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贾樟柯与李敬泽对谈会饮记:文学与电影的江湖交响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398
发表于 2024-12-10 03: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 姜晓斌

你可能不知道,贾樟柯的文学才华从小就显现出来——中学时就在《山西文学》发表小说,还是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写作?贾樟柯解释道:“我当时是个文艺青年,确实很擅长写作。山西省作协组织了读书复习班,我还在里面复习小说。主要是因为我的成绩太差了。”穷,没考上大学,就产生了谋生的念头,但我还是热爱文学。”

贾樟柯

近日,“江湖与柏拉图——李竞泽与贾樟柯谈“座谈会””在京举行。当我们看到这个活动的标题时,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东西,比如“一饮而尽三百杯”,比如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江湖很多人都在谈论但无法解释清楚。 。

李敬泽,著名批评家、散文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文学》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座谈会》收录了他近年来在《十月》杂志专栏发表的一系列散文。书中有一篇散文叫《夜行》,最早的名字就是《江湖》。

李竞泽(左)、贾樟柯(右)



李敬泽说,世界太大,写不出好文章,所以不敢叫这个名字。 “各种各样的身份、工作、地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我们相信的、期待的都来自世界。世界还在我们的心里。你以为你在世界上,其实你心里有世界。”

贾樟柯一口气看完了《会饮篇》,觉得李敬泽没有当导演是一件遗憾的事。他相信《座谈会》里有一个世界。 “古人说‘天见地闻’就是把握宇宙宁静的能力,而这本书就有这个能力。”

贾樟柯说:“文学和电影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间和空间都非常自由。李敬泽能从古希腊联想到现在,从萧红联想到宋徽宗,这说明他是一个自由地行走在文学的国度,是文学带来的一种超能力,只有那些以文学为故乡,熟悉文学与哲学的缝隙和缝隙的人,才能如此自由。”

拍摄《江湖儿女》时,翻译问贾樟柯能否给他起一个英文名,因为“江湖”这个词在英语或法语中没有对应词,“太中国化”。

“我用了一整部电影的时间在讲这种无法用语言来解释的事情。江湖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对方就是你的江湖。江湖里的人互相理解,也明白命运的偶然。我们只能用江湖来代表人们之间的共同事物。”贾樟柯说道。

贾樟柯



贾樟柯,中国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执导过《小武》、《站台》、《三峡好人》、《山河老友》、《江湖儿女》等影片,在柏林电影节获奖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等重要国际电影节。电影节奖项。 (文化副刊部编辑)

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4:37 , Processed in 0.0687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