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晋能控股集团成立,中国第二大煤企诞生
2019年5月,山西省成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后,省内七大煤炭企业整合加速,继国家能源集团之后的“国内第二大煤炭企业”诞生。01
山西煤炭企业重组
10月10日,大同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煤集团”)宣布,将联合山西多家煤炭企业组建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煤集团”)。 “晋能控股集团”)。
同美集团公告
公告显示,为充分发挥山西省能源企业产业集群优势,提高集中度,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拟与山西省同煤集团联合重组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城煤矿集团”)、晋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能集团”)等3家省级煤炭企业,同时整合潞安集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相关资产,改制成立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
山西省是全国煤炭大省,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山西省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七个省级煤炭集团。
《小债市场观察》注意到,上述同煤集团、晋能集团、晋煤集团、潞安集团均是山西省七大煤炭企业。四家煤炭公司资产总额1.24万亿,负债总额9300亿。 。
山西省七大煤炭企业之一
随着晋能控股集团的成立,山西省七大煤炭企业将演变为焦煤、华新燃气、潞安化工、华阳新材料、晋能控股集团等专业化集团。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同煤集团、晋能集团、晋煤集团煤炭产量分别为1.79亿吨、9219万吨、7092万吨,合计约3.42亿吨。
这也意味着,新组建的晋能控股集团将在规模上超越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和兖矿集团,成为继中国国家能源集团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
近年来,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实施后,虽然煤炭价格有所回升,煤炭企业整体利润有所恢复,但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债务负担重,尤其是短期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
随着煤炭供给侧改革进入后期,未来煤炭价格中心可能下移,压缩煤炭企业利润。这可能会给一些负债率高、债务期限集中的短期企业带来较大压力。煤炭行业改革势在必行。
02债务负担沉重
下面主要研究“中国第三大煤矿国有企业”、山西省七大煤炭集团的龙头企业同煤集团的财务状况。
官网显示,同煤集团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第三大煤矿国有企业。总部位于煤炭重镇山西省大同市。煤矿横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煤田面积和总储量达6157平方公里。 892亿吨。
同美集团官网
从股权结构看,同煤集团控股股东为山西省国投公司,持股比例为65.17%。经穿透,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山西省国资委。
https://img1.baidu.com/it/u=1116616694,195663430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66&h=500
股权结构图
近年来,同美集团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营业利润较低。营业外收入较大,利润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
《小债市场观察》注意到,除2017年外,同美集团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连续多年为负,2019年亏损10.96亿元,上半年又亏损1.95亿元。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
从母公司来看,同煤集团由于矿山寿命长、地质条件差、人员负担重,近年来持续亏损。 2019年利润总额-21.82亿元。
盈利能力
截至最新报告期,同美集团总资产3815.7亿元,负债总额2935.01亿元,净资产880.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6.9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从同美集团母公司统计,2019年末其资产负债率高达86.35%。
《小债行情》分析债务结构发现,同美集团以流动负债为主,占负债总额的55%。
2017年以来,由于流动负债快速上升,同美集团流动资产已无法覆盖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恶化。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同美集团流动负债1626.03亿元,主要为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749.77亿元。
但与短期负债相比,同美集团流动性偏紧。账面货币资金仅有290.29亿元,现金与短期负债比率为0.39。截至2019年底,其账面资金134.87亿元为限制性资金,无法动用。其面临的短期债务偿还风险较大。
在财务灵活性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同美集团银行授信总额2000.42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734.26亿元,可见其储备资金尚可。
银行信用状况
负债方面,同美集团还有非流动负债1308.97亿元,主要为应付债券和长期借款。其整体有息负债1974.43亿元,其中长期债务数千亿元,短期债务904.95亿元,利息负债率为67%。
近2000亿元的有息负债高居榜首,导致同美集团2019年财务费用69.73亿元,其中利息费用41.82亿元,严重侵蚀营业利润。
财务费用
从期间费用来看,2019年同美集团这一指标已达259.38亿元,其中销售费用突破百亿,可见其期间费用管控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盈利能力较差、资金链紧张,同美集团的偿债资金主要来自外部融资。从融资渠道来看,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和借款等方式进行融资。此外,还有租赁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定向增发、股权质押、信托等融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同美集团其他应收款规模巨大。截至今年6月底,这一指标高达887.7亿元,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主要为社会企业、历史矿山、矿山产能退出等应收款项。其他应收款。
https://img0.baidu.com/it/u=659071531,957896908&fm=253&fmt=JPEG&app=138&f=JPG?w=750&h=500
2019年,同美集团共计提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22.29亿元。其他应收款规模较大,存在一定回收风险。
其他应收款
此外,同美集团受限资产规模也较大,对资产流动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2019年底,同美集团受限资产总计301.36亿元,主要为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分别为134.87亿元和151.95亿元,受限比例分别为52%和18%。
近年来,同煤集团遵循“煤电一体化”战略思路,以煤炭业务为核心,拓展电力产业,逐步进入机械制造、煤化工、冶金、水泥、建材等领域、金融和文化旅游。主营业务形成煤炭、电力、贸易等业务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化布局的同美集团需要关注多元化产业布局的资本支出压力。
总体而言,同美集团盈利能力较低,但债务负担极重。由于自有资金已无法覆盖短期负债,其短期偿债风险较大。
03煤炭行业改革
煤炭作为周期性行业,与经营环境密切相关,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煤炭行业中长期需求取决于经济周期和行业景气度。
另一方面,煤炭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固定成本占比高,导致煤炭行业经营杠杆较大。煤炭市场价格已成为影响行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2008年,山西省开始实施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重组。作为整合主体,七大省级煤炭企业大举举债收购小煤矿。
然而,在整顿完成之前,高位的煤价就开始回落。煤炭行业结束了此前的“黄金十年”,煤炭企业从此背负着巨额负债。
2016年以来,随着去产能政策的不断深入,煤炭行业供需失衡状况得到缓解,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煤炭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随着煤炭价格回升,山西七大煤炭企业亏损有所收窄,但负债依然较高。在此背景下,山西省计划启动第二轮煤炭行业兼并重组。
2017年,山西省政府公布《山西省“十三五”能源综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
其中,晋北动力煤基地培育同煤集团、中煤平朔;晋中焦化基地培育焦煤集团;晋东无烟煤基地培育了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
但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整合工作并未得到推进。直到今年4月,焦煤集团和晋煤集团重组,拉开了三大基地整合的序幕。
2019年5月,山西省作为全国主要煤炭产区和能源基地,正式成为全国第一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随后,山西省深化煤炭国企改革,对全省七大煤炭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提高省级煤炭企业发展质量,财务杠杆水平预计将进一步下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