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空调省电与舒适度探讨:除湿模式真的更省电吗?
时间进入了五月,夏天悄然到来,天气也越来越热。每到夏天,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大多都围绕着空调,比如如何节能、开空调有多舒服、如何选择空调等等。小编记得以前听过这样的话,“开空调除湿,温度就会下降,会更舒服,还节能”。不知你听说过吗?这是真的吗?今天我就和大家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空调的工作原理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空调的工作原理说起。
空调就像一个“热载体”。当空调开启时,室外压缩机运转,制冷剂通过管道流入室内机,吸收蒸发器上的热量,从而带走空气中的热量。
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
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是制冷模式还是除湿模式,都能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湿气。效果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冷却方式
当空调在制冷模式下开启时,蒸发器温度会下降。空气经过蒸发器后温度会降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蒸发器时会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流入集水盘并通过冷凝管。流向户外。那么,为什么冷凝管会流过冷凝水呢?为什么开空调后房间会变得干燥?这就是原因。
https://img1.baidu.com/it/u=2962596504,2536333042&fm=253&fmt=auto&app=120&f=JPEG?w=1200&h=800
除湿方式
打开空调除湿模式后,蒸发器温度也会下降。就像制冷模式一样,室内温度会下降,并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也会通过冷凝管流到外面,空气就会变得干燥。但开启除湿模式后,空调没有风。我们甚至无法手动调节风速和温度,因为风速和温度是固定的。
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有什么区别?
我们要知道,空调开启制冷模式时,并不是简单地将空气吹到外面,而是先将房间内的热空气吸入风扇中,然后通过蒸发器冷却后再吹出去。因此,处于制冷模式的空调制冷速度较快,能够将冷空气快速扩散到室内。
当打开除湿模式时,空调不会吹风——如果吹风,则会蒸发水分,影响除湿效果。因此,开启除湿模式后,湿度较高的空气被吸入风扇,接触冷却器蒸发器后,将水分带走,达到除湿的目的。空气温度会因此下降,但冷却速度会变慢。
制冷方式以制冷为主,除湿为辅;而除湿方式则相反,以除湿为主,制冷为辅。两者的目的不同。
除湿模式更节能吗?
空调启动后,在制冷模式下,空调的启停主要受房间内温度的影响。当室内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定频空调的压缩机将停止运行,待室内温度升高后,压缩机将重新启动;如果是变频空调,压缩机会改变频率来维持室内温度。
https://img1.baidu.com/it/u=3511088381,3440284461&fm=253&fmt=auto&app=120&f=JPEG?w=500&h=625
除湿模式下,空调的启停不受室内温度影响。它根据蒸发器的温度启动和停止。
可以看到,开启制冷模式后,空调的制冷面积是整个房间,但开启除湿模式后,制冷面积只有蒸发器大小。因此,在除湿模式下,空调的蒸发器可以更快地达到设定温度,压缩机也可以更快地达到设定温度。关闭时,功耗自然会更低。
这样看来,除湿模式确实更省电。
然而,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除湿模式的制冷速度相对较慢,因此除湿模式的工作时间较长。时间的长短主要与室内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工作时间越长。
当室内温度较高时,开启除湿模式后空调的工作状态会是:蒸发器温度降低停机、蒸发器温度快速升高、压缩机启动、压缩机频繁启停这样不但不能省电,还有可能是温度过高、制冷速度过慢,导致压缩机不停转,增加压缩机的损耗,缩短空调的使用寿命。
总结
除湿模式更适合在闷热的梅雨季节开启。当初始温度不超过30℃时,除湿模式确实可以达到省电、适当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但如果温度较高,比如接近40℃,开启除湿模式不但不会省电,反而会增加耗电量,而且制冷速度太慢,室内温度总是过高,影响舒适度。
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开启空调的“除湿模式”不仅不能省电,反而会适得其反。还不如老老实实开启“制冷模式”,制冷效果更好更快,还可能更省电吧?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