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9-30 11:51:02

医道参天,聚焦前沿:AAO2022 会议回顾,青光眼和眼视光领域新进展分享

编者注

美国眼科学会年会(AAO)是由美国眼科学会主办的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眼科学术活动之一。 2022年9月30日至10月3日,AAO在芝加哥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聚焦眼科各领域诊疗前沿进展。三天公司医学部和全国眼科专家正在关注国际学术热点。 2022年12月2日,“全医学,聚焦前沿”“聚焦”系列学术会议召开,邀请国内眼科专家共同探讨青光眼及视光领域的新进展。供分享和讨论。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其中的亮点吧。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于敏斌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邓英平教授作为会议主席共同致辞。

于敏斌教授提到,今年的AAO延续了往届会议的特点,涵盖了几乎所有亚专科的临床进展,包括眼表、青光眼、验光等领域。这些领域也是我们国内医生了解全球最新临床研究的重点。有助于促进我国临床发展的信息。

邓英平教授提到,本次会议重点讨论青光眼和近视防治领域的新进展。他希望今天的会议能够给大家的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新的启发,提高大家临床诊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张莉教授

科学防治近视,共创美好未来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莉教授在AAO大会上为我们分享了近视防治新进展的相关内容。她指出,2022年最新发布的《近视管理白皮书》显示,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同时,近视呈现年轻化趋势,高度近视比例居高不下。从全球情况来看,未矫正的屈光不正是导致视力障碍和白内障等眼部疾病的主要原因。近视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遗传学研究发现,携带APLP2近视易感基因的儿童,患近视的概率较高。生化研究认为可能与视网膜巩膜信号传递和巩膜重塑有关,并且还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以及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迄今为止,阿托品滴眼液仍然是唯一被循证医学证明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阿托品可以通过非调节作用机制控制近视的进展。低浓度阿托品可有效控制近视进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目前的研究表明,低浓度阿托品对眼压、白内障形成和视网膜功能没有显着影响。阿托品浓度越高,控制近视进展越有效,但停药后反弹也越严重。因此,阿托品的用药及停药方案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角膜塑形镜是近视光学干预的主要形式,而周边远视散焦可能是光学干预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角膜塑形镜通过重塑角膜形状来延缓近视进展,国内最新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可以改善中国儿童与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未来研究的方向预计是从低浓度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更有效地控制近视进展,保护儿童青少年不发展为高度近视。

曲波教授

青光眼微创手术新进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曲波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的新进展。曲教授指出,传统滤过手术效果准确,但也存在各种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的诞生,带来了更多的临床解决方案。 MIGS主要分为引流途径:增加通过小梁网途径的外部引流、增加管的流出、建立新的外部引流通道(经结膜)、增加通过脉络膜巩膜途径的外部引流和减少房水产生。他还分享了以XEN和t为代表的结膜下MIGS的临床使用经验和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两种微创手术均为外引流MIGS,手术安全性高、结膜损伤小、术后干预少。具有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低的特点;与传统的外滤过手术相比,MIGS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明显降低,降眼压效果明确。对于眼表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尝试MIGS,以减少药物蓄积对眼表的损伤。

孔祥梅教授

青光眼远程监测和远程管理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孔祥梅教授在AAO会议上与我们分享了青光眼远程监测和管理的新进展。在COVID-19全球大流行期间,由于医疗资源有限,青光眼等慢性进行性疾病的治疗面临很大困难。青光眼患者的随访间隔时间、预约取消率和失访患者显着增加,因此远​​程随访是必要的。目前有许多商业化和正在开发的技术将实现高质量的远程青光眼诊断、治疗和管理。现有和正在开发的技术,包括家庭视力测试(ETDRS Home VA Test、HAT、The PeekTest App 等)、家用眼压计(iCare Home 等)、家用/便携式视野测试系统(MRF、虚拟现实) VR设备等)、便携式视神经成像仪、Notal家用OCT等。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这些技术与AI算法相结合,预测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野缺损。在国内,广州中山眼科中心设计了青光眼患者管理应用,还有“青松计划”——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光眼患者管理平台,实现青光眼患者的远程管理。青光眼远程医疗时代已经到来,但这些新兴技术和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有效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

会议讨论

1. 当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同样有效时,对于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加深,您更推荐哪一种?

张莉教授:

王宁利教授在国家近视防治规划正面清单中提到,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散焦眼镜以及充分的户外活动都是控制近视的有效手段。我们谈谈近视的预防和控制。一方面是预防,另一方面是控制。预防意味着希望近视尽可能晚地发生。控制就是希望近视发展尽可能缓慢,从而减少高度近视等致盲并发症的发生。当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同样有效时,需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选择近视防治方法。选择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调节能力、眼位、是否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是否存在调节滞后等综合测量。例如,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时,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青光眼家族史、是否存在集合障碍、是否存在眼位问题等,而我们知道低浓度阿托品可以延缓近视的进展,但近视患者本身也需要屈光矫正。 ,那么就需要佩戴眼镜或者角膜塑形镜,所以不建议单纯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来控制近视。从临床效果来看,每个患者对近视防控措施的反应不同。有些患者使用角膜塑形镜后效果不佳。那么可以考虑联合低浓度阿托品进行近视综合防治。

邓英平教授:

根据张莉主任的解释,我们还应该看到,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术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症。张主任在讲座中提到,如果两种方法能够在临床应用中结合起来,可能会取得更好的近视防治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您认为微创手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您如何看待MIGS的应用前景?

孔祥梅教授:

微创手术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对眼睛造成的损伤小,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小。但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不如传统青光眼手术强,因此目前主要适应症为早中期青光眼。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我们可以适当提前手术时间,减少患者长期用药的麻烦和副作用。微创手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我国青光眼筛查工作的进展以及人们对用眼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早期青光眼被发现。通过微创手术和早期干预,为患者争取更好的生活。质量。

于敏斌教授:

微创青光眼手术为儿童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MIGS手术主要改善房水的引流,具有创伤小、微创手术不影响后续用药、不引起眼压等更显着的特点。其他外引流手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临床上需要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不能放弃以小梁切除术为代表的传统滤过手术。

三、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疾病。老师们在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未来哪些家庭/远程监控方式会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孔祥梅教授:

疫情之前,主要以线下活动和面授教育为主;疫情发生后,主要以微信、腾讯视频等线上活动为主,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

曲波教授:

建立青光眼俱乐部和青光眼小组,通过青光眼健康教育、微信答疑、微视频、广播活动、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管理和教育。

于敏斌教授:

青光眼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因此有必要推进慢性病管理。不仅需要治疗确诊青光眼的患者,还需要治疗那些易患青光眼的患者。青光眼患者的管理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其发展历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以面对面教育为主的健康教育阶段;第二阶段:媒体整合阶段,通过APP、微信群等辅助青光眼管理;第三阶段:通过远程监控促进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也是未来的趋势。互联网+医疗为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目前青光眼眼健康的慢性病管理仍然是青光眼医生面临的挑战。

概括

通过本次会议,三位专家的分享让我们掌握了青光眼MIGS手术、青光眼远程管理、近视防治等领域热点话题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应用,为未来带来新的启示和临床应用临床工作。指导,让我们持续关注国际会议热点,把握眼科前沿动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道参天,聚焦前沿:AAO2022 会议回顾,青光眼和眼视光领域新进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