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千古风流人物第4集:苏轼庐山游记与不朽诗篇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524
发表于 2024-12-5 06: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古风云》第4集 苏轼:逆行者

旁白:公元1084年,苏东坡调任汝州(今河南平顶山)。上任前,他向朝廷申请去江西探望弟弟苏辙。途中,一位朋友热情邀请苏东坡同去庐山游览。他远远就看到了这座名山的雄伟气势。苏东坡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觉得庐山是造物主的杰作,无法用人类的文字和言语来形容。他与同伴瞻仰瞻仰后,说道:“此行绝不会写诗。”

这座庐山脚下的小寺庙,因一首诗而名扬天下。横视,侧似岭峰,远近高低不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这座山中。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发源地。从古至今,描写庐山的诗词有四千多首,其中两首家喻户晓。

王兆鹏(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一个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个是苏轼的《西林壁题记》。这两首诗,一首代表唐诗,一首代表宋诗。唐诗有一种大气,描绘情景,抒情,而宋诗则蕴含说理,思想,智慧。

旁白:与李白的浪漫夸张不同,苏东坡用简单的语言写出了深刻的哲理。无论身处庐山何处,只能看到一石、一树、一墙、一壑,无法一览全貌。判断世事也是如此。不同的视角会导致不同的答案。这是苏东坡彻底考察世事后的代表作。

告别庐山后,苏东坡路过金陵(今江苏南京),去拜访隐居多年的王安石。听说苏东坡来了,王安石赶到江边亲自迎接。王安石曾手握宰相大权,主持全面变法,掌握朝野一切权力。然而,他的晚年生活却十分悲惨。他被罢相后,隐居金陵,不再卷入世俗纷争。苏东坡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伤民政策,吃了不少苦头。当年,在政治漩涡中,两人曾有过不少是非冲突,如今时过境迁,他们又在金陵重逢。漂泊在森林里的王安石和被流放多年的苏东坡能够谈笑风生。

刘尚荣(中国苏轼研究会顾问):这两个人真是一见如故,一笑而过,忘记了以前变法时的不愉快。

王兆鹏:苏轼与王安石的和解也体现了宋朝的另一种风格。政治是政治,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事实上,两个人经历了这场政治斗争之后,都觉得两个人都应该放下。 ,这也体现了两人的宽广胸怀。

王双槐(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这就是中国古代所谓的君子。我可能和你有不同的政治观点,但你和我是好朋友。

刘尚荣:这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法庭上的一些事情比较不好。

旁白:公元1085年,曾经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随着宋神宗的去世而正式结束。年仅10岁的太子赵煦继位。高太后在幕后垂听,任命保守大臣司马光。在司马光的建议下,一批因反对新法而被贬的大臣被召回朝廷,苏东坡得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他就从一名狱警晋升为三级警官,连升六级。苏东坡在位十几年,深受维新派的苦楚,但当司马光决定废除新法时,却唱反调。

—未完成—

注:以上线路片段逐字编译自公众号“天天搞线路”。如有错误请指正。如果想要完整版台词,请关注公众号获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9:03 , Processed in 0.0592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