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9-27 23:31:55

贵州省印发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意见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九部门印发

贵州省推动建材工业稳增长转型

提高效率实施意见的通知

省各有关部门,各市(州)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减碳行动计划》(国发1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建材工业稳定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涟源129号)根据《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涟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号第261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制定《贵州省促进建材工业稳定增长转型关于增加现向你们下发《福利》,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中共贵州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贵州省商务厅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https://newoss.zhulong.com/tfs/pic/v1/tfs/T1XMKTB5VT1RCvBVdK.jpg

2024 年 9 月 23 日

贵州省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转型增效益的实施意见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建筑业、国防军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关系到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重要领域。为深入贯彻落实《2024-2025年节能减碳行动计划》(国发12号)、《建材工业稳定增长工作方案》(工信部涟源12号)。 129号文)和《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涟源261号)等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和全省“富民”战略为促进我省建材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增效益,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暨全省“富矿发展”推进会,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确保落实一揽子经济政策取得成效,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建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稳定建材行业运行形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扎实推进钙质岩(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大理石等)和硅质岩(硅石、石英、石英砂岩等)矿产资源“集约利用”,推动产业加快转型着力提升质量效益水平,有序培育新生产力,推动建材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材行业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止跌回升,力争实现正增长。到2027年,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材产品深加工水平和绿色建材比重稳步提高。绿色建材产值占全行业30%;玻璃、墙材等行业转型发展将取得积极成效;矿物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新型材料供给能力有效提升;钙质岩、硅质岩矿产资源“集约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建材工业产业水平、质量效益显着提升,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化、文化化水平有效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扎实推进建材工业平稳增长

1.全面加强运行监控。加强建材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完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定期安排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国家产能产量调控系列要求,及时发现、分析、应对影响行业平稳运行的问题。识别新出现的问题、倾向性问题、潜在问题,防范经营风险,稳定市场预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加强燃料、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生产要素、建筑材料价格监测,加强数据共享,完善跨部门定期分析会商机制,做好供需研判引导供需动态平衡,构建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大宗商品和生产要素上下游长效合作机制。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以下任务必须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2、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政策措施。鼓励物流信息平台企业与建材企业加大合作,进一步推动货物“分散到集合”。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和中长途运输“公转铁”。鼓励建材生产企业根据不同时段的电、气价格错峰用电、错峰用气。加快落实建材企业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机制,按照最优路线收取管道运输费。鼓励终端城市燃气企业对用气量大的建材企业实行价格贴息、气量挂钩机制,探索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直供天然气。降低建材企业融资成本,引导省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收费,加大对建材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实施全链条授信,开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订单融资、信用证等多种供应链金融产业,加大对核心企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属于材料产业链和中小微企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省委金融办)

3.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启动“十五五”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规划工作前期工作,开展全省光伏压延玻璃产业规划布局专项研究。重点开发利用钙质岩、硅质岩矿产资源,按照“一核一廊两带两基地”思路,以贵阳为龙头,推动建材产业优化布局以黔中经济区为核心和支撑,着力培育装配式构件、成品住宅配套产品、高端装饰材料、新型磷石膏建材等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依托安顺-贵阳-遵义新型建材产业走廊,重点培育石材、砂石骨料、五金卫浴、竹木制品等特色建材产业集群;依托铜仁、黔南、黔东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打造黔东新型装饰建材产业带,重点培育玻璃加工、节能门窗、装饰石材、建筑陶瓷、木材等家具。独具特色的新型装饰建材产业带;以“碧水兴”为纽带,打造黔西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建材新材料产业带,重点发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墙体材料、建筑部件以及新型无机保温材料、新型玄武岩材料、功能陶瓷、新型耐火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支持遵义市、铜仁市、毕节市、六盘水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钙资源丰富地区建设碳酸钙深部开采基地;支持黔东南州凯里潞壁经济开发区加快布局平板玻璃、光伏玻璃项目,加快建设玻璃深加工基地。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4、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淘汰水泥、平板玻璃产能,遏制违规新增产能,新建、改建、扩建水泥、平板玻璃项目达到能效基准和环境绩效A级指标要求,禁止境内扩大水泥、平板玻璃产能。以技术改造为名,逐步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能耗、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加强强制性标准的经常性执法和实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水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并购等方式推进水泥产能整合,产能转移地市(州)不得设定限制性条件。推动解决水泥熟料企业“建设审批不一致”遗留问题。支持企业建设产能整合平台,运用市场化手段整合企业产权或经营权,削减和退出过剩产能和低效产能,提高生产集中度。要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应急管理厅)

https://img5.cehome.com/160301/35dd26f058703134846e18e60928f28e_2.png

(二)推动建材行业转型升级

5.加快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抓住国家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契机,支持水泥、平板玻璃、墙材、石材等行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加快低碳化、产品化发展。支持发展低钙水泥熟料、低熟料系数水泥、硫(铁)铝酸盐等特种水泥。推动特种水泥、低碳水泥、高耐久性水泥制品及构件、水泥基复合材料制品规模化生产。支持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复合化、轻量化发展,以及吊顶地板材料、饰面板等装饰材料功能化、装配化发展。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线,围绕家居装饰市场需求,开发培育具有贵州特色的建筑装饰石材、玉石工艺品产品。围绕低碳零碳负工程和绿色低碳建设需求,开发新型低碳胶凝材料、低(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材料、和全固体废弃胶凝材料。围绕城市更新改造需求,开发适合装配式装修、海绵城市、“无废城市”、地下管廊、生态环境修复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组件化、功能化建材产品。围绕农村住宅绿色低碳建设需求,开发性价比高、符合区域消费习惯的绿色建材。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6.加强绿色转型。推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关键设备升级,有序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推广基础原材料、轻质墙体保温材料和装配式装饰材料生产。深入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推广绿色产品、绿色管理、绿色生产。推动清洁能源替代现有燃煤自备电厂(锅炉),鼓励氢能、生物质燃料、垃圾衍生燃料、复合燃料等替代能源在水泥等工业窑炉中的应用。鼓励企业从源头控制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力争成为环境绩效A、B级或绩效领先企业,加快建材企业运输结构调整,鼓励采用封闭带走廊和管道进行短途运输、新能源汽车等方式。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上产能比重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上产能比重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的产能将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7.加快推进智慧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发展,加快建材全产业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建筑智能化生产、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材料。对标国内智能制造领先水平,打造一批优秀的数字化转型场景。支持企业建立数据采集和分布式控制系统,专家优化智能控制系统,探索构建“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应用场景,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引导企业一体化推进数字化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协同推进能源消耗数据和碳排放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支持行业加快设备管理、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质量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升级转型,探索多基地协同分布式制造模式,实现产能优化。鼓励水泥、石材等领域数字化绿色矿山建设,打造智能采选、矿石自动配送、无人驾驶、灾害监测等应用场景。支持预拌混凝土等产业与下游产业融合创新,打通建材行业、建筑行业供需链,提高市场反应和服务能力。鼓励玻璃深加工、建筑陶瓷、石材等行业探索个性化服务模式,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意设计和定制生产。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

8.促进产业协同耦合。鼓励在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工业固废集中地区建立耦合发展绿色建材园区,鼓励创建“无废园区”。建设培育一批消费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先进的磷石膏建筑材料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示范性强的磷石膏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企业以及专业化、新型中小企业。 ,发挥“城市环境净化器”的作用。推广利用磷石膏、锰渣等含钙工业废渣资源替代石灰石作为水泥生产原料,逐步减少碳酸盐原料用量。支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鼓励以高炉废料、电厂粉煤灰、煤矸石等废渣为主要原料的超细粉替代普通混合料。推广高固废含量低碳水泥生产技术,鼓励提高工业固废原料在水泥熟料生产中的比重。鼓励企业以资源、资本、技术、品牌、市场等为纽带,通过市场化、合法化手段实施兼并重组,培育和建设管理先进、装备精良、质量可靠的跨区域企业,本质安全、环境优美、品牌群突出。支持企业开展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装备、建筑、水泥、混凝土、物流等企业协调发展。支持水泥企业打造“绿色矿山+砂石骨料+水泥制造+协同处置+预拌混凝土+装备施工零部件+整体服务”等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绿色建材一体化制造基地和建筑零件。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建材工业提质增效

九、继续强化创新驱动。支持企业建设以钙质硅岩矿产品深加工和绿色建材为特色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和行业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检测检测、信息服务、创新成果产业化等公共服务供给。支持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系统性、任务型的新型创新联合体,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采取研发众包、“互联网+”等模式平台”和“内部众创”。推动中小微企业深度融入创新链、产业链。鼓励围绕硅酸钙矿资源洗选提纯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开发节能、减排污染、减碳新型装备,鼓励围绕复杂、难加工的新型绿色建材产品开发。赤泥、锰渣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维护建材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优化创新环境。 (责任单位:省科学技术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

10.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认证。继续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扩大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数量。到2027年,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将达到200个以上。结合我省实际,建立绿色建材采用和应用数据库,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推动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推动提高建筑品质政策落实。鼓励绿色建筑使用绿色建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零碳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建筑类型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建设,鼓励扩大政府采购和市场投资项目扩大绿色建材采购范围,加大采购力度。推动绿色建材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广使用磷石膏绿色建材,提高低碳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等绿色建材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比例。支持各地引导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商场等参与“绿色建材产品下乡”活动,鼓励重点生产企业制定线上线下优惠促销措施,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建材产品下乡活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严格执行国家绿色建材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支持建材检验检测机构扩大资质,提高服务能力。建立产品追溯标准体系。 (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11、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创新消费模式,鼓励生产企业与房地产、建筑设计、装饰企业联手,提供绿色建材产品菜单式、定制化应用解决方案,探索装饰装修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支持我省石材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开拓欧洲、美国、中东、东盟等国际主要石材消费市场。因地制宜打造贵州特色石材产品,组织我省建材企业积极参加厦门国际石材展、中东(迪拜)国际建材五大产业展等国际专业建材展会扩大规模提升石材产品影响力,拓展海外市场。支持企业在国内主要市场设立专卖店、品牌店,加快进军大型建材市场。引导建材生产企业确立品牌发展战略,科学开展品牌培育活动,增强企业品牌培育战略意识,鼓励企业参与各类质量对标评价活动,打造一批轻量化、集约化、制造化、高端化的建材企业。最终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

四、保障措施

12.加强组织协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充分发挥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队办公室牵头作用,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地区落实稳建材行业稳增长、促转型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效率,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各市(州)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配套和落实,促进本地区建材工业平稳运行。相关行业协会、智库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政策咨询,引导行业加强自律。企业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负责部门:省级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与信息技术部,省级科学技术部,省级财政部,省自然资源部,省生态与环境部,省住房和城市 - 农村发展,省级商务部,省级市场监督局,省紧急管理部,省级交通部,省级大数据局,省级国有资产监督和行政委员会,省级党委员会财务局)

13。加强政策支持。利用该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以支持设备续订和建筑材料企业的转型开发项目。充分利用省级特殊资金用于行业,信息化,科学和技术以及省级国有企业资金,用于生态和环境保护开发,新的工业化,新的动力学等,以支持绿色的发展建筑材料行业以及技术创新促进和应用项目的建设,并增加建筑材料企业的技术转型和无机发展。支持新的非金属材料和应用演示的研究和开发。为建筑材料企业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升级和转换环境保护设备,促进绿色转型以促进节能和环境保护,并全面利用资源。根据国家要求,实施有利于建筑材料行业的绿色和低碳发展的电价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绿色信贷,并为绿色建筑材料生产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提供贷款利息折扣。 (负责单位:省级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行业和信息技术部,省级科学技术部,省级财政部生态与环境部财政部,省级国有资产监督和行政委员会委员省税收局财务办公室)

14.增加宣传和促进。发挥公众舆论指导的积极指导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创造良好的氛围,并提高建筑材料行业中主要政策的宣传,稳定行业增长的经验和实践,以及绿色的建筑材料,乡村和其他重要活动。加强有关经济运营,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国际合作,人才培训等的宣传和报告,并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共同促进稳定增长目标和建筑材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负责部门:省级工业和信息技术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省印发推动建材行业稳增长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