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今日开战!冰壶混合双人赛中国队首秀,赛程最长达 19 天 147 场
从今天开始,看北京冬奥会真是太精彩了!有没有错——北京冬奥会2月4日开幕,为什么今天才开始比赛?没错,就像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足球比赛在火炬点燃之前提前开始一样,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将有一些项目在开幕式之前提前开始。
北京时间2月2日晚上8点,作为整个北京冬奥会的“揭幕战”,混双冰壶比赛将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打响。中国组合范素媛/林智将在循环赛首轮迎战瑞士组合。这也是中国冬奥队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的首场比赛。中国队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冰壶混双比赛中获得第四名。
冰壶是最耗时的运动
19天147场比赛,冰壶是北京冬奥会比赛场次最多、赛程最长、单日比赛时间最长的项目。根据赛程,混双比赛将于8日决出金牌;男子、女子四人组比赛分别于9日、10日开赛,分别于19日、20日决出金牌。从产生金牌的总时间来看,冰壶比赛是最“耗时”的。
自这项“贵族”冬季运动诞生以来,欧美国家就一直垄断着世界上的所有赛事。尽管近年来时不时受到中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冲击,但北京冬奥会的三枚冰壶金牌仍然大概率由欧美强队夺得。手。
中国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铜牌后,在过去两届冬奥会上都无缘一枚奖牌。已获得完全主办国资格的中国队,12名队员中有10名是首次参加冬奥会。他们缺乏经验,缺乏适应能力。重点是享受冬奥会,提高训练水平。
摩擦和尖叫是习得的
在冰壶赛场上,经常能听到运动员“哈哈哈”“我我我”的喊声,而跟在冰壶石后面的运动员则用冰刷疯狂地摩擦着冰面,为这场被称为“冰棋”的比赛做准备。 ”烧脑的练习增添了一丝热情。
“哈哈哈”其实是英文“Hurry!”的缩写。或“Hurry Hard”,意思是“快速擦冰”; “I me me”是“Whoa Whoa Whoa”,意思是“别擦冰了”。
为什么需要“摩擦”?冰壶场地的冰面比较特殊,冰面上有“水滴斑”。比赛前,制冰者必须使用类似喷头的工具,将水滴均匀地喷洒在光滑的冰面上。这些水滴在冰面上冷时会凝结成冰点,以增加冰面与冰壶石之间的摩擦力。擦冰运动员可以快速摩擦冰刷,使赛道上的冰点融化,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减少冰壶石与冰道之间的摩擦力,使冰壶机运行得更快;在冰道上,运动员投掷冰壶石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弧线。通过摩擦冰块,融化冰点,可以影响冰壶石的方向,最终使冰壶石到达指定位置。
看似简单的“摩擦”几乎可以影响每一次投掷的结果,需要运动员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有指挥员、甩锅员、抹冰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战术目标。因此,团队成员之间必须有高度的默契。
上海裁判将亮相
执法裁判、副计时员、制冰员……北京冬奥会冰壶赛场,三名上海“冰壶姑娘”将首次亮相冬奥会。
首次担任冬奥会国际技术官员的王珏,仍在为自己首次冬奥主裁判亮相做最后的准备。 “目前,我们与世界冰壶联合会的联系大多是通过电子邮件,其中包括主裁判提供的一些最新的裁判细节和防疫政策要求。”
图片说明:王珏在上海向年轻球员传授冰壶技巧。
与王珏一同出现在冰壶赛场的还有上海外国语大学体育系教师李灵舒。十年前,上海冰壶人才培养计划让李灵舒走上了裁判之路。北京冬奥会,她担任冰壶比赛副计时员。
当谈到与王珏一起亮相冬奥会的感受时,她说了两个字——合作和幸福。 “出去之前,我们互相配合,所以一起工作更有趣。这次冬奥会,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代表中国、代表上海,做好裁判工作。”
图片说明:李灵枢担任冬奥会裁判。
图注:制冰师张志远(中)
“全国可能不超过10家冰壶制冰机。”张志远此次入选中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冰技术队。作为中国唯一的女性制冰运动员,她也首次亮相冬奥会。
值得一提的是,王珏、李灵枢、张志远虽然是国际级裁判和制冰师,但同时也是上海青年队或大学生队的教练。上海拥有王珏、李灵淑、张志远等冰壶天才。除了他们个人的不懈努力外,近年来上海冰雪运动的发展也为冰壶运动员创造了很多机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