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7|回复: 0

宣传部人人讲课专题学习讲座: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的探讨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389
发表于 2024-10-1 06: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宣传部“大家讲课”第三期专题学习讲座

谈谈知足、无知、不满

赵林平 宣传部

今天是为政府大家讲课活动的第一堂课。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你们眼中的知足、无知、不满。对于这个话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今天的观点是:满足于生活和功利,不满于工作和缺点,不满于学习和成绩。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非常熟悉这句话:知足常乐,幸福快乐;俗话说贪得无厌,蛇吞象,做人要有自知之明等。我先给大家讲几个关于“知足常乐”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他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总是开朗的。有人问他?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在一起,可以随时交流思想感情,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纷纷结婚搬了出去。房间里只有苏格拉底一人,但他仍然很高兴。那人又问:“现在你一个人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呢?”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一本书就像一位老师。有这么多老师,同时我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高兴呢? ”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结婚了,搬进了一栋七层楼,但他的家在底层。底层的条件很差。这里既不安静,也不安全,也不卫生。见苏格拉底依然一脸高兴,那人问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快乐吗?”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一楼有多好!比如一进门你就到家了,搬动东西很方便,也方便朋友过来玩,你也可以成长。”空旷的地方有花有草,乐趣无穷,只能感受,无法用语言形容。”

又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底层的房子送给了朋友,因为朋友家有一位半身不遂的老人,上下楼不方便,所以就搬到了大楼的最高层。苏格拉底每天依然快乐。那人又问他:先生,住在七楼有什么好处?苏格拉底说:“好处有很多!比如,每天上下几次就是很好的锻炼,对健康也有好处:光线好,看书写字时不伤眼睛,没有人。”头顶上干扰,白天晚上都很舒服。”

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希腊雅典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是一名助产士。苏格拉底出生时鼻子扁平,嘴唇厚,眼睛突出,身体笨拙而矮小。但他的语言朴素,思想神圣。十几岁的时候,苏格拉底从父亲那里学会了雕刻技艺。后来,他熟悉了荷马史诗,通过自学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穿着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他只专注于学业,被认为是当时最聪明的人。

这两个事实说明,苏格拉底那种满足于生活、不满于学习的人生态度,对于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二个故事:这是一个民间故事。胡九韶,明代江西锦溪人。他的家庭非常贫穷。一边教书,一边辛苦务农,他只能吃饱穿暖。每天傍晚黄昏,胡九绍都会到门口烧香,向天九拜,感谢上天赐予他一天的幸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日三餐有菜有粥,怎么能称得上幸福呢?”胡九韶说:“首先,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和平盛世,也庆幸我们一家人都能有饭吃。”第三件让我高兴的是,床上没有病人,监狱里也没有犯人。这幸福是什么?”

胡九韶老师的“三福”表明他非常乐观,懂得体验和享受生活,是一个精神上丰富的人。

说起精神财富,新东方学校创始人、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俞敏洪曾写过一篇题为《人生最大的满足是精神财富》的文章。

文章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材料过多时,我们会变得非常无聊和不知所措。酒喝多了会呕吐,米吃多了会腹胀,胃里油水多了会发胖,不用工作的人会得很多财病。

当我们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两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成生存的工具,只要每天坚持八小时,最后就能得到报酬;另一种态度是把工作当作快乐。成功的源泉是从工作中学习新的东西,迎接挑战并为自己设计新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完成目标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如果我们以第一的态度去工作,我们必然会对工作越来越厌烦。到最后,我们将没有成就感,留给自己的只有失落和痛苦。

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充实。人类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追求心灵的丰富为最终目标。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追求物质财富和情感,而是任何对物质财富和欲望的追求都应该回归到精神财富的层面才有意义。

胡九韶与俞敏洪同为教育家,虽然相差数千年,但对知足的理解却惊人相似。在他们看来,人生中名利财产都是外在的东西。即使你一直、无休止地追求、索取,你也永远不会满足。相反,会给你带来无尽的挫折和烦恼。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开心、不开心,大多是因为我们的不满足。其实,不满足是最原始的心理需求,而知足则是理性思考后的一种乐观和合理。

一个知足的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除了金钱、权力、利益之外,划分人生的标准还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唯一的划分标准——幸福。想一想,你的生活幸福吗?幸福是对生活进行分类的唯一有效标准。

幸福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有时候,幸福只是来自于微笑,有时候,幸福只是来自于空虚的自我满足……甚至有时候,幸福来自于失败,痛苦和流下的悲伤……

幸福感,说实话,其实只是心理平衡的一个权重指标。它的刻度将正、负和零组合成一层。在同样的尺度上,有些人认为它是积极的,有些人认为它是消极的,有些人认为它为零。但乐观开放的人永远只看到积极的一面。

第三个故事: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里辛勤劳作。虽然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农夫无意中在地里挖出了一尊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但农夫却整天闷闷不乐、忧心忡忡、悲伤不已。 “金罗汉能给你带来很多财富,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其他人也忍不住问道。 “俗话说,有十八个罗汉,我现在只找到了一位罗汉,另外十七个人呢?”农夫说。

第四个故事:有一个人不小心捡到了地上的一张千元大钞。得到这份意外之财后,他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能再次拥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着头走路就成了他的习惯。几年后,根据他自己的统计,他总共找到了近4万颗纽扣,而钱只有几百元。然而,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这些年,他过得并不顺利。欣赏夕阳的美丽,孩子们欢乐的脸庞,大地的芬芳。



后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得无厌的恐怖不仅会破坏有形的东西,还会扰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和你所坚守的原则可能会在贪婪面前崩溃。

这些小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知足的人永远幸福,而贪婪不满的人将背负生活的重担,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

这是今天交流的第一个方面:

什么是知足?我们为什么要知足?我们怎样才能知足呢?

什么是知足

知足就是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工作和其他事情感到满意,而不是去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事情。

“知足者常乐”这句谚语出自老子的“知足不耻,知足不危,可以长久”。他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宜因事而喜,也不宜因己而忧。 “不为恩宠惊,为耻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无心离去,看云卷云舒。”

我们为什么要知足?

人的一生,没有人能回避“名利”二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名利是普通人生存和发展的本能。但追求名利必须合理。如果太看重,甚至不择手段,就会被名利所累,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名利是一定要追求的,但还是不那么乐观一点为好。

学会知足,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心态,以感恩和欣赏的心拥抱现在的自己,无论遇到多么难以预料的情况,都能从容应对。知足常乐,用平常心对待现状,用进取精神创造美好未来。因为你知足了,你就不再患得患失,没有负担了。您可以轻松出行,安心无忧。所以,今天的满足并不意味着放弃努力和追求。相反,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为下一步的努力提供了美好的心情!

只有学会知足,才能以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才能在荣辱祸福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它的真正意义是让人努力工作,放弃那些无意义的奋斗和琐事。 ,放弃那些不可能的梦想,放弃那些过度的狂喜,帮助你把握人生的进取方向,在人生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永远从容地逆风航行。

学会知足,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光明,拥有更多的感受,不为过去的得失而悔恨,也不为现在的挫折而烦恼;它可以使人有勇气面对困难,不抱怨,不悲观,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它可以让我们发现,生活中虽少有鲜花簇拥,但也不乏堂堂正正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的快乐。

如何满足

在一百年的人生中,事情常常会出错。知足者常乐,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不想进步。 “君子有该做的事,也有不该做的事。”我们应该努力追求事业,但不必在意名利。这是一个组织问题。

简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几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今天真漂亮。妈妈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妈妈一整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美丽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一个年轻人,在一家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带来了一辆有缺陷的自行车。小伙子除了修理自行车外,还把它擦洗干净,让它亮丽如新。其他徒弟都嘲笑他做了这么多事。后来,车主拿回自行车的第二天,小伙子就被录用到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获得机会很简单,只要努力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这里太危险了。来和我一起住吧。路边的青蛙说:习惯了,懒得动它。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经被车压死了。

——原来掌控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确实,生活真的可以很简单。

想要变美,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玩化妆品,只要不生气,保持好心情即可;如果你想获得机会,你不需要整天猜测你的老板,只要勤奋做你应该做的事,做你能做的事,我相信机会会降临到已经准备好的你身上;如果你想掌控自己的命运,你不需要思考,只要远离懒惰,改变你应该改变的,做你应该做的。 。

为此,我们有以下建议: 1、拥有知足的心态,一切都变得合理、正常、平静。没有不切实际的愿望和要求,一切都听天由命。

2、在知足者眼中,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他们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步,永远不会打扰别人。

3、满足于现有的利益,少于以上,多于以下。没有更高的愿望或要求。只求平安,但不求过错。



4.喜欢安静祥和的生活,总希望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

5、时刻保持微笑,怀有一颗感恩和赞美的心

第二个方面是年轻干部如何理解“知足、无知、不满”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们应该深刻理解知足、不足、不满的含义。我们要在知足中快乐,在不足中清醒,在不满中进取。我们要保持本色,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一是在功利面前安于现状。这警告我们要满足于自己。知足者即幸福。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必须正确看待组织,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满足于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这样你的生活幸福感才会增强。只有知足,才能在物质面前无欲无求;只有知足,才能在工作中无怨无悔。年轻干部学会知足,就能在工作中快乐工作、廉洁奉公、讲真话、办实事、虚心施展才华。

大家都应该知道,一个人无论多么有才华,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他不可能同时耕种、编织、锻造。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来到学校、企业,我们要感恩老师、大师的养育之恩;在与同事和领导打交道时,我们必须感谢他们的知识和支持。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感恩需要回报。用我们的生命和劳动来回报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们。

我从县级部门来到部里不久。可以说,在部委班子的充分信任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都获得了很多收获。我也想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说:谢谢。回想组织给予了我多少,而我为大家服务的却很少,我感到压力很大。因此,你们一定要满意自己的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谨慎行事,努力工作,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二是对缺点认识不够。这警告我们,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了解不够。知道自己缺点的人就是勇敢的人。我们不仅要看到结果,更要找出问题所在。很多人事后总结工作时,总是只看到自己的成绩,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好,看不到自己工作的不足,爱评论别人的工作。敢于正视问题,树立正确态度。有些人在总结的时候喜欢听赞扬,而不喜欢听到批评。当有人批评别人的时候,他们就会跳起来记仇,寻找客观原因,反驳、贬低别人,摸不到老虎的屁股。听到赞扬就高兴,听到批评就难过的人,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这是一种错误的人生态度。正确看待自己,认识自己的缺点,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智慧。知耻而后勇。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工作时间短,具体经验又少,需要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只有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有勇气和努力去改正,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在组织今天的演讲时,我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我学习不主动,视野不开阔,经验主义太多,方法措施很少。我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克服这一点。

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远见,体现在新闻、公文的写作上。需要掌握和消化的东西很少,文笔不活泼生动。经验主义太多,方法措施太少,主要是在服务方面,缺乏能力。工作不够严谨;为别人做事时,需要虚心听取领导和同事的建议,尊重和理解大家的好意,虚心接受并改正并落实。

三是对结果不满意。不满意者,先进。工作取得了成绩,这是自己努力、领导关心、同事帮助的结果。我们不能自满,更不能固步自封。这个成绩应该作为下一步跳跃的起点。年轻干部的成长是通过不断腾飞、攀登更高来实现的。没有进取的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永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种精神。保持清醒的头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超越昨天作为今天的目标,用旺盛的活力去赢得更大的胜利。这就是我们做年轻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

回想起来,我从事办公室工作也有几年了。我曾两次被评为全县十佳办公室主任,荣获县委办公系统理论研讨会一等奖,两次在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与原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合作良好。也有很深的感触。就是这样。与系内新闻系的同事相比,我的文笔还很稚嫩,稿件也差得很远。与县委办公室的一飞、忠义等大作家相比,我的写作材料才刚刚起步。与部门扎实的作风相比,与同事相比,在谨言慎行、服务周到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三个方面是,如何做到知足、无知、不满?

“知足”、“知足”、“不满足”可以说是个人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收集整理了这几句话,分享给大家:

良好的生活态度就像软木塞,它可以帮助你漂浮。不良的态度就像铅块,会让你下沉。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他必须认识自己的缺点,冷静、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找出自己的不足。

知道自己缺点的人往往会获胜,这也是人们在实践中学到的一种意识。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不满足于知识的学习、个人能力的提高、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社会的贡献。

“不满是一个向上的轮子”,这是鲁迅的结论。只有学会不满足,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旦我们不再满足,那就是倒退。那么,人们如何获得知足、无知、不满呢?我个人认为主要从心态、作风、意志三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加强“知足”修养——保持稳定和谐的心态。一个人不可能“跳出三界,不入五行”。面对浮躁、功利、奢侈、喧嚣,最重要的是“知足”。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和理性,冷静和执着,平淡和执着。我们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服务县中心工作中,要始终保持普通人的本色,保持平常心,做普通人,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提高自己、正确看待自己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正确对待成功或失败。得失、进退;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昂扬的状态,努力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以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做好每一件事、完成每一件事。努力并继续实现你的理想。

作为一名宣传干部,需要把党性修养与人格磨炼结合起来,在名利面前要懂得“知足”。能吃苦,安于贫穷,耐得住寂寞,乐于奉献,抵制诱惑,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懂得“知足”。宁静致远,淡泊明朗,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宣传干部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平易近人新形象的基本要求。

二是提高“知之甚少”的勇气——凝练知难而进的作风。一个人要敢于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敢于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看到缺点和差距,从而明确追赶的新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要正确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增强上前线的活力、持续奋斗的勇气、不怕困难的精神、敢于打胜仗的勇气,在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力争在困难中求进,在困难中求变,在困难中求胜利,不断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优势,变不利为优势,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雷锋同志说:“在生活中,我们要符合低标准的同志,在工作中,我们要符合高标准的同志。”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宣传部的服务对象是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广大群众。只有“知不足”,才能真正超越自我,在工作中准确发现自身的不足,积极寻求超越自我的理想目标。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三是培养“不满足”的品格——磨练越挫越勇的意志。无论你是工作还是学习,无论你做什么,抵抗力都可以增强你的意志,增强你的韧性。我们在学习、工作中越是遇到困难或屡屡受挫,就越要保持坚韧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和障碍,走上成功的彼岸。创业之路没有一帆风顺,激情和活力缺一不可。我们要习惯在逆境中提高能力,在挫折中丰富经验,在坚持中积累成就。我们要在每一次挫折中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勇敢,在任何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不放弃,不断在克服困难和挑战中赢得新的发展。

学习是坚实的基础,学习是活水的源泉。庄子说:我的生命也有尽头,而我的知识却没有尽头。新时代新任务下的宣传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领域也越来越广。在学习上,政治理论要深学,业务知识要精学,其他知识要学透。作为一名宣传干部,必须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和理论成熟。业务素质是宣传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加强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理论宣传、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学习,尽快使自己成为“行家”。同时,要广泛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人文素养,开阔工作视野。

归根结底,我们能否对名利有满足感,对能力有危机感,最终取决于我们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体现了一个人应有的修养和品格。只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只要我们在实践中精心谋划、专心做事、专心做事,就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实现我们的抱负,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

以上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15 15:57 , Processed in 0.0622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