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11 19:42:46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结构特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一节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新学期加油,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聊聊吧!

核心素养目标:

生活理念:

1. 解释藻类是结构简单、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

2.总结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和生存环境,并指出它们的繁殖过程离不开水环境。

3. 举例说明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态度责任:

树立植物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征。

本节知识总结:

1.藻类

1、藻类数量多,形状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些是绿色的,有些是棕色或紫红色的。

2、藻类主要分布在水中。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龙头藻、月牙藻等;有些生活在海洋中,如海带、海藻、石莼等。

3.单细胞藻类,一个细胞即可完成所有生命活动。多细胞藻类直接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不分化根、茎和叶。

4、藻类细胞一般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体。因此,藻类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的。

5.藻类可以通过形成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是非常小的生殖细胞,可以通过空气、水等传播,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形成新的个体。

https://www.51wendang.com/pic/dc0107f4224e55995101893d/1-810-jpg_6-1080-0-0-1080.jpg

6、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以满足水生生物的呼吸需要,也可以扩散到大气中;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为水中的鱼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海带、紫菜等藻类均可食用;从藻类中提取的碘、藻胶和琼脂广泛用于工业和医药。

2. 苔藓植物

1、生存环境:大部分苔藓植物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环境中。

2、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短,通常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茎”内无导管,“叶”内无脉。根很简单,称为假根;苔藓植物没有导电组织。 ,所以它不会长得太高。

3、苔藓植物的繁殖:蒴果内含有孢子,苔藓植物用孢子进行繁殖。苔藓植物虽然生活在陆地上,但它们的繁殖过程仍然离不开水。

4、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苔藓植物残骸经过年复一年的积累,就会形成泥炭资源。

5、由于苔藓植物大多簇生,植物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积水,保持水土。

3.蕨类植物

1、生存环境:野生蕨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森林、山地潮湿的环境中;养殖的蕨类植物也应放置在阴凉的环境中。

2.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这些器官有专门的输送物质的通道——传导组织,因此蕨类植物可以长得很高。

3. 与苔藓植物一样,蕨类植物也是不产生种子的植物。其叶子下面的棕色肿块是孢子囊。每个孢子囊群内有多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许多孢子。当孢子成熟时,它们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如果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发芽生长。

4.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①食用:蕨类植物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可食用,如蕨菜;

②可供药用:如卷柏、关中等;

③可用作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④可供观赏:如铁线蕨、喜林芋等;

⑤ 形成煤并提供燃料。

附:新旧教材变化(仅供教学参考)

https://www.51wendang.com/pic/3738122302d85e09e3e043ec/9-810-jpg_6-1080-0-0-1080.jpg

1、新旧教材科目分布的变化。旧教科书中,“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改为“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新教材中的“藻类”一词改为“藻类”。

2.P58“想一想,讨论一下”换成了“鱼缸里的绿膜”,更加贴近生活。

3、P59的藻类代表替换为“鼓藻”、“栅藻”、“月牙藻”。

4.P6对藻类概念的描述发生了变化:藻类是结构简单、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

5.P61关于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新教材设置为P64延伸应用的第2题。

6.P62观察与思考,增加苔藓和蕨类植物形态结构的异同。

7. 在P63上加粗“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是不结种子的植物。”更突出的是,苔藓和蕨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

课本笔记

附:非常实用的高分手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结构特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