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武汉市江夏区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建制:武汉市南大门的详细指南
【地理位置】江夏区是武汉市人民政府直辖的行政区域。位于湖北省东部、武汉市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14°01'52"-114°35'38"和北纬29°58'05"-30°32'18"之间。属于东半球第八时区。被誉为武汉城的南大门。北与洪山区接壤,南与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接壤,东与鄂州市、大冶市接壤,西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在平面直角坐标上,辖区东西最大水平距离54.2公里,南北最大垂直距离63.2公里。湖四街是武汉市的最南端。【行政架构】2020年,江夏区辖纸坊街道、金口街道、郑店街道、五龙泉街道、鞍山街道、五里街街道、山坡街道、法寺街道、湖四街道、书安街道10个街道办事处和金水办事处、江夏经济开发区、梁子湖风景区管委会。东部地区的龙泉街道、佛足岭街道、关东街道、宝树街道、滨湖街道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全区有群众性自治组织354个,其中社区居委会(不含托管社区)77个,村民委员会(不含托管村)277个。该地区陆地面积2018平方公里。
【区治历史】 江夏区历史悠久。 1958年,五常县范湖公社在五常县卑南湖香炉山和南湖老人桥两处遗址发现了鼎器、石锉、网坠等文物,证实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汉族南下,实行奴隶主贵族封地制度。这一带,属于荆州地区的郧国。后来郧国被楚国灭了。周夷王年间,楚子熊渠起兵湖北,立钟子弘为湖北王。这一地区成为鄂国的领土。月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至2度,降雨量比现在稍多,亚热带气候明显。该地区开始种植水稻,进入半狩猎半农耕文明状态。丘陵、丘陵平原地区均有居民聚集点,无行政区划。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先后实行奴隶制和(封建)贵族封地制度。这一带属于楚国,称为“鄂朱”。后称“夏”,为诸侯夏侯的领地。该地区广泛种植水稻,该地区的农业文明已初步定型。亚丘陵、丘陵平原地区设有县级以下居民聚集点和行政机构。秦朝初期(公元前221年)。废除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封建制度。此地先属南郡周陵县,后属九江县(县治属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各地设有居民聚集点、市场交易和县级以下行政机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封建制与郡县制并存。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汉水以西置南郡,汉水以东置江夏郡,属荆州。江夏县土口(今金口街道)一带设有沙县。沙县是本地区县级行政建制的开端,也是武汉市最早的地方最高国家权力和行政机构。与此同时,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商业和跨区域贸易在沙县萌芽和发展。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在沙县南界以西置沙洋县(今嘉鱼县)。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称汝南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汝南县改名江夏县,迁鄂州城(今武昌区)。北宋初,在县南置咸宁县。南北朝时期,东方的州、郡、郡政治制度受到侵略。宋朝时期,宋孝武帝(刘俊)于孝建元年(454年)分荆州为颍州(yǐng)。梁时为颍州江夏郡。江夏县由江州划归颍州、北新州。陈、北周继承旧制。南汝南县辖土口,隶属颍州刺史江夏县。魏晋南北朝时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至3度。北宋开宝八年(975年),镜湖北路江夏县改制为鄂州,鄂州辖应城(鄂州市)。元朝实行中书行省、禄府郡、县三级政治体制。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江夏县隶属湖北省宣威司鄂州道。成宗五年(1301年),鄂州路改称武昌路,辖峡口(原鄂州城,今武昌市),辖江夏县。江夏县也是省城。宋元时期,当地气候温暖,百年有低温年。
明初实行行省、府、县三级地方政府体制。明太祖甲辰年(1364年)二月,置湖广行中书省,武昌道改称武昌府。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湖广行中书省改称湖广承宣政务司(简称布政司),驻武昌(原夏口)。所辖武昌府位于武昌市,江夏县为武昌府富国县(《湖北地理志》)。成化八年(1472年),全县土地面积为人均11.66亩。该地区开始种植烟叶。清朝实行行省、道、府、府、县四级政治制度。顺治初年(1644年),江夏县仍属湖广省。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分为湖北、湖南两省,各设布政司管理政务。康熙六年(1667年),置湖北、湖南两省。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湖广总督为湖北、湖南总督(简称“两湖总督”)。两湖总督衙门设在武昌市望山门(今武昌造船厂),湖北省总督衙门设在武昌市忠孝门,胭脂路鼓楼洞对面。这就是所谓的“都督同城”制度。盐法武昌道驻地为五常市,武昌地府驻地为武昌市门口(中共武昌区委旧址),江夏县办事处驻地为文昌门。武昌市.江夏县隶属于武昌地区。明末清初,县内气候寒冷。民国二年(1913年),江夏县改称武昌县,初属江汉路管辖。 1926年12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在武昌县四区设立武昌市。次年4月划归武昌县管辖。 1930年隶属湖北省第一特别行政区。 1947年,县行政区域面积2606平方公里。
1949年6月10日,在武昌成立武昌县人民民主政府,隶属大冶公署管辖。 1952年1月,撤销大冶专署,武昌县改属孝感专署。 1960年1月,撤销孝感特办,划归武汉市管辖。同年1月,县治由武昌付家坡迁至纸坊镇。 1961年4月,恢复孝感专辖。 1965年7月,武昌县划归咸宁特别行政区管辖。 1975年11月,武汉划归武汉市管辖。 197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昌县划归武汉市管辖。 1995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 1996年3月,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成立。区人民政府驻江夏区文化路99号,距市人民政府西北23公里(江安区沿江大道188号)。
【自然环境】地质:江夏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扬子段大冶群落。其特点是以原始古生代为基础,自震旦纪以来长期接受沉积,地层发育优良。
地形地貌:江夏区南北丘陵起伏,东西有湖泊、河流。港口的支流将山丘切割成树枝状,形成了离心水系。岭底有湖泊与山脊相间,岭背有阶地,岭上有波状残山,形成境内三种地貌类型: 1、构造侵蚀丘陵。 114座山丘海拔从55米到272.3米不等。它们是由石英岩、石灰岩和砂页岩组成的低山残山。是该地区林、果、茶等林产品生产基地。 2、丘陵平原的剥蚀和堆积。该地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50%以上。海拔一般在23米至50米之间,相对高差在10米至20米之间。是该地区粮、油、茶、果等主要农业特产。生产区。 3、河网影响平原、洪泛区、中部地区分布于长江、金水河沿岸或水域中心。海拔高度在20米到23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主要生产粮、棉、油、蔬菜、鱼类等。
https://img2.baidu.com/it/u=206014939,75596738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40&h=419
土壤:江夏区是我国红壤的北缘、黄棕壤的南缘。西临长江、四面环湖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潮土的分布:北部龙岗平原地区主要分布黄棕壤和潮土;中部低山龙岗土由东西向的两条山脉组成。母质较为复杂,主要有棕红土等石质土类型;红土集中在龙岗平原南部地区;西部平原地区受金水河和长江冲积母质影响,土壤分布以潮土为主。
【气候概况】该地区属中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寒夏期短。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1807.8小时,年最大日照时数2233.7小时(1978年),年最小日照时数1373.7小时(2003年)。全区冬季以偏北风、东北风为主,夏季多刮东南风、西南风,春季多刮东北风、西南风、东南风,秋季以偏北风为主。历年平均风速2.9级/秒,最大风速19级/秒。近30年平均气温16.2℃至17.9℃,历史平均值16.8℃。年平均最高气温18.3℃(2013年),年平均最低气温15.9℃(1969年)。区内年总降水量最小和最大分别为888.7毫米(1963年)和2032.6毫米(2010年),历年平均降水量1330.9毫米。
【自然资源】 植被: 1.农作物。江夏区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绿豆、玉米、马铃薯、红薯等;油料作物包括油菜、芝麻和花生。瓜类有南瓜、冬瓜、丝瓜、苦瓜、丝瓜、丝瓜、红薯、西瓜、西瓜及地方菜瓜等。 2.树木。 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的原始森林被灌木和草本群落所取代。常绿阔叶树种有木立栎、白叶栎、樟树、冬青等;落叶阔叶树种有小叶栎、黄檀、朴树、三角枫、合欢树、黄连木、枫香等。 、粗糠树、厚壳桂花、银杏、牛鼻塞等,以及杜鹃、算盘果、白檀荆条、长叶冻青、鸟语树、山羊花、野油桐等次生灌木,共250种。经济林有桃、梨、李、山楂柑橘、葡萄、板栗、枇杷、柿子、枣等;有油桐、油茶、梓树、橄榄树等木本油料植物。还有毛竹、巴竹、斑竹、桂竹等竹子。还有茶叶、银杏。 3、草本特色作物有苎麻、狼蛛、生姜、黄花、烟草等。2000年成功引进低糖低热量甜味剂甜叶菊、香料植物薰衣草试种。 4、水生经济植物有荷花、莲藕、菱角、茭白、芡实、菱角、香蒲、芦苇等。 5.药用植物。 332种,分布广泛,产量较大的有虎杖、虚谷风黑杂莲、菟丝子、附子、大理、苍耳子、金楼子、白术、女附、益珠、沙朵等。较名贵的有玄芪、白芍、生地、玄参科、芦笋等。民间栽培药材有35种。 6. 植被。根据龙岗平原主要地貌特征,境内植被可分为:湿度较低、短期淹水的河滩、湖滩、堤岸种植的抗水性较强的塘杉、水杉、枫杨、柳树等。 。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区内种植高平湖杨、水杉、香樟、枫香;土层深厚、土壤湿润、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种植杉木、檫木、香椿等;较干燥的薄地和丘陵上部种植法国泡桐、刺槐、侧柏等。等待。
动物:1.动物。区域野生动物有豹、獾、麂、豺、狐狸、水獭、豹猫、松鼠、兔子、野猪、鸽子、斑鸠、杜鹃、椋鸟、苍鹭、黄鹂等。 )、啄木鸟、喜鹊、苍鹰、猫头鹰、画眉、白头鸮、鹦鹉等鱼类,辖区水域面积广阔,鱼类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2、主要鱼类有9目21科58属68种。经济鱼类有鲢、鳙、青草、鳊、鳊、鲤、鲫、白金鳃、鲶鱼、黑鱼、鳗鱼等20余种。珍稀鱼类有鳊鱼(武昌鱼)、鳜鱼、鲳鱼、鳗鱼(白鳝)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夏区引进了中华绒螯蟹、甲鱼、甲鱼、鳗鱼、鲤鱼、银鲫鱼、罗非鱼、野鳞鱼等市场上受欢迎的鱼种。 3、畜禽,全区猪群有8个猪品种,其中进口品种有长白猪、米德尔约克、约克约克,本地品种有监利猪、眉山猪、大围子猪、桐城猪、还有武昌黑猪。其中约克、桐城、长白、五常黑猪占39%。水牛是江夏区农用牛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湖区水牛”,是湖北省地方优良品种。它体形高大,拉力强劲。鸡的主要品种有莱杭鸡、白螺克、罗斯鸡、新韩鸡、太和鸡、河南固始鸡及杂交黄鸡、白鸡、乌鸡、杂色鸡等。蛋鸭以家鸭为主,肉用鸭为主。大部分来自英国的“樱桃谷”。家兔的主要兔种有西德巨兔、美国加州兔、日本大耳兔,还有紫兔、安哥拉兔等。
水资源:江夏区属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309毫米,径流深507.7毫米。该地区河流、港口和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全区水资源总量11.25亿立方米,年产水量5.9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1、地表水:本区西临长江,东、北、西南濒临湖泊。整个地区被河流和湖泊包围。由于地势南北狭窄、东西倾斜,金水河水系、梁子湖水系、汤逊湖水系三大水系呈离心扇形。全区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面积597.04平方公里。 ①长江。区界流程30.3公里。最大过境流量为/s,发生于1954年8月18日。多年平均流量为/s;最小流量为4,830 m3/s,发生于1963年2月7日;最大总过境量7472亿立方米。米。多年平均过境水量6509亿立方米。 ②金水河。由咸安、赤壁、嘉鱼流入区内,经金口街注入长江。四栅门至金口街路线全长43公里,历年平均进水量12.6亿立方米。 ③湖。境内湖泊面积392.4平方公里,容积16.14亿立方米。 ④水库。 2011年,按照水利部新标准,全区有小型(一)型水库13座,小型(二)型水库85座,共计98座,蓄水量4800万立方米。 ⑤)池塘堰。 2011年,全区共发现挖塘、堰7101处,蓄水量7200万立方米。
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0.41亿立方米。 2、地下水分布及储量:境内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三种类型。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多分布在河流平坦地区,水位浅且随季节动态变化。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碎屑岩残留丘陵区。含水层深4.6米至16.0米,厚31米至143米,泉水流量173吨至21.25吨。这里缺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区。泉水量为8.64吨-670吨/日,一般为中性水。全区地下水资源量2.39亿立方米。日总产量28.82万吨,净库量50.04亿吨(不含侧湖、河流补给)。年抽取地下水317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生产。开采少量地下水用于饮用水,但未按规定进行统计。 3、水能资源:江夏区东、西、北三面被湖泊河流环绕,并被众多港汊切割,形成南北狭长、东西倾斜的波状地貌。降水径流呈离心扇形。这类地形的特点是脉细、源浅、水流短,不能形成大的山涧、河流。导致水库、沟渠留存地表径流量小,调节性能差,势能储量小,开发利用价值低。但境内湖泊较多,来水量(包括客水)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用的水能储存仍然是可取的。例如,如果湖泊处于秋汛期末,不影响农业和养殖业,则值得适当提高水位,增加有效湖泊容量,改善调节性能条件,合理推迟排水秋冬季节,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服务生产建设。可追随的。该地区上世纪建成的小型(1)型水库大多蓄水量少,水头差小。他们只能利用放水灌溉结合季节性发电。
矿藏:区内已发现矿产21种,已开采利用16种。 1. 煤炭。储量834.5万吨,分布于该地区中部、东北部和南部。 2. 油。南嘴石油矿化点位于图图塘火车站东14.21公里处,五里屯石油矿化点位于图图塘火车站东15.5公里处,黄道人石油矿化点位于鄯善火车站西北2.5公里处。 。 3、冶金用耐火粘土。河老耐火粘土矿床位于新耀西南2公里处,亮马坊耐火粘土矿床位于原流芳街东南5.7公里处。 4、冶金用白云石。五龙泉大型白云石矿床位于五龙泉火车站西北2.9公里处,储量9476万吨。黄枝山中型白云石矿床位于五龙泉火车站西北5.5公里处,储量1663万吨。纸房白云石矿化点位于纸房火车站西南2.9公里处。 5、采用石灰石作熔剂。五龙泉大型石灰岩矿床位于五龙泉火车站西北2.9公里处,储量1.6亿吨。将军山石灰岩矿床位于五龙泉东北1.3公里处。临山小石灰岩矿床位于五龙泉火车站东北3.4公里处。 6、冶金用石英砂岩。华山熔剂石英砂岩矿床位于纸坊火车站东北3.5公里处。巴芬山中型熔剂石英砂岩矿床位于纸房火车站西北1.1公里处,储量1083万吨。 7、水泥用石灰石 灵山中型石灰石矿床位于武隆泉石以东2.5公里处,储量1385万吨。 8、建筑用石灰石。
https://img0.baidu.com/it/u=2704023857,129002514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568
分布于区中西部(即鸽子山、凤城山、鱼台山、云景山、黑山),西南散布三处(望山、龟子山、刚潮山) )。 9、玻璃用石英砂岩。八分山小型石英矿床位于纸坊火车站西北1.1公里处,储量191万吨。 10.铁矿石。力角山铁矿位于五龙泉火车站西北2公里处,和升桥铁矿位于和升桥火车站东南2.4公里处,中五田铁矿位于大乌城南以西2.5公里处。金水扎铁矿位于金水扎以东2.5公里处,宝树铁矿位于宝树街以北1公里处,纸房铁矿位于纸房东北约3公里处的麻姑山。 11.磷酸盐岩石。金水闸磷矿床位于纸房西南33公里处。 12.膨润土。上雄大型膨润土矿床位于湖四街东北2.4公里处,储量9867万吨。望山膨润土小矿床位于望山以北800米至1000米处,储量179.09万吨。大余绕膨润土矿位于湖四大街西北3.9公里处,四家嘴膨润土矿位于湖四大街东北8公里处,张家堡膨润土矿位于保福寺东南2.3公里处,崔村膨润土矿位于湖四大街东南4.9公里处。保福寺位于保福寺以北2.5公里处。 13.石膏。五里屯大型石膏矿床位于舒安五里屯西北3.5公里处,储量1.8亿吨。 14.锰矿。狮山锰矿位于湖四街西北1公里处的狮山北坡。 15.盐矿。
图图塘大型盐矿位于纸坊以南16公里处,储量1.18亿吨。 16.粘土(高岭土)。山口堡中型粘土矿床位于抱朴街东北部,储量3905.1万吨。 17. 黄铁矿。东山黄铁矿矿床位于纸坊火车站西南2.9公里处。 19.水泥粘土。赫站中型水泥粘土矿床位于赫站西北0.7公里处,储量95万吨。 20. 砖块和粘土。砖、瓦、粘土遍布江夏区全境,主要产于第四纪中更新世和全新世,少数产于上更新世。 21、制灰用石灰石主要分布在江夏区中部、西部和西南部,分散分布在三个地区。
【地震与沉降】地震:据历史记载,自1345年以来,江夏区共发生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31次,平均每20年约1次。虽然没有发生破坏性地震,但区外已发生28次地震。发生了中强地震。 1999年以前,全省共发生11次4.5级中强地震,影响江夏区。其中,最强的是1932年发生在麻城县黄土岗的6.0级地震。省外17次强震波及江夏区。 1986年,台湾花莲发生7.6级地震,江夏区震感强烈。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发生7.3级地震,江夏有震感。 1999年,台湾百年来最大的地震再次影响江夏区。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市发生5.7级地震,波及江夏区。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江夏区有明显震感。这是江夏区70年来影响最大的地震。 2010年4月6日,蔡甸区君山镇(北纬30.43°,东经114.09°)发生2.2级地震,江夏区部分地区有震感。
地面沉降:1994年6月3日13时,范湖乡金水一村康定棚棉田发生地面沉降,形成漏斗状,直径25米,中心深度约6米。 。下沉时发出奇怪的声音。据调查,这个地方是由地下洞穴造成的。 2001年5月30日4时许,京广铁路五龙泉段以南约15米处发生塌陷。南北长3.8米,东西宽4.6米,进深4.3米。当日11时许,塌陷结束。
[人口分布]江克萨地区的永久人口为974,700(不包括托管地区)。年底的注册人口为652,900,其中包括263,400个城市人口和389,500个农村人口;性别分解:335,600名男性和317,300名女性。在2020年,有8,373个出生和4,597人死亡。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3.87‰。
[种族宗教]根据统计,目前在江克萨地区有33个族裔,包括汉,惠和米奥。少数民族人口为1,745,其中包括1,251个永久性人口和494个浮动人口。
[语言]方言未记录在旧县纪事中。尽管中华民国学术界的历史和语言学研究所在中国共和国汇编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有一个有关方言的特别章节,但当时的记录范围仅限于市区,无法反映实际今天的江克萨方言。 。该地区的西北和其他地区的西北属于北方方言的亚丁克区(普通话区域)。县的东南部和贾尤,夏宁,戴和其他县的邻近县都属于甘恩方言区。地理环境形成的语言交流和同化条件决定了江克萨地区没有单一方言,但是北部和南部的两个语音系统:北部地区属于“普通话”地区,南部地区属于到GAN方言区域。在三个王国时期,在秦王朝和汉朝和韩国王朝期间,江克萨利管辖范围内的地区被称为楚。直到今天,南方方言仍然具有Wuyue方言的影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