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友开启投资记录与年度总结,重视长期价值投资
很高兴看到小米朋友们也开始做投资记录,尝试做年度总结。虽然还是比较简单,但他们可以开始考虑列出今年自己的投资经验和教训,至少慢慢开放自己对长期股权的兴趣。注重投资、价值投资,真正开始对自己的钱负责。毕竟作为近两年才刚刚接受价值投资理念的新人,他们还比较稚嫩,但我看到他们却陆续投了很多钱。 ,我很想用我的闲置资金进行长期价值投资,试图改善我未来的财务状况,而不是像前几年市场火热时那样,花几十万去玩玩。抓住机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认知的进展和问题,并可以互相讨论。总结中发现的主要认知误区是,容易把投资中的运气当成经验,需要不断巩固和完善自己的投资原则。看她这么认真,我想还是有必要在自己浅薄的知识范围内花点时间帮她改正的。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至少我在这十年的价格投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经验。吸取教训,毕竟可以说在经历了几轮牛市和熊市之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价值投资的道路。
第一个问题是他提到的新股发行问题。他花时间观察和总结新股卖出后的表现,让他陷入挣扎,思考什么样的策略更好。事实上,他是一位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很长时间的价格投资老手。他们在推出新股时基本上只做一件事。新股上市后,只需打开涨停板即可获利。他们忽略了后续的趋势,基本上不会在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这些公司都是新上市的。价格投资者一般不会持有没有上市历史数据的不成熟公司。根据近十年A股新股的特点,一般上市开涨停后,即使具有极高的成长性,估值也已经很高。一家好的公司的估值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磨平,如果是一家平庸的公司那就更可怕了。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当年的中石油,所以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打开之后就发疯。上升是运气,下降是失败。我们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自己的投资原则或者创造新的原则,而不是把运气当作经验。未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进,我们的A股会逐渐与国外成熟市场接轨,不会再有那么多赚傻钱的机会了。成熟市场的新股破市很正常,只有质量非常好。只有上市的公司才会受到市场的青睐。看看美国股市的十年牛市,但据统计,真正跑赢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公司不到10%。一大批质量差、质量平庸的企业将被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淘汰。十年前,我开始投资香港股市时遭受了损失。我记得第一家参与认购的公司是友邦保险,它以空袋子背大米筹集了100万港元。这么优秀的公司中标率很低,只有2000韩元左右。多股,我有点忘记了上市股价是直接跳涨的。我记得扣除偿还融资利息后,我赚了25000港币。尝到甜头后,我就以运气为经验,基本上每一个新事物都碰上了,但马上就掉进了陷阱。一些质量一般的公司往往认购倍数不足。有一次,募集的100万资金100%到位,市场立刻崩盘。幸运的是,它只碎了几分钱。损失了几万块钱后,我赶紧全部卖掉回来了。为了换取融资贷款和利息,我是在香港股市推出后才开始认真做功课的。后来实在是太麻烦了,也就没有太在意,除非阿里巴巴这样的龙头企业给予了适当的考虑。事实上,A股IPO曾遇到过市盈率过高、上市后IPO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我想那是六七年前的事了。最终,由于股市低迷,新股发行一度停止。
另一个问题是他如何在过去两个月内开设新账户以建立新仓位。首先,他反思不要操之过急,应该养成批量建仓的习惯。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太好了。这是一个空缺职位。即使是优秀的企业,至少也要努力做到市场平均成本。当时建议分批配置仓位的,包括跟踪多年的压舱石中国平安,以及去年再次跌入低估值区的万科和中国建筑。但到了年底,由于增减幅度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觉得中国平安不应该冲动地把仓位建到89。我一再向他们强调,推出新产品只是锦上添花。不要为了推出新产品而急于筹集资金。我们习惯于随着价格的下降而批量购买。不摔倒就大事了。等等看其他机会。反思这一点是件好事。但同时我也买了中国建筑和万科。由于买入后不久股价就开始见底,我觉得操作非常合适。这样,我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用市场运气来概括,也是一种把运气当作经验的可怕思维。这种想法在我们最初几年的实践中经常会有,虽然当我们研究两家公司并编码文章时,确实他们的估值接近历史底部,但这次是在底部买入只是运气而已。股市有句名言:熊市永不见底。大概率会触及历史底部,创估值新低。您认为已经触底了吗?但谁都知道,还有地下室。比如我们建仓的中国信达和复星国际,已经在几乎历史估值底部开始建仓了。但由于毛衣大战和香港乱局,市盈率从5倍跌至3倍。一个人从9PE跌到5PE,地下室下面有十八层地狱。如果一步建仓,长期持有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资金的时间成本也很高。
https://xqimg.imedao.com/192a3debb315dcfd3faa1357.png%21800.jpg
另外,看起来是一下子建仓的,操作原则也没有把握好。 89买平安有点冲动,但如果持有五到十年回过头来看,目前亏损的平安可能并不比紧接着上涨的万科和中国建筑好。买它。如果吃亏了,大概率会好一些,因为从更高的角度看行业的发展趋势,保险行业绝对是国家支持和鼓励的。其行业发展前景和天花板还很遥远。是长寿行业的绝对领先者,拥有比大佬更好的赛道。在某些行业,万科和中国建筑虽然也是行业龙头和优秀企业,但其发展前景和国家支持力度应该远不如前者。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把建仓的运气当成经验,尤其是我们自己对投资标的的理解是借鉴来的。我们需要的是用自己的投资原则和框架来约束自己,即使我们去年做了很多功课,对于国药同仁、万科、中建,我对他们的了解还是很有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建造了1%到2%的观察位置。之后股价就上涨了,但我一点也不觉得缺仓。如果觉得后悔或者有问题,就上去就上去,继续观察。不会影响您在可接受的估值内分批建仓、跌价买入的投资原则。甚至最近,中国平安的估值持续下跌或者股价盘整不涨甚至下跌的时候,我什至把最近上涨的中国建设换成了我更了解、更有感觉的平安。轻松与。我不必担心短期掉期。价值投资通常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投资期限。从长远的角度和对目标的认知深度,可以考虑哪个行业能够在长期发展上更有优势。
第三,他所说的滚雪球,任何时候都能达到40%到100%以上的回报率,可信吗?其实真实的应该不少,但关键是投了多少本金。当然,也确实有少数人是极其富有的。实力优秀、价值投资的个人投资者也取得了非常高的回报,尤其是去年大量投资贵州茅台、格力等优质白马股的投资者。不过,我前不久看到一个统计,说80岁、90岁以上的账户,有10%的投资金额不足20万。如果少量的钱偶尔可以一年赚200%呢?仅仅改变家庭的财务状况还是不够的,而且账户越小,越容易获得更高的回报,就像我们两个好朋友的小资金账户一样。如果你投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更多,你绝对需要投资思路。没错,收入预期是合理的。即使你能实现稳定可持续的长期平均年化收入10%到20%,那已经很好了,你可以有机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不需要去羡慕,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别人的回报。我们只需与自己进行比较,看看今年我们对投资的理解是否比去年更进了一步。俗话说,投资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从上到下寻找它。投资最终是知识的变现!
最后总结一下,谨防万一。如果未来像大家说的那样出现牛市,价值投资者的回报往往不如投机者或者短期内敢于加杠杆的人,但即便如此,问题出在哪里呢?真正的价值投资不会傻到丢掉自己仓位上的慢热优质股去跟风炒作那些所谓的热门股、概念股、新闻股,所以这个时候,请坚持你自己的投资原则。 ,不要嫉妒那些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投资市场的情绪太有感染力了。很多时候,自己的弱点很容易在人群的热闹中暴露出来而不自知。在熊市中,不断有风险教育,大多数人都会更加谨慎。甚至离场,所以赔钱的人并不多。真正赔钱的人,大多是市场热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入场的人。而且,这个时候,他们基本不听建议,即使偷偷摸摸也一定要买,就像市场极度低迷一样。没有人愿意听到“股票”这个词,而且一如既往地固执。当然,疯狂结束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人能逃脱被当鸡的命运。真正从心底里认识价值投资的价格投资者一般不喜欢那种全面的牛市,因为如果自己有闲钱和年终分红再投资的话,成本通常太高,不利于帮助投资者通过投资积累更多的股份。 。
https://b0.bdstatic.com/aa245df2d55d2daf951ce428db67803d.jpeg@h_1280
好吧,让我花点时间整理一下我想要回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小米朋友们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投资逻辑,而不是仅仅抄作业。事实上,他们平日工作繁忙,一直主张定投指数基金,但小米朋友们不愿意让步,但至少这两年开始调整思路,陆续建仓在白马领袖中,放弃了原来的垃圾股。仓位配置的A股和仓位比例和我们差不多,开仓成本还在下降。很多,我是在估值相当低的时候买的。我希望自己能学到更多,长期坚持,把我的投资雪球滚得滚下去。不要急功近利。
注:本文涉及公司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它们只是个人投资逻辑的记录。每个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思考,多做功课。他越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他得到的就越多。活着,因为价值的锚将牢牢地铆在你的心中。如果你是抄作业和个人经验,那么你将很难熬过漫长的冬天,因为市场的非理性或者无尽的下跌和低迷会让你不断质疑自己的投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