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村借绥芬河跳板脱贫,良运油脂加工厂开机生产
福山村原是肇东市尚家镇的一个贫困村;绥芬河市是一座“百年老港”城市。两地相隔“十万八千里”,福山人民却以绥芬河为跳板,“借地赚钱”、“借口岸出口”,进入俄罗斯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成为了富山人。已脱贫的村。这个变化源于村党支部书记——李成国带领村民跨界农业发展,为致富之路铺路
全媒体记者 张桂文 苗欣文可欣
李成国 福山村党支部书记、绥芬河市良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11月15日,良运公司投资1.6亿元投资的油脂加工厂正式投产。一期年加工玉米、大豆30万吨。二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成投产后年处理能力将达到40万吨。
12月3日上午,我在绥芬河市见到了李成国。他刚刚与贵州四方粮油有限公司的卢先生洽谈合作事宜,双方已敲定:良云生产的“如豆园”牌非转基因大豆油,专供“老人”使用。 “教母”食品加工油。
李成国说,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有很多投资人想要和他合作,前来洽谈。
五年来,李成国带领村民租赁了1万多公顷俄罗斯土地,走出了一条从粮食种植到运输加工到养殖再到国际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道路。今年公司预计收入近1000万元,300多名福山村民年均收入5万元以上。
新农民李成国带领村民书写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精彩故事。
成长靠努力,靠赚“第一桶金”
凭借初中级学历和长期的市场经验,李成国拥有博士级的经济思维。
在大型集体企业工作不到半年,他就成为了车间主任,开创了“3+2+3+8”的高效工作方式。球队产量排名第一,被视为厂长的接班人,但他却辞职了。先拿到驾照,从肇东“开车”到哈尔滨,再“开车”到绥芬河,再“开车”回肇东,在华润金宇公司开自卸车。承包一支油罐车车队,不到半年就赚到了“第一桶金”——6万至7万元。 1999年,四人凑了30万元,买了六辆破旧的卡车,开到山东搞建设。他们在那里工作了六年,赚了很多钱。
有了资金,李成国前往黑河市做跨境木材销售。不甘于赚取少量血汗钱的他,前往徐州等地探寻木材工业市场终端的秘密。他购买了一台旋切机,从倾倒原木转向销售木段和桦木单板,每卡车收入9万元。不幸的是,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合作伙伴的影响,资金流失,产业链断裂。
宅在家里打游戏,李成国又找到了赚钱的机会。几个月内,他靠六台电脑赚了3万到4万元。他开始承接小工程、跑运输,很快就积累了200万元以上的资金。当我离开山东时,每月租金300元的130平方米写字楼市场价格从3万多元飙升至100万元以上。李成国嗅到商机,回到肇东,立即投身房地产、洗浴等事业。不到3年的时间,他就赚了上千万元,成立了7个农机合作社,并参与了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行动。
进入俄罗斯工业,铺平致富之路
他变卖了全部财产,到绥芬河做木材生意。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他发现大量农田被废弃。
2012年,李成国担任富山村党支部书记,肩负起全村脱贫致富的梦想。
李成国说:“只有38个人就能管理18000亩耕地,还有1600多名富余劳动力闲置。如何带领农民再就业,获得报酬甚至更多财富?这是第一个问题。”他决定以农机合作社为例。靠,去俄罗斯租赁或者承包农田,用别人的土地来种自己的粮食。
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注册成立龙源润丰经贸有限公司,在俄罗斯设立拥有国际种植权和贸易权的龙源公司。投资近2亿元,租赁1万多公顷耕地20年,买断面积8.5万平方米的大型农场,当年实现租赁、种植、收获、运输、销售,创下14人种植3万亩土地的纪录。
为了扩大村民就业,他与大连一家企业合作。然而,由于项目经理意外去世,农业项目被推迟了一年。投资者决定撤回投资。李成国咬牙,还清了3900万元的前期投资。 2015年,北京中鼎牧业抛出“橄榄枝”,成立中鼎联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2月在新三板挂牌。成为第一大自然人股东,获得更多创业资金和市场资本。
但当粮食从俄罗斯运回出售时,关税高达65%。对于精深加工,关税降至4%。李成国决定投资建厂。绥芬河良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三年投资1.6亿元,建设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年加工玉米、大豆40万吨。充分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耕地资源,与村民一起利用别人的土地和市场资金,增加优势,赚自己的钱。
截至2018年,该公司已在俄罗斯建设6个大型农场,自有土地1万公顷,租赁期限49年;两个农场有1000头奶牛和10000头猪。
李成国介绍,三到五年内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现代农牧产业园,其中境外投资10亿元,在俄罗斯种植面积90万亩,建设拥有10个现代化奶牛场,饲养奶牛5万头,生猪5万头。数千头。已全部达产,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正在争取上市。
李成国表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多方共同推动,特别是中俄全面战略合作政策,为我们外地农业综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窗口期。加快农业循环产业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全产业链发展质量和效率,做好“粮头、粮尾”和“农头、工尾”。在不同的地方。”
热爱富山村发展 推动振兴
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浮山,是李成国梦想的地方。
父亲担任了18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后,辞职到养猪场打零工。诚实的父亲给了李成国最大的财富:他必须诚实,不怕吃苦,与人为善。
2009年,李成国回到家乡。但泥泞的土路居然让他开的大吉普车错过了,四轮小四轮车拖着他的车进了村子。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感觉,让他如鲠在喉,如芒刺在心。
就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李成国投资200多万元,修筑了7.9公里的水泥路,出行更加便捷,农产品销售畅通。现已通上自来水,全村700多户用上了清洁安全的水。
基础设施发生了变化,增收致富是李成国最关心的事情。浮山现代农机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全村耕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但收入增幅不大。
在他的带领下,福山人民开发了跨国农业全产业链,沿着“一带一路”挺进绥芬河,开辟了通往俄罗斯的致富之路。李成国授人以渔,传承了艰苦奋斗致富的真谛。他说,自己有多少钱并不重要,关键是引导更多富山村的人通过艰苦奋斗致富,这才是最幸福的事情。如今,良运公司就业的浮山村已有300余人脱贫。 2016年,陈桂花到养牛场打工,年收入5万元;袁桂琴一家三口在养猪场打工,年收入10万多元。李成国修建了标准化宿舍和中餐厅。村民张殿红在餐厅打工,月薪3500元。
在良运公司工作的伊戈尔、玛丽娜等人说:“他是一个很诚实的人,和他在一起很开心,收入也很高!”李成国说,现在普里卢基村80%的人都在农场和工厂工作。农机合作社拥有配套农机具近百台。农业生产全面实现现代化,由22户530亩发展到249户15.2万亩。目标是将这个村庄建设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大型农场。
李成国说:“我常年在俄罗斯务农,养牛养猪,常年在绥芬河做加工。虽然有点累、辛苦,但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支书,有责任担负起全村脱贫致富的重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有信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带领更多村民致富。这是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