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就现代化农业强国新画卷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6049
发表于 2024-12-2 2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乡村、工业乡村、美丽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加快乡村振兴,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

为美丽乡村、村民致富,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果、画出新成果。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图景。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的美丽乡村。”

各地区、各部门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美丽乡村成为村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

民生工程实实在在,让生产生活更加便捷。

“自来水水压稳定,水质良好,大家都用着‘安全水’。”四川省青神县汉阳镇小三峡村村民顾明说。农村供水工程稳定水源,铺设管网,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青神县供水工程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29%。

全力打造普及性、基础性、基础性民生工程。前9个月,各地共建设农村供水工程17089个,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接近88%;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建制村都通了硬化公路、公交车和邮路,乡镇和建制村通公交车率分别达到99.8%和99.8%。 99.7%。水、电、网基础设施加快补短板,乡村面貌有效改善。

美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走进河南省长葛市富湖镇刘庄村,家家户户都干净整洁。 “村里统一规划,大家齐心协力,改善了供水、厕所、庭院,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村民刘天旺说。长葛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每个村庄变得更加绿化、更加美丽。

各地区、各部门全力改善农村厕所和污水处理,健全生活垃圾管理长效机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超过90%,14万个村庄进一步绿化美化。 5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发挥带动作用,农村环境从干净整洁走向美丽宜居。

良好生态增加福利,保护绿山带来金山。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星桥镇吊源村,白墙灰瓦,樟树掩映。保护乡村生态,修复明清古建筑,让古村落焕发勃勃生机。 “好生态才有好前景,游客提振了人气,我们吃上了‘旅游大米’。”村民李玲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前三季度,乡村休闲旅游稳步复苏,农产品网上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提升和拓展公共服务,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农民的燃眉之急、后顾之忧,加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设,织就了密密麻麻的社会保障网络,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的便利性。

弥补不足,贴心服务上门。

“吃住都有人照顾,生活很方便。”家住山东省莱西市日庄镇万林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刘洪高说。日庄镇建成6个养老服务站,设立助老餐厅,为周边农村老年人提供关爱和幸福。

各地区、各部门精准发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全国县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市医院的专家上门看望病人,不需要来回奔波。”湖北省广水市马坪镇白林村村民黄世明说。广水市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推动社区医疗服务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延伸,为农民提供更多健康服务。

放眼全国,近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已从试点阶段走向全面推广阶段。 90%的家庭可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各地县(市、区)基本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建设,2895个县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平衡。网课、在线教育帮助城乡学生“一堂课”。

筑牢底线,织紧民生保障网。

不久前,河南省嵩县组织动态监测和集中排查防止返贫。工作人员了解到,白河镇李扎树村村民谭红利因病面临返贫风险。他们立即提供临时救助​​,帮助她办理低保,还鼓励她种植中药材。材料。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与人民幸福安康密切相关。各地区、各部门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可能返贫农民提供有效帮扶。截至9月底,中西部22个省份的监测对象中有63.5%消除了返贫风险,其余落实了帮扶措施。全国脱贫(含返贫监测)人数达到329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77.8万人。我国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既要塑造躯体,又要铸造灵魂,营造乡村风俗文明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要丰富物质生活,更要丰富精神生活。”

乡村振兴、乡村文明是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促进风俗习惯的转变,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乡风吹遍广阔田野。

树立新风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

在江西省太和县,小点引领新潮流。 “打扫院子、收拾屋子都会给积分,攒够了就可以去小超市换牙膏、洗衣液,你们很有活力。”苏溪镇磨山村村民郭占海说。

文明点、身边榜样、荣誉榜……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创新机制,鼓励农民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尚。民政部门共划定32个国家级、近1400个省、市、县级婚俗改革试验区,农民彩礼负担明显减轻。

推动善治,让乡村充满活力、稳定有序。

“考满分,拿铲子。” 9月,在湖北省襄阳市香州区城河镇漕河村的一次比赛中,村民方金楼获得第一名。该村对改善人居环境、改变风俗习惯、文明家庭等11项进行了量化评分,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乡村治理效率稳步提升。名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模式覆盖面不断扩大,创建一批国家乡村治理新示范乡镇,走好乡村治理之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实现乡村综合治理。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化内涵,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面貌。

“晚饭后,乡村文化礼堂热闹非凡,周一练太极扇,周二打锣打鼓,周三学国标舞,周四唱越剧……每天都有新课程。”浙江省新昌县城潭街道社古村妇联主席金晓芳说。新昌县整合多部门资源,依托乡村文化礼堂,提供政策法律、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37项“菜单式”服务。

优化文化供给,创新服务惠民。全国所有行政村都开设了农家乐、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全国群众文化队伍超过45万个,农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乡村既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农民的家园。新征程上,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步伐。和农村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本报记者 王浩常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22:48 , Processed in 0.0652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