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拼多多在上海召开媒体沟通会。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接受腾讯《一线》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看到近期媒体关于拼多多被维权商家封杀的报道。除了意外,就是委屈,但拼多多拒绝接受围攻商家的要求。 “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前进,特别是不良产品的清理,持续推进平台治理。”
上周,大批商家涌向拼多多上海总部维权,“要求货款支付”。拼多多连日就此事发表强硬声明,称“打假决心不变,消费者立场不变”。然而,如何协调卖家和买家的利益,正成为拼多多面临的难题。
来源 |天下网商
✎作者|王嘉靖蒋飞
一个半小时内,2万条保暖裤被抢购一空。林雷心中悲喜交加。可悲的是,一条19.9元的打底裤,售价15元。卖得越多,损失就越多。令人高兴的是,亏钱也能赚钱。有了热门的产品和客户,以后就不用担心生意没了。
两周后,网站上的一封信让林蕾感觉自己身处冰窖——拼多多认定她的产品存在“描述不符”,理由是“随机抽取的消费者订单没有任何相关品牌标识” 。此后,林雷雷无法经营店铺,账户中包括货款、押金在内的近24万资金也被冻结。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林蕾四处奔走试图追回这笔钱,但证据和上诉均无效,她上门维权未果。她无奈向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尚未收到判决结果。
描述不符
今年1月中旬,在义乌工作两年后,林雷选择辞职创业。在朋友的推荐下,她于1月16日通过了拼多多平台审核,开了一家服装店。她研究了拼多多的营销思路,打造“爆款”,于是她缴纳了5万活动押金,报名参加了1月18日的促销活动。
林蕾说,她为了促销选择了某品牌的保暖裤。成本价为19.9元/双,但拼多多服务员给出的促销价是15元/双,还包邮。这笔亏损的交易让她退缩了。却被告知,如果报名后退出,她将面临关店的风险。权衡了一下左右,她一咬牙,把产品放到了货架上。
活动效果出奇的好,2万条保暖裤被抢购一空。根据拼多多平台发货规则,如果商家无法在48小时内发货,将被处以3元/单的罚款。林蕾没来得及计算自己损失了多少钱,立即召集亲朋好友帮忙运送。最终,货物在2天内全部发货。
从第二天开始,林雷就开始收到买家的好评,不少人下单了。 “关店前,我的产品评分是4.81分。”
2月1日,林雷收到拼多多发来的“描述不符”通知。因为“被描述为某个品牌,而随机抽取的消费者订单没有任何相关品牌标识。”她的商店被锁了,她的账户价值0.93元。付款和押金已被冻结。
拼多多向商家发送的处理通知
申诉无效
2月8日,林雷发送了一封投诉邮件,其中包含大量买家发布订单的照片。保暖裤上的品牌标志清晰可辨。此外,她还提供了品牌厂商出具的《电商授权书》和《产品品牌》。 “证明”,证明林磊在拼多多平台上销售的产品确实是该品牌厂家生产并授权销售的,并加盖了该品牌的公章。
邮件无人回复,于是林雷联系了拼多多的商户管理专员QQ,提供了上述信息,但对方最终的回复是:1.描述为某个品牌,但没有纳入随机抽取的消费者中实际收到的订单。任何某个品牌的品牌信息并不能证明收到的商品是某个品牌的。 2、您提供的投诉材料只能证明图片中货物的标签状态,但不能证明实际发货的货物是某个品牌的货物。
投诉屡屡被拒绝,林雷绝望了。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拿出这么多证据。拼多多坚称其产品“与描述不符”。厂家催促她归还近40万元货款。她却再也无法从拼多多账户中提取一分钱,只好向亲戚借了近30万还债。
拼多多管理员通知商家处罚
林蕾说,她最感到愧疚的是,母亲作为二级残疾患者,用毕生积蓄为女儿还债,现在还要出去摆地摊赚钱。
维权失败
今年春节前,林雷走投无路,威胁拼多多服务员,“我要从你们28楼跳下去”。对方直言:“楼下保安不会让你进去的。”
林雷不信,独自去了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果然,她被楼下的保安拦住了。这是她第一次维权,连工作人员都没有见到。
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
过完年,林雷通过QQ群找到了这个组织。 3月20日,她跟随其他20至30名商户再次赶往金虹桥国际中心。这次,商家与大楼保安发生了身体接触。她被人推着推着,推到了绿化带上。保安同意给拼多多员工打电话。当负责人下来的时候,谁想到拼多多的保安也下来了。他让商人去打官司,“别在这里闹事,没用的。”
到目前为止,林蕾已经参与了二十多次商家维权,认识了很多商家,也确信很多人都像她一样无辜。
来自安徽的卢先生说,去年9月份的促销活动中,他卖出了968个单只口罩。由于当时下大雨,快递中转站被淹,40多个订单的物流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拼多多认定为“假发货”。 ”。
根据拼多多《发货细则》,“虚假订单数量超过10个且达到已发货订单总数5%以上的,该产品当天发货的所有订单均按虚假发货处理”。按照10元的标准,给予9680元的补偿。
拼多多平台对陆先生虚假发货的处理
就像林蕾无法证明她的货物并非“与描述不符”一样,陆先生在申诉时附上了快递公司出具的相关证明,却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虚假发货”。
打官司很难赢
直到今年5月31日开庭,林蕾在看完合同后看到了拼多多律师提交的证据,才明白自己为何被判“不符合描述”。
在长达3分多钟的开箱视频中,拼多多工作人员出示订单和快递单后,从包装中取出保暖裤。视频中的保暖裤没有任何品牌标志。
看完这个证据,林雷顿时一头雾水。拼多多怎么能用一个视频一次性抽查整批货物的特征呢?即使我在忙碌中犯了一个错误,错过了运送品牌标志的机会,为什么我要为所有 20,000 个订单支付标准的三倍,即 91 万元?为什么那些获得完整品牌标志并发表好评的买家也要支付赔偿金?还有,拼多多对商家的罚款是真金白银,但为何只用“优惠券”补偿买家呢?
林雷的想法是大多数维权商家质疑的焦点。然而,他们忘记了,他们在登陆拼多多平台时,签署了一份包含17项主要条款的《平台合作协议》,并附有《拼多多运费规则》、《拼多多保证金规则》、《拼多多售后》等。规则》、《拼多多假货处理规则》、《拼多多描述不一致处理规则》等多项规则。
在这些合同中,已经预先约定了争议的解决方式。例如,“抽检样品”被定义为“拼多多平台通过匿名购买等方式从商家店铺获得的商品”。并且不需要第三方机构见证。
在不少商家起诉上海讯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平台运营主体)的合同纠纷案件中,几乎全部以原告败诉告终。有原告曾在诉讼中提出,双方签署的协议条款属于霸主条款。原告进入被告平台后,只能接受被告单方面决定的协议内容。该条款应属无效,但法院未予支持。
几乎所有的判决都会提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原告自愿选择并使用被告迅盟公司提供的“拼多多”网站交易平台,并签署了《平台合作协议》。本协议代表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当合法有效,双方必须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维权大军
在案件宣判前,林蕾暂时告别了维权活动。然而,商家的维权行动却愈演愈烈。
6月13日,大批商家前往拼多多上海总部维权。第二天,一段现场视频在网上疯传。画面中,商户们统一穿着白色T恤,背后印着鲜红色的“还我的血汗钱”字样。有些人大喊大叫、咒骂。现场,有人举起双臂大喊大叫,还有人试图推开工作人员,闯进来要求解释。
冲突场景
6月14日,拼多多以“拼多多打假决心不变,消费者立场不变”为题,用强硬的言辞对商家维权进行解释:昨天现场聚集的14家问题商家中,有7家企业销售假冒产品,6家企业产品描述与产品描述不符,1家企业发货条件不实。相关事实已通过平台初审、复核程序核实,证据确凿。根据拼多多与商家入驻平台时共同签署的《平台合作协议》,拼多多将根据相应情况向问题商家扣除“消费者赔偿金”。
拼多多说明
扣除的“消费者赔偿金”已全部支付给相关消费者,拼多多并没有拿走任何钱。商家扣钱、赔偿消费者都有极其严格的财务监管流程。所谓“商家靠罚款获利”纯属误会,实际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新浪网上,在拼多多解释的评论中,有网友的回复被推到一楼,“拼多多,你不知道你心里的号码。商户有十几家?要不要大家都赶去上海?”
在QQ群、微信群和百度贴吧里,找拼多多维权的商家已经分成了部分。有两个名为“拼多多商家维权”的QQ群。一个有1,725名会员,另一个有1,725名会员。其中有1,980人。
发稿前,天下网商记者也向林雷所售产品的品牌进行了核实。对方表示,林雷确实是该品牌的授权商家。
一方面受到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质疑,另一方面又因其“防伪”标准而遭到商家的强烈反弹。不断前来维权的商家,让“三亿人苦苦挣扎”的拼多多陷入了困境。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