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虽解决部分难题,但殡葬行业职业偏见仍普遍存在
虽然专升本解决了一些阻碍殡葬教育和殡葬行业进步的现实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影响行业发展。职业偏见就是典型的例子。近年来,人们对殡葬行业的了解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但即便如此,职业歧视和偏见在殡葬行业依然普遍存在。多位殡葬行业从业者向记者坦言,别人偶尔表现出的“禁忌”或“好奇”让他们感到压力很大。
吕小宁是杭州一家殡仪馆的殡仪员,1999年出生,山东人。她说,自从毕业以来,除了父母之外,没有人知道她从事与殡葬相关的工作,而她的祖父母对此也毫不知情。
“老一辈人还是觉得运气不好,我在外打工,回去的机会很少,所以不怕别人的冷眼。但我的家人不行,我不能接受家人受到歧视”因为我的职业。”路小宁说道。
不只是陆小宁。记者在与多位殡葬行业从业者交流后发现,他们大多不会与任何外人谈论任何与工作相关的话题,哪怕是非常亲密的朋友——
“有些人会避免这样做,我们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 “当我们谈论工作时,不可避免的问题是‘你不害怕吗?’,我不想再解释了。” “我们之前有一个同事,对方交往了三个月,当她得知他在殡仪馆工作时,对方立即和她分手了。”……
https://sns-img-qc.xhscdn.com/01028f01krl1qve31oh010ymm5bdqhghq0?imageView2/2/w/1080/format/webp
尸体化妆师。杭州殡仪馆供图
这些偏见从何而来?孙树人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一直被视为禁忌话题,这也导致殡葬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偏见源于未知。
同济大学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范秀地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也是导致职业偏见的因素之一。殡葬业。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职业偏见给行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从业者很难有职业荣誉感、人才流失、行业难以创新和创新等。开发等如何打破“职业偏见”?孙树人认为,进一步向公众普及生命文化科普至关重要。
https://inews.gtimg.com/om_bt/O8zV4WiIXfLOR0OiJxxTgOYjYAvXYePVCK7owoh40xK9YAA/641
近年来,殡葬工作的生命文化教育功能日益受到重视。 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节约土地生态殡葬的指导意见》,2018年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殡葬业发展的通知》均提出了要求。建设一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
孙树人介绍,目前,各地在开展生活文化教育方面开始了多种探索,努力为公众提供生活文化体验。例如,殡葬机构在清明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生活文化开放日、生活文化教育日等活动,打造可供公众浏览的生活文化长廊、生活文化教育馆等,并写出轻松的内容。 -了解生活文化的读者……
“当公众能够正确、冷静地面对死亡时,恐惧和焦虑就会减轻,偏见就会得到解决。”孙树人说道。
范秀地建议,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的学校结构体系,建立连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各环节的教育“立交桥”。在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也保证技术技能岗位工人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收入。
“如果这些都能实现,就会有更多的劳动者愿意加入到技术技能型劳动队伍中来,职业教育也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范秀弟说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