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纪念钱仲联先生逝世13周年:与南京大学深厚渊源及学术贡献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518
发表于 2024-12-13 02: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注

今天是钱仲联先生(1908-2003)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

钱先生与南京大学渊源深厚,与程千帆先生关系良好。曾任南京大学《全清词》编研室顾问,为《全清词》撰写序言。他还为程先生的《仙堂石存》作序。

1984年12月,程千帆先生指导的我国第一位古代文学博士莫丽珍答辩会在南京大学举行。钱仲联先生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莫立峰答辩会,前排答辩委员从左起:关雄、傅宣聪、霍松林、钱仲联、徐仲宇、舒武、程千帆、周训初。

1985年12月,程千帆先生再次赴苏州参加钱仲联先生主持的博士答辩会。答辩会结束后,我应钱先生的邀请去参观了他的家乡常熟。

▲图为两位先生在常熟钱穆斋墓前合影。

为了纪念钱仲联先生逝世十三周年,今天给大家分享2003年9月23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的《名师——钱仲联先生》。立峰、张培恒、屠小马等人出现在现场,表达了对钱仲联先生的感情。

附上视频的文本文件以方便阅读。

一代名师——钱仲联

汉代的诗词、唐宋的诗词、清代的诗词都随着岁月的流逝凝结成了祖国文化遗产的瑰宝。在古老祥和的苏州古城,国内外学界公认的国学大师钱仲联,一直在为这些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履行着一代名师的责任。

姑苏城内,望兴河缓缓流过。从老王兴桥出来,拐进一条小巷。蜿蜒小巷的尽头,有一间一年四季香气四溢的书房——莸条安(莸、条河、条河,发音为tiáo(酒吧),视频中发音为sháo(勺子)) ,错误 - 编者注)。进门后,一本巨书跃入眼帘,精装对联,盖印刻字,二十二卷,千万余字。这是继《唐诗全集》、《宋诗全集》之后的又一力作《清诗年谱》。 ”,抬头一看,墙上挂着一幅寿帘,上面写着大书法家王藏昌先生的书:坤兄弟六十年情谊,骨肉相连,八百卷。如果问这家餐厅的老板是谁,他就是学术界公认的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蜚声海内外学界,为国内外当代名师。

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当今中国,全国、不仅仅是苏州,只有我有这样的能力,没有人。”不然没人能写出平行散文,我能写诗、写词、写诗,我一定要做好,而且要独特,有自己的样子。”

钱仲连,原名花萼逊,又名孟跳,终身教授。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于江苏常熟。 1926年冬毕业于无锡国学院,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无锡国学院、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选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1986年被国家教委选为第一批指导国内访问学者的导师。

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十几年与两三个人相处,王公贵族的美丽容颜已褪入尘埃,高贵的亲人,流落街头的尘埃,又怎能数得过的人有多少……”

钱仲联一生热爱诗歌,有诗人的情怀。他相信诗歌可以令人兴奋、令人愉快、也可以怨恨,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家庭的影响。钱仲联1908年9月出生于江苏常熟,祖父钱仲伦是光绪年间著名学者、散文作家。祖母的弟弟是清末两朝的御主翁同和,母亲沉氏是清代著名诗人沉如瑾的妹妹。四五岁的时候,钱仲联经常靠在母亲怀里,听母亲唱吴山歌、背唐诗。说起弹词故事,我还记得第一首《武松》是妈妈唱的,“白米好吃,田地难种”。

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我父亲是日本学生,他擅长教日本的东西。我父亲没有教我古代中国知识,而是教我中国古代知识。”我对中国古代知识的理解是在不断临摹的过程中学到的。”



钱仲联的父亲早年留学日本,很有前途。不幸的是,他生病了,回到了中国。当时,钱仲联正在上小学。钱的父亲一边养病一边教育儿子。每天放学后,父亲都要严格监督钱仲联抄写。我读了祖父的著作,并抄了一本又一本。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和理解了那些深奥难辨的古诗词文章。从尝试写到会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我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擅长写诗了,这需要天才,同时也需要至于学习的技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我是在17岁的时候进入无锡国学院的,专业是国学。

十七岁那年,钱仲联从师范学院毕业,考入无锡国学学校。从此,他离开了常熟,开始了人生新的里程碑。

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这所大学的教学方式就像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主要靠自己学习。他们上午只有两个小时的课,下午也只有两个小时。”我每天上两个小时的课,每天只上四个小时的课,剩下的时间我自己看书。”

在这里他结识了对他日后的教学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中国现代著名理学家、古代文学家、教育家、交通大学原校长唐文治先生。

全国首届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唐文治先生本人是一位哲学家、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学者。他是一位教育学者,但他很他的思想为何如此开放?”那么学生呢?如果你喜欢写诗,你就可以作诗。如果你喜欢注释,你可以做研究。如果你喜欢考证,就可以考证。 ”

唐先生开办的国立书院主要教授五经​​、四书、宋明理学、桐城派古文、旧体诗词、唐集、说文、通鉴、通鉴。 《先秦诸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进一步激发了钱仲联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唐老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还特别注重德育,以身作则。 “校园植树如过节”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钱仲联的心里,并以此作为他今后几十年的榜样。教学生涯的原则。

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我毕业的博士生没有一个是坏的,都是好人。我的一个博士毕业生比我和我的老师还要聪明。”丈夫,一个叫魏宗林,他现在是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他在这里读书,我在这里教他,有一个问题我说魏宗林解决不了。说,先生,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应该是这样的,哎呀,我愿意把他当作我的老师,因为这个学生的能力比我的还要大。

1926年钱仲联从无锡国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大夏大学、无锡国学院、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任教。几十年来,他的成就遍布世界各地,他的学术成就也让人们仰视他、钦佩不已。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立峰:“钱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学者,老一辈学者的博大精深他都有,他亲自与人交往过。”清末明初的老一辈学者,当时在无锡国学院的那些老学者,那些从清朝过来的老学者,钱先生跟他们有过接触。钱从他们那里获得了非常博大精深的传统知识。而且基础很扎实。现在我们搞古学的学者,你要我们自己写骈文、古诗,我们一般都写不了,只能学钱先生。他们,所以他在这两个新的知识领域,现在我们国内这样的学者并不多,应该说是国家层面的。他已经九十多岁了。 ”

钱仲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他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钱仲联擅长古诗注释、校对。他的注释并不限于诗人本人。他广泛涉足古典文学的各个方面。 、集群,从专业到广泛。 20世纪30年代,钱仲联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开始注释前人的诗集。他的第一个注释是黄宗宪的《仁景府诗横注》十一卷。 《仁景府诗》是晚期诗歌创新的代表,也是爱国诗歌的典范。该书于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因书中大量引用而引起全国学术界的关注。钱仲联当时29岁,正值风头正劲。不久,“918”事件爆发,战争爆发,国难袭来。严酷的现实打破了钱仲联个人的求学世界。他开始用黄诗写出大量反映现实、歌颂时代的诗作。发表在《沉阳》副刊上,他在一篇文章《哀悼沉阳》中写道:沉阳城内有十万士兵,城南城北都有严密的营寨。半夜贼来,兵逃,四日无战声。明朝时期,盗贼劫掠大户,走进门就是狼虎。母亲们抛下她们的孩子,妻子们乞求她们的丈夫。我军已在远处呼啸。这是对当时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有利攻击。黄炎培先生读后印象深刻。这些作品的出版,引起了当时诗坛的高度关注,有“其骨秀,其神刚,其言雄”之称。薇儿有芒”!

动荡的岁月里,钱仲联的家遭到抄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当别人忙着闹事的日子里,他却埋头苦干,有着“冬夏春秋照顾”的作风和气度。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培恒:“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继续学习、学习,我觉得这种精神非常令人敬佩!”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立鹏:“我很佩服这一代老学者,他们真的把学术当作自己的生命,很少考虑除了学术之外的其他事情,所以这应该有一种奉献精神。”

正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钱钟与陆游合着了《剑南诗稿》,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卷体量庞大,正卷八十五卷,外加题外诗。同时,他还对标题进行了补充校对,补充了彝诗的记录,剔除了那些误入陆游的人。它收集别人的诗歌,对诗中的典故、人物、段落、地理、背景等一一注释。由于陆游诗全集从未有过,钱仲联的巨注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工作难度和工程量是无与伦比的!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立鹏:“9000多首诗的注释不容易,钱先生都注释了,而且注释得很好,很详细,所以我在学习宋诗的时候,我也重点阅读了钱先生的书。”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培恒:“李白的笔记、杜甫的笔记是集体劳动,就是一两个老先生带头组建一个团队。钱先生的笔记、陆游的笔记是他的笔记。”可见其难度之大,从钱陆游先生的笔记中就可看出他的古代文学研究水平。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立鹏:“过去,钱钟书先生和钱仲廉先生的研究路径是不同的,但从学术上来说,应该说钱钟书先生是比钱钟书好。我先生也很欣赏钱钟连先生,我也看过他对钱钟书先生和韩愈的诗的评论。当然,钱钟书先生对钱先生的书也有一些评论,但总体评价是。非常好,我们知道钱钟书先生一般都很难得到高评价,所以他们是同一水平的。”

经过文革浩劫,中国教育重回正轨。 1981年,钱仲联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有趣的是,不能不提到钱钟书先生。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立峰:“198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当时博士生导师很少,不像现在。博士生导师较多,当时全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约有八名,其中四名集中在江苏。”

苏州大学申请钱钟濂教授为硕士生导师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材料时,评委钱钟书宣读了材料。他惊讶钱仲联先生太过谦虚,对在场的评委叹了口气:“钱仲联。”连教授只申请了硕士学位导师,而我们人没有资格。你有资格当博士生导师!”在场的评委感到很尴尬,钱钟书说道:“如果钱钟联先生只教硕士生,那么我也只能教硕士生,我没有资格当博士生。”主管在他面前。钱钟书说到做到,钱钟连先生破例出任博士生导师。

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总之,教育本身,知识和品格,一定要结合起来,无论新老。”

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钱仲联博士生屠晓马:我在苏州大学工作多年,一直很崇拜钱高山先生。后来我进入了他的博士项目,因为他已经停止招生多年,不再招生了。多年不招收学生,我被他招收了。上课的时候,我一个人来到了班级。钱老师上课时和我一起用了一张小方桌。我们面对面上课。课堂上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事物。例如,喝茶。我喜欢喝茶。我平时喜欢去苏州园林喝茶。我刚到他那里的时候,我不敢说什么,因为他讲课很认真,而且他自己也不喝茶。我觉得很奇怪,因为平时他跟我说话的时候,他都要给我泡杯茶喝。后来我老公也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也知道我喜欢喝茶,就说:“你是学生,可以喝​​茶。我是老师,老师教学要认真一点,我不能喝。”我说,喝了没关系,他说喝茶有时会打断他的思路,还有,因为是在家里上课,老师的妻子很关心我们的课,但她也知道丈夫的脾气。过了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小时,她就会看到老公在讲课,她就会过来跟我聊天或者说几句话,你老公这个时候总是很不高兴。他说:“你现在必须记住。这不是你的家,这是教室。你怎么突然在教室里跑进来?”

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上海几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来拜访我时,他们不认可我的教学方法。他们不认可”他们说我的教学方法是私立学校的,你不应该告诉学生每周读什么书,然后给他们一些书名。一周,周一,当学生们来的时候,你你来问学生,让学生回答你。上海的几所大学都提倡这样做,我的方法是相反的。说我的方法是临时抱佛脚的,你喜欢我的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吗?学生来学习是因为他们想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回去读是没有意义的。靠他们自己。如果你这样做,你就是在考验学生。如果你每周测试一次学生,学生就会受到影响。你说我临时抱佛脚,我就是临时抱佛脚。你说我是私立学校,我就是私立学校。 ,我只要教好学生就可以了。有什么一定的规则吗?学生们以博士生的身份来找我,因为他们想听听我的想法。如果你把它颠倒过来。 ,要求学生看任何他们想看的书,每周考试一次,并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这种做法并不受到其他人的欢迎。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不会欢迎。博士生导师做这件事会更容易。 “你来考验学生,学生没有机会问老师。所以,学生无法告诉你你的能力有多强,也没有时间问老师。最后,只有老师才会问学生。”

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在评论大、小作家的诗论和大、小诗的优劣时,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各章相辅相成,各有缺陷……”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莫立峰:“我觉得钱先生在苏州大学的工作有一个很好的特点,除了指导研究生教学外,还指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在苏州大学明清诗学研究室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起《清诗年谱》,这是一个大型的古籍整理工作。一群年轻人和通过这个项目,我认为年轻的学者们受到了很多教育,通过工作、通过实践得到了锻炼。”

1981年,钱仲联74岁,比三国时期的黄忠还要年长。他带领一批研究者畅游清诗的海洋,开始了《清诗年谱》的编纂工作。历时八年,终于竣工。完成了一项让人望而生畏的浩大工程。为了这个项目,他们查阅了清人的诗词、手迹、碑文、印章、日记、档案、方志、诗词、选本等相关文献,制作了8万多张卡片。其中,他们接触到了清代诗人。有15000多个家庭,有6000多个家庭收集和记录诗歌,是整个唐代诗人数量的三倍。本书的完成被学术界公认为近年来古籍编纂研究工作的重大成果。

北京大学季振怀教授评价:“它填补了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的一项空白,是一部传世之作。”钱钟书说:“风格精美,藏品广泛,足以震慑陈嵩山(田)。更何况计(功)和礼(厄)。”

全国首届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没有人愿意研究明清诗歌,这是一个空白。所以我就填补这个空白。”还有几千人学唐诗宋词,太可怕了,没必要我去凑热闹,就这样吧,很简单的。”

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钱仲联博士研究生涂小马:“钱先生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他对学术界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结合了几十年的技艺,大量古诗文。这首诗收录了晋、唐、宋、元、明、清各朝的诗词。历代释经经典中都有注释,而且这些注释不仅涉及儒家、道家,还涉及佛经。比如,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沈曾植的《海口楼诗注》。终于完成了。”

2001年,钱仲联浸透50余年心血的又一力作《沈曾植集注》出版。沈曾植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其诗在现代诗坛享有盛誉,多取佛经。钱先生的诗词注释始于三十多岁,直至九十四岁才完成。

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钱仲联博士研究生涂小马:“我认为钱先生这一代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比如,他的脑海里已经记下了奇闻轶事,他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有关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各种知识。在一定时间内,我们甚至可以告诉你这些东西出现在哪本书里,大概是在哪里找到的,有的甚至可以精确到在哪一页。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或许可以告诉你。我感觉现在电脑基本上可以替代这样的功能,并且比他能搜索更多、更全面、更准确。从这个方面来说,似乎这一代学者几十年积累的技艺和技巧都输给了计算机。它被取代了,但本质上并非如此,因为学术研究在你的头脑中积累了很多年,然后酿造了很多年,最后酿造出非常醇厚的酒。

世纪之交,《新周刊》出版专刊——《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其中苏州被列为中国最精致的城市。该杂志写道:一座城市的个性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凝结。一旦形成,就永远无法改变。时间的变迁,只会磨掉它的容貌,却不会磨掉它的魅力。与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相比,苏州似乎正走向历史的另一个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不会有现代繁荣的地方。复古的努力将使它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每个阶段都有展览。钱仲联先生生活在苏州,大半生是在原江苏师范大学(现苏州大学)校园里度过的。苏州大学校园早年称为“苏州大学”。 1900年的东吴,2001年建校,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样一所学校的性格无一例外地体现在它的建筑和人文精神上:内敛、低调。钱先生和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学校是绝配。 2002年9月26日,在钱仲联先生95岁生日之际,国内外学术界专家齐聚江苏大学,召开了钱仲联先生学术活动75周年专题研讨会。孙家正特地发来贺信:“感谢钱先生对国学的杰出贡献!”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还特意在香港题写了“昆仑万象”四个大字作为礼物;同时,《解放日报》还刊登了王元华先生撰写的生日序言:“我们民族传承的文化是人文教育,圣人多以文学创作为目的,传统文学创作的主流在于于山孟挑庵的钱公忠联先生,是当代伟大的诗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18:39 , Processed in 0.0654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