙传给他,清朝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八国联军等后续灾难有望避免。

真的是这样吗?

从皇帝的爱子到康熙的“弃子”

近年来,随着清宫剧的火爆,清朝皇子们也成为人们熟悉和热议的话题。哪个王子最受欢迎?自然,九个儿子获得了嫡子的称号。

由于康熙“孤养”的教养方式,皇子们变得疯狂、卷入。每一个都比上一个更好,每一个都比上一个更加雄心勃勃。胤祥堪称“六角武士”。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三子胤祥出生。

关于他的生母张佳,说法不一。有人说她是蒙古公主,也有人说她是内务府出身。

但按照正史来看,张家不应是名门望族的女儿,胤祥也未能“以子敬母”。康熙早期对他的宠爱,完全是因为胤祥个人的优秀。

史书上说他能诗善词,善书画,善骑射,必中中意……

就连康熙也亲口承认“我的儿子中,胤祥是最好的”。能够在这么多皇子中脱颖而出,说明胤祥的优秀不掺任何水。

因此,康熙对他寄予厚望。无论是出海巡游,还是与木兰打猎,每次离开京城,他都会有胤祥陪伴。

最值得关注的是,十六岁时,胤祥被康熙单独派往盛京和泰山,代表皇室主持祭祀活动。这在诸侯之中,是绝无仅有的殊荣。

这让原本不受康熙宠幸的八阿哥心里颇为酸楚。他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

“十三深受皇上器重,前途无量!”

因此,历史学家认为胤祥是康熙专门培养的太子大臣。

了解康熙的人都知道,他对皇后嫡系胤礽极为宠爱,很早就被封为太子。

后来他见胤祥优秀,就刻意培养他。出去办事的时候,他只带着胤丰和胤祥。还请胤祥娶与索尔图有姻亲关系的赵嘉为福晋。

要知道索尔图是太子的权臣,所以历史上的胤祥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太子党”。

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废太子事件才爆发。胤祥无故受到牵连,被监禁了一段时间。从此,他失宠于康熙。

至于胤祥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史书上一片空白,没有人能解释康熙的态度为何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父子之间这突如其来的裂痕,引发了后世诸多猜测。

首先是“夜警帐篷厅事件”。

相传康熙狩猎木兰时,太子胤礽偷看:

“更何况,还有人每天晚上都靠近布城的裂缝,往里面窥视。这样的人怎么能为我们祖先的伟大遗产做出贡献呢?”

这件事成为了废太子的导火索,但到底是谁举报了太子偷窥呢?没有明确的记录。

有人怀疑胤祥是受四子胤禛指使举报此事的。虽然扳倒了太子,但也让康熙对爱上告密者的胤祥感到厌恶。

二是康熙给雍正留下了帮手。

胤祥曾被康熙培养为辅政大臣。以前他是为太子胤礽准备的。太子被废后,自然要物色新的太子人选。

胤祥先被贬,以便新王即位后能够仁慈、赦免、封爵。这通常被称为保留帮手。

如今的史料倾向于第二种观点,电视剧《雍正王朝》就采用了这种观点,因为胤祥入狱半年后,他再次陪伴的记录再次出现。

总之,废太子事件发生后,九子继承皇位的序幕就正式拉开了。康熙对皇子的信任度一下子下降了,对胤祥也失去了原来的喜爱。

比如康熙四十八年,皇太子复辟时,为了安抚其他皇子,康熙颁布了大量的赏赐。十四位成年皇子中,只有五位没有受到封赏。

老板因巫术事件被列为“疯子”,目前仍被囚禁;

此时老六、老十一已经去世了;

老八因为被大臣推荐为八贤王的事件,早年失宠;

老十三胤祥只剩下一位了。他不说原因,也不明确自己的过错,却拒绝封印,也不肯赏赐他。

https://q1.itc.cn/images01/20240301/41a934d524cf416ab3726389e6037660.jpeg

更离谱的是,康熙四十九年,他的三子胤祥和十四子一起给父亲上书。然而康熙根本不买账,并在照会中公开批评胤祥:

“胤祥不是一个勤奋、忠诚、孝顺的人,如果你纵容他,就会惹出麻烦,你要谨防。”

这句话着实让人心碎,也让人越来越好奇康熙和胤祥父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他说出如此残忍无情的话。

同年,失宠于父亲的胤祥也患上了腿部疾病,受伤处流出白色水泡和脓液,病情一次次严重。

幸运的是,四胤禛四处寻找名医治病,所以他的病情没有恶化,但留下了病根。

由于康熙晚年的镇压,胤祥遭受了精神和肉体的折磨。

然而翻阅现有的记载和胤祥的生平,确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有犯罪和叛逆的行为。人们很难相信他是一个奸诈邪恶的人。

因此,与其说胤祥做了错事,失宠了父亲,倒不如说,康熙后期的皇位继承权之争,无限放大了父子之间的误会。

胤祥经历了坎坷,亲眼目睹了皇帝的内心和政治斗争的残酷,这进一步磨砺了他的性格,为他日后在雍正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雍正“常务部副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11月13日,康熙去世,四子胤禛继位。雍正王朝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胤祥也结束了十几年的冷遇和打压,迎来了事业的最高峰。

不用说,雍正与胤祥的关系是史书上公认的“偏爱”。

年轻时胤祥数学不好,雍正却一步步教他;

胤祥患有腿病,雍正比谁都着急。他经常向下属表达担忧:

“胤祥今年看上去特别瘦,如果有好医生,一定派人到京城给他治病。”

康熙五十八年,雍正五子弘昼病重。是胤祥出去找药救了弘昼的命。

感动的雍正直接告诉儿子,不要再叫他叔叔,而应该叫父亲……

康熙去世当晚,胤祥陪伴雍正从长春花园来到紫禁城,一路护送他继承皇位,登基为皇帝。

雍正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胤祥为宰相尚书,并擢升为和硕仪亲王。他们从兄弟升级为君臣,开始了新的双向旅程。

雍正性格典型,爱憎分明。他对政敌老八等人虽然残酷,但他对胤祥的爱却是一样的。

不满意的人可以骂他,但不能骂他的十三弟。毕竟,宜亲王是他所认可的“全宇宙最完整的人”。

网上经常开玩笑说胤祥是雍正朝的常务副皇帝。这一点也不夸张。

由于康熙晚年留下了很多政治危机和财政漏洞,雍正上台后励精图治,是一个真正的“肝皇帝”。

正是因为事务众多,雍正对胤祥十分重视。

军事、财政、官员、农业、水利……宫里、宫内的一切事务都交给胤祥。

即使是木兰狩猎、会见蒙古王公等需要皇帝亲自出席的活动,雍正也可以将全部权力交给胤祥。

以至于在当时的记载中,有人说:“雍正十三王,掌管天下诸事,百姓畏惧他们胜过皇帝!”

可以说,雍正对于胤祥的赏赐几乎是疯狂的。他给了他所能给的一切,除了给他一半的王位。

所以雍正就说立副皇帝之类的没有问题!

权力如此之大,很容易让人膨胀,但胤祥却坚守自己的职责,不辜负四弟的信任,表现出了超高的政治能力。

雍正三年(1725年),胤祥主管水利、田务。他认为“水害不除,田地如何养?”

花了一年的时间疏浚河流、挖沟渠,成立了应天水务局,为农田提供灌溉;

他还亲自指导农民耕种,开垦万里荒地。雍正当场称赞他:

“忠诚、恭敬、诚实、勤奋、谨慎、诚实”。雍正七年,为了对付准噶尔,朝廷设立了军需府。为了保证军需,胤祥出台了各种理财方案。

它保证所有军需物资均来自国库,不分摊给民间,增加了民众的压力,以致“数年败亡,国无用兵”。

胤祥在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雍正初年起,他陆续选拔了一大批忠厚老实的人,帮助雍正完成了朝廷官员的改组,建立了强有力的官僚机构,推行了各项铁腕改革。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age109.360doc.com%2FDownloadImg%2F2023%2F11%2F1011%2F275134141_3_20231110113321148.jpeg&refer=http%3A%2F%2Fimage109.360doc.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733572985&t=1c2865f9f7956a8c1889b7f377ec0921

至于很多晚帝时期留下来的皇子,虽然并没有得到雍正的宠幸,但却因为胤祥的推荐而受到重用和优待,比如老十七允礼、二十一允熙等。

历史可以改写吗?

胤祥是雍正最信任的大臣,也是他在政权上最大的支持者。他的能力和眼界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古人。

后人常说清朝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康熙晚年开始禁海,断绝与外界的外交关系。这些确实极大地阻碍了清朝“睁开眼睛看世界”。

但雍正年间,胤祥曾力排众议,呼吁解除海禁,建立海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商品贸易;

谈到外来的思想和文化,胤祥从不排斥外来的思想和文化。相反,他积极引进其他国家的书籍,在国内进行翻译,并广泛推广……

他的许多举措都是积极拥抱世界。这是一种包容、开放的治理理念,他的前卫思维令人惊叹。

正因为如此,清朝的统治实现了又一次飞跃。

这也让后来的历史学家对胤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如果康熙传给他,清朝很可能不会闭关自守,导致最终的落后和挨打。

但事实上,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

胤祥虽然没有继承皇位,但是在雍正时期,他的权力又怎么会不如皇帝呢?

他的各项开放政策也得到了雍正的支持。雍正并没有阻碍清朝拥抱世界。他们的政治路线是一致的。

因此,即使胤祥当上了皇帝,清朝的发展规划也注定与雍正时期有很大不同。

雍正是个好皇帝,比他的父亲康熙更勤奋,比他的儿子乾隆更有能力。正是由于他励精图治,康熙盛世到乾隆的过渡才得以顺利。

也正是因为他识人,能善用人,胤祥才不会被忽视,他的才华也不会被赏识。胤祥的才华是不可否认的,但雍正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也就是说,事实上,参加九子合法权利争夺的诸侯,没有一个是彻底失败的。

如果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掌权,清朝的发展都不会太差。真正改变清朝发展道路的人是乾隆。

如果雍正的九个儿子获得了直系爵位,那么乾隆就被推荐登陆。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先说禁海吧。

雍正时期,由于胤祥的大力倡导,国内外政策开放。正是在乾隆掌权之后,他再次脱离了海禁政策,所谓的闭关锁国正式开始了。

乾隆自称是中国皇帝,拒绝外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的要求。他怀念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和清朝一步步落后于世界;

再说了,乾隆在位期间,奢侈浪费,对自己的功绩十分满意。他一生六次下江南,浪费了人力和财力。

雍正一生最痛恨腐败,对贪官铁腕铁石心肠。但到了乾隆中后期,官员腐败现象十分普遍。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出身于乾隆朝;

经济方面,新的发展瓶颈尚未突破。从此以后,子孙后代就只能吃功劳了……

所以胤祥就算当了皇帝,最多也只能改变一个时代的风气。谁能保证下一代不会是“新乾隆”呢?

结论

清朝的落后并不是某一朝代、某一个国王单独造成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封建政权的核心下,孤立是必然的命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法战胜商品经济的发展速度。

商品经济是与封建皇权相对立的。也许像胤祥这样的开明者成为皇帝,可以改变一个或几个朝代的发展命运。

但只要国家制度不变,商品经济和工业革命就注定难以在中国扎根。清末的洋务运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历史可能会被修改、改变,但最终还是会沿着原来的轨迹发展,结局早已注定。

参考:

《清史稿·列王列传7·列王六》赵尔巽

《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

由于平台的规则,只有你和我互动多了,才会被认定为真粉丝。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成为铁杆粉丝,第一时间接收文章推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康熙传位于胤祥,清朝能否成为超级大国?史学界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