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14 00:54:25

华爱华教授:幼儿园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与干预策略

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幼儿园教师在游戏的发生和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当“情况”发生时,教师是否需要“干预”以及“如何干预”?

我们发现,这是一线幼儿园老师经常困惑的问题。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呢?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这篇文章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与其思考“是否干预”,不如先思考“为什么干预”?

一线案例提问:“建筑大师”康康已经连续三个月沉迷于建筑活动。我需要干预吗?

华爱华教授回应:很多问题具有普遍性,但没有一个答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此,我无法回答“康康沉迷于施工区活动是否需要干预?”的问题。我只能给出一个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

01/ 为什么干预或不干预?

采取行动之前先思考

从案件反映的信息来看,“建筑大师”的称号体现了康康的能力和优越性,也显示了他因此而受到的鼓励;

“沉迷于工地活动”体现了康康的需求和兴趣,也说明了这次活动对他发展的意义。至于老师是否需要干预,困惑的焦点显然是“连续三个月沉迷”。

在这里,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干预”或“为什么我不应该干预”。

https://www.jste.net.cn/cmsplus/files_upload/cms/202211/1669597908627057.jpg

02/ 不同思维下的干预或不干预

不同课程理念下的不同思考

教师在思考干预的目的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观点认为,活动区的设置考虑到儿童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课程的平衡性。当孩子沉迷于某个活动领域时,必然会破坏平衡,影响全面发展。如果以此为理由介入康康的活动,引导他们走向各个活动领域,那就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均衡课程的体现。

第二种观点认为,活动区域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要和兴趣,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尊重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提供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机会。 、保护利益,促进优势发展。如果以此作为不参与康康活动的理由,其根本点就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课程的平衡不等于发展的同步平衡。

第三种观点是,每个活动领域可以平衡课程不同领域之间的关系,但每个活动领域也可以整合不同方面的发展。儿童的动作、语言、思维、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或者科学、数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广度,不会受到活动领域名称的过多限制,反而很容易受到活动领域名称的限制。活动区域分割后的单一目标。搭建面积不限于促进儿童精细动作和造型想象力的发展。其他活动区域的开发功能不得在建筑区域内体现。只要教师的干预考虑到儿童发展的和谐,材料的放置考虑到目标的整合,在不移动活动区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起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平衡课程的作用。

第四种观点认为,活动区的设置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种形式,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式有多种。通过一天的生活安排来平衡课程,通过一天的生活实现全面发展。康康只沉迷于活动区内的活动,只要参加活动区外的其他活动。不用担心他的全面发展,因为老师不干预或引导他到其他活动领域。

03/ 是否干预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

游戏行为观察与分析

看来干预和不干预都是教育干预的手段。至于如何干预,还需要通过对康康“连续三个月成瘾”的观察和分析来了解更多信息。

专家解答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videoimg.ws.126.net%2Fcover%2F20241111%2FFVC4fQKM1_cover.jpg&thumbnail=668y375&quality=95&type=jpg

观察和分析的视角可以包括:

1、康康更多的是同级别的重复行为,还是小步的探索行为?

其次,抗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动作技巧行为还是一种伴随情境的想象行为?

3.抗康更多的是一种单独的性行为还是同伴互动的性行为?

4. 康康在表现优越能力的同时,又暴露出哪些能力较弱的地方?

5、康康在建设区的活动和表现中,哪些方面还体现了其他活动区的发展功能?活动区还有哪些发展功能不能在建筑区的活动中得到补偿?

教师是否应该干预,以及干预的时机和方法,都取决于对这些行为的观察视角和对这些行为意义的分析。比如,在处理孩子的重复行为时,可以等待、挑战、引导;在处理孩子的探索行为时,你可以欣赏他们、提供帮助、或者与他们互动;对于简单的运动技能行为,有时您应该允许他们这样做。孩子独立的性实践有时需要转化为社会想象的性行为……

因此,是否需要干预、如何干预,实际上都是价值判断、得失比较,而教师的敏锐反应和及时应对则体现了教育的智慧,这种智慧源于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和实践中的不断反思。

至于康康沉迷于施工区活动是否需要干预,或许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结论也并不一致。这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每个老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背景来讲的。只有理解了,他才能自觉地行动。这才是重要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爱华教授:幼儿园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与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