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沃尔玛崛起历程,看中国养老服务业经营思路
从沃尔玛的崛起看中国养老服务业的经营思路杨旺宝
惠州易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
前几天,《全球老龄化》杂志首席执行官秦先生让我写一篇文章。我不喜欢写作,也很少为媒体写文章,但这个月我正在庆祝我进入养老行业十周年。这两天我刚刚读完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的自传,所以我答应她写一篇关于沃尔玛崛起的文章。下面我谈一下我个人对中国养老服务行业运营的一些看法,供有志于在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朋友们参考。
Sam Sr. 去世已经 26 年了。在他去世后,沃尔玛的发展明显放缓了很多,但其销售额仍然增长了十倍左右,去年达到了5000亿美元,员工也从40万增加到了200万以上。连续多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一名。
他白手起家创建沃尔玛的过程堪称传奇。幸运的是,他生前写了一本自传,后人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读完之后,我觉得有很多内容值得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参考和借鉴。说一下我认为比较关键的几个点。
租赁问题
沃尔玛创业阶段的租赁困境
1945年,在妻子的要求下,27岁的沃尔顿先生决定找一个小镇定居。结婚两年内,他们搬了16次家。最终,他们选择了纽波特这个只有7000人的小镇,买了一家小商店,开始了自己的生意。
这家店其实是个陷阱,营业额只有7万美元,租金高,而且不断亏损。然而,在Sam一家人的努力下,五年后营业额达到25万美元,净利润达到3万美元至3万美元。它是附近六个州最大的商店,远近闻名。
此时租约到期了,年轻的萨姆没有仔细阅读就签下了租约。其中并没有任何条款表明租约期满后他有权续租。商店的成功引起了房东的觊觎,无论萨姆支付多少租金,房东都拒绝续租。最终,萨姆一家被迫离开纽波特镇,开始新的生意。小店被房东低价买下,交给儿子经营。
19年后萨姆回到纽波特,开了一家沃尔玛,但房东儿子的商店很快就关门了。这是以后要讲的事情。这件事对萨姆影响很大,他形容这件事令人作呕,是一场噩梦,并决定鼓励大儿子长大后成为一名律师(后来他成为一名律师,现在是沃尔玛董事长)。他对未来的租赁应该非常谨慎。事实上,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养老行业。
在养老方面,租赁也至关重要
当我的一个朋友开设他的第一家疗养院时,他只签了五年的租约。他的医院非常成功,全国知名,并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后来租约到期,房东拒绝续租。听说他想收回来自己做。然而,他并没有被驱逐。据说当地民政局、民政部的领导都出来替他说话,最后房东(国企)愿意继续租给他,但他还是要签字每年都有一份租约,但仍受其他人的约束。
租赁确实会产生严重后果。
一家香港上市养老院的一家养老院因无法续租而不得不关闭,居住在那里的老年居民也全部被解雇。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名投资者。养老机构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租赁,包括租赁房产是否有合法手续(房产证)、租金是否合理、租赁期满后是否可以续租等。他曾与北京的一家养老公司。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但租约即将到期。他私下调查,发现续租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最终没有收购这家公司。
某些一线城市的政府喜欢签订短期租约,有时只有一年。如果觉得运营公司做得不好,就会收回财产。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运营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听说今年政府决定将房租翻倍,影响了当地很多养老企业。
我认为租约,包括经营公共和私人项目的权利,理想情况下应该持续20年或更长时间,并且租金应该被锁定并可预测。
事实上,我参观的很多项目都已经这样做了,所以谈判20年的租约应该不难。当然,如果你开一家疗养院并拥有房产,就不用担心租赁问题。然而,物业是重资产,大多数运营商没有能力持有其项目的全部物业。
香港有几家私人养老金公司只持有一两个项目的物业。
在日本,我考察了一家拥有20多家分公司的养老院公司。他们中只有少数人购买了自己的土地来建造房屋,而其他房屋都是租赁的。
光大汇臣等内地养老金公司也是如此。旗下八家医院中,只有北京来广营医院是自建医院。
如果是自有房产,最好将轻重房产分开。该房产挂牌在资产公司名下,轻资产运营公司不持有该房产。投资朋友表示,这样融资比较容易,因为轻资产运营公司和重资产运营公司的估值模型不同,有的投资机构只投资轻资产运营公司。
我们在山东有一个客户,有一个2000个床位的项目。房子和土地都是他们的。后来我说服他们单独注册一个资产公司,把价值上亿的房产全部挂在资产公司上。
融资问题
沃尔玛从债务融资转向股权融资
萨姆开的店生意不错,但由于他一直想扩大业务,不断开新店,所以他不断要求贷款。最终,他的个人债务累计超过2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
尽管公司业务势头良好,但萨姆经历过美国大萧条,有很强的紧迫感。而且,他发现,随着贷款金额不断扩大,想要再获得一笔贷款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经过深思熟虑,他将各分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司,并于1970年10月1日上市。他出售了20%的股份,还清了所有个人债务。沃尔玛后续的扩张将完全通过上市公司融资,萨姆不需要亲自借钱。
养老机构融资:上市真的是正确的做法吗?
快速扩张的养老运营企业实际上面临着融资问题。仅靠经营积累的利润(如果有利润的话)开新分店的速度太慢了。
我们的一个客户以前就是这样扩张的,花了两到三年的时间才开一家新医院。他们去年底被一家大公司收购,在新股东资金的支持下,他们现在每年能够开设几家新医院。
中国良好的融资渠道很少,但高利贷者却很多。借高息贷款做养老运营是浪费钱解渴,因为养老运营利润低,新项目前期会亏损一段时间。可以考虑低息贷款,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但民营企业一般无法接受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
我有一个朋友,通过国企向国家开发银行借钱,建了一个机构,然后给他们运营。他找到了间接从国家开发银行拿钱的办法。
此外,安徽省还获得世界银行超10亿元低息贷款,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地方养老服务机构应不同程度受益。这些都是个案,几乎不可能找到。
寻找一个可以与之协商提供资金的新股东更为可行,而且只能出售少量股份以保留控制权。
近年来,随着养老行业日渐火爆,寻找这样的股东并不难。比如信达丰就是这样的投资机构。他们不寻求控制权,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目前他们已投资了十几家养老运营公司。 。
市场上对养老运营公司的收购较多。如果被收购了,就等于卖掉了。新股东必须参与管理,有的甚至要求原管理层离开。因此,他们普遍持谨慎态度,不愿出售控股权。他们中的大多数。
国内也有一些养老运营公司渴望在创业板或A股市场上市。抛开是否符合上市条件和IPO排队问题不谈,首批上市的养老运营公司面临着不小的风险。
媒体向来喜欢报道养老行业的负面新闻。越是悲惨、残酷的新闻,就越是引人注目。养老行业的正面新闻在他们眼里不是新闻,无法吸引读者。首批上市的养老运营公司肯定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当然也会引来媒体挖掘负面新闻。有时有道理,但无法解释清楚。
几年前,一家拥有数千张床位的连锁养老运营公司因使用束缚被当地媒体曝光。报纸、电视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让他们颜面尽失,品牌也受到很大影响。但事实上,世界各地的养老行业都不同程度地使用束缚,而且只有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
日本的一些疗养院主张尽可能使用约束装置,但不能保证永远不会使用。但公众并不理解,只是指责这种做法。
不要低估舆论的影响力。日本上市公司因负面消息被迫将旗下100多家养老院低价出售给日本财产保险株式会社,退出养老行业。养老运营企业要善于应对舆论,做好危机公关。
总之,我认为养老运营公司过早上市融资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上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面临很大的风险。还不如把精力花在修炼内功上。
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中国有很多企业并不缺钱,不需要考虑融资问题。是的,中国确实有很多手头有大量现金的企业,比如保险公司。不过,我对这些从事养老运营的企业不太看好。
我们先来说说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也涉足养老金行业,但很少直接经营。他们通常是从金融、保险的角度参与。几乎所有中国保险公司都直接投入运营。事实证明,他们需要很多时间才能正常运作。
此外,保险公司监管规定较多,风险管控严格,不利于养老运营公司快速扩张和高效运营。例如,我有一个销售扶手的朋友。当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他们的扶手时,光是合同就有五十多页。风险虽小,但效率可想而知。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2Fbw1%2F3771339e-6725-430c-ae2b-f82126a8c7c2%3FimageView2%2F2%2Fw%2F1080%2Fformat%2Fjpg&refer=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734365012&t=2517d714fe2226eed3285e950e3c03a6
其他很多不缺钱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此类公司的业务流程一般都非常复杂。真正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很快就会灰心丧气,这对于养老运营公司的快速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我听过、亲眼目睹过很多这样的案例,他们的经营目标与养老运营的实际情况普遍差距很大。
扩张问题
当凯马特的营业额为30亿美元时,沃尔玛只有800万美元。如果没有一系列的扩张,沃尔玛就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公司。
当然,也有人安于现状,不想把公司做大。例如,日本养老行业的舞滨俱乐部就非常成功。据称其利润率为15%,远高于5%的行业平均水平。不过,他们只有两家分店,并没有开设新分店的计划。
日本现在是一个所谓的低欲望社会。欲望不像中国社会那么强烈。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希望公司成为养老行业的领头羊,这需要扩张。扩张涉及很多因素,下面一一分析。
1、扩张路径。
城市的周围是乡村吗?还是先占领城市,再发展农村?或者在任何可以获得项目的地方进行扩展?沃尔玛的选择是先占领农村地区,然后再向城市发展。事实证明,这一策略非常成功。农村市场竞争较小,租金较城市便宜,利润也比城市好。很多人认为沃尔玛是瞎猫遇到死老鼠,但沃尔顿先生强调,这是沃尔玛管理层做出的明智决定。
目前,中国养老行业大部分企业都想先占领一二线城市。事实上,这些城市的租金非常高,在一线城市市区很难找到适合养老的房产。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收取租金并计算折旧等成本,一二线城市市区的项目将很难盈利。我个人认为,被忽视的三四五线城市有更大的机会。
另一个问题是:跨省跳跃式扩张是否更好?还是以总部为中心逐步扩张比较好?
沃尔玛的选择是以配送中心为基础进行扩张,在大约350英里的行驶范围内开设商店。当这个区域填满后,就会扩展到下一个区域。
养老行业的配送需求很小,主要是人员出行和人力调配压力。跨省后这方面有一定的挑战,尤其是接项目的时候,需要经常和当地政府官员会面。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有一个朋友,原本有很大的野心,要在全国开办连锁养老机构,床位一到两百个。然而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受不了了。最终决定先在本省发展,暂时不接受外省项目。两个月前,听说他在省内开了七家连锁护理机构。虽然距离他的预期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在业界来说,这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有了更多的分行后,老山姆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开车。他想出的解决办法是花1800美元购买一架二手飞机用于交通。生前,他已为各地购买了18架二手飞机。经理巡视各分行。中国民航不发达。听说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航线。这个方法行不通。但中国有高铁,也不错。当分支机构数量增加时,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区域,让区域负责人出差。
2. 扩展方法
是不是一家一家地开新店比较好?还是收购比较好?或者两者都做?
沃尔玛的做法是双管齐下。事实上,养老行业和零售行业是一样的。如果某个区域被对等体占用,快速进入该区域的一种方法是获取对等体。
欧洲最大的养老公司欧宝庭近年来发展良好,规模和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收购和开设新医院来实现这种增长。
并购有时可以实现快速增长。我们有一个客户,通过并购,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床位就达到了10000多张。
关于并购有一个问题:买管理好的医院还是买管理差的医院?
我有一个朋友只收经营条件好的养老院,毛利润必须达到30%他才有兴趣。我觉得从他的角度来说还可以,因为他们没有运营能力,收治不好的医院并不能改善他们的运营条件。
沃尔玛收购的许多同行管理不善。我前面提到的客户收购的养老机构,很多都因为无法运营而转让给他们。
经营良好的公司股东一般不愿意出售,即使愿意出售,要价也不低。业绩不佳的公司股东一般都急于止损,并要求很低的价格。
事实上,沃尔顿先生从未说过的是,沃尔玛的运营能力在行业中是一流的,他们在接手一家糟糕的商店后会很快创造出好的业绩。这应该是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
我前面提到的客户端也有这个能力。他们买的养老院一开始可能只有几百张床位,只能容纳几十人。他们接手后,入住率迅速提高,并能够扭亏为盈。
因此,运营能力是养老运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低价收购管理不善的项目,扭亏为盈,估值就会上升,为股东创造价值。并购经营好的医院则不具备这样的升值潜力,主要原因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3. 扩展质量
沃尔玛门店总体经营状况良好,各项关键指标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经营状况不佳的店铺,如果没有改善的希望,就会被关闭。
近两年,不少养老运营公司也在艰难扩张。尤其是一些企业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扩张压力更大。为了弥补数字,他们还承接了一些永远不会盈利的项目。当此类项目过多时,运营公司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如果不能及时输血,现金流可能会被切断。所以在扩张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质量。
4、扩张速度
当许多同行每年只能开设几家商店时,沃尔玛每年可以开设 50 家商店。后来,在鼎盛时期,它每年可以开设150多家商店。总之,门店增速远快于同行。养老行业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成为一家领先的公司,你必须比同行扩张得更快。
5. 扩展原理
最后说一下Sam的扩张原则之一:新开的分公司必须处于总部的完全控制之下。我国一些养老运营公司对分支机构的运营控制力不够,养老这个高风险行业很容易出问题。有几家公司遇到了问题。
人才问题
沃尔玛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人力资源——寻找优秀人才并在短时间内培养他们。
当时美国零售业非常讲究工作经验。如果一个人想担任助理经理之类的职位,他可能至少有十年的零售行业经验。山姆打破了规则,雇佣了大量没有任何行业经验的人。在店里工作六个月后,只要他觉得自己有成为经理的潜质,就会被派去担任经理助理,帮助开一家新店,然后就有机会管理一家分店。他自己。
Sam相信,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有热情和热情,并且愿意努力,就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其他经理最初不同意萨姆的方法,但事实证明它非常有效。
谈到人才,Sam采取的另一种方法是亲自挖人——他在书中特别强调,他认为这种方法没有什么问题。生意一做大,他就开始挖人,而且他与零售行业的同行有广泛的联系——几乎都是竞争对手。如果你认为某人优秀,你会尽力说服他或她加入你的公司。
就这样,他挖走了很多高管。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山姆花了20年才成功说服他加入沃尔玛。
我国养老行业项目很多,但有经验的人却很少,每年养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很少。但奇怪的是,不少养老企业聘请有行业经验的人来争夺养老毕业生。
事实上,很多经验不一定有用。国外养老行业的经验未必适用于中国市场。事业单位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民营企业。过去的经验或许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中国养老行业。
我的意见是,如果你有经验那就太好了。如果你没有经验但热爱养老行业,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有效的话,你可以给我一个更大的机会(挑战)。
我认为行业内互相挖人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通过猎头的方式。有些企业利用猎头天价招人,但了解养老行业的人都知道,养老行业规模还很小,不存在暴利的可能。无法长期支撑管理层的高薪。因此,这种高薪是不可持续的(通过其他方式赚取暴利的公司除外)。
招揽了人才,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留住人才。
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萨姆采用了今天所谓的合伙人模式。分店经理可以购买其经营的商店2%的股份,有的还可以获得分店利润的1%作为奖金。经理的工资不低。
不过,萨姆承认,他在职业生涯早期忽视了初级员工,对他们不好,也不把他们当作合作伙伴。事实上,大多数美国公司都是这样,高管拿着惊人的薪水,而底层员工则入不敷出。此类公司的下层员工士气普遍低落。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萨姆设计了一个利润分享计划——公司每年拿出员工工资的6%购买沃尔玛股票存入员工账户,员工离职时可以拿走这笔钱——迅速沃尔玛的增长,金额远远大于员工的预期。
就这样他把80%的员工变成了合伙人。剩下的20%的员工,其中许多人在公司工作还不到一年,没有资格参与利润分享计划。他认为,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因素。
养老行业其实对院长等管理层有各种合伙制的方案,但基层员工一般只有绩效考核,没有合伙制的方式。外资养老金公司中,英国小二采取的是合伙制方式,像沃尔玛一样覆盖了大部分员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https://www.wyzhifu.com/uploads/allimg/221024/1-2210241K45AZ.jpg
不同养老运营公司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合作方案。如果这些计划成功实施,对公司的发展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
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问题
当沃尔玛达到一定规模后,萨姆意识到需要建立管理体系和各种制度。他主要依靠负责运营的管理层来做到这一点。另外,他还雇了一个人过来,花了60天的时间写了一份300多页的管理文件,打印出来发给各个分公司和管理层。
但管理不能绝对标准化,必须允许地方差异和个性化。它提到,南方最畅销的产品之一月亮饼干无法在威斯康星州销售,导致积压。在美国西海岸的店门口放大量的酒也有效果,但在中西部就没有效果了。
中国的地区差异应该更大。南方和北方的文化不同,养老院的设计也应该有所不同。朋友告诉我,上海不同地区的文化其实略有不同。因此,在标准化和管理方面,一刀切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肯德基也在中国销售油条。
新技术应用问题
老山姆嘲笑自己是一个来自阿肯色州的乡巴佬。事实上,他非常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沃尔玛在新技术的应用上也非常领先。
1966年,IBM在纽约开设了一所计算机学校。他去那里学习,参观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仓库。沃尔玛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构建信息系统。那时,个人电脑刚刚出现,还没有互联网。最终,他们通过卫星、分支机构和配送中心连接到互联网,可以实时了解库存和运营状况。
这个系统如此先进,使得沃尔玛在相同的销售价格下比竞争对手多赚取2.5%的利润——这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供应商宝洁公司的系统已连接到互联网。宝洁公司可以实时了解沃尔玛的库存和销售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安排生产和发货计划。这也是很先进的,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做不到。
另外,萨姆死后,射频技术刚出现时,沃尔玛也尝试过电子标签,但不是很成功,所以没有大规模推广。
目前养老行业有很多新技术正在尝试,通常被统称为智慧养老。
未来领先的养老运营公司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也应该走在同行的前面。我们简单谈谈目前的一些技术。
1、运营管理软件
易迅目前正在制作这款产品。从技术上来说,这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了。主要障碍是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以及暂时无法与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直接对接等细节问题。
如果是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没有这样的系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是大型医院或者大型连锁护理运营公司,这样的运营管理系统就非常关键了。不仅实时控制运营、提高运营效率很重要,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很重要。
这应该是大方向。虽然目前细节还很多,但迟早会流行起来。
2、智能床垫
说实话,我认为智能床垫是个好产品,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它没有被市场普遍接受。也许价格太高了?一套智能床垫零售价数千元,一张手动护理床800至900元即可购买。床垫比护理床还贵。
我认识一些生产该产品的朋友。山东的朋友在这个产品上亏了很多钱,但他说今年还好,主要是出口日本的订单多了。如果价格下跌,那么渗透率应该更高,对吗?
3。定位技术
十年前,当我刚开始在老年护理行业工作时,有几家公司促进了依靠不同技术的老年护理机构使用的定位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老年护理设施安装了定位系统。这样的系统并不便宜。中型医院可能耗资数百万。
现在,一些医院用电子手镯代替了以前的布手镯。如果医院将来可以普及此类系统,那么如果价格合适,疗养院也应该在将来流行。那些从事老年护理的人不如那些从事医疗服务的人那么富裕。
4。护理机器人
在过去的两年中,媒体一直在谈论考虑使用机器人替换护理人员,而据说劳动力短缺的日本正在这样做。作为一个科学和工程的人,我认为我们将永远没有机会看到一个可以在我们一生中完全取代护理人员的护理机器人。如果将来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的机器人,那么它们不仅会取代照顾者,而且会取代整个人类。在可预见的将来,机器人只不过是疗养院的玩具。
5。外骨骼
外骨骼经常在游戏和电影中看到。穿着后,普通人可以轻松地移动数百公斤的东西。我最近读到的书《人工智能的影响》提到,这种类型的设备已经存在于日本市场上,仅用于租金,但不出售。但是,根据使用它的人的说法,它并不容易使用,而且租金也很高,每月耗资190,000。 8,000日元。
这种类型的设备在疗养院中很有用。 2008年,当我与CPPCC代表团一起参观广州友谊老年公寓时,工作人员说,他们刚刚拒绝了一名老人,因为他体重180公斤,护理人员根本无法将其移动。
如今,一些家庭老年护理机构已经安装了昂贵的天空轨道系统(例如Yanda, 等),有些人购买了换档者来移动这样的老人。如果未来的外骨骼技术成熟并且价格下跌,则应该比天空轨道系统和变速杆更容易使用。
目标客户问题
从一开始,沃尔玛就为公众服务,主要是中产阶级。如果沃尔玛主要出售奢侈品,就不可能实现如此大的规模。
中国的中产阶级继续增长。未来最大的老年护理经营公司肯定会服务于最大市场的中产阶级。
但是,中国新开设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是中高端。许多新进入市场的大型公司都选择专注于高端市场。他们都认为,中低端无法赚钱,并且不符合公司的形象。
但是,当前市场上最有利可图的产品是低端市场,而高端产品很难获利。毕竟,高净值个人是少数派,因此高端机构现在和将来都是利基市场。
中国高级护理经营公司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品牌与不同的目标客户相对应,例如日本最有利可图的高级护理公司。酒店运营公司还使用不同的品牌对应于不同等级的酒店。
中小型企业的生存问题
很多时候,朋友问我,中国的高级护理市场将来是否由大公司主导,中小型中小型高级护理公司将如何生存?还是他们会生存?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可以生存,并可能过上繁荣的生活。
山姆在书中多次提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在有沃尔玛的地方,小商店能否幸存下来?山姆认为,竞争是一件好事,对企业和客户都有好处,应该接受。小型企业有一些优势,即大型企业没有。
以商店为例。一个小型商店老板可以认识社区中的每个人,并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这是一个大型超市无法做的事情。
一些商店可以专注于某种类别的产品,例如油漆,并且比超市拥有更多的品种。他举了一个例子:沃尔玛分支旁边有一家油漆店。沃尔玛开业后,有更多的客户,业务变得更好。当客户购买沃尔玛没有的油漆时,他们会被员工带到他们的商店。
如果中小型老年护理经营公司的老板对其业务很认真,那么他们可以做得比大公司更好。实际上,大公司也有弱点,不可能涵盖市场的各个方面。
我认识北京的一个朋友,他在北京郊区开设了一个小型机构。他每年只接受营养患者和收费18万元人民币,必须一次性支付。尽管它首次开放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它在去年年底之前就完全占据了,排队开始形成。他还计划在其他地区开设新医院。无论大型公司的强大程度,中小型企业仍然有机会。
人们经常问我最乐观的高级护理运营公司。老实说,我没有水晶球,无法预测未来。但是我可以谈论当前情况。
目前,到今年年底,中国最大的高级护理经营公司将拥有约18,000张床,收入约为6亿元。他们的早期扩张非常迅速,但是自去年年初以来一直放缓。在过去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主要专注于内部管理,整合获得的疗养院并建立内部管理系统。调整完成后,如果他们能够继续迅速扩展,他们应该能够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否则,在两三年之内,其他公司将被其他公司所取代。
还有一个低调的世界一流财团,到今年年底将运营10,000多个床位。他们不足以赚钱,就像沃尔玛一样,它们非常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但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操作系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无法在未来几年内建立运营和管理系统,则未来的开发将受到严重限制。
目前,这两者在该国相对领先,但与主要的外国高级护理经营公司相比,它们仍然落后于远方,这也表明,中国的高级护理市场具有巨大的未来发展潜力。
中国老年护理业很可能不会像沃尔玛这样的杰出公司。沃尔顿先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企业家之一(另一个是成立福特汽车公司的亨利·福特)。
中国还拥有非常杰出的企业家,例如Ma ,Wang Shi,Ren 等,他们都从头开始建立了世界上500家公司的前500家公司。但是,如此杰出的企业家不太可能出现在老年护理行业中。好吧,我希望我是错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