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17 04:36:38

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导入环节至关重要,你准备好了吗?

江苏教师招聘交流群:(教师证书、教师设立交流群)

徐州部分地区已确定面试时间

面试将于11日和13日进行

其他地区的面试时间也即将临近

面试有多种形式

总共有10个地区

采用试讲(模拟教学)形式

占徐州地区5/6

试讲的重要性

总之

笔面比例为1:1或2:3

可以看出,面试成绩在总成绩中仍然占很大比例。

面试时如何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您喜欢整个面试过程吗?

进口很重要

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新课导入、新课讲授、拓展延伸、作业总结四个环节。这些环节就是课堂教学的课规。介绍链接尤为重要。

常见的导入方式主要有:媒体导入、生活实例导入、评论导入、演示实验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诗歌/谜语/名言导入、现实描述导入、话题导入等。应根据课程特点和自己的控制水平做出选择。

01 场景(图片、视频/音频)导入

情景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片、动画、视频或充满激情的语言,创设新颖、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感觉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形状、身在其中、身临其境。 。它是一种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引发情感共鸣的导入方法。

例:【初中地理《天气变化》】

老师播放一段有关天气变化的视频片段。 (片段内容包括从乌云到强风,到大雨,最后到雨后的晴空)

老师问: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天气现象?学生回答。老师继续提出“那你知道这些天气的专业术语和符号是什么吗?”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引出了新课《多变的天气》。

注意事项:

观察:有针对性、有目的

语言:描述媒体信息

02生活实例介绍

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已知材料为出发点,用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对话或提问来唤起记忆,自然地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初中化学《分子的性质》】

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虽然我们肉眼无法看到微观粒子,但有很多现象可以反映微观粒子的性质。例如,当你走进医院时,还没进门就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谁能告诉我你还有哪些类似的经历?

这些生命现象是我们探索微观世界的有力证据。基于这些现象,本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分子的性质”。

注意事项:

案例选择:典型、生动、简单、符合学生认知

问题:启发、激发好奇心

03 审核导入

复习介绍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有逻辑有逻辑地介绍新知识的一种介绍方法。它从已知引向未知,过渡平稳自然,适合介绍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例:【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总结引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通过数正方形来计算吗?”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2Fbw1%2F52cb7771-2c6e-465e-a5dc-f01d086fd7be%3FimageView2%2F2%2Fw%2F1080%2Fformat%2Fjpg&refer=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734379328&t=498d551bf7c210e8ba7de182fdfe7ac1

注意事项:

老知识:复习针对性强

连接: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

04 示范实验导入

实验导论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常用的导论方法。

根据学生开始学习时心理活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某些章节的开头演示一系列的实验。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可以从已知的实验开始,过渡到本章涉及的未知实验,并尝试寻找启发性的、有趣的实验。

通过大量的声、光、电、味觉等,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受到大量的感官刺激,获得大量的感性信息。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受到一系列“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启发。鼓励学生有组织地思考问题。

这样,在学习某些章节之初,巧妙地设置疑点和悬念,就会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动机,起到“激发情感、引起疑问”的作用。

例:【初中物理《大气压》】

老师演示了“盖杯实验”:将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口,然后按住玻璃片慢慢地将水杯翻过来。

提出问题:取下手柄后玻璃片会掉落吗?为什么?学生观察并提出假设。

老师继续展示玻璃片放开后并没有掉落,并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玻璃片挂在玻璃上?”这就引出了“大气压”这个话题。

注意事项:

操作:操作规范,步骤正确,讲解清晰

提问:根据现象和结果提出问题,引导思维。

观察:有针对性、有目的

语言:描述演示道具、操作说明、现象描述

05游戏、竞赛和角色扮演的介绍

小学生热爱表演,很少害羞,愿意接受新奇有趣的事物。上课一开始,学生就被允许走动,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程、掌握新知识。这是令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和高兴的事情。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例:【初中美术《小朋友》】

老师布置了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拿一张卷起来的挂图。挂图上是这位同学头像的放大图。老师从上到下慢慢地揭示了图片上学生的头发、眉毛、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看谁能最快猜出谁。

老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学生想通过画画来描述身边的朋友吗?

注意事项:

操作:简单,符合学生认知

活动:相互联系、启发灵感

指导:转移学生注意力

06 故事导入

青少年喜欢听故事。各个学科的发现和发明的历史充满了感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还有更多有趣的典故。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择紧密相连的故事片段,避免直白叙述的弊端,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例:【小学道德与社会“诚信是金”】

老师给学生们讲了“曾子杀猪”的故事,并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当时一头猪很贵,曾子杀猪是为了履行一个无意的诺言,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总结说曾子为儿子树立了榜样。他应该教育儿子言出必行,做人诚实,否则很难立足。可见,在曾子看来,诚信确实很重要。

借此机会,学生们被问到“诚信的重要性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诚信?”推出了新课程“诚信是金”。

注意事项:

语言:简洁、生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选材:有一定的兴趣

问题:有一些引导性问题

07 诗歌/谜语/名言/俚语介绍

谜语、俗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猜谜语、说废话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娱乐活动。有必要将他们引入课堂。

例:【初中语文《乡愁》】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wattachment.bkw.cn%2Fask_v2%2Fask_e9da6b819f2d520524c2106241d2324d.jpg&refer=http%3A%2F%2Fbkwattachment.bkw.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7237132&t=cd27061e8d3bef5184470b8173850b76

老师让学生列出有关怀旧的古诗词,并大致描述诗词的意境。

学生们思考并思考后回答(“仰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身在异乡异乡,逢年过节更思念亲人”(王魏)“黄昏时的故乡在哪里?江上的烟波让人悲伤。”(崔浩)……)

老师总结道:每一个日落的黄昏,每一个月圆的夜晚,每一次西风中的雁鸣,都会牵动游子的别离心情。顺势介绍作者及本文(台湾诗人余光中在离开大陆20年后仅用20分钟写出了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

注意事项:

选择:相关性

总结:相关性和联系性

08 实景贴图导入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一幅图画或一个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旨在描述场景或表达经历故事的文本。

例:【初中语文《狼》】

老师设定情境:

请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你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暮色渐浓,你独自走在森林里,风沙沙作响,树叶摇晃,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心。他忍不住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有绿光闪烁,伴随着野兽的嚎叫声,你意识到那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再往前走,但你不知道身后的森林深处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犹豫的时候,狼已经出现在你面前。 (有人尖叫起来。)

请睁开眼睛。狼已经出现在你面前了。该怎么办? (学生有不同意见)

一个屠夫在毫无准备的时候也遇到了狼,而且有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法?这就引出了新课“狼”。

(老师板书题目:怀旧)

注意事项:

语言:传染性

相关性:描述相关的情况和内容

09直接进口

直接导入,也称为直接导入,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师无需借助其他材料,只需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达到一种引子的效果。 “意思在课程开始时就很清楚”。

例:【高中语文《为了被遗忘的记忆》】

老师介绍了鲁迅,并将题目命名为“为了遗忘的记忆”。引导学生思考“记住”和“忘记”这两个显然是非常矛盾的词。作者为什么用这两个词作为文章的标题呢?

设疑引入新课:鲁迅先生再次提起它们时,有何感受?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注意事项:

准确选择关键词

设置问题有效

多种答案预设

10个悬念介绍

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悬疑问题,给学生制造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

利用悬念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发思考,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总是让人意想不到,或表现出矛盾,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往往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希望尽快了解真相。这种心态正是教学中所需要的“怒”、“怒”。 “状态。

例:【小学语文《蛇与庄稼》】

黑板上写完题目后,老师问了学生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你们怕蛇吗?”

待大部分学生都回答肯定后,老师转移话题,提出了新问题:“课文上说,有一个地方没有蛇,农民就去别的地方买蛇养,这是为什么?”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学生会带着好奇心阅读课文并寻找答案。这一引言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造了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

注意事项:

能够根据学生熟悉的例子提出问题

设置问题有效

多种答案预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教师招聘面试:导入环节至关重要,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