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手机市场现差异:安卓低迷,苹果降价,高端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
618刚过,手机市场就一反常态。以往,国产安卓旗舰在苹果价格坚挺的情况下上演“大跳水”;现在,安卓旗舰有小幅折扣,但苹果却大幅降价。 14 Pro在各平台的折扣已经达到了千元。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向外界透露,“除了苹果销量较好之外,安卓市场整体仍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这样的差异并不难理解。随着需求减弱、更新换代周期延长,行业的“游戏规则”悄然发生变化。消费者更愿意把零用钱花在体验优秀、品质优良的车型上。 。相比之下,苹果所在的高端市场抗风险能力更强。
近年来,平均售价不断上涨,但苹果仍然垄断高端手机市场。从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高端手机出货量前十五名中,苹果占据七席,霸榜,几乎吃掉了高端手机市场的一半以上。 。分享。
在国内的安卓阵营中,除了少数特殊机型外,只有折叠屏能与苹果的高价相媲美。
如今,在折叠屏这个苹果尚未进入的领域,安卓阵营依然有喘息的空间。经过卷芯片、卷镜头、卷屏幕等一系列竞争后,2023年高端国产手机市场将走向何方?折叠屏手机是国产厂商的遮羞布还是王牌?
高端门票
手机发展史上充满了突破性创新,引发了手机换机潮。
手机的出现改变了手机交互的方式,各种移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手机的需求。
然而,近年来,手机行业给外界留下的印象却变成了“缺乏创新”。
硬件技术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没有令人惊叹的创新突破。软件方面,5G给普通用户带来的体验提升并不明显,也不存在互联网行业颠覆性的应用场景。
不过,厂商每次召开发布会,还是得想出新花样。从充电速度、芯片规格、内存大小,到图像质量,厂商越来越无法在小小的机身上打滚,而面对消费者早已习惯了“挤牙膏式”的创新,以及堆叠材料的“大数字”很难激发他们更换机器的欲望。
缺乏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使得直板智能手机发展缓慢,大屏显示效果与便携轻薄化的矛盾日益凸显。
折叠屏给略显沉寂的手机行业带来了改变的可能。其“颠覆性”的折叠形式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使用场景,有望挖掘更多需求,带动销量。
比如,凭借便携、大屏的优势,外出时进行轻度办公、商务会议非常方便;多屏操作也更加舒适。微信和视频APP各占据了大屏幕的一半。与普通直板机相比,占地面积更小。更大更容易操作。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折叠屏还有另一层意义——走向高端。
手机行业在高端市场的占比越多,公司获得的利润就越多,越有利于其长期发展。凭借其系列,苹果将在2022年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利润的惊人85%,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其在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优势功不可没。中低端机型占比高的手机厂商对市场扰动更加敏感,增量收益更难获得。
IDC还分析称,目前专注于高端手机的手机厂商在市场上表现较好,因此高端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
近年来,力争高端产品已成为国内厂商的共识,但结果是苹果仍然占据着高端市场的“铁王座”。苹果尚未进入折叠屏新领域。国内手机厂商加快步伐迭代推出新产品,积极抓住进军高端市场的新机遇。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国内厂商的希望越来越大。根据中国电商市场全平台监测数据,进入2023年,5000-7000元的市场份额将下降至80%以下;安卓、鸿蒙手机将跌破4000元。 1000元以上价位段销量同比增长22%,其中6000元至8000元价位段增速达到62%。
如果能够保持在折叠屏领域的先发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厂商将在高端市场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不过,想要到达星辰大海,还是要活在当下。虽然苹果在折叠屏领域尚未出现,但还有另一位“巨无霸”——三星。作为第一个研发可折叠屏幕的主流手机品牌,三星目前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https://p3-pc-sign.douyinpic.com/tos-cn-i-0813/os6IAwsEemALBCM80FlRBWEAZDz9fGA27AEfBa~tplv-dy-aweme-images:q75.webp?biz_tag=aweme_images&from=3213915784&s=PackSourceEnum_SEO&sc=image&se=false&x-expires=1719925200&x-signature=lkkMH1MPP791kXCG2PEFpJTVo0M%3D
数据显示,2022年折叠屏全球出货量为1420万台,其中三星出货量近1200万台,华为、OPPO、vivo、小米紧随其后,出货量均不足200万台。
显然,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以折叠屏走向高端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两条“创新路径”
折叠屏竞争最激烈的市场无疑是中国市场。
2022年之前,折叠屏只有三星和华为两个品牌参与竞争,市场略显落寞。 2022年被视为折叠屏手机爆发元年,包括小米、OPPO、荣耀、华为等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共发布了数十款折叠屏手机。
OPPO第二代产品Find N2和Find N2 Flip以其精致和紧凑而令人难忘。荣耀发布Magic Vs系列,大幅减少机械结构中的零部件数量,提升稳定性。 vivo X Fold已经更新了两代,用户体验更加全面和成熟,小米推出的第二代MIX Fold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观察国内手机厂商进军折叠屏市场的发展历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轻薄,二是实惠。
虽然每个产品的侧重点不同,但相似之处在所难免。对于水平折叠机型来说,在图像、屏幕和续航方面的表现并没有拉开很大的差距。就显示尺寸而言,自然是越大越好。内屏一般在8英寸左右,外屏基本在6英寸以上。
然而,大的显示面积仍然无法完美满足各种需求。常见的电影屏幕比例为16:9,相对狭长,而折叠屏展开后的内屏更接近正方形,所以大尺寸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是大面积的“留下黑块”。
这个问题在垂直折叠机型上并不明显,因为内屏展开后与直板机的屏幕规格几乎相同,便携性也更好。时尚精致的气质也深受消费者尤其是女性用户的喜爱。
市场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出货量保持稳定,出货量达到102万台,同比增长52.8%。其中,垂直折叠产品的份额有所增加。至44.3%,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横向折叠屏也正在朝着更薄、更轻的方向发展。例如,OPPO的Find N2既强调轻薄,又强调手感。内屏仅为7.1英寸,重量仅为233g。与当时竞争对手普遍在250g以上的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轻薄化方面,有媒体发现,近两年横向折叠屏的平均重量下降了30克,折叠屏的平均厚度减少了1.6毫米。
今年一季度,OPPO凭借轻薄版OPPO Find N2和OPPO Find N2 Flip首次成为国内折叠屏市场第一,市场份额达35%;华为正处于产品升级关口,排名第二;荣耀Magic VS表现出色,市场份额10.5%创历史新高;小米MIX Fold 2产品实力较弱,而vivo的X Fold+则处于产品生命末期,市场份额相对滞后。
明显的进步给了制造商信心。华为将2023年手机出货量目标从3000万台提高到4000万台,其折叠屏产品Mate X3的出货量目标从原来的147万台修改为300万台以上。
信心还来自于销售价格的下降。此前,当还是一款售价万元的折叠屏手机时,OPPO Find N2的起售价定为7999元,跨过了万元以下的门槛。相比横向折叠屏刚推出时16000元左右的价格,目前的价格已经被更多消费者接受。
摩托罗拉前不久发布的moto razr 40系列小型可折叠产品起售价为3999元,与中高端直板机型没有什么区别。但其在配置上有诸多妥协,实际体验尚未经过市场检验。测试。
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今年下半年竞争将再次升级,三星Z Flip 5、Z Fold 5、荣耀Magic V2、小米MIX Fold 3、OPPO Find N3等多款新品蓄势待发。 , ETC。
在迭代更新过程中,整个折叠屏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跨过“三重门”
虽然未来一片光明,但无可辩驳的事实是,折叠屏的绝对量级还远远没有达到全民普及的程度。去年出货量仅占手机总量的1.2%。
要实现普及,至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成本、质量和生态。
ZDC的调查显示,只有10.21%的消费者关注5000元以上的手机,并且只有少数消费者愿意支付高昂的价格。虽然现在也有起售价在万元以下的折叠屏机型,但消费者在购买到满意的配置后,也能轻松突破万元。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526%2Fe550b348j00se2xz1006bd000gv00la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显然,折叠屏手机想要彻底释放消费者需求,降价将是必由之路。但折叠屏的成本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
可折叠屏手机的成本比普通手机高出60%以上。主要成本来自复杂的铰链和柔性OLED屏幕。 CGS-CIMB数据显示,以三星Fold为例,其BOM成本为636.7美元,其中显示模组成本占34.4%,机械/机电结构成本占13.7%。两项指标均远超同品牌旗舰机型。
高昂的供应链成本以及到达高端产品的使命,决定了国内厂商只能将折叠屏定位为旗舰产品。增加体量并不容易,大规模降低成本自然会更慢。
突然削减成本也是不现实的,而且很可能会导致铰链稳定性和寿命、屏幕质量和性能妥协等问题,从而破坏体验。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硬件质量。
区分折叠屏手机和直板手机的核心技术是铰链和柔性OLED面板。铰链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折叠程度、折痕深度、使用寿命等。面板的显示效果和稳定性对整体用户体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折叠屏的硬件品质还远没有达到让消费者放心的水平。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7.5%的受访用户不购买折叠屏手机是因为“担心频繁翻转带来的质量问题”,59.5%的受访用户不购买折叠屏手机是因为“价格昂贵”。价格”。同时,大多数用户都期望折叠屏手机的软硬件体验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由于多个折叠铰链造成的空位、手机展开不均匀、折痕加深、屏幕模糊以及液体渗漏等问题,折叠屏在硬件故障方面自然比直板手机更加“脆弱”。刚拿到手的时候,折叠屏还是一个精致新颖的产品,但随着使用量的积累,一系列的问题接连出现。
硬件质量用心还可以降低故障率,但软件生态的缺失却让消费者无能为力。
由于折叠形式,内外屏的尺寸比例会因使用场景的不同而变化,适配各种第三方应用相当麻烦。
以观看简单的视频为例。扩展内屏、水平悬停、外屏显示等都需要视频软件适应多种尺寸。再加上打字输入等操作,复杂性直线上升。
这就需要厂商提高折叠屏的适应性,针对特定应用重新布局。与普通的裁剪和拉伸相比,可以显示更多的内容,使大屏幕得到充分利用,适应多种场景。
一般来说,成本、质量和体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推进产业链建设,降本增效,才能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故障率。只有拥有完整的应用生态,才能保证用户体验,最终激发用户的灵感。需求推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结论
手机产品的创新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尝鲜者”带来的购买欲望。折叠屏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然而动辄上万的售价、肉眼可见的折痕、软件应用生态的缺失,都是折叠屏普及的障碍。从销售表现来看,“雷大雨小”仍是目前的主要表现。
这也引发了质疑:对于在高端市场失败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苹果没有折叠屏是否只是一块“遮羞布”?
如果你放眼长远,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从手机的发展历史来看,长期以来便携与大屏的矛盾已经得到解决。折叠屏的大力发展是国内手机厂商抢占高端快车道、实现弯道超车的先见之明之举。
只是解决问题、达到高端,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整个行业的长期努力和进步。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折叠屏的快速迭代或将成为国产手机品牌渡过难关的王牌。
▽“喜欢”就是喜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