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减试点城市落实情况:创新举措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国家“双减”试点城市之一,实施状况始终备受社会关注。自2021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以来,成都市积极创新,探索实践,多措并举,着力全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围绕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围绕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培训质量提升、考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方面,出台了多项创新、引领、可复制的措施已被引入并形成。他们不仅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相关经验和做法也得到了教育部和教育部的认可。得到部门肯定后,将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
为健康发展守住精准“领航员”
成都率先发布“劳逸结合”
今年5月,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小学生作业不回家”,并向社会进行大规模调查,了解小学生作业负担的真实情况。成都市教育局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需要调整和规范。基于此,成都市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把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作为深入推进“双减”实施的重要抓手。 《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作息令”要求学生把课余时间、留给家人的空间、以及留在学校的作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定上课时间、午休时间、休息时间、课后服务、晚自习和就寝时间。制定作息时间管理正负面清单,对支持、鼓励、提倡和禁止的行为进行明确分类,切实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官方已“官宣”作息时间:小学早上第一节课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初中一般不早于8:00。第一节课是下午。一般不早于14:00;中小学午休时间一般为12:00-14:00。因特殊教育教学活动等原因,午休时间原则上不应少于1.5小时,鼓励学校通过配置活动室、多功能午睡椅、午睡床、睡垫和其他措施;初中走读生晚自习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20:00;寄宿生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高中走读生晚自习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21:30;寄宿生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2:00。
成都市各区(市)县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开展自查自纠,落实整改,强化监督考核,广泛宣传贯彻落实“作息秩序” ”。不少学校也迅速进行调整,确保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不被占用。例如,成都市青白江区未明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午餐床位。当学生打开教室的储物柜时,可以拉出一张40折的垫子,衣柜瞬间变成一张柔软舒适的午餐床,让他们在午休时“平躺”睡得更香;温江中学是一所半封闭的寄宿学校,生活老师每天都会详细记录寄宿生的午休时间、晚睡时间和就寝纪律。实现对每个学生作息时间和睡眠质量的精准掌控;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每天组织学生锻炼3小时,上午休息60分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课后锻炼一小时下午;成都市锦勤路小学考虑到学校空间狭小、走廊空间狭窄的实际情况,巧妙规划空间,利用“五育加法”在课间玩耍……
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双减”工作决策部署和“五个管理”要求的背景下,出台“作息制度” “秩序”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通过公布作息时间,引导学生课间离开教室10分钟,鼓励创造午休条件,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切实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到目前为止,免费教育板块90%的学生都表示睡眠时间增加了。
https://img2.baidu.com/it/u=4094033211,186302061&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51&h=500
校准学习和成长的“指标”
消除“签到”,让时间利用更有效
借助“成都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为成都市提高安全教育水平和师生安全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安全教育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不学,家长学”的情况,不仅大大降低了安全教育的效果,也给家长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今年11月,成都市教育局发文,切实纠正“成都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使用过程中强制注册账号的行为,通报班级群或未完成学习的学生名单。家长群,让家长代表孩子观看视频。并完成作业等现象,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每月确定一次安全教育班会,组织学生到校观看、学习、交流、讨论。
如今政策实施一个月,“家长老师嫌麻烦、学生没兴趣、资源没有利用”的情况发生了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每天一个人打卡”转变为“集中教与学”倒逼学校创新形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各方完成任务”转变为“多方共同参与”,校内外建立机制衔接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例如,成都高新新华学校加强体验式安全教育,根据安全风险的季节性、频发性特点,统筹开展安全教育,重点围绕欺凌预防、应急疏散、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主题,围绕“去出去和引进”。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组织学生前往消防站、安全体验馆等进行学习体验。老师们觉得,与以往的平台打卡模式相比,现在的安全教育更加生动,学生体验也更加深刻。没用,老师更有信心了。成都市天惠实验小学依托集体早会、班组会、“生命、生态、安全”课程教学等渠道,将角色体验、模拟演练、情景教学、安全研究等内容融入集中教学,做到“ “无痕”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学生们认为这样的安全教育是值得提倡的,它不会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但却能真正深入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不会感觉 无聊的。
与此同时,各地学校也催生了许多创新实践:官州小学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平台资源,打造安全教育“1+5”课程体系,即“1”套国家课程和“5”校本安全课程。模块,坚持每天校前2分钟安全教育,每周校前5分钟安全教育,每月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落实每个节前安全教育提醒,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习实践中每个科目。塘湖中学实验学校依托安全教育平台,通过开展日报、周讨论、月例会、每期“四个一”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丰富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大邑县北街幼儿园依托平台,精选适合孩子的教材,编导情景课程开展安全教育,孩子们可以通过表演或观看融入其中,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发现身边的危险。成都石狮中学(北湖校区)开设小型道德午餐安全教育班、班会安全主题中学班、大型升旗仪式安全教育班、家校安全教育家校班,采用大众化的方式,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在动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家长和老师的经验也非常明显。家长不再需要下班后在安全教育平台上为孩子“打卡”,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陪伴教育,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影响、教导孩子注意安全。 、防范风险、尊重生命,教师的非教学工作也减少了很多。不仅让学生不断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也促进了安全教育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可以说,是在“双减”背景下,“精准减负”的一次有效有益的实践。
https://img2.baidu.com/it/u=3763629359,1351444517&fm=253&fmt=auto?w=608&h=342
汇聚家校共育“动力源泉”
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无论是“作息令”的下发,还是安全平台的“报到、取消”,没有任何一方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就不可能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如果没有严格严格的监督和评价,就很难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此,成都市要求学校引导家长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的了解,提高沟通技巧和方法,增加亲子沟通时间。明确家校协调责任,要求学校指导家长和学生制定学生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就寝时间等实际情况,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守时。上床睡觉,建立家校联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若学生睡眠不足及时提醒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习惯,以确保进度要求得到落实。同时,要严格落实学校主体责任,自查自纠要以标杆为依据,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公开,接受监督。严格落实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地方监管职责,对中小学校作息时间进行全面检查,指导学校规范作息时间管理,督促学校及时整改如果发现安排不合理;对整改不力的学校将追究责任,并取消学校和领导班子成员评优资格。严格落实学校巡视责任区制度,对学校规范作息时间进行现场督导,实现中小学校督导全覆盖。
同时,成都市监管狠抓落实,强化监管减负,运用考核杠杆,会同监管部门及时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并纳入各区(市)和各区(市)考核评价。各县在履行教育责任和办学质量评价中,从评价入手,反向推动各级“双减”的实施。据悉,自组织学校开展自查自纠并向家长和社会公示监督投诉二维码以来,成都市目前已督促134所学校及时整改。
“双减”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的协作,需要校内外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成都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实现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由“教书”向“育人”转变。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素养导向,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