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20 09:49:28

2024 年 5 月 27 日,彼得·阿姆斯特丹解读耶稣再来的比喻及相关事件

2024 年 5 月 27 日

等待的仆人彼得·阿姆斯特丹

在新约《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稣使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来讲述他的再来。这两个比喻的内容虽然有些不同,但都说明了同一点。

第一个比喻见于《马可福音》。耶稣讲完这个比喻后,他向门徒解释如何应用这个比喻中的教导。在讲述这个比喻之前,耶稣提到了他再来之前发生的事件。 (“耶稣再来”的希腊原文是指耶稣在末世再来。)他说只有天父知道他什么时候再来,但同时他又告诉门徒要“谨慎、儆醒、警醒”。为你祈祷吧,我们不知道那一天何时到来。” (马可福音 13:32-33)

然后他给他们讲了这个比喻:

“这就好像一个人在出行之前,把家务交给仆人,让他们做自己的事,然后吩咐看门的人警戒。所以要警醒,因为你不知道主人什么时候回来,他可能是半夜,可能是黎明,也可能是早上,我劝你别让他突然来发现你正在睡觉。以及其他所有人,都要保持警惕。” (马可福音 13:34。-37[当代圣经])

走之前,家主就提前做了安排。他确保每个仆人都知道他不在时该做什么。他特别告诉看门人要保持警惕,做好他回来的准备,并在他到达时打开门。通常情况下,看门人的职责是防止可能的入侵者。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被指示准备好在回来时开门。然而,店主没有透露他何时回来。

然后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他们也要保持儆醒,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主何时再来。耶稣提到罗马士兵的四更守夜——晚上、午夜、鸡鸣和早晨。他提到主人可能会突然回来,并不是说很快,而是出乎意料——他随时都可以回来,而且没有人知道他具体什么时候回来。如果主人到达时发现仆人正在睡觉,那就是失职了。

福音书中有几个类似的呼吁要保持警醒和警醒:“要时时警醒祈祷,使你们能逃避这一切将要发生的事,并能站在人子面前。” (路加福音 21:36[新圣经译本])“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来临的那一天。” (马太福音 24:42)“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马太福音 25:13)

如果仆人在值班时被发现睡觉,主人会认为仆人没有尽到职责。这是一次可耻的失败。我们读到这发生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前夕,当时耶稣告诉彼得、雅各和约翰,当他祈祷时“留在这里警醒”。后来我们读到,“耶稣回来的时候,看见门徒睡着了,就对彼得说:‘你连一个小时也不醒吗?’” (马可福音 14:34-37 [新圣经译本])

耶稣强调他的门徒必须保持警觉、警醒、警觉和警惕,因为没有人知道他再来的时间。耶稣当时对门徒所说的话,也是他对历代基督徒所说的话,包括今天的我们。耶稣呼召我们要警惕地实践我们的信仰,以确保我们为主的到来做好准备。在马太福音第24章中,耶稣说:“谁是又忠心又精明的奴隶,受主人的委托,管理家中的仆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主人回家后,见他是忠心的,遵守本分的人有福了”(马太福音 24:45-46 [当代圣经])

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604/c8962493ef244093a48575526156a61d.jpeg

我们很容易在精神生活上变得懒惰,忽视我们的信仰以及与神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忧虑和琐事迫使我们专注于日常责任、工作、家庭、朋友以及日常生活中永无休止的任务。我们需要刻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积极活出我们的信仰,喂养我们的灵魂,保持我们的灵性生活充满活力和进步,以实现耶稣对我们的呼召:保持警惕!

路加福音 12 章中还有第二个包含类似信息的比喻:

束上腰,准备侍奉,点亮灯,就像奴隶等待主人从婚宴回来一样。当主人回来敲门时,奴隶可以立即为他开门。当主人回来并发现他警觉并等待时,奴隶是有福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会束上腰带,请他们坐席,亲自侍奉他们。无论主人是深夜(二更)还是黎明(三更)回家,如果他发现奴隶警觉地等待着,那他就是有福了! (路加福音 12:35-38 [当代圣经])

耶稣在这个比喻开始时,呼吁门徒“束上腰带,准备侍奉”。这表达了准备采取行动的概念,正如彼得前书 1:13 (NKJV) 中所重申的那样:“因此,要做好准备,保持你们的心准备好(准备好采取行动),警醒并保持警觉,希望恩典临到你们身上。”当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

耶稣在另一句话中说了同样的话,继续呼吁准备采取行动:“让你们的灯常亮。”这反映出需要做好夜间采取行动的准备。两者都说明了耶稣呼召他的门徒在等待他再来时保持准备好的态度。

第三个描述完成了准备的概念:“就像奴隶等待主人从婚宴回来一样,主人一回来敲门,奴隶就可以立即给他开门。”在那个时代,婚宴可能会持续好几天。即使长达一周,仆人们也无法知道主人什么时候回家。在等待期间,他们必须时刻做好准备并保持警惕。

耶稣举了三个准备好的例子——束上腰去服事;让你的灯一直亮着;并为大师的回归做好准备——表达他的追随者以反映他的教义的方式生活的需要。我们要过受他话语指引的生活;此外,我们要举目望天,期待他的再来。

然后他重点谈论了对那些做好准备的人的奖励。 “如果他的主人回家并发现他警觉并等待着,那么奴隶是有福的!”那些在主人再来时保持警觉的人将会得到神的恩惠。他们在精神上保持警觉,并实践了自己的信仰。

耶稣接着讲述了当主人回到家,发现仆人在等他时,他的表现。 “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会束上腰带,请他们与他一起坐席,他会亲自侍候他们。”主人将与仆人互换角色,这实际上意味着仆人将不再拥有与以前相同的地位。在这个比喻中,主人的行为反映了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为门徒洗脚时的行为。 (约翰福音 13:4-5)

他给他们洗完脚后,对他们说:“如果我,你们的主和老师,洗了你们的脚,你们也应该互相洗脚。我给你们树立了榜样,你们也应该效法我。不管你必须做什么。” (约翰福音 13:14-15 [新圣经译本])

https://p3-pc-sign.douyinpic.com/tos-cn-i-0813c001/o4AAAADmDEdAA9fQI0ofCFJVCD6p8BIsg17kVg~tplv-dy-aweme-images:q75.webp

耶稣作为仆人的概念在福音书中随处可见。例如,耶稣说:“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而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为多人的赎价。” (马可福音 10:45 [新圣经译本]),以及“我在你们中间是仆人”。 (路加福音 22:27 [当代圣经])

耶稣接着说:“如果主人在深夜(二更)或清晨(三更)回家,发现他的奴隶警惕地等待着,那奴隶是有福的!”在马可福音的第一个比喻中,他使用了夜间守夜的罗马人“四更”。但在这个比喻中,耶稣指的是犹太人守夜的第三更。他告诉那些跟随他的人,他再来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无论主什么时候来,那些警醒准备的人都会受到祝福。

耶稣两次提到,那些在他再来时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的仆人将受到祝福。圣经教导耶稣会再来,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第二次降临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就像比喻中的仆人一样,我们没有人知道我们的主会在哪一天或什么时候回来,但耶稣劝告我们要在灵性上保持警惕,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总有一天,主会回来,我们希望当他来的时候,我们都准备好了。

我们也可以将同样的原则牢记在心,并在死后应用它。历史上没有一个基督徒经历过基督的再来,但所有今生死去的基督徒都会到他那里去,与他在一起。我们谁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我们只知道自己会死。我们应该从耶稣在这些比喻中的教导中明白,我们不知道我们的“主”什么时候会叫我们回家,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在灵性上保持警惕和准备。

本文最初发表于 2018 年 7 月,改编并于 2024 年 5 月重新发布。

©版权所有 2024 国际家庭基督教联盟。

发表于: 圣经,,,彼得

最近的文章

----s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4 年 5 月 27 日,彼得·阿姆斯特丹解读耶稣再来的比喻及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