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沈海寅造车之路:从奇点到智点,新能源物流车融资10亿元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923
发表于 2024-12-3 08: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奇点到智点,沉海印的造车梦会留下很多羽毛,或者只是变道重新开始。

对于这个曾经与李斌、何小鹏等人一起进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人来说,这是外界的质疑。我看到太多造车势力被赶出市场,看到太多骗局被曝光。除了觊觎资本的力量之外,这些选择第二次进军新能源市场的新造车企业似乎想不到任何其他原因。是什么让他如此执着。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红利如此之大,以至于大家都一次次扑上去。以前法诺集团带资金挂钩前途汽车“复活”,但现在商用车项目易手成立新公司已是必然。

近日,有消息传出,专注于智能新能源物流车发展的智电汽车宣布完成10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恒鲁资本领投,株洲国投集团、电谷产业投资注资,用于平台建设、产品研发、交付质量控制、补充流动资金等。

从表面上看,沉海印并不在智电汽车实际控制人名单中,智电汽车的发展轨迹不会受到奇点的影响。但由于两人之间不断动荡,外界看好后者的未来并不现实。

奇点汽车的消亡只是行业混乱时期的一个缩影,但出身同一家族的智电汽车能否在商用车领域名声大噪,还有太多的未知数。

我不是奇点,你相信吗?

眼下,无论沉海音如何回避智点汽车和奇点汽车的联系,从时间线的安排来看,“没有奇点,智点如何产生”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事实。

智电汽车全称湖南智电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7月的新能源商用车运营商,提供整车设计研发、零部件制造及相关生态服务,并具有奇点的发展路径汽车就不一样了。

早在去年8月,奇点汽车创始人沉海印退出智电汽车高管团队;控制奇点汽车实体的智车优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也转让了其持有的智电汽车80%的股权。 % 股份释放至 15%。

截至今年4月,持有智电汽车的股东中已不见沉海银和青电汽车的身影。本次A轮融资的领投方包括株洲恒路智电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公司)、百纳科创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河南星辰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合伙企业)。 )两家公司。

然而,故事的发生之间始终存在着因果关系。

沉海印作为奇点汽车公司法定代表人,参与了新城汽车实业有限公司申请执行奇点汽车合同纠纷案和宾宇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案。有限公司申请执行《奇点汽车技术开发合同》。 ,将面临法院限制其许多高消费和非生活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而这意味着,铜陵市铜官区人民法院和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的这张“限制消费令”,不仅让奇点汽车的财务困境公开化,也直接暴露了沉海印陷入两难的原因。公司。企业间屡屡跳槽的原因“炸了”。



或许,全面拥抱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智电汽车在摆脱奇点的束缚后将获得新的动力。但另一方面,错过了成长期的奇点汽车显然无力做额外的项目规划,将“刚性但不死”四个字挂在了公屏上。

也就是说,自从沉海音以这种方式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奇点就被宣判了死刑。那么,变道重新出发,就是沉海印继续造车梦想的唯一出路。这时候,智能汽车无疑就是这条捷径。

面对外界的质疑,沉海印总会以“智电汽车是独立商用车项目,与奇点无关”的说辞来回应。但这毕竟无法掩盖智电汽车的出身。

早在2018年,鉴于沉海印在“商用车与乘用车并重”的初期就为奇点汽车制定了全方位的发展路径,奇点汽车在乘用车市场嗅到了血腥味,并高调宣布,进军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并计划投资50亿元在湖南株洲高新区新马产业园建设商用车基地。

这一刻与智电汽车的创立时间极其接近,可谓巧合。但从同年10月奇点汽车选定并开工建设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和志电汽车项目基地也位于株洲新马工业园的信息来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两者之间的联系。太难了。

如此混杂是有原因的

还记得奇点汽车成立初期,面对汹涌而来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潮流,沉海寅信誓旦旦地说:“智能化、新能源是汽车发展的必然方向,谁更有前瞻性,谁就能反超”成为行业变革者。”

我们暂且猜测此次仅获得10亿元融资的智电汽车在造车路上是否会“孤独”。但至少,对于一家试图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有所作为的新公司来说,10亿元的输血只是杯水车薪。经过一番内部修修补补之后,想要造势会非常困难,期待短期内下一批“天使”的到来。

回到奇点汽车,根据现有数据,自2015年以来,奇点汽车共经历了六轮融资,包括天使轮、ABC轮和战略投资。投资方除奇虎360、联想之星、涛云资本、安徽铜陵市政府外,还包括2019年10月参与投资的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总投资保守估计为170亿元。

按融资规模计算,奇点汽车早已跻身行业“前列”,但论实际产量,却不能不与此前绝迹的赛林、博骏归为同一类。

2016年,奇点汽车计划在安徽铜陵建设一座总投资80亿元、年产能20万辆的智能汽车工厂。 2018年,沉海印甚至宣布未来5年投资150亿元,建设奇点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年产能达20万辆。再加上原本规划在智电汽车总部的湖南株洲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当时的奇点汽车可以说是给大家画了一张巨大的“馅饼”。

不过,从随后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由于资金迟迟未到,奇点汽车甚至可以转向转向和北汽昌河来模仿“江淮蔚来”代工模式。像上述这样的大公司的项目肯定没有实质性进展。

更神奇的是, Auto在产品实现层面的表现甚至比这还要好。 2016年,品牌发布的同年,奇点汽车发布了奇点iS6智能SUV车型。但直到五年后的今天,这辆非常真实的iS6仍然处于试产车的状态,没有投入量产的迹象。

当然,在此期间,融资170亿元的奇点汽车并不仅仅拿出了iS6车型。 2019年上海车展上,斥资从丰田获得了丰田eQ技术授权,推出了针对城市代步车市场的微型电动车iC3。同时,沉海印还公布了奇点汽车未来的规划,包括“大型车+小型车”、“4轮+2轮”、“乘用车+商用”等。

不可否认,面对传统汽车市场的竞争,沉海印想要的是双赢。换句话说,他想用自己的力量来撼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轨迹,但众所周知,2019年是造车新势力最困难的一年。



业内的观点是,如果当年没有量产车推出,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放在奇点汽车上,自然就成立了。自从iS6量产一再推迟后,沉海印的造车梦就注定以失败告终。

抢占商用车市场并非易事

至此,明眼人都能看出,经过五年的市场洗牌,沉海印和他的奇点汽车已经成为新势力造车1.0时代失败的典型案例。在此背景下,智电汽车将扮演接手奇点剩余业务的角色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过,从沉海印以“智能汽车”之名将奇点汽车的开发交给现任负责人的举动来看,相比于被全网声讨的王晓林和被当成“智能汽车”的王晓林,枪手。已经成立的品牌也算是看到了一些生机,但话又说回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远比想象的神奇。机遇无处不在,危险却无处不在。乘用车市场如此,商用车领域又怎能独善其身?

据智电汽车公开信息显示,将利用本轮融资筹集的资金围绕三大平台推出产品,分别是:以0.5吨级小型厢式货车为代表的IT500系列、智能电动皮卡系列和轻卡系列。 。

不管这个计划与奇点汽车此前在2018年透露的商用车计划有多么一致,智电汽车商用车板块主攻城际配送、短途接驳等物流领域,这至少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共识。能源商用车制造商目前可以达到。

从 到Smart Point ,赛道的改造似乎彻底告别了过去的不好的事情。沉海印的明显退出,或许给后者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未来,智电汽车只是与一些发展逻辑扎实的传统车企竞争。但现实是否如预期,目前谁能下定论呢?

确实,在中国商用车市场,整车制造更多地依赖于地方政府合理的产业规划和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现阶段,智电汽车完全可以依靠这两方面来打造自己商用车业务的雏形。不过,与乘用车市场类似,商用车的整车制造逻辑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还来自于上下游需求的合理匹配。

换句话说,虽然对于志电汽车来说,进入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是避免与大势力对抗的最佳选择。但面对如此狭窄的细分市场,试问,尚未打出成绩的智电汽车可以依靠什么优势来“延寿”呢?是所谓的智能化还是定制化?

尤其是定制化在商用车市场的意义,现阶段更像是一个噱头。由于商用车的尺寸和尺寸有严格的标准,因此产品的主框架和结构不能改变。即便高度定制能够给驻扎在这里的造车势力带来一些优势,但如果不能按照规定列在车辆公告上,那么一切都是枉然。

此外,在较小的市场中,如何保证成本控制和生产规模也是一个大问题。

要知道,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产销量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2020年产销分别达到12万辆和12.1万辆。其中,新能源卡车占比仅为34.74%。不过,4万辆的总量几乎被奇瑞商用车、吉利商用车和重庆瑞驰新能源“完成”。

而且,由于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仍徘徊在纯电动和氢燃料技术之间,押注纯电动物流市场并不一定是完美的选择。在这样的前提下,“异军突起”就如同痴人说梦。

至此,“造车就要尊重市场规律,回归制造本质”。无论是 Car还是现在的Smart Car,其实都是一个发展的铁律。时至今日,无论是谁,如果还在资本层面上奋力拼搏,市场的洪流最终会给这些投机者以沉重的打击。

(原标题为《从奇点到智慧,野蛮造车何时止?》,内容已部分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18:23 , Processed in 0.1566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