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外卖骑手职业化与算法优化:市场环境下的灵活用工与权益保障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572
发表于 2024-12-4 17: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外卖骑手自我驱动的工作方式彰显了市场环境下灵活用工的优势。下一阶段,骑手们更渴望落实与骑手职业化相关的政策——即有匹配的社会身份和更顺畅的晋升机制。

算法与外卖小哥的羁绊从未停止过,但现实真的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吗?

去年7月,七部门联合发文保护外卖从业人员权益,其中首次提出“算法制胜”一词。平台如何平衡骑手的配送时间、商家送餐的速度以及消费者准时取餐的优质体验?感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过半年的市场实验,不少网友发现,点餐时,算法的优化并没有导致骑手的送餐时间变长,甚至偶尔会出现早于外卖显示的送餐时间的情况。平台。

鲁九财经在与北京、河南多位外卖骑手交流后发现,他们对于“算法制胜”有着自己的理解。 “当你是一名骑手时,你就是在为自己工作。当你工作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就没人愿意浪费时间。”在郑州当了五年骑手的华先生坦言。

外卖骑手自我驱动的工作方式彰显了市场环境下灵活用工的优势。对于像华先生这样的老骑手来说,他们更希望自己的骑手身份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感和更顺畅的晋升机制。

外卖提前到是不是“甜蜜烦恼”?

算法成功后,叫外卖的人遇到了新的情况,比如“饭菜已经送来了,但他还没有下班”。

“今天还早了十五分钟,更重要的是,老板还没走呢。”侯女士悄悄向鲁九金融投诉。侯女士在郑州南郊一家销售公司担任文员。中午她不能回家做饭,点外卖就是她的日常。

侯女士告诉绿九财经,她工作的区域是城区城中村改造区,距离主城繁华地段约4公里。吃腻了周边的几家餐馆后,她常常会点更远的餐馆。

然而,这位订外卖的老手发现,外卖平台的配送时间有点不靠谱。侯女士指着当天的订单告诉绿九财经,原本显示的外卖配送时间为12:18,但在12:00之前就送到了公司。 “以前送餐基本上是延迟送餐,现在是按订单送餐。显示点餐时间时,平均会提前10分钟左右。”

虽然没有更多的大数据可以证明,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鲁九财经发现,算法成功后,往往会为骑手留下充足的配送时间。

2月21日,郑州外卖骑手蒋先生向鲁九财经展示了自己的接单页面。接单页面有预计配送时间和要求配送时间。姜先生告诉绿九财经,现在有些订单会根据距离在用户页面上显示相应的间隔灵活时间。

鲁九财经获悉,去年9月,美团外卖启动试点,将预计配送时间从原来的“时间点”调整为灵活的“时间段”,针对特殊场景适当延长骑手的配送时间。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规则未来或将成为外卖行业的“标准”。

刚从洛阳来到郑州的新骑手小孟告诉绿九财经,虽然自己还在适应郑州的街道,但基本上每个订单都能按时甚至提早送达。 “有时接到订单后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配送情况预计无法按时配送,可以向平台报告异常情况,平台会重新发货。”小孟说道。

事实上,算法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灵活的交付时间。算法选择的本质是骑手需要更多维度的人性化关怀。这也让平台加深了对新骑手配送突发事件、算法保护等实际问题的理解。的关注。

去年11月,美团在算法公开的同时,推出了紧急情况下的“主动再分配”功能。事实上,这也是对这种人性化诉求的回应和解决。

而骑手们也在竭尽全力为自己创造价值。多位外卖骑手告诉绿九财经,算法成功后,其实对效率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外卖骑手本身就是为自己打工的,没有人会在干活越多的情况下浪费时间。他们会得到的。 。

更笼统地说,每个外卖小哥都会有一个天然的算法,那就是收入。

上海国企辞职,他“甘心”骑手生活

事实上,算法成功后,解决了之前算法干预带来的“欲速则不达”的问题。一些送货员透露,他们的收入有所提高。

“算法优化之前,每天的收入不到300元,现在是400元左右,每个月多赚3000元左右。”在郑州当了五年骑手的华先生告诉绿九财经。

为什么赚更多?华先生表示,在选择算法之前,除了乘坐特别顺畅之外,很难带来更多的订单,每个骑手都还是很紧张。 “其实,对于有经验的骑手来说,从哪个小区门口可以进入,单元楼在哪里?” ”

如果不是他自我介绍,很难想象华先生从上海国企辞职回到家乡。华先生坦言,自己此前在上海一家国企担任仓库管理员,包括日常送货在内,工资能拿到一万多元。

当我到了结婚年龄,却无法在上海定居。华先生最终听从了家人的建议,从上海回国组建了家庭。但在郑州找工作的过程中,华先生却有很大的不适。 “我2017年回到郑州,当时郑州普通工人的工资还勉强达到5000元。”华先生无奈地说,习惯了高工资,又习惯了低工资,心里很不舒服。

最终,华先生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了收入较高的骑行行业,并在那里工作了5年。华先生表示,人们通常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骑手这个职业,显得比别人低人一等,但这份收入却“秒杀”了很多上班族。

在华先生和几位同事眼中,骑行绝对不是外界所说的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零门槛职业。经常在郑州南郊送外卖的刘先生告诉绿九财经,他在南方几乎成了万事通——他知道哪个小区在哪里,有没有后门、有没有小道,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比如,你们小区的北门走的人很少,但紧邻对面小区的南后门,按照规划的路线,两个小区接单都要绕过两个大门,但我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时间。”刘先生说。

除了路径规划能力之外,如何完成整体规划能力也是骑手们不容易掌握的技术任务。华先生解释说,在配送订单的过程中,只有接受更多的串单才能增加收入。收到下单后,“骑手可以参考系统推荐,但如果想要更快地送货,就需要依靠自己的经验。找到订单交付的最佳路线。 ”华先生表示,如果找不到配送订单的最优解决方案,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体验。

骑手职业化的背后,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身份上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外卖骑手已超过1300万。凭借外卖平台“一切到家”的便捷生活方式,早已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骑手也成为外卖平台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如今,国家也通过“网送员”这一新的职业标识,为职业骑手提供了“正式身份”。不过,接受鲁九财经采访的骑手大多坦言,这个身份的背后,是希望完成真实身份识别、打通晋升渠道等多重专业套餐。

说得更深一点,最难应对的骑手行业“破冰”,或许对整个灵活用工行业具有很强的样本意义。

首先,随着数字平台的兴起,灵活就业不再是“非主流”,但很多人仍然认为骑行是一份没有前途的体力工作。

根据“收入成败论”,骑手相比很多行业来说属于高收入行业。但现实中,即使是工资三四千元的员工,在“我在办公室工作,你是跑腿的”的对比中,也会产生一种无形的优越感。

对于骑手来说,距离社会认可和尊重他们的身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0年,四川一名老师在假期兼职送外卖,引发热议,被认为是“读书无用论”的衍生。事实上,总有人放大外卖的“不确定性”,这也加深了整个行业的自我焦虑。

绿九财经了解到,美团、饿了么等主流平台也在尝试建立专业骑手培训项目,比如与大学合作帮助骑手深造、打造在线学习平台等。在提升骑手能力的同时,平台甚至还提供骑手职业转型所需的创业、运营、生活服务等技能课程。

其次,平台要牵头构建骑手职业的职业评价体系和晋升体系。

骑手职业绝非零门槛,这一点正在被多方证实。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一名CAD物流策划师因生意失败负债近40万元,转行成为美团外卖小哥。由于工作能力突出,擅长规划外卖路线,他成为外卖圈公认的广州“活地图”。现在他的月薪稳定在2万到3万元。

去年,美团率先公开了其算法,实际上为骑手合理利用规则提供了一条捷径。 “如果每个人都再次尝试这些规则,那实际上就是一次无效的重复。”华先生坦言,他现在工作的美团也有一些网站。长期培训计划和其他上升路径。

很多骑手也希望平台能够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职位,让职业骑手能够有更多的希望。

当然,最终还是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加快普及“工伤保险试点+商业保险”保障制度。

作为数字平台上出现的灵活就业形式,如果还用旧的就业框架来衡量新的形式,无异于自寻出路。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工伤保险自去年8月起试点,预计今年全面实施。

总而言之,算法成功后,骑手和平台共同进化出了更加合理、高效的工作方式,这也是阶段性的胜利。毕竟,涉及数百万骑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但我们希望每一天都能看到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8 05:48 , Processed in 0.0604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