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7 23:24:24

民俗演艺项目齐聚市场,成为拉动旅游消费、增强文化自信的新引擎

【品城旅游】近年来,越来越多品类丰富的民间演艺项目聚集在市场上,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景区观看表演、消费。一些景区的民间演艺项目以其高质量的创作、丰富的文化内涵、多样的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知名的旅游品牌和区域文化名片。

在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景区与民间演艺的融合发展,不是单向取长补短,也不是任何一方在结合中迷失方向,而是两者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互相促进,互相促进,互相促进。双向奔向成就。

各种新颖、创新的景区与民俗表演融合发展模式,不仅形成多样新场景,也成为拉动旅游消费、增强文化自信的新引擎。

©

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点燃夏日旅游胜地

真人剧《重回相府》、情景喜剧《迎圣灵》、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盛世八乐》、当地民俗风情《重回相府》和《杂技”……这个夏天,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游客络绎不绝,广大游客都在晋东南独特的文化特色中寻古体验,感受韵味旅游和表演艺术。

在沉浸式真人剧《重回相府》中体验了科技与传统在光影互动中的完美融合后,有游客感慨道:“我们一家人沉浸在其中,再也不想离开。”

©皇城总理府

除了沉浸式表演,今年夏天各地的民俗表演也很受游客欢迎。

土家族草龙舞、土家族毛古斯舞、白族鼓舞等民俗文化表演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氧吧广场、黄石寨顶等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让中外游客在自然中领略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山脉和河流。 “盛宴”。

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西江喜事”巡游、板凳舞表演、“美丽西江”歌舞晚会、“情在西江——要花带”等多项民间演艺活动吸引了游客很多游客前来参观。其中,在芦笙场,游客不仅可以观看敬酒歌、芦笙舞等精彩的原创歌舞表演,还可以一起跳舞,一起体验“棒庙迪”的快乐。 “情西江·花带”堪称跨越千年的文化奖项。展示了十三年古藏节祭祀文化、苗族花带等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彩表演。参观者将有机会登上舞台,体验“花带”。 “花带”情风,体验“高山流水”敬酒礼仪。

云南文山县普者黑风景区的竹竿舞、篝火晚会等民俗表演也深受游客欢迎。初步统计,今年入夏以来,普者黑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6.26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经济收入2813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6%和11.3%。

更新产业,让文旅资源“活起来”

https://appimg.dzwww.com/share/2022/09/26/760aa6927e9d51e.jpg

民俗风情演艺点燃今年夏季景区旅游热潮,这只是近年来景区与民俗演艺创新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固定剧场到真实景观,从传统景区到休闲街道,从台下表演到沉浸式互动……景区与民间演艺的融合,界限不断被打破,创新发展,各种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既满足了大众深度文化体验的新需求,又履行着振兴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功能,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带来新的增长点。

以中牟县“唯有河南·戏幻城”为例,民俗表演不仅延续了自然、历史、人文相融合的形式,还通过沉浸式、互动等创新手段,将地域性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其逐渐从“景区演出”扩展到“旅游新景点”。

曲阜有丰富的民俗表演,从“老三孔”的晨钟开场仪式、晚上的鼓乐闭幕仪式、祭孔表演,到“新三孔”的汉服游园、大型演出等。规模演出《金声玉振》,闪亮的尼山夜游季。此次活动给儒家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载体。

皇城相府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已融入话剧《重返相府》、重阳花饼展示、“八乐节”等一系列特色活动。表演、生铁冶炼铸造技艺体验,增强了游客体验,增加了参观人数。景区收入。截至目前,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门票、餐饮、住宿等直接收入超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元。周边2000余名村民在旅游企业就业,带动300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产业。

©皇城总理府

据品城旅游介绍,一些景区还通过引进民间演艺项目,直接转型为演艺景区。以打造地方文化旅游品牌为切入点,将地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演艺作品和空间场景中,有效促进地方民俗演艺IP的发展,推动当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型。

例如,《宋城千古情》自开播以来(截至2024年8月11日)已演出37185场,单日演出场次最高达到21场,每年都带动全产业链消费其所在地杭州的吃、住、行、游、购、娱尽在掌握。数百亿元; 《西安千古情》单日演出多达15场,成为西安3000余座剧场中演出场次最多、游客最多的大型旅游演出。

宋城娱乐圈相关人士表示,“一段千古情,能火烧一座城”,已成为《千古情》所在城市持续流行的交通密码之一。同时,宋城演艺通过“主题公园、文艺演出、休闲度假”的核心商业模式,延伸景区旅游线路,以大景区、大演出激活大产业,通过高品质演出艺术作品和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和消费,从而促进景区经济发展。

©宋城演艺

品城旅游还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加强夜经济下的民间演艺项目创作,各景区此前推出的铁匠表演也开始升级,融入舞蹈、杂技等艺术手法。火锅表演。

据蔚来风光河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聂鹏介绍,火锅表演项目今年年底或将成为景区新一轮热门民间演艺项目之一。

https://videoimg.ws.126.net/cover/20240923/meQ4jt32W_cover.jpg

文化旅游产业未来的“新风口”

当前,景区与民间演艺相互融合呈现新变化,展现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潜力和动力。景区内一些民俗演艺项目与周边住宿、娱乐、交通、餐饮、购物等业态相衔接,其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化,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演出约2.73万场次,同比增长260.6%。在旅游演艺市场中,现场表演以当地山水为场景,创造性地再现地域文化,丰富旅游体验,带动夜间经济,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型文化产业。

据相关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旅游演艺产业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相关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民间演艺的内涵和边界不断延伸,景区与民间演艺的融合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在聂鹏看来,这些变化也对内容创作者和运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目前民间表演艺术的表演内容鱼龙混杂,还处于盲目追求热门的初级阶段。因此,兼顾“小黎坝人”(泛指大众文化艺术)和“阳春白雪”(泛指先进文化艺术)的民俗表演,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打磨。

其次,表演场地和精彩的表演活动应成为景区的亮点。但不少旅游景区的演出场地同质化严重,间接影响了民间演艺项目的质量和游客的体验。

再者,在景区运营竞争的时代,民间演艺的运营极其重要,需要更多的专业团队参与运营。

此外,民间演艺项目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资金的控制也尤为重要。国内很多景区利用资金片面追求某一点(比如把资金花在明星或者设备上),最终大大降低了演艺作品的效果。

虽然景区与民俗演艺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两者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多元化的民俗演艺将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新标配”。

中国新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董冠志教授认为,没有民俗表演的景区就像没有绿洲的沙漠,只能暴露在旅游市场的孤独之中。相反,没有景点的民俗表演就像没有河床的洪水,只能淹没旅游市场上的庸人。只有通过民间演艺凸显景区的文化魅力,将景区的体验美与民间演艺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滋养出吸引粉丝的优质产品。旅游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景区与民间演艺的融合有望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风口。

或许,突破点就是“明天”。

参考:

1.山西商报《晋城市依托古堡文化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演艺项目齐聚市场,成为拉动旅游消费、增强文化自信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