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14 12:41:48

大墨雨村:新村民与老村民的文化交融,墨雨村学的诞生

棕榈泉新闻大墨鱼位于西山区团结街道,美丽的彝族村寨。

六年前,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村民”在这里开办民宿、艺术工作室、办教育。许多新事物也出现在这里,为村民打开了看世界的“另一扇窗户”。

“墨玉村学习”是墨玉村新旧思想文化融合的产物之一。

下午,竹林深处,封闭的泥墙内不时传来笑声。我找到了墨玉村学校,推开了门。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正在上图画书课。他们手中的绘本是新村民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孩子们找到的。

2019年,在西山区可持续动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和“新村民”吴晨的共同推动下,建成了墨玉村书院,为村里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村校占地220平方米。虽然不大,但是里面却很有趣。红色环保泥墙、绿色隔热欧松板屋顶、生态卫生间、森林式厨房,还有趣味小剧场、色彩缤纷的攀岩墙、有机农耕花园……处处体现着设计美学。和智慧。

墨玉村学习是乡村教育的新探索。其所倡导的“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身,教育无处不在生活”的理念充分体现在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603%2F0a712a57j00qu3jrp001mc000hs00ck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乐乐病了,现在抵抗力很弱,所以一定要认真洗手,不能让细菌进到肚子里。” “我们吃的水果经过孙爷爷的光合作用,会变得很甜。猜猜我们的便便有什么神奇的功能?”这些日常活动是孩子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孩子们学习的课程可以说是非常新潮了。

森林探索课让孩子们一起走进森林,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身边的事物开启一场好奇之旅;生命教育农耕课堂让孩子们在田间观察土壤性质,了解地质结构;烹饪课让孩子们学习如何自己制作食物;乡村探索班让孩子们学习劳动、了解农作物;戏剧课让孩子们体验沉浸式教育的乐趣;音乐课让孩子们体验了山人乐队小欧带领的经历。民族音乐的魅力;舞蹈课、体育课、绘本课、民族语言课……丰富的课程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受到家长们的喜爱。

“可能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以前孩子们讨厌学习,脾气也不好。”村民李美如一度陷入教育恐慌,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问题孩子”。但在村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孩子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小男孩。他不仅喜欢学习,而且他的性格也逐渐得到改善。露露的妈妈在送孩子去村里学校之前,多次为孩子“立规矩”,但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然而,送孩子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女儿能够给自己定规矩了。

那么这么多课程,谁来教呢?大漠峪村的“新村民”中,有设计师、油漆工、工匠、飞行员等,也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村校的教师都是由这些学术大师组成的。 。村校现有教师13人,学生36人。

“通常这里被用作村里孩子们的幼儿园。”吴晨说,村里的学校也有学期,帮忙照顾村里的孩子。每天至少有三位老师给孩子们教授不同的课程。周末,乡村学校为6岁以上的孩子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教育,包括英语、写作等“硬技能”,以及借助绘画、音乐练习情绪管理等“软技能”。

吴晨并没有将“乡村学习”局限于幼儿园的范围。她希望“墨鱼村学习”能够成为村里的公共学习空间,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玩耍的场所,也让大人们可以在这里开展活动。自我探索、分享、交流。因此,村里的学校也设有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每个月底开学。家长们将在乡村学校学习营养知识并交流孩子的教育信息。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004/5d956446f11c4193a18fcc5be252c0a6.jpeg

暑假期间,“墨鱼村学习”将推出不同形式的暑期活动。 “外地孩子来到村里,吃住基本上都在‘新村民’家里。”吴晨在大莫峪村的家经常为夏令营的孩子们提供食宿。此外,“墨鱼村学习”还将针对村里的孩子们开展暑期活动,重点开展技能拓展、作业指导,缓解农村居民的暑期压力。

2019年,经妇儿工委许可,雨花社区“儿童之家”成立。墨玉村学校链接村里新老村民的独特技能和资源,为昆明市儿童、年轻父母、亲子家庭举办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课程、活动、夏令营等。村校逐渐“出圈”。

近日,大莫峪村的其他“新村民”也开始筹划暑期活动,准备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客人。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航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墨雨村:新村民与老村民的文化交融,墨雨村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