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1-21 12:35:44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答复意见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第二次会议第658号提案的批复

会员夏凌:

我已经收到你在省政协第十三届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658号提案《关于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经与工商会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的要点、意见和建议

我们认真研究了您的建议。您主要提出以下看法和意见: 浙江省中小学校食堂食材已基本实现集中配送,但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招标配餐不科学、配餐环节薄弱等问题卫生安全监督。具体建议:一是强化监管,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外餐饮单位、食品配送单位和学校的监管,督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按规定配备“两个人员”,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全面自查,各方责任尽到。要求校外餐饮单位、配餐单位、学校等各方要以“关键部位、关键设施设备、关键环节”为重点进行自查,严格落实自查自纠。要求学校严格招标管理,完善校外集中餐饮、食材集中配送、承包(委托)企业的考核和退出管理机制。三是协调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和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政府相关部门、保障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校园食品安全联动管理格局。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校园食品配送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环境、除四害等专项治理行动。专项管理。

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解决办法

在您的建议中,您对我省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针对您的意见,我们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一)强化监督检查,强化监督履职。一是建立隐患排查闭环处置机制。按照全覆盖、无盲点、零容忍的要求,秉承“严查、严管、重罚、实改”八字方针,对学校食堂、超市、校外餐饮每年春秋两季和高中、高考期间对单位及周边地区进行检查。食品经营单位开展全覆盖、全链条、全项目检查。同时,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清单管理、督促整改、账目审核注销等闭环管理制度​​,对学校、学校等进行“回溯”或跟踪约谈。 ——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校园餐饮单位,确保问题账户予以注销。防止问题“反弹”。二是构建精准定向监管机制。实施“一校一档案”制度,对全省12652所学校15084个食堂100%建立数据档案,贴上“特色标签”,实现监管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实施“一校一策”改造,2024年累计投资1.38亿元,改造3533所学校,7260个食堂引进色码管理、五常等先进现场管理方式。采取“一校一监督”机制,确保问题及时整改。 2024年上半年,共检查学校食堂37511家、承包企业892家、校外餐饮单位192家,约谈餐饮单位14374家,整改6691家,查处违法案件357起,并处以罚款173,000元。三是构建定量+定性双向检测机制。对学校食堂、校外餐饮单位实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各地在校园食品安全检查和中高考食品安全保障中,开展食品配料中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等、餐具表面清洁度的快速定性检测,提高快速检验筛查和发现能力及时发现和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实验室加大了定量检测力度。 2024年上半年,学校共抽查食品原料16922批次,发现不合格177批次,不合格率为1.05%,同比上升0.25%;餐具抽检1841批次,不合格率为2.88%,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不合格样品及时报告同级教育部门。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1226/b9224c36589d45608329820334ba2f27.jpeg

(二)加强自查自纠,强化主体履职。一是构建“一把手负责、二员落实”的责任制。要牢牢把握“学校主体责任”,根据学校、食堂及其承包经营单位、校外餐饮单位四类主体的不同特点,建立明确的责任对应关系,落实实行主体负责制的“双董事、董事、监事”。 “多重食品安全官”制度。通过加强“两个人”监督抽查,提高履职能力。围绕“关键零部件、关键设施设备、关键环节”等自查重点并结合单位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清单,定期开展自查。落实食品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截至目前,全省12652所学校和57家校外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两员”100%通过监督检查。 387所学校的551个承包(委托)食堂已全部按要求配备“双主任、多主任”。经理”。二是严格落实校园食品采购追溯机制。督促学校、校外餐饮单位、食材供应商等建立食品原料采购追溯机制,严格把控食材来源。利用“浙江食品链”系统连接食品供应商、学校食堂、校外餐饮单位等主体,推动供应商资质及食品采购、配送、检验等关键信息全面上传、一码整合。测试。落实《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条例》相关要求,对部分重点单位和重点品种实施数字化追溯,鼓励和引导校外食品流通企业等其他单位和品种开展数字化追溯,共11类42个品种被纳入强制数字化追溯。引导食品供应商、学校食堂等使用“浙江食物链”系统按要求推送确认食品数据入库,推广学校食堂食材采购台账全面“无纸化”,确保食品来源校园食品原料可追溯。三是实行公开竞争和评价退出机制。 2023年起,我省将对中小学食堂采购问题开展专项管理,保障群众利益。全省公立学校全面实行公开竞争,选择优质食品供应商,实现大宗食品采购透明化。 97.2%以上的学校食堂实行独立经营、非营利性,并通过多种方式保证餐费低于社会价格。严格筛选供应商,建立监督机制,97.8%的学校完善了物资采购、验收等规章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动态评估,99.25%的学校建立了供应商退出和更换机制。 2024年5月起,根据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的意见(试行)》要求,校外餐饮单位必须在当地教育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建立健全供应商退出和替代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同时,严格执行学校人员两名以上食品配料验收机制,确保食品安全。

(三)加强联防联控,实施多维度联动治理。一是完善政府部门多方协同治理机制。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党政共担责任和地方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 2013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先后启动两次为期三年的学校食品安全整治行动; 2023年12月起,省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安、卫生、教育、市场监管等五部门联合开展为期6个月的校园食品安全检查整顿行动; 2024年5月起,省纪委、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等联合开展中小学校食品安全检查。食品安全和膳食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每年中考和春秋季学期开学期间,市场监管、教育部门、地方政府均开展联合检查监管;建立“地方监管与隐患排查”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协调部门、保障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开展“保障督查”、“抽查”、“暗访”,形成校园食品安全政府部门协作共治机制。二是开展学校食品配料企业食品安全标准提升行动。 2024年,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学校食材集中配送企业食品安全标准提升行动的通知》,制定了《学校食材集中配送企业食品安全操作指引》 “学校食材”聚焦“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食品安全追溯、关键​​风险点管控、食品快速检测等关键点,协同打造200多个学校食材集中配送企业透明、家长放心,打造责任明确、环节齐全、安全可控的学校食材配送新形式,目前已选定341家企业进行培育,并进行系统检查。组织全省11家阳光配送企业试点,进一步提高学校食材配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三是共同实施病虫害防治。结合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行动,省食品药品安全办、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灭鼠灭鼠工作的通知》 《学校食堂控制措施》,共同开展学校有害生物控制和管理行动。 “一纲”,即“防、驱、射、灭、驱”五字诀,明确了鼠害防治的总体要求; “一张清单”涉及防鼠设施、食品储存、加工生产、文件记录等,细化日常自查28项重点事项; “一例”,即通过正反例图片对比,凸显27个防鼠要点; “一个视频”,即拍摄“四害”防治科普宣传短视频,指导学校落实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用好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定期实施非接触式在线巡查,自动捕捉食堂经营违规行为和鼠害活动痕迹。 2023年12月以来,经过半年的整改,学校环境和四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线巡检问题检出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8.8%,捕捉鼠类活动痕迹数量大幅下降。

三、相关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

围绕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近年来我们还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我们将从制度创新、政策和制度供给等方面补短板、强锻造,围绕食堂布局、食堂布局等全链条和环节推出可量化、易操作、可实施的制度体系。采购配送、日常管理、承包运营、病媒防治等。标准。省政府办公厅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草案)》起草并完成征求意见。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的意见(试行)》,联合制定发布《一号指引》等制度性文件《一表一例一视频》防鼠指南、学校食堂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卡位操作手册》。 2023年,省、市、县三级共出台校园食品安全相关制度105项、标准22项,夯实制度基础,为校园食品安全长治久安提供有力支撑。

(二)开展中小学“示范食堂”建设。将中小学“示范食堂”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与校园排查整顿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印发《2024年省政府市场监管领域民生实务实施方案》,编制浙江省中小学“示范食堂”建设技术指南。围绕1000所中小学建设“示范食堂”总体目标,从硬件配置、软件优化、管理理念、学生体验等方面下功夫,打造“硬件示范、色标”的新型学校食堂。示范、卡位示范、合同示范”示范工程,全面提升专项行动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已有1200所中小学申请“示范食堂”,全省项目总体平均进度达95%。

(三)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数字化精准管控。按照全省“一盘棋”思路,以“融合、智能、协同”为基础,通过业务梳理和流程再造,打造“1个驾驶舱、5大场景”的“校园智慧治理”数字化系统实现全域覆盖,形成连接校园食品安全全周期、防控全流程、数字化治理全方位应用的“一张网”。全省100%的学校食堂和校外餐饮单位建设“阳光厨房”,实施远程非接触式智能巡检。围绕食品采购、人员健康、食品样本保留、AI快照、监督检查、食品抽样等25个二级指标,从基本信息、主要责任、日常监管、家校等8个维度,创新风险分级算法模型共同管理。分配评分规则,打造“四”学校食堂 “色码管理”风险算法模型每月从高到低动态评估四个风险等级,依次分配红、黄、蓝、绿“四色码”,实施根据不同颜色代码进行分类监管,智能调度监管力量,及时对问题进行有效闭环,有效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智能化管控水平。

https://scjg.gansu.gov.cn/scjg/c110124/202403/173885847/images/da4bf3ecd41b42eb9377182f43ce5a5f.jpg

(四)深化和推进社会共治。积极调动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等各方资源,通过“家长会”、“高校食品安全自治联盟”等平台,引导家长、学生等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管理。 “校园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小组”。完善学校家长、教师、学生食堂问题投诉渠道和反馈机制,提高学校食堂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透明度。综合运用学校食堂“红黑名单”公示、媒体志愿者暗访、“你点我进校园”等方式,引导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关心的共治共享格局。监督专项行动成效。通过“食品安全科普教育进校园”活动,利用生动的案例图片和现场问答形式,帮助师生加深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同时,大力推广食品安全保险应用,实现全省所有学校食堂投保食品安全保险,充分发挥第三方、保险机构等力量,共同监管。校园食品安全。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吸取大家的宝贵意见,继续大力推进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中小学校园以更高标准、更严格要求、更实效开展学校食材集中配送企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深化食品安全标准提升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 “浙江食物链”、“校园智慧治理”等数字化系统在学校食堂、校外餐饮单位、校园食品配送公司的应用,将进一步消除食品采购招投标、食品追溯管理、加工生产等管理、四害防治、餐具洗涤。消除关键环节风险隐患,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取得“可感知、可检验、可判断”的工作成果。

再次感谢您对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 年 7 月 8 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答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