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下行,储户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
继六大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后,全国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各地中小银行也于近期启动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在存款利率下降的背景下,更多储户计划将存款“转移”至理财、保险等更多渠道。业内人士建议,储户应根据自身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合理配置资产,平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输入前缀“1”
近期,六家国有银行纷纷下调挂牌存款利率,引发储户关注。这是今年大型商业银行首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是2022年9月以来第五次下调。
记者注意到,六大国有银行保持存款利率一致下调,活期存款年利率均由0.20%下调5个基点至0.15%。三个月、半年、一年期一次性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二年、三年、五年期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调整后,六大银行挂牌定期存款利率告别“2”字头,迎来“1”时代。
此前的存款利率下调首先由大型商业银行实施,其次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最后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实施。紧接着,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多家地方中小银行也加快跟进,加入了“降息”队列。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发现,实际执行利率与挂牌利率存在一定差异。最终执行利率可能会随着存款金额的变化而变化。各地银行网点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定价。一般情况下,利率会在总行公布。基本上,部分银行和某些期限的存款利率仍然可以达到2%以上。
以建设银行为例,本轮调整后,1年期、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最高年利率分别为1.6%、1.7%、2.15%。 5年期定期存款执行利率没有上调,最高年利率维持在1.8%。此外,工商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达到了2.15%,广发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4%,浙商银行2019年新客户利率也达到了2.15%。 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达到2.55%。 。
https://p4.itc.cn/images01/20210330/386fdbcccfdf433299ff3c11b487f8d5.jpeg
低风险理财产品受青睐
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迅速显现。连日来,多家银行大面额存单产品“一机难求”。记者查询几大国有银行手机银行了解到,上架的大额存单基本售空,甚至短期大额存单都没有额度。
“不仅额度难抢,利率也降低了。一年期、两年期大面额存单利率与定期存款相同,分别为1.6%和1.7% %。”某国有银行分行客户经理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是很多储户的替代选择,再次成为存款“迁移”的主要去处。
市民张女士在银行留有少量存款,大部分钱都用来购买两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 “最近三个月的年化利率是2.37%,每天的收入可以赚够吃早餐的钱,而且4天就可以赎回,非常灵活。”她向记者展示了手机APP中的金融购买记录。在她看来,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更适合追求稳定的投资者。
以传统增量型终身寿险产品为代表的储蓄保险产品受到多家银行客户经理的大力推荐。一位客户经理表示,通过将增量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写入合同,可以提前锁定收益。 “这款产品可以承受降息,复利可以达到3%,但8月底会降至2.5%。”某商业银行门口立了一块保险产品小黑板,由客户经理和前来咨询的用户推荐。
多位保险中介也表示,近期有不少客户主动询问购买保险的事宜。包括增额寿险、年金险在内的储蓄险比较受欢迎,也有少数客户计划购买与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挂钩的分红险。
某领先保险经纪公司向记者提供的7月份经营数据显示,不少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保障属性的产品,如重疾险、杠杆寿险、长期年金险等。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显着增长。
https://bj.bcebos.com/bjh-pixel/1704261104282022779_5_ainote_new.jpg
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展望未来,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已成为行业共识。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认为,在金融分利主体和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势所趋。新存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也增加了银行的负债方成本。由于持续管控的必要性,预计后续存款定价自律管理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总体来说,本轮存款利率下调后,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保险产品、公募基金、信托产品等理财产品的投资较多,面对众多理财方式,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提醒,在低利率环境下,无风险和低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下降或处于较低水平将成为常态。投资者需要根据风险偏好特征树立合理的投资理念。
招联金控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释说,具体来说,投资者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就应该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他们不想承担较高的风险,就应该接受较低的回报。如果投资者追求稳定收益,除存款外,还可以适当配置现金管理产品、货币基金、国债等产品。
“家庭资产应该长期保存,短期保存。”某知名保险经纪公司合伙人张女士建议,如果要将资金保留用于子女教育、婚礼资金等长期用途,这类“长期”的“钱”适合储蓄保险产品;如果家庭两三年内有较大支出,那么“缺钱”就不适合购买保险理财。
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不少热衷储蓄的储户准备充当存款“特种部队”,计划将资金跨城存放。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储户应权衡过程中产生的额外时间、精力和跨城交通成本,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中小银行无法向境外人士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镇储户离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