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12 22:16:15

辽宁丹东河口村:从抗美援朝历史见证到桃花盛开的美丽家园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参考消息》10月26日发表文章《万亩桃花为英雄绽放——在丹东河口村寻找抗美援朝印记》。 ”全文如下:

“桃花盛开的地方,就有我可爱的家乡……”每年春天,鸭绿江碧绿如蓝,沿岸百里桃花竞相绽放。逆江风生长的万亩桃园,已成为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三面环水、三面环山的标志。

丹东口鸭绿江沿岸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新华社)

73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河口等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使这里成为抗美援朝历史的见证。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部分志愿军战士的遗骸被运回祖国,村民们将其埋葬于此。河口村成为第二英雄故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回祖国。河口村民在享受和平喜悦的同时,开始种植桃树,装点经过战火洗礼的村庄,并开办毛岸英学校,纪念英雄,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如今的河口村,桃树倒映在碧水里,桃林环绕着美丽的村庄,桃园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当人们欣赏着这万亩桃园带来的迷人景色时,他们不禁感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官兵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他们守护正义,维护和平,确保了山河平安、家国太平。

被炸后的铁路桥仍然矗立

河口村的东北端,有一座残存一半断桥的断桥,横跨在清澈碧蓝的鸭绿江上。这就是河口断桥。

这座断桥原名青城桥,是连接中朝两国的鸭绿江上的一座公路桥。抗美援朝时期,这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出国作战的重要通道。也是后方支援前线、运输作战物资的主要通道。

1951年3月,美军出动飞机轮流轰炸该桥。青城桥被炸毁,成为今日的断桥。

如今,碧波荡漾,桃园飘香,断桥断桥,周边自然风光和红色遗迹,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https://pics1.baidu.com/feed/6159252dd42a28340189b28e12edede114cebfef.png@f_auto?token=a4fd6f1ece5bb95853f95e60ffa074b6

“我二叔告诉我,轰炸持续了很多天,一开始都是小飞机沿着河边方向轰炸,可能是没有瞄准,炸弹大部分都掉进了水里。有一天,一架大飞机来了,桥与他们一起飞在空中,桥保持平行,然后炸弹被投下,对面的桥被炸毁。”河口村党委书记郎贤坤说。

河口断桥被炸毁后,短时间内无法修复。各部门全力保护上游不远的上游河口铁路桥。

上河口铁路大桥建于1938年,桥长673米,高20.8米,共有29孔。 “上河口铁路大桥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抗美援朝铁路博物馆馆长谢本胜表示,这座铁路桥最初并不与国内铁路相连。由于鸭绿江上的桥梁不断被美军破坏,为了保证前线的供应,国内铁路线建设刻不容缓。

“国内铁路线有74公里。当时,东北军区组织了数千名铁路职工,再加上数万名当地农民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国内铁路线。这座铁路桥成为了“继鸭绿江大桥、断桥之后的第三条‘铁血动脉’”,谢本生说道,敌人当然不会允许我们如此轻易地修建一条运送兵力和物资的线路,桥梁被炸毁了两次。并多次受伤。从1950年11月9日开始,美军连续六天对上河口铁路桥进行狂轰滥炸,铁路桥12号桥墩被炸毁,经过十多天的紧急抢修。 ,解决了运输过河的问题;后来加固了桥墩,并用机车拉着车厢过河。1951年3月30日,美国。飞机炸毁了大桥的南段,但很快就被修复了。

“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这座桥基本上保持畅通。”谢本生说,面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受损的问题,敌人炸了我们就修,白天修,晚上修;对于交通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汽车,人和动物也只能如此。人们肩上扛着马匹,刚刚在各种复杂地形上完成了用现代工具难以完成的保障任务。

数据显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国修复铁路路基640公里,修复桥梁2294座,拓宽道路8100多公里,新建后方战场道路2510公里。

世代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学习英雄精神,走英雄之路,创造英雄业绩,做英雄传人。”记者走进与朝鲜隔河相望的河口村毛岸英学校,只能听到书声。这所以英雄命名的学校建于2003年,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校园里,粉刷成淡黄色的教学楼格外引人注目。教学楼宽敞明亮,操场平坦开阔,焕然一新。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学校,是因为毛岸英是从校址斜对面的浮桥步行到朝鲜的。”毛岸英学校校长谭家华说。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新婚的毛岸英请求参加朝鲜战争,并担任俄语翻译、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秘书。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军轰炸机突然飞越志愿军总部上空,投下数十枚凝固汽油弹。毛岸英在作战室紧张工作,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谭家华说。为此,学校多方筹集资金,收集整理了200多幅有关毛岸英的珍贵图片,建成了毛岸英纪念馆。

https://wx1.sinaimg.cn/large/007ncicIly4gk1nwv3sdij30u00k1go5.jpg

“学校的学生每年必须去纪念馆参观学习一次。”谭家华表示,每年志愿军渡江纪念日、抗美援朝纪念日、毛岸英逝世纪念日,学校都会组织全体师生开展相关纪念活动活动。 “新生的第一课就是去毛岸英纪念馆聆听革命先烈的事迹,纪念馆的讲师都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虽然毛岸英走过的浮桥已很难找到,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却跨越时空,在这所学校师生的讲述中历历在目。

在河口村,这样的“隐形”浮桥还有很多。 “听家里老人说,这座桥主要是运输运载物资的汽车和火车,还有很多志愿军战士从浮桥上经过。”郎贤坤说:“当时河上有些地方还没有结冰,为了快速通行,部队在结冰的地方布阵,所有战士都脱下背包,一人持枪滚过河。”一个营一千多人滚了一夜。”

郎贤坤说:“战争爆发后,很多病伤、阵亡的战士被运回河口。当时,村里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参与了打捞遗体的任务。”许多受伤和阵亡的士兵都埋在山脚下,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乡!”

“山清水秀、人丁兴旺”是最好的纪念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和平的暖风抚慰着河口这片英雄的土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口村开始培育优质品种艳红桃。 2005年、2008年,该村成立了红桃协会和合作社。十几年来,红桃的单价从每斤几分钱上涨到十几元,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河口村约有2万亩大红桃树,年产4000万公斤。河口村不少居民也在自家的桃园里建起了农家乐,数量从最初的17户增加到现在的200多户。 “随着边境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村里的乱扔垃圾和河道污染得到了消除,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郎贤坤说。

70多年过去了,战争硝烟早已消散。如今的河口村,春天赏桃花,夏天游江水,秋天尝鲜桃,冬天钓鱼,已成为歌中所唱的“桃花盛开的地方”。 “风景秀丽,人民富裕”也成为当地新的口号。

站在河口断桥尽头,郎贤坤指着周围的绿水青山说道:“河口村凭借数万亩的桃树,成为全县最富有的山村。果园和旅游业的发展,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记者赵宏楠 高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丹东河口村:从抗美援朝历史见证到桃花盛开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