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裁员 1.2 万人,黄背心运动在德国小城伍珀塔尔上演
12月5日,德国西部小镇伍珀塔尔出现“黄背心运动”。身穿黄背心的,是即将面临失业的1000名拜耳员工。两天前,拜耳首席执行官沃纳·鲍曼( )宣布,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0%。德国成为此次裁员的重灾区,预计约6000名德国员工将因此失业。
拜耳曾经的发源地伍珀塔尔小镇的裁员情况尤其严重。早在1863年,集团创始人弗里德里希·拜耳就在这里建立了染料工厂,从此开启了拜耳150多年的历史。 1912年,拜耳将总部迁至勒沃库森。
作为对其发源地的特殊关怀,拜耳于2014年投资数亿欧元在伍珀塔尔建设了一座新的生物技术工厂。但这座新工厂也将随着裁员浪潮而关闭。
伍珀塔尔游行当天,横幅上写着“超级碗=超级意外”。在体育场,教练下课了,但在拜耳,我们就离开了。图片来源:莱茵邮报(注:拜耳医药事业部针对“超级碗”的结构调整计划代号)
股价减半,令投资者失望
伍珀塔尔的黄背心运动只是拜耳麻烦的冰山一角。
2015年底剥离材料科技业务后,拜耳完成了从化学业务向生命科学业务的转型。制药、消费医疗和作物科学(制药部门也称为处方药部门)成为三大主要板块。
但现在,三大师都遭遇了滑铁卢。
重磅处方药的专利即将到期,这削弱了投资者对制药部门未来盈利能力的信心;仓促收购美国默克公司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导致消费者医疗部门业绩远不及预期;而收购孟山都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形象以及围绕草甘膦的巨额诉讼不仅让作物科学事业部承受巨大的现金压力,也像“毒丸”一样拖累了拜耳的股价。
拜耳集团利润自2016年以来逐年下滑,2018年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1%。图片来源:拜耳财报
2018年,拜耳集团医药部门和消费保健品(非处方药)部门的利润低于预期。图片来源:商报
自2017年6月以来,拜耳股价已从每股约120欧元跌至目前的62欧元,几乎腰斩了一半。股市的糟糕表现给现任首席执行官鲍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988年获得商业硕士学位后,鲍曼在拜耳财务部门工作,并逐渐崭露头角。与化学出身的前CEO马尔金·戴克斯( Dykes)相比,鲍曼更注重与投资者的关系以及公司股价的变化。
当戴克斯在2016年底因“身体原因”辞去CEO职务时,股东对具有金融背景的鲍曼的青睐是导致他最终接任CEO的重要因素之一。
时代变了,股东对鲍曼的信任正在动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股东在接受商报采访时表示,“我们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持有拜耳股份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当这种不信任来自大型基金贝莱德和淡马锡控股时,鲍曼确实有理由担心该集团和他自己。
2018年以来,拜耳集团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股价已下跌40%。图片来源:
“我们对公司目前的状况和股价感到非常抱歉,”鲍曼在今年八月的投资者大会上对出席的基金经理说。 “你们的失望,也是我们的失望。”
为了安抚这些投资者,鲍曼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根据他设定的目标,到2022年,集团收入将增长16%,达到520亿欧元;净利润将增长40%,达到160亿欧元。此外,增加股息甚至股票回购也在考虑之中。
鲍曼“五年计划”的第一步是降低成本、剥离非核心业务。
除了大规模裁员外,拜耳还计划出售其动物保健品部门、博士足部护理产品和防晒系列,价值约70亿欧元。鲍曼表示,这些措施将从2022年开始每年为集团节省26亿欧元的开支,占净利润改善目标的60%以上。
草甘膦诉讼能否结束,将是鲍曼“五年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草甘膦是孟山都旗舰除草剂“农达”()的成分,但被怀疑具有致癌风险。
2017年,美国一名疑似因草甘膦而患淋巴瘤的园丁将孟山都告上法庭,指控孟山都故意隐瞒草甘膦的致癌风险。 2018年8月,加州法院判决孟山都败诉,并责令赔偿患有癌症的园丁2.89亿美元。
尽管孟山都公司选择对此提出上诉,但考虑到美国还有数千起类似的致癌事件,拜耳未来几年将不得不准备至少数十亿美元的赔偿。最坏的情况是诉讼彻底败诉,“农达”将被禁止在美国销售。作为摇钱树,“农达”每年为拜耳作物科学部门带来18%的收入(35亿欧元)和14%的利润。
仓促收购已成为拜耳的传统
尽管鲍曼一再表示拜耳无法预测草甘膦诉讼的发生,公司目前的股价下跌只是运气不好,但他仍然要面对投资者的尖锐指责:拜耳收购孟山都时是否知情?您仔细查看了所有信息吗?您是否低估了孟山都带来的法律风险?
“我们在尽职调查过程中仔细审查了所有文件,”拜耳作物科学部门负责人利亚姆·康登否认了所有疑虑:“当时没有发现任何法律风险。”
这种说法可能有一定道理。
拜耳与孟山都于2016年草签了收购协议,但直到今年8月,拜耳才正式获得孟山都的全部信息。此时,草甘膦诉讼已经成为头条新闻。
不过,也有不少投资者对康登的说法表示怀疑,德国德卡基金的基金经理温弗里德·马蒂斯( )就是其中之一。马蒂斯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拜耳在大规模收购中已经犯了错误。不仅在作物科学部门,仓促收购也是消费医疗部门目前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2014年春天,拜耳开始在消费医疗产品领域发力,先后收购了德国中草药制造商和云南滇红。最大的交易是收购美国默克集团的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业务,其中包括现已放弃的Dr.足部护理产品和防晒系列。
此次收购耗资拜耳 140 亿美元,是拜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之一,但现在已被证明是一场灾难。
拜耳原本希望借助默克集团在北美的产品和渠道,确保其在北美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市场的一线地位。但事实是,默克集团自2013年以来几乎停止了对非处方药部门的投资,过时的销售模式和缺乏专利储备使得该部门缺乏竞争力。拜耳直到收购完成后才发现这些问题。
由于收购过程中竞争激烈,拜耳最终的出价显然过高。财报中,消费医疗部门高达27亿欧元的“品牌和商誉计划外贬值”,标志着拜耳此次不经济的收购最终落下帷幕。
这次失败的收购也影响到了竞争依然非常激烈的制药部门。 2013年,拜耳以8.5亿美元收购了一家美国制药公司,希望加强集团在避孕领域的优势。
当时,其旗舰产品是市场上唯一不需要手术切口植入的永久性节育装置,因此被视为拜耳未来几十年的利润保证。此后不久,严重的副作用被发现,最终于2018年5月被美国FDA列入禁用名单。除了所有的投资被浪费,拜耳还在等待18000名美国女性的诉讼。
三驾马车隐患不断出现
即使抛开备受争议的收购案,拜耳三大事业部仍存在不少重大隐患。
在消费品医疗事业部,面对互联网公司的挑战,拜耳一直束手无策。在德国,绝大多数非处方药是通过实体药店出售的。在北美市场,消费者一直习惯于在商场或沃尔玛等大型商场购买非处方药。这也是拜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的渠道。
亚马逊的出现给拜耳带来了巨大的价格压力。线上药店让习惯了忽视小药店、定价高、为自家药品预留优质专柜的拜耳不堪重负。
而在广受赞誉的医药板块,盛世之下也存在着危机。
该部门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和Eylea,但这两种药物的专利保护期将于2023年到期。届时,来自仿制药的价格压力预计将使拜耳损失60亿欧元的收入。
如果排除和,拜耳目前几乎没有可用且仍在专利保护期内的药物。 2018年前三季度,拜耳寄予厚望的新药和药品均出现销售额下滑。
2018年前三季度处方药销售额中,()和()的专利到期仍占多数,而被寄予厚望的新药和销售额却并不如预期。数据来源:商报
基于一家药企目前的研发管线(),大概率可以确定其未来十年左右的业绩方向,但拜耳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乐观。今年春天,拜耳仍有六个研发管线预计将于2019/2020年启动,但其中两个已完全取消。
拜耳医药部门的另一个麻烦在于对医药热点方向的误判。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癌症免疫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它几乎无所作为。
为了更加贴近市场,保持医药领域的热点意识,拜耳宣布将医药事业部的研发部门合并为研发部门,并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研发部门结构调整预计将导致至少900人裁员,其中医药研发基地伍珀塔尔首当其冲。
这也催生了德国西部小镇的“黄背心运动”。从愤怒的员工到失望的股东,毫无疑问,拜耳正面临困境,但56岁的首席执行官鲍曼能否带领其走出困境仍是未知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