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专家,三礼用诗考论作者
王秀臣,湖南桃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辑、审稿人,《文学评论》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先秦汉文学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出版有《三礼诗考》、《礼仪与行香》等专着。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书
1、《以生命为抵押——张亚文的理论》(合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2、《三礼诗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3.《礼仪与行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纸
1.《诗言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感理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中国古今文学研究》第6期复印资料全文,2014年重印。
2、《诗味论》起源于《社会科学丛书》2014年第2期。
3、礼制时代与中国早期文学思想《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
4、论“音乐”与“诗歌”的早期形态演变《阅江学术期刊》2013年第4期。《中国古今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的报纸和期刊。
5.灾难视角下的文学回应《湘潭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古今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复印资料全文完整。
6、《礼》与《行象》——兼论比较与差异。 《文献评论》201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中国古今文学研究》2011年第11期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7、古代礼仪题名的修辞历史意义,《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
8.先秦“正名”理论与礼仪称号的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9、生活境界与审美境界的融合——王建江《无边无际——老庄生活境界的审美形成》述评(合着)《宁夏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0、文言的礼仪属性及其元文学理论意义《文学评论》2009年第4期。
11、《诗》中的祭祀与祭祀《诗》《中国韵文学杂志》2009年第4期。
12、祭祀仪式的象征体系及其文学意义,《北方论坛》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中国古今文学研究》2009年第11期,人民日报社中国大学.
13.中国古代文论的原型批评,《文学报》,2009年4月9日,第3页。
14、从仪式到艺术——祭祀象征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应用,《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文化研究》2010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
15、评《傅必行与中国文学研究》《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
16.夏商文化与“耶鲁”制度的起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7、商博简《孔子诗》的诗意结构及其意义,《社会科学丛书》,2007年第2期。
18、《三礼》的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历史意义《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
19、《诗》的仪式属性及其传播与接受机制的发生,《北方论坛》2006年第1期。
20、礼藏于乐:礼乐文化的雏形《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中国哲学》2006年第5期中国的。
21、从诗乐到乐诗:礼、诗、乐关系的作用演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2、古乐的演奏与古礼的实行——礼乐关系的历史渊源。 《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中国古今文学研究》2006年第10期全文载自中国人民大学报刊。
23、周代礼制与“食”制度的演变,《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4、“礼义”的发现与《孔子诗论》的理论渊源《江海学报》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于《古今汉语研究》2007年第4期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5、周代高雅音乐的时空意义考察《齐鲁学报》2006年第6期。
26、论诗歌的运用及运用“诗”的仪式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7、《礼制时代》及《礼制》中燕宴礼仪诗乐分析,《华韵文学杂志》2005年第1期。
28、郑晓旭海藏楼内外(合着)《北方论坛》2005年第3期。
29、春秋时期的吞食礼仪与诗词风格《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0、周代礼制的演变与雅乐内涵的变迁,《社会科学丛书》,2005年第4期。
31、《三礼》雅乐的艺术创作《沉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2、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故乡与乡愁主题,《学术交流》2004年第6期。
33、略论春秋城邦的社会特征(合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34、郑孝胥与晚清文人的文化遗产情结(合着)《北方论坛》2002年第1期。
35、漂泊的诱惑——张亚文的文化品格与人文精神《南都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
36、抵押与生命——张亚文访谈(合着)《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37、笛之心剑之境——张亚文的创作个性与崇高之美的显现(合着)《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38、女权理想:两性之间真实的爱情世界——解读张亚文的《女人渡过男人的河》(北方论坛2001年第4期)。
39、论电视教材的审美构成,《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主持项目
1、《礼记》元文学理论形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年。
2.《正义五经》文学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3年。
电子邮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