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青岛欧式建筑之旅:探访27幢最美历史建筑,感受独特魅力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656
发表于 2024-12-12 21: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青岛,除了大海和沙滩,还有一定要看的欧式建筑!

这27座最美的建筑是小编精心挑选的。你拜访过他们吗?

1. 沂水路7号,迪德里希公馆旧址

迪德里希公馆旧址建于1907年,是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德国公民迪德里希公馆的旧址。德式三段式砖木结构建筑,红砖瓦,绿树成荫,有一种神秘、静谧的感觉。

2、德国总督官邸旧址(1905)龙山路26号

德国总督官邸旧址(青岛迎宾馆)位于信号山山坡上。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它四面环山,面朝大海。它雄伟壮观。它集合了欧式建筑的精华。是当时胶澳战区海军上将的官邸。它最初被称为“海军上将塔”。作为“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的最高代表,这座雄伟的建筑是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风格与新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典范,创造性地融合了多种建筑艺术语言和东方风格。以及西方文化观念。它记录了历史,同时超越了自身的历史,成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显着载体和20世纪人类建筑艺术的经典象征。这种建筑现在在欧洲大陆极为罕见。

3、青岛警察署旧址(1904-1905)湖北路29号

德国占领该地区后,于1904年建立了胶澳警察局,中国人称之为巡逻所。这座建筑最显着的特点是其高耸的钟楼,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这座大楼就是现在的青岛市公安局。

这里有一个小广告,介绍一下青岛的五大钟楼:火车站钟楼、警察局钟楼、基督教堂钟楼、圣米迦勒大教堂钟楼、大三巴钟楼大教堂。

4、天主教堂宿舍旧址(1899)湖南路8号

5.湖南路11号黑石宾馆旧址(1924)

嘿氏酒店旧址建于1924年,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这是一座法式建筑。据说,原来是一家法国外资公司。它有两层楼高,部分是三层楼。其布局对称,主立面呈现“山”字形。入口凸出,高台上方是一个廊柱,上面有石柱。其上方是观景室,建筑三侧都有窗户。房间的顶层是三楼的阳台。三层山墙及主立面东西两端各开窗五扇。一个小尖顶让这间平房显得精致可爱。房子前面有一个庭院,与街道分开,使它成为喧嚣中的一个安静的地方。

6、美国领事馆旧址(1912) 沂水路1号

美国领事馆是沂水路北侧最后一座德式建筑。与早期的德式建筑相比,这座建筑平面清晰,立面装饰简洁。保留了高大的山墙、老虎窗,开放式的明廊已拆除了塔楼,极具观赏价值。也是沂水路两座早期无塔楼的德式建筑之一(另一座是沂水路14号的英国领事馆)。

7、沂水路5号,棍福泰故居

8、海军营大楼旧址(1899) 沂水路9号

海军营总部大楼原是德国高级官员的官邸,又称“11号官邸”。 1912年改称“营部司令部大楼”。营部大楼与总督早期私人官邸同时建成,是青岛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9、德国总督府旧址(1903年) 沂水路11号

是德国胶澳总督的办公大楼,故名“总督府”。建筑面积7123平方米,主体高20米。主面呈三纵五断对称,建筑平面呈凹形。现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青岛市政协办公场所。

10、英国领事馆旧址(1907) 沂水路14号

这也是沂水路的著名建筑。巧合的是,这条路上的1号是美国领事馆,而这条路上最后一个门牌号14号是英国领事馆。一开始,一结束……德方关于英国驻青岛领事馆的原始记录似乎很少。人们普遍认为,在德国占领青岛的部分时期,英德关系一直非常微妙。这种微妙而变态的博弈无疑直接导致了英国在德国保护区的利益受到压制。

11.德国领事馆旧址(1897)青岛路1号

位于广西路拐角处。该建筑最初是德国侨民的住宅。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二战期间,这里是外国驻青岛唯一的领事馆。后来被孔子后裔购买,捐赠给市政府后,辟为“南苑孔子纪念馆”。客观地说,就历史文化内涵和建筑艺术价值而言,没有其他20世纪诞生于中国的西方建筑能够超越它。

12. 中山路1号国际俱乐部旧址(1910)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与太平路最南端交汇处。建筑师是Kurt ,德国青年风格。该建筑是德国在青岛建造的第一座俱乐部,是德国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

13.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1934)中山路68号

由建筑师苏夏轩设计,共和兴建筑厂建造。东入口处有花岗岩镶嵌的门窗框,立面简洁大方的中轴线布局,运用虚实手法处理窗墙的变化。

14.青岛商会旧址(1921)中山路72号

德国三部分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带阁楼。花岗岩蘑菇石地基、刷过的墙壁和倾斜的屋顶。呈中轴线布局,正门朝东,两侧为翼门,花岗岩门框饰有山花雕刻,飞檐平坦,左右各有一座尖顶式堡垒,覆盖青铜。

15.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旧址(1929)中山路93号

16.山东大剧院旧址(1930) 中山路97号

该建筑共有四层,共有750个座位。这家中国人经营的电影院打破了外国人的垄断,为中国电影的放映提供了平台。 1931年底,山东大剧院举行开幕式,同时放映了中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开幕式上,特意从上海请来了主演电影《歌姬红牡丹》、被誉为中国电影女王的胡蝶。来剪彩的时候,中山路上挤满了人,“追星族”们都争着要见“女王”。开业后,山东大剧院独家放映我国星光、友联、百代、天翼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

17、胶澳商港电动汽车办事处旧址(1914)中山路216号

胶澳商港电动汽车办事处旧址位于中山路、石狮三路、济南路、唐一路交叉口。日本人利用中山路北端的一小块空地,建造了这座那个时代标志性的塔楼。 1922年,北洋政府将其用作胶澳商港电汽办事处。

18. 胶澳法院旧址(1912)德贤路2号

原胶澳总督府前广场右侧,正门也面向广场。该建筑是德国占领青岛期间最后建造的公共建筑之一。设计师是汉斯·费特考尔。采用德式三段式风格,具有德国建筑厚重、粗犷的特点。这座建筑的建造是为了标志着稳定的法律秩序的建立,但它的竣工是在德国占领青岛接近尾声的时候。

19. 清河路基督教会(1930) 清河路42号

这座教堂位于台东三路步行街西端。它与圣保罗大教堂同时建造。现在很多路过的人都不知道这是一座教堂。难怪这座教堂的造型很典型。中国传统的寺庙看起来像道教寺庙。从外观上看,与其说是教堂,不如说是“寺庙”或“修道院”。不得不佩服美国人民顺应当地习俗的创造力。

20. 水手俱乐部旧址(1901)湖北路17号

1898年,时任巡航舰队司令的普鲁士亨利王子来到青岛。驻青岛的德国官兵向他请求提供一个娱乐场所。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以烈妇女街修建了水手俱乐部,又称水手俱乐部、水上俱乐部。他在餐馆工作,也在电影中表演。这是一栋大型的欧式公共建筑,现在被多家公司租用作为办公室或工作室。

21.江苏路9号总督府小学旧址(1901)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青岛德国人捐资开设德国儿童学校,并租用中国私人房屋,解决儿童教育问题。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总督府接管学校,改为官立学校,一般称总督府学堂。该建筑由政府建筑师  设计,由  公司承建。学校位于俾斯麦街(江苏路)。最初的礼宾府小学面积较小,中间两层,两侧各一层,共有6间教室和6间办公室。

22. 江苏路15号青岛基督教堂(1908)

基督教教堂原是青岛德国信徒做礼拜的场所,故被称为“德国礼拜堂”。因教堂顶部有钟楼,故俗称“钟楼”。始建于1908年,竣工于1910年,一座砖石结构的德国城堡式建筑,是德国占领时期的建筑杰作之一。建筑主体由教堂礼拜堂和钟楼两部分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移交给美国驻青海使团,成为青海所有外国信徒使用的“国际礼拜堂”。 1992年6月,山东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江苏路18号野战医院旧址(1904)

总督府野战医院总投资198万马克,占地面积66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82平方米。下图是1907年拍摄的总督府医院门诊大楼,于20世纪90年代拆除,在原址兴建了新的门诊大楼。照片右侧的两层白色小楼是一栋办公楼,后来被拆除改建为学生公寓。

24、青岛水族馆(1931)莱阳路4号

青岛水族馆位于青岛鲁迅公园中心,依山傍海,风景宜人。东邻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汇泉广场,西邻青岛海军博物馆、小青岛,北邻小鱼山。金色的沙滩、赭色的岩石、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海、城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游客来青岛的必到之处。

被蔡元培先生誉为“我国第一”的青岛水族馆于1931年1月动工,1932年2月竣工,同年5月8日举行开馆仪式,正式开放9日向公众公开。

25.太平路10号栈桥惠兰阁(1891)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直线相连。它被视为青岛的重要标志。 1892年,清政府青岛驻军在此修建了一座铁木结构、木铺的栈桥,长约200米,专门用于装卸军用物资。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被重建并延伸至350米。桥上铺设了轻轨,用于运输从德国运来的军用物资。大港码头建成后,栈桥向公众开放。 1931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在堤岸上新建一座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双层八角亭,取名“惠澜亭”。亭顶覆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展馆为二层球形大厅,中心有34级螺旋楼梯,可盘旋至二楼。

26.天后宫(1467年-明成化三年)太平路19号

天后宫位于市南区太平路19号。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俗称华人庙,是渔民、商人出海前祭祀神灵的地方。初名天妃宫,后改称天后宫。是青岛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前面有一座大戏楼,正门有东西侧门,门楼分钟鼓楼。有一个大庭院,花木茂盛。院子里有两棵银杏树,据说是天后宫初建时栽下的。

27、康有为故居(1899)福山支路5号

被誉为“康圣”的大学学者康有为故居,位于小鱼山东麓福山路5号。康有为于1917年、1922年、1927年三次到青岛,每次停留时间较长。最后病逝于青岛,墓建于崂山。康有为故居是前德国总督府一位高级官员的官邸。 1922年他来青岛时租下了这里,屋内挂有已故皇帝溥仪亲笔题写的“天佑堂”御匾,并题字称宅为“天佑花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23:15 , Processed in 0.0826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