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即将诞生行业第一股,怪兽充电与小电科技谁能拔得头筹?
文丨BT财经颜维涵几年前,共享充电宝曾被骂“跟风共享单车”、“滥用共享概念”,甚至被王思聪直呼“你能做到我就吃掉” ”。
谁能想到,几年后的今天,共享单车早已拍到上海滩冲击二级市场,第一家共享充电宝也即将诞生。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 计划于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目前已与花旗、中金、华兴、高盛等投行洽谈,计划融资3亿美元。
与争夺“共享充电份额第一股”的还有小电科技。早在半年前的2020年6月,它就接受了浙商证券的上市辅导协议,瞄准创业板。
虽然魔声和小电尚未透露更详细的上市信息,但市场普遍认为,逆风实现盈利、获得自我造血能力的共享充电宝即将成为行业第一股。
共享充电宝业务不仅已经实现盈利,而且正在逐步逼近巨额利润。
早在2019年,街电就率先宣告盈利。紧接着,小电、莱钉、魔声也宣布盈利,当时引起了市场相当大的关注。随着共享充电宝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涨价的“底气”越来越强。
近两年,共享充电宝集体涨价明显,从最初的1~2元/小时,到黄金商圈的3~4元/小时。
https://oss.cyzone.cn/2021/0315/4ef21e0c6f08f74cba5077fe75e35493.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280,m_mfit/format,jpg/quality,q_95
尽管消费者叫嚣抵制,却抵挡不住手机没电的焦虑。这推动了共享充电宝行业进入暴利时代。艾瑞咨询2019年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四大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毛利率接近25%,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应该只增不减。
据业内人士最新分析,以目前一般充电宝成本不足100元计算,共享充电宝“充电站”一般3至6个月即可回本,年利润率部分企业的占比甚至超过60%。 。
然而,技术壁垒不高的共享充电宝却很难享受到小而美的市场。肉肥了,别人自然会注意到。比如,小巨头美团在2020年就已经在这一领域悄然发力,不少“美团黄”颜色的共享充电宝已经出现在街头。
事实上,美团早在2017年共享充电宝兴起时就进入了这个行业。但由于行业前景不明朗,美团在短短三个月后就砍掉了这一业务线。
如今“三电一怪”市场已经成熟,盈利模式清晰可见。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小巨头的美团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这个时候进入游戏既安全又有利可图。
更重要的是,美团在对接线下商家方面拥有天然的渠道优势。作为国内领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其已发展出成熟的合作商户网络,使得共享充电宝业务渗透速度极快,较“三电一怪”更具优势。
其次,美团已经成长为市值约2万亿元的互联网巨头,资金雄厚,令整个行业感到自豪。如果继续用我们熟悉的补贴战来进攻市场份额,恐怕“三电一怪”中无人能敌。
届时,美团将坐享其成,“三电一怪”这几年苦心经营的市场也将拱手让给别人。
因此,尽快上市筹集资金,壮大家族财富,是怪物充电器刻不容缓的事情。
https://oss.cyzone.cn/2021/1216/5641a693f3f74519d51b0848b73f6cbf.png
不过,共享充电宝想要获得资本认可并取得良好的二级市场表现,仍需克服诸多困难。
首先是盈利模式单一。目前,“三电一怪”95%的收入来自共享充电宝的租赁费用,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广告等收入。这部分流量带来的商业化似乎并不成功。收入来源缺乏多元化将会削弱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共享充电宝对线下商家的依赖,使得其议价能力逐渐降低。有媒体报道称,在KTV等较为重要的线下消费场所,共享充电宝企业甚至投入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入场费来换取“入场费”,并将超过50%的份额用作独家合作权益。 《三电一怪》的涨价或许并不能填饱自己的腰包,但可能是为线下门店利润做的嫁衣。
第三,虽然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相当确定,但没有新的增长故事可以告诉资本,这对怪物充电器股指的攀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最后,如上所述,共享充电宝的技术门槛较低。今天闯入的是美团,明天可能是阿里腾讯。在巨头之间的夹缝中,怪物冲锋还有多少生存空间?
抓紧时间公开获取资金和储备弹药深化防御或许是怪物战马此时最好的选择。
征服市场或许只是怪物充电器的阶段性胜利。京城巨龙的血色目光一直聚焦在这条轨道上。怪物想要突破,还需要一场血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