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20 06:19:47

原京东手机业务负责人唐诣深:苹果在中国市场 16 年能否继续扩大份额?

作者:唐一申,原京东手机业务负责人。我于2009年加入这个行业,广泛阅读了有关该行业的资料,看到了它的起起落落。

以前,因为我在京东负责手机业务,所以因为种种原因,我不方便公开表达对各个品牌的看法。现在改吃生鲜了,怎么能不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呢?以下纯属个人观点,仅限于我接触行业销售平台的角度。因此,我不能说它是客观全面的,也不代表平台的观点。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必须谈谈苹果。

据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手机,一种是,一种是以外的手机。

这句话足以证明苹果在手机圈的地位,更何况这个品牌已经占领了手机市场的大部分利润。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必须承认苹果的整体体验确实比大多数(几乎所有)安卓机要好。

不过,我个人认为,至少在2016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和销量将很难继续扩大。

原因有二:

首先,苹果目前在高端手机领域拥有较高的份额。至少在2015年,华为和三星都没有对苹果构成实质性威胁,更不用说其他品牌了。在中国整体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2016年苹果在中国高端市场无疑很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苹果本身无意进军中低端领域,即使进军,结果也极其令人满意。比如5c就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虽然联通华盛的最后一批产品定价很低,华盛也给我奶奶家赔了钱,但仍然没有取得大规模的成绩。

至于原因,我想的不是很清楚。也许那些只愿意花3000以内甚至2000以内购买手机的用户对苹果不太感兴趣?也许他们习惯了?又或许他们觉得苹果老机型没有炫耀的资本?也有可能这些用户有鸡头不凤尾的想法:我为什么不花2000+买安卓旗舰,却买山寨苹果产品?更何况我没用过苹果,所以不知道两者在体验上有什么区别。至少安卓的参数比苹果领先了几步。

因此,笔者认为,2016年苹果想要拓展中国市场,就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开发4000甚至3000以下价格的用户。单纯与劣质产品竞争恐怕行不通。

我们来谈谈三星。

说实话,我对这个品牌感到非常遗憾。过去几年,业界对三星的负面声音不断,而三星从总部到中国也不断出现人事中断的情况。

但平心而论,三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技术积累比几乎所有中国厂商都要强。尽管被诟病内部研发机制存在问题、无法集中资源、纯粹以盈利为目的,但它最终还是产出了s6 Edge。此类产品。

事实上,三星在促销和销售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线促销部分(当然,进步是与自己之前相比,与擅长的国产品牌相比还有差距)它)。我对线下部分接触不多,但在人事变动如此频繁的情况下,线下的情况还能维持吗?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这是一种成功(我强烈不赞成对团队进行频繁的调整,这比大多数管理者的破坏性要大得多),更何况中国消费者在下行阶段放弃品牌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墙倒塌。大家都认为,三星能维持现状并不容易。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华为(华为+荣耀)。

如今,说到华为,几乎不可能不提到小米。 2015年,华为高调宣布要在出货量上秒杀小米。其实在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华为的人才积累、技术积累、市场积累(尤其是海外)以及可投入的资源都比小米大得多,而且华为是真正的双品牌运作。

因此,只要华为不犯大错,华为超越小米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华为的崛起时间并不比小米长,但华为在崛起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却是小米的数倍。

我个人认为华为在2016年会继续增长,但是很难维持2014年、2015年的势头,因为我能明显感觉到华为从产品定义到推广都变得越来越保守,而且明显希望采用策略:我不会犯错误,我会等待别人犯错误。不再认为自己是曾经的颠覆性角色。

但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华为如果采取不同的做法,可能不是其他品牌的对手。虽然不起眼,但是很有用。

真正的问题是华为能否守住并扩大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毕竟S和8都没有7那么成功),因为我相信争夺中高端市场低端既不是华为的重点,也不一定能稳赢小米。 。这不能通过指望别人犯错误来解决。

我们来谈谈小米

作为一个销售平台,提起小米,你一定是又爱又恨。

我喜欢的是,没有小米,就没有所谓的电商品牌。如果没有小米,中国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用高端低价的手机产品。您说小米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格局和流程。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我讨厌的是小米没有合作互利的理念,几乎不考虑零售商的价值。这就像是一个“不懂规矩”的合作伙伴,不然小米和京东的合作也不会这么晚才开始。

事实上,将小米定位为手机品牌并不正确。小米应该算是一个生态链厂商,一个从硬到软的生态链厂商(不同于腾讯、百度的从软到硬或者软而不硬),从这个角度来说,乐视可能是定位最接近小米的公司在中国。

两家公司正在编织一个非常大的网络。一旦织成,那就相当吓人了。但我个人并不看好,因为它就像蜘蛛结网一样。哪怕勉强形成一张网,但构成这张网的每根丝线的强度如果不够坚韧的话,也只能一戳就破。

作为一个从基层一步步走出来的人,我深知一个看上去不错的企业和一个真正健康良好的企业之间的区别。

如果硬要在这两家公司中选择的话,一家是凭借内容优势入局的,其优势在于内容和电视。一家公司凭借手机优势进入市场。我比较看好小米。

https://bbs-pic.datacourse.cn/forum/201904/23/095409z7ssjx2t82t28a7s.jpg

乐视正在打一场豪赌。只有跑得足够快才能生存。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你就会失去一切,你就完蛋了。不可否认,乐视的电视和手机在2016年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由于之前的基数问题和不良的交易行为),但我认为它们不会很好。冯先生和贾先生很难担任这个职位。他虽然犀利犀利,但终究还是缺乏经验。

退一步来说,即使2016年手机和电视表现非常好,但与小米的整体规模仍有很大差距。乐视视频逐渐被爱奇艺等公司甩在了后面。还是要在乐视商城,乐视在体育和其他方面同时发力确实很容易被压垮。

相比之下,小米2016年并不会将手机销量排名放在最重要的战略位置,而是将重点放在海外市场。在中国,我认为电视、小米网和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可能会成为焦点(但小米不能失去其手机的大尺寸)。

魅族

在2015年的表现非常抢眼,基本上是2015年最犀利的黑马了。

我个人认为,这次成功得益于魅族策略和时机的准确。除了战略上的正确之外,李楠和他的团队对很多营销推广细节和战术的重视也功不可没。可以说,小米和魅族是所有手机品牌中最重视、在战术细节上做得最好的两个品牌。

有时候想想也很有趣。南先生本来就很喜欢凡儿,现在才真正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不得不说,黄章捡到宝了。这也从侧面说明,资质有时并不一定可靠。他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几十年。对于近年来失去盔甲的行业资深人士来说,这也是很常见的。

15年的耕耘,让魅族成为最接近第一梯队的品牌。

但魅族也有自己的问题。首先,内部关系复杂。我想没有多少人能分清楚魅族内部谁负责什么。黄老板还有一群七姨八姨到处混。第二,魅族中低端产品的成功如何延续,魅族如何突破尚未达到理想的中高端产品?这是魅族面临的现实问题。第三,魅族一直在国营包装、合资、专卖店等线下渠道上进行尝试和挣扎。这也是一个隐藏的风险点。

联想

关于联想的文章已经很多了。

联想自有品牌的手机基本上可以认为没什么用。

乐蒙15年做得不错,可惜可能是人事变动,也可能是在杨元庆看来,这只是一个不赚钱也不赔钱的小生意。简而言之,它以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

Zuk不温不火,主要是因为还没有赶上好时光。

我个人认为Moto在中国能成为今天的样子并不容易。想要复活一具尸体并重返巅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预计2016年,联想将在海外继续脚踏实地发力。

OPPO和vivo

Oppo和vivo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品牌,令国内厂商羡慕不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危机。

事实上,OPPO和Vivo的人都是很有危机意识的。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不足、影响力不足。传统广告的受众正在老龄化。年轻受众对于品牌认知度等要求更高。

因此,他们也在积极寻找对策,除了加大研发投入、调整广告投放比例和方式等。

因此,我认为这两个品牌在2016年仍然会稳步发展。

360手机

大神、奇酷品牌最终被放弃,但老周却决心回归360手机品牌。

负责人也从比较传统的李旺换成了比较活泼、技术出身的朱方浩。

其实我早就猜到会是这样了。李王的风格和老周的风格几乎是无法比拟的。

虽然领导者这次是孤注一掷,但他个人认为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领头羊获得了奇酷的控股权,并不意味着他就拿下了酷派的供应链。

其次,原班人马在销售和推广方面都是自学成才。他们被迫从传统制造商转岗,自学成才。因此,他们虽然实际上有战斗意识,但战斗能力并不好(我就不举例了)。老周的销售和推广团队从来没有做过手机,没有使用经验。

如果2016年的领头羊不能回归A股发大财,找到靠谱的销售推广团队,真正制定策略,放弃野路,拿出至少一款牛逼的产品,那他基本上就可以休息了。着火。

说起朱方浩,我个人感觉和倪飞很像。他们都有技术背景,而且都是非常聪明的人。手机行业的聪明人真的很多。不幸的是,手机行业并没有给任何人留下太多的时间来学习。因此,即便是朱芳浩和倪飞也很难从容地弥补自己在销售和推广上的短板。

努比亚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2Fbw1%2Ff33ce738-761e-4e01-b89e-b9139825aa36%3FimageView2%2F2%2Fw%2F1080%2Fformat%2Fjpg&refer=http%3A%2F%2Fsafe-img.xhscdn.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734645821&t=b42da30a4e255bba06f610d01182da59

相比魅族的激进和大神的大惊小怪,努比亚相对稳定。

从阿里巴巴、360、苏宁这三个公司背后的投资人来看,阿里巴巴的愿景比苏宁更高,苏宁的愿景比360更高。

拿到钱后,我们可以想象努比亚在2016年会有更多的动作,加大投入、拓展线下、招兵买马。这些都是常规动作。

因此,努比亚在2016年应该会成长得更好,但由于其采取稳定的打法以及团队能力,尤其是在销量和推广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品牌,所以不会跑得很快。

李强先生的风格与诸葛亮非常相似。他不喜欢冒险,打球稳健。我个人认为,作为领导者,可以用这种打法等待别人犯错,但作为追球者,这种打法略显保守。作为一名追球手,必须在某一方面展现出自己的超强优势。



为什么现在巨头们都涉足文化产业?因为未来,文化输出、认知输出、偶像经济将是品牌发展的方向。与其每天花钱打广告叫你买我,不如让你处处认同我、迷恋我?来找我,自愿捐出你的钱。

从这个角度来说,锤子有着先天的优势。

但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手机品牌,锤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陷阱需要克服。

从产品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到定价、销售策略、销售跟进等都是如此。

但每次你学到一些东西,你就会获得智慧。我相信锤子会越来越好。

乐视网

乐视刚才说了很多,2016年的空间很大。这取决于谁来做。

以乐视网的投资和背景,只能感叹才取得这样的成绩。幸运的是,Le1s 正在开始改进。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中兴、索尼、LG、微软、TCL、金立、一加、酷派

先不说中兴通讯,它还没上路。

索尼退出的时间已经快到了,LG今年可能也应该退出了。微软预计今年将彻底合并老诺基亚团队,但他们仍然形影不离。以微软的系统,让手机在国内竞争太难了。最好专注于平板电脑和游戏机。

TCL就是把自己玩死的,王博对此“功不可没”。我暗想,让萧峰来执掌中国,会比现在好得多。

金立中国的刘总重回商界,聘请了营销界大佬于雷,但我对此不太看好。

确实可惜的是,一加的竞争对手太多太猛,战略上不敢大亏,产品研发周期长,产品太少。在线下,这一步太大了,太烦人了。也许OPPO还有很多制约,祝福刘总。

事实上,酷派和ivvi在2015年的表现都好于预期,但ivvi看起来更有前途。酷派仍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虽然酷派不再以运营商为主,但其渠道依然深度绑定。运营商渠道占比较大,风尚品牌有待稳定,白金品牌尚未形成足够的认知度。乐视网的投资再次带来不确定性。

说起来,手机行业确实聚集了很多聪明人,所以这个行业既有趣又累。

无论是平台还是厂商,这几年东西和玩法都变得太多了。

很高兴成为体验者和参与者。

据说2016年的市场不会好,我想这对于厂商来说也不一定是坏消息。如果市场不好,预期就不会高。虽然增长有限,但至少过于乐观而被库存扼杀的可能性很低。低的。

我想写这篇文章来感谢自2009年进入这个行业以来一直支持和关注我的合作伙伴和前辈,祝所有手机用户新年快乐!

微信号:

奇怪的故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京东手机业务负责人唐诣深:苹果在中国市场 16 年能否继续扩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