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裁撤:人才需求细化与专业技能缺失的挑战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387
发表于 2024-12-3 23: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年来,一个名为“公用事业管理”的专业从83所大学的名单中消失。随后,不少该专业的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没有合适的实习单位”、“这个专业的老师都是从其他专业拼凑出来的”、“取消公用事业并不公平”管理专业”...

如今,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细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公用事业管理知识相对复杂,一般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但没有相对独特的专业技能。 ,所以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小。同时,由于院校面广、招生规模大、跟不上专业取消,导致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存在巨大差距和脱节。不少毕业生提到,大部分同学都在参加公考或考研,很少有学生能够面对就业市场的压力。

虽然高校设置专业不能只注重就业率,但社会需求应该是高校设置专业的首要标准。对于占高校绝大多数的应用型高校来说尤其如此。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言,高校专业发展的“小逻辑”必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在决定专业设置时,往往会纳入很多其他因素,导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社会需求。比如,一些高校希望通过开设“大而全”的专业,尽快将“学院”变成“大学”;一些学校希望通过增设专业来填补学科空白,增强大学的整体实力,在学院排名中取得前列。排名跃升;一些高校过度考虑开放成本和开放门槛,过于注重“性价比”。

某种程度上,公用事业管理只是职业滥用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一些热门专业确实供过于求。例如,一些财经类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不少专业大学日益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然而,一些高校没有与其开设的专业相匹配的师资力量。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宝贵的学习经验,而且加剧了毕业生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加大力度取消高校专业,是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举措。当专业热门时,高校会争先恐后地进行推广。但当专业冷淡时,由于学科内人员利益、科研经费等原因,取消专业就变得相对困难。因此,更加密集的重大废除也遵循动态调整的规律。纠正职业滥用行为的反映。然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并不容易,因为人才培养需要数年时间,而社会需求多种多样、变化很快。预测多年后的社会需求是一个社会公认的问题。如何既现实又前瞻性?在本地设置专业是对大学和教育部门的考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7 23:39 , Processed in 0.0595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