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亚宝藏城市历史,串联古今的阅读之旅
我最近的阅读重点是中亚,边读边整理,所以整理了这个话题。历史上有过辉煌的城市有很多。我想找到一条线索来连接这些宝城的历史。从以色列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岩石清真寺圣石圆顶的前世今生》。当然,以我有限的阅读和积累,要写出这样一篇涵盖古今的文章,确实很困难。幸运的是,我有《耶路撒冷三千年》,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本极其有趣的历史书作为搜索,我才得以写完。
于是,我开始埋头阅读手头的资料,包括《草原帝国》、《西域文明史》、《中亚文明史》、《中亚史》、《丝路翻译系列》系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读过所有这些书。
但当我写完这个系列时,我会努力读完大部分基础书籍的要点。
每年都无法完成的读书计划,似乎永远在推进。
为了有输出,强迫自己输入,对于我这样记忆力不好的孩子来说,可能是最好的动力。努力工作吧!
说到中亚,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撒马尔罕”。不仅名字好听,这座城市也很有趣。
玩了三天,离开的时候,大家都一副“没玩够”的表情。确实,这里不仅有令人惊叹的 Shay Zinda,还有夜晚光影发挥巨大作用的雷吉斯坦广场,还有阿弗拉西阿布古城,以及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的比比哈努 (Bibi Hanu)。伊斯兰世界。穆清真寺,我差点忘了提到埋葬着帖木儿皇帝和他儿子的陵墓。
但本文并不是要写撒马尔罕旅游指南,让我们言归正传吧。
撒马尔罕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莫过于粟特时期和帖木儿帝国时期。但在漫长的历史中,撒马尔罕的故事很长,所以让我从头说起。
青铜时代
公元前二千年西伯利亚南部的安德罗诺夫草原文化以撒马尔罕地区的穆尼纳巴特墓为代表。但没有相关的文明遗址,无法解释粟特文明的起源。
公元前一千年初期铁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发掘揭示了用未烧砖建造的房屋、偶尔带有几何图案的普通陶器、餐具、盘子和陶轮。正是在这个时候,讲伊朗语的游牧民族出现在这里并定居于此。这些人就是粟特人的祖先。
在公元前八世纪和七世纪,城市取代了由半屋组成的定居点。位于撒马尔罕郊区,Qak-Tepe(占地100多公顷)和撒马尔罕古城(占地200多公顷,古城成为Abra Siab),城墙大规模的寺庙遗址被挖掘出来。此时,肥沃绿洲的人口迅速膨胀。最初入侵的游牧民族现在已经转变为定居的农耕民族,统治城邦并组织军队。南方较为先进的双峰文化影响了粟特城市文化。上述原因引发了粟特社会经济转型。 。
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波斯第一帝国征服时期,征服了大夏、粟特和花剌子模,使中亚成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几个附庸国。当然,考古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历史事件并没有改变中亚文明的形态。
明显的变化是,公元前4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晚期和希腊化时期早期,粟特地区出现了许多鲜明的伊朗文化特征,如开口口的陶杯、陶碗等。但目前撒马尔罕还没有这一阶段的历史遗迹。
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包括短命的马其顿帝国和随后的塞琉古时期。当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29年攻占撒马尔罕时,它已是粟特帝国一座城墙高耸的国际大都市。亚历山大曾这样评价撒马尔罕:“我听到的关于撒马尔罕的一切都是真的,只是它比我想象的更美丽。”
这一时期,游牧部落与希腊人来回争夺河中肥沃的土地。此时,撒马尔罕古城的城墙是用大块未烧制的砖砌成的(这种技术在希腊大陆并不常见,为粟特所独有),但砖块上却刻着用希腊字母拼出的烧砖人的名字。砖头。
法国-乌兹别克考古队在撒马尔罕古城挖掘了希腊化军事城堡,里面有一个巨大的亚历山大时代谷仓,里面装满了玉米。谷仓被游牧入侵者烧毁,变成了废墟。
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四世纪的信息缺失
撒马尔罕的情况不得而知,但早在4世纪初期,粟特人就已沿着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并在西晋时期迁至洛阳、长安。他们经常给家乡粟特家庭写信。
1907年斯坦因在玉门关外长城烽火台下捡到的《粟特古书信》,反映了西晋战乱时期在华经商的粟特人向遥远的祖国呼救的讯息。
粟特黄金时代(7-8世纪)
这是粟特人最繁荣的时期,几乎垄断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他们孜孜不倦地沿着丝绸之路向东、向西行走。基于商业贸易的需要,粟特人总是喜欢在一个地区建立共同体,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或落脚点。撒马尔罕是粟特九国中的“康国”,《昭武九姓》中的康姓就是指康国的居民。
撒马尔罕古城贵族宅邸大厅的四壁壁画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四大帝国:西墙是突厥,南墙是波斯,北墙是唐朝,印度在东墙上。北壁壁画中有唐代王子与猎豹的图,以及唐代贵族妇女划船、抛粽子的图。有学者认为,这两幅壁画是在歌颂唐代的“二圣”。猎豹的主角是唐高宗,而女子漂流中最强的是皇后武则天。
参观撒马尔罕古城 () 的七世纪壁画
公元563年,白匈奴被萨珊波斯与突厥第一汗国联军击败。白匈奴以前的领土被胜利双方瓜分。西突厥人控制了粟特地区。突厥可汗在粟特九国行使天国权力。同时,他还大力保护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队,使粟特人在突厥汗国的外交和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元629年,玄奘西行途中经过撒马尔罕。在《大唐西域记》中,撒马尔罕被称为“开国祖师”。玄奘盛赞撒马尔罕的肥沃和壮丽,他看到“异地宝物汇聚于此,土地肥沃,五谷丰登”。植,树茂盛,花果繁茂,良马多。”
公元631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 657年,唐高宗击败西突厥。公元658年,撒马尔罕王伏曼率粟特九国臣民投降唐朝。唐朝将粟特九国置于“康居总督府”之下。 ”,隶属于大安西都护府统治,但粟特九国保持着较大程度的自治权。
阿拉伯战争(711-739)
https://pics1.baidu.com/feed/d62a6059252dd42ad5d373b3552de3b8c8eab8f0.jpeg@f_auto?token=3c98d685abc04582185e1c68ec52443b
公元651年四大哈里发阿拉伯王国吞并萨珊波斯后,公元661年(中国历史上称为白衣大食)建立倭马亚哈里发。它对中亚的管理是通过属于伊拉克地区的呼罗珊。总督意识到了。
倭马亚帝国初期,呼罗珊总督频繁更替。库迪博任总督期间,阿拉伯军队于711年围困撒马尔罕半年,城内弹药和粮食告罄。撒马尔罕国王乌尔加向唐朝求救,唐朝犹豫不决,没有出兵,撒马尔罕就投降了。随着征服的不断推进,曲底波开始考虑在河中地区建立长期统治,并支持自己在河中地区的傀儡政权。然而715年库地博去世后,呼罗珊历任总督对中亚实行暴政,免除中亚穆斯林缴纳人头税的政策被取消,激起了中亚人民的反抗。双方攻防交替,持续数年之久。十年。
737年,时任呼罗珊总督的阿萨德进攻撒马尔罕。康王乌尔加在突厥人的支持下,利用阿拉伯人内部不和,成功驱逐了阿拉伯人。
直到738年,呼罗珊新总督纳斯尔·伊本·萨亚尔才上任。他曾经是库迪波的部下。他熟悉中亚地区的情况,并与当地一些王公贵族建立了友好关系。这些背景,为他在河流地区的统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改变了以前呼罗珊总督的统治方式,维护了当地王公贵族的特权,并获得了他们的支持。纳斯尔实施了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将税收从穆斯林转移到非穆斯林(犹太人、基督徒和琐罗亚斯德教徒)。他与离开突厥草原的粟特诸侯签订了赦免难民并遣返他们的契约。回家,皈依安拉。在他任职期间,沿江地区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
玛雅王朝末期,阿拔斯家族在伊拉克和呼罗珊地区进行秘密活动,展开了反对倭马亚王朝的斗争。阿拔斯家族的活动得到了粟特当地贵族的支持和支持。他们希望革命成功后参与该地区的统治。 748年,呼罗珊总督纳斯尔被击败并在一次溃败中被杀。阿拔斯王朝(中国历史上称为黑色时代)成功占领中亚,并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英雄阿布穆斯林。成为阿巴斯王朝第一任呼罗珊总督。
阿布·穆斯林占领呼罗珊东部和赫拉特市后,进军河中地区并确认了自己的统治。 751年,在怛罗斯之战中,阿布穆斯里姆率领的军队击败了中国唐朝安西刺史高仙芝的军队,建立了阿拉伯人在河中地区的统治。阿布·穆斯林在任期间加强了撒马尔罕城的防御功能,并修建了撒马尔罕外城。塔罗斯之战中俘获的中国战俘很多都是工匠,他们将中国的手工艺传入中亚,包括造纸、制瓷、丝织、金银工艺、炼铁技术等。根据阿拉伯文献记载,中国工匠教导撒马尔罕市的居民用木头、亚麻或大麻的碎片造纸。撒马尔罕生产的纸张在8世纪在西方享有很高的声誉。撒马尔罕生产的纸张出口到世界各地。撒马尔罕人在阿拔斯王朝的许多城市建立了造纸厂。
754年,阿拔斯王朝新任哈里发因惧怕其战功,将阿布穆斯林从呼罗珊地区调离。阿布被暗杀,引起了阿布前将军和支持者的不满。河间地区呼罗珊起义频繁爆发。在接下来的70年里,哈里发国和呼罗珊总督都发生了变化。在此期间,808年至809年撒马尔罕发生了反抗阿拔斯王朝的起义,起义军杀害了阿拉伯官员,并短暂控制了粟特地区。
直到821年,哈里发迈蒙授予塔希尔·本·侯赛因呼罗珊和伊拉克以东土地的总督权,塔希尔建立了独立于哈里发的割据政权——塔希尔王朝。阿拔斯王朝东部各省也纷纷效仿,波斯人在河中地区建立了萨曼尼德王朝。
阿拔斯政权吸纳了大量波斯人,组建了阿拉伯贵族与波斯贵族的联合政府。帝国制度也从贵族制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官僚制。阿拔斯王朝统治下,河中地区仍受呼罗珊总督管辖,中亚达官显贵坐拥达什朝廷。这一时期,中亚经济繁荣,文化不断发展。
波斯萨曼王朝(872-999)
萨曼家族是巴厘岛黑城的一个显赫家族。他们在8世纪中叶的地方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后来,在阿拔斯王朝呼罗珊总督穆斯里姆和阿萨德时期,总督派兵帮助萨曼尼德击败敌人,萨曼尼德家族回到了故土。此后,萨马尼家族的后裔统治了河中地区。哈里发迈蒙任命萨曼尼家族的四兄弟为撒马尔罕、巴赫纳、石国和赫拉特的总督。从此,萨马尼一家搬到了河中地区。当塔希尔出任呼罗珊总督并表现出独立倾向后,阿拔斯王朝加强了对河中地区的统治,极力将河中地区与呼罗珊地区分开,并在各方面强调河中地区与呼罗珊地区的直接隶属关系。阿拔斯王朝。关系。
9世纪上半叶,萨曼尼德家族开始在河中地区发展势力,撒马尔罕成为萨曼尼德家族统治的大本营。到了872年,萨曼尼德家族统一了河中地区,哈里发穆塔米德任命萨曼尼德家族的纳斯尔为河中地区总督,管辖“从阿姆河到最远的东方”,萨曼尼德王朝建立。
此后,萨曼尼两兄弟纳斯尔和伊斯梅尔分裂为两派,各自依靠土耳其人来增强军事实力。后来,实力更强的伊斯玛仪以布哈拉市(布哈拉)为首都,并将撒马尔罕交给了纳斯尔儿子的统治。 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玛仪进行了一系列扩张战争,在西起里海沿岸、东至锡尔河地区建立了萨曼王朝的统治。
此后,家族内部的斗争削弱了萨曼王朝统治者的权力,军事将领纷纷依靠自己的军队推翻了萨曼王朝政权。军队和贵族逐渐控制了萨曼尼德政府。突厥军事领导人建立割据政权,削弱了萨曼王朝,为外部势力的入侵提供了便利。 999年,萨曼王朝被喀喇汗王朝和加兹尼王朝联军灭亡。
喀喇汗王朝(840-1212)
这是公元9世纪上半叶,由回鹘、格罗鲁等民族在中国古代西北地区、即现在的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封建政权。雅章建于楚河上游的巴拉什贡。 999年萨曼王朝灭亡后,喀喇汗王朝占领阿姆河以北的中亚地区。
1041年,喀喇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中亚划归西喀喇汗国管辖。西汗国后来成为塞尔柱帝国的附庸,后来又成为喀喇契丹(西辽)的附庸。 1212年,被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所灭。
塞尔柱帝国(1037-1194)
塞尔柱帝国是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和西亚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它的首都位于尼沙布尔、伊斯法罕和梅尔夫,仅短暂统治过河中地区。
喀喇契丹(1124-1218)
喀拉契丹,又名西辽,是契丹人在哈萨克草原上建立的以巴拉什贡为中心的政权。 1141年卡特万战役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强盛时,管辖范围东至高昌回鹘王国,西至咸海,北至巴尔喀什湖,南部有阿姆河。撒马尔罕也在他的统治之下。
花剌子模王国 (1142-1231)
花拉子模国是土耳其人在花拉子模绿洲上建立的国家。建国时,国家很小,仅占据阿姆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先后隶属于中亚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和西辽。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花剌子模夺取了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西喀拉汗国领土。 1207年,花剌子模占领撒马尔罕,并将都城从玉龙杰赫迁往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在撒马尔罕统治仅 13 年,就被新兴的蒙古帝国取代。
1220年,花剌子古都玉龙杰赤陷落。 1231年,末代国王扎兰丁被窝阔台灭亡,帝国灭亡。
蒙古帝国和蒙古汗国时期(1206-1370)
13世纪初蒙古人向西扩张时,花剌子模与蒙古直接接壤。早期两国互派使节来往。然而,1218年,蒙古商队被边境城市花拉子模城主消灭后,花拉子模国王马哈茂拒绝与花拉子模城主打交道,引发了蒙古帝国的西征。
由于撒马尔罕城防守严密,成吉思汗和小儿子托雷率领四路军先攻克了布哈拉城(布哈拉),并于1220年5月集结大军围攻撒马尔罕。当时马尔汗城约有11万守军,其中土耳其人6万,波斯人5万,大象20头。蒙古军用了6天的时间才攻入内城。据《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城内常有十万户以上,国破时,仅存四分之一”。成吉思汗将城内的三万名工匠分给他的儿子和部族,壮士则编入军队。其他居民在支付赎金后被释放。
蒙古帝国初期,对中亚被征服的城市及附近农耕地区实行直接统治,由蒙古人驻守和统治。 1220年,契丹人耶律阿亥被任命为撒马尔罕总督。窝阔台时期,中亚分为河中行省和波斯行省,并派官员管理。蒙古时期,为了加强帝国的中央统治,在中亚设立了突厥斯坦河中地区。
蒙古帝国的建立,消除了东西方陆路交通的人为障碍,畅通了欧亚大陆之间的贸易路线。这一时期,中亚商人垄断了蒙古草原与东西方的贸易。
从1270年的蒙古汗国时期开始,察合台汗国统治着中亚大部分地区,包括河中地区。 14世纪中叶,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呼罗珊东部和阿富汗北部。 14世纪末,河中地区的蒙古人基本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进程。
14世纪,撒马尔罕城的建筑体现了中亚建筑的最高成就。其中,希伊津达公墓是这一时期的建筑杰作。谢辛达公墓是为了纪念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表弟库萨姆而建的。 8世纪初,库萨姆作为第一批传教士之一来到中亚,在撒马尔罕传教时被杀。此后,撒马尔罕的统治者陆续在库萨姆陵附近修建了自己及其亲属的坟墓,逐渐形成了墓地。墓地内有陵墓13座,清真寺一座。如今,以青色为主色调的谢辛达也是撒马尔罕城市旅游的热点。
帖木儿帝国时期(1370-1507)
14世纪中叶,察合台汗国分裂后,西察合台汗国政权落入非成吉思汗突厥蒙古贵族帖木儿手中。经过十年的战争,帖木儿于 1370 年在河中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以撒马尔罕为首都,并在接下来的 35 年里创建了一座近乎神话的新城市,成为中亚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帖木儿死后,他的小儿子沙哈鲁尔夺取了王位,并以他的封地赫拉特为首都。河中地区由他的长子乌鲁别克统治,一直居住在撒马尔罕直到1449年。乌鲁别克是一位学者型统治者,但政治才能一般。继承王位仅两年后,他就被儿子废黜并处决。
https://aigc-image.bj.bcebos.com/miaobi/5mao/b%27572X5a6a5pyA5Ye65ZCN55qE5LiJ5Liq5pmv54K5XzE3MjM2NjMwMDAuNjg3MzE5NV8xNzIzNjYzMDAxLjM0NjY5MzVfMTcyMzY2MzAwMi4wMzkzMDI4XzE3MjM2NjMwMDIuNzE4Mjg5NA%3D%3D%27/3.png?authorization=bce-auth-v1%2FALTAKbRIJlaytWmofxMNJRsDLO%2F2024-08-14T19%3A16%3A43Z%2F-1%2F%2Fb91348538f6c12366bdb7985c801af5c5c47a13b1e3651d4931253f6452968e0
帖木儿帝国时期,帖木儿想将撒马尔罕建成“亚洲之都”。在对外征战期间,他将全国各地的工匠转移到撒马尔罕。学者型统治者乌鲁别克对文化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天文学、建筑、数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把撒马尔罕建成了知识和文化中心。在帖木儿家族的管理下,撒马尔罕成为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城市。
帖木儿发动的战争摧毁了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一些重要城镇,从而使丝绸之路中线变得繁荣起来。几十年来,地中海与中亚之间的贸易只能通过帖木儿控制下的波斯、布查拉和撒马尔罕之间的贸易路线进行,使得世界各地的货物能够流向撒马尔罕。撒马尔罕成为亚洲贸易中心。与此同时,撒马尔罕聚集了大量人才,文学、历史、天文、绘画、建筑等方面的大师在这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撒马尔罕也因此走向了世界文化的前沿,尤其是天文学和建筑学。
波斯细密画中的帖木儿形象
帖木儿大帝陵墓
雷吉斯坦广场乌鲁贝克神学院
帖木儿的妻子比比哈努姆清真寺
拟建兀鲁伯天文台示意图
乌鲁别克天文台地面以下的残存部分
乌兹别克斯坦沙巴尼王朝(1500-1598)
16世纪初,中亚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乌兹别克人推翻了帖木儿王朝在河中地区的统治,建立了昔班尼王朝。昔班尼王朝最初定都撒马尔罕,后来迁都布哈拉,撒马尔罕开始衰落。
布哈拉汗国、扎尼王朝(1598-1785)和曼盖特王朝(1785-1920)
沙巴尼王朝结束后,河中地区迎来了扎尼王朝的统治。在前五位强大君主的统治下,扎尼王朝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强盛和繁荣。今天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雷吉斯坦广场的三所神学院中有两所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它们是效仿乌鲁别克神学院的谢尔多神学院和蒂里亚卡利神学院。
撒马尔罕修复后的雷吉斯坦广场
乌鲁别克神学院(左) 蒂利亚卡利神学院(中) 谢尔多神学院(右)
修复后的谢尔多神学院
修复后的蒂里亚卡利神学院
1702年苏布汗·库力汗死后,布哈拉汗国陷入分裂和动乱。不同部落之间的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克内格斯部落首领易卜拉欣占领了撒马尔罕,立拉贾布为可汗,建立了独立于扎尼王朝的撒马尔罕汗国。汗国只存在了8年。 (1722-1730)。在他统治期间,撒马尔罕的大部分居民逃往费尔干纳,使撒马尔罕成为一片废墟。
撒马尔罕在 18 世纪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地震,使其基本上无法居住。 18世纪末,布哈拉埃米尔试图强行向该地区移民,但收效甚微。
撒马尔罕老照片
中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中亚国家开始了吞并和统一的进程。但这一进程因俄国的征服而中断,政治统一未能实现。
俄罗斯和苏联统治时代(1865-1991)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败后,其重心转向东方。 1858年,俄国派使者访问布哈拉汗国。不到十年,俄罗斯发动了征服中亚的战争。 1868年,穆扎法尔丁·巴哈杜尔统治时期,布哈拉汗国成为沙皇俄罗斯的附庸。 1868 年 5 月,俄国人迫使撒马尔罕城投降。二十年后,跨里海铁路将撒马尔罕与俄罗斯连接起来。
俄罗斯和后来的苏联在撒马尔罕进行了许多修复工程,其中包括今天在城市中可以看到的大部分旧建筑,都是苏联政府在20世纪重建的。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这座老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在漫长的文化和民族碰撞过程中,中亚不仅因丝绸之路而繁荣,也上演了民族间争斗的悲剧。
11月23日,我开始用手机写撒马尔罕这座城市的历史。到今天为止,我终于有了阶段性的结果。前后花了很长的时间,写的风格也略有不同,这是因为看书的风格不同。
为了交作业,我在《喜羊羊》里读了很多书,这也促使我完成了今年的阅读任务。继续做好工作!
作业是紧急交的,肯定有一些错误。欢迎指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