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8|回复: 0

黄文泉楷书行书作品欣赏:首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3289
发表于 2025-1-2 17: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楷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黄文全(《书法报》首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特等奖获得者)

2005年底,书法报社举办了“书法报社·首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大赛旨在推动硬笔书法的普及与发展,展示硬笔书法创作成果。当时,我把荆州古城楼的图像印在几张16克拉的特种纸上作为背景,并写下了历代诗人有关荆州的诗选。我把它做成了专辑来参加比赛。我很荣幸获得特等奖,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后来我从学校辞职,2008年应聘《书法新闻·硬笔书法》编辑一职。我和主编严海南以及编辑部的其他同事一起工作了一年。书法家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现在我仍然很兴奋能受何东先生的邀请重写我当年的作品。因为我对硬笔书法一直有着浓浓的执着,对硬笔书法的热情也没有减退。今年,书法报社推出了第六届大赛,精彩又充满期待——期待硬笔界涌现出更多的大师和新人,也希望大家更加关注硬笔创作时的身体和工具(但不追求美观。钢笔、中白笔、白笔等工具),用“硬笔性”创作出更多精品!

黄文全(2005年首届大赛特等奖部分作品)

黄文泉(2023年作品)

朱永芳(《书法报》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甲骨奖获得者)

多年来,我一直专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我对《书法报》还是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一些担任《书法报》编辑的老朋友的邀请。我总是认真地“完成作业”,因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友谊。记得很多年前,我学习书法的精力已经集中在毛笔上,但我对硬笔还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我是用硬笔开始学习书法的。我在硬笔书法界有一大批朋友。我珍惜我们之间纯洁的友谊。基于这样的情感因素,我为比赛提交了一篇文章,并获得了“甲骨文奖”。获得这个奖项我有点惊讶,但我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满意。我觉得自己的态度不是很认真,写作也不够好,没有辜负评委和老师的厚望。

前几天,何东兄邀请我为当年的甲骨奖写另一部作品,给了我重写的机会。但好久没写硬笔书法了,脑子和手毕竟不流畅,辜负了老朋友的厚意。

多年来,《书法报·硬笔书法》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策划和组织经验。书法报社举办的比赛一定是最好的。值此第六届大赛启动之际,我对大赛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朱永芳(2006年第二届甲骨文奖部分作品)

朱永芳(2023年作品)

周纪中(“亭林杯”第四届全国硬笔书法展甲骨奖获得者)

现在有很多硬笔书法活动,尤其是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个人可以通过设立公众账号来组织活动,这就是全国性的。真正有硬笔书法功底的作家还是会关注一些品牌活动,比如书法报社举办的硬笔书法活动。每届都有很多参加者,因为《书法报》是我国书法界最权威的报纸之一,与时俱进。 ,实现纸质媒体与网络平台同步发展,影响力极大。多年来,我一直密切关注“书法报纸硬笔书法”的动向。有时,在编辑朋友的鼓励下,我也会参与他们的一些邀请和提议。可以说,我这个硬笔书法爱好者还处于“发烧”状态。甲骨奖是由《书法报》组织的硬笔书法大赛创办的,一直被视为我们很多硬笔书法作家心中最重要的奖项。相当于他们心目中中国书法的“兰亭奖”。大家都非常关心甲骨奖。那年我在第四届比赛中获得了甲骨奖。我记得专辑​​页面是用行书和隶书混合写的。更多的是表达一种随意的本性,不太注重规则。自由写作也算是自己的一点吧。当时能获奖我还是很高兴的。直到现在,偶尔和硬笔书法朋友聊天时,我仍然会说:“我也是硬笔书法甲骨奖得主”。

《书法报》硬笔书法的一位编辑朋友请我重新创作当年获得甲骨奖的作品。这对我来说压力很大,因为时代变了,我人生的一半也变了。环境、心态、人生感悟都不一样。可能和我之前写的有很大不同。我拗不过善意,就买了笔墨,按照葫芦画又临摹了一遍。形式与过去基本相同。在创作中,我以隶书为主基调,行书为辅,利用宣纸的特性来增强墨色。改变,因为是无贡献的作品,没有名利的野心,尽可能表达内心的自由自然成为了重点。

今年,书法报社推出了第六届大赛。作为一个老作家,我最期待看到一些真正情感抒情的作品,也希望看到一些极其干净自然的素颜佳作。硬笔发展至今,它变得过于毛笔,尤其是装订和构图。希望今年的甲骨奖比赛中能够涌现出几幅引起我们心灵共鸣的硬笔书写佳作。

周纪中(2010年第四届大展甲骨奖部分作品)

周纪中(2023年作品)

赖景怀(第五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墨点字帖杯”甲骨奖获得者)

抱着以竞赛代替练习的心态,自从开始练习硬笔书法以来,我就积极参加书法报社组织的权威硬笔书法比赛。第五届比赛征稿通知发布后,我立即决定参加,并按照要求开始准备:纸张尺寸是A4,我自己拼接的。我用常用的钢笔蘸中国画颜料作为书写工具来写字。内容我选了400字左右。写了一遍之后,觉得形式可以稍微调整一下,就写了第二遍,然后简单地用浅蓝色底纸拼接起来,盖章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名单公布时,我有幸以一件A4尺寸的作品获得甲骨奖(获得甲骨奖的5人中,专辑作品4件,A4尺寸作品1件),尽管大尺寸作品占了对于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来说。我很兴奋也很高兴。感谢评委们对我的认可。

最近,我被要求重写当年甲骨奖的作品。当我仔细端详当时保存下来的作品扫描件时,每一笔、每一幅画的书写过程又浮现在脑海中,心中升起一种感慨。

书法报社近日推出第六届书法大赛。这是硬笔书法爱好者同台竞技的又一公平竞赛。希望大家积极准备参加,祝所有参赛的书友取得好成绩。

赖景槐(2019年第五届大赛甲骨奖作品)

赖景槐(2023作品)

杨森武(《书法报》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甲骨奖获得者)

我在参加《书法报》举办的比赛时,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书法报》是全国书法界的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第二,《书法报》是全国书法界的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其次,书法报社有专业的人员负责比赛。整个流程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三是可以组织全国较有影响力的评委组成评审团,对大赛作品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四是设有对大赛获奖作者及作品进行评价的宣传立场。广泛宣传。

漂流在书海里,一转眼已经过去了17年,但从准备参赛作品到寄出,再到比赛公布的一幕幕仍历历在目。当我收到附有获奖名单的《书法报刊硬笔书法》时,我既兴奋又紧张!从优秀奖开始向后检查列表。没有优秀奖,没有优秀奖,更没有精英奖。后来想想,我一定是失败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哪些大师获得了最高奖项——甲骨奖。当我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甲骨奖的行列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这次,我是对的。我的心情瞬间从极低落转变为。失落上升到了无比的兴奋,我真正体会到了冰与火的两个世界。

这次重写甲骨奖作品时,我先找到原来的写作内容,仔细看了两遍。没有了比赛的紧张,我慢慢地写着,少了几分三十多岁时青春的轻盈和飘逸。它更加丰富多彩。懂得命运的人,懂得安定和富裕。

书法报社硬笔书法比赛已连续举办五年。机制成熟,高手辈出,名才辈出,新秀辈出,年轻人茁壮成长。已成为权威的品牌盛会。希望比赛继续下去,预祝第六届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杨森武(2006年第二届甲骨奖部分作品)

杨森武(2023作品部分)

卢社武(《书法报》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甲骨奖获得者)

40多年来,硬笔书法展览和比赛滋养和推动了硬笔书法的发展。近年来,由《书法报》主办的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印象深刻,影响深远,在中国硬笔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书法报社举办的硬笔书法比赛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我觉得我在第二届比赛中获得甲骨奖的作品其实是非常不理想和不成熟的。只是记录了当时的书写状态。荣幸获得最高奖项甲骨奖,是评委们的厚爱和鼓励。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写作观念较之前已经发生了变化,认识上也有了一些变化。我认为硬笔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各有侧重。从实用性来说,适合书写,工整、美观、易识别。在艺术性上,宜更多地表达书法的内涵,即汉字书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要有传统,又要有个性。硬笔书法既然叫硬笔书法,就要继承书法的衣钵。我的硬笔书法创作更倾向于后者。

书法报社同仁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以传承中国书法精髓为目标。他们每场比赛都很努力,现场和跟踪报道都很给力。书法报不断举办硬笔书法比赛,不断发现新人才,不断培养新人才,不断推出新人才,对弘扬书法艺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希望书报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能够继续举办,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精彩。

卢舍吾(2006年第二届甲骨奖部分作品)

卢社武(2023年作品)



罗志刚(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展甲骨奖获得者)

自从庞中华先生普及硬笔书法以来,全国性的展览、比赛不断,热闹非凡。我也跟随书法热潮,软硬兼施,时刻关注比赛动向,计划参加高规格、高水平的正式比赛。然而,繁荣的背后,一些竞赛也良莠不齐,欺世盗名、甚至欺骗作者的竞赛时有出现。爱书之人需要擦亮眼睛,辨别清楚。书法报凭借专业的地位、专业的水准、专业的团队、丰富的比赛组织经验和专业的敏感度,引领书法的方向。书法报社举办的比赛水平高、吸引力大、影响力大。因此,参加书法报刊比赛,取得成绩,获得认可,一直是广大书友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我总是选择书法报纸组织的正式品牌比赛。

2008年作品参加《书法报》与中国书法协会硬笔书法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展,受到评委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荣获最高奖——甲骨奖。甲骨奖是书友中的硬笔兰亭奖,其高度不言而喻。虽然我对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抱有期待,但获得一等奖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兴奋,创作热情更加高涨。

最近我又受一家书法报社邀请写另一幅获奖作品,真是吓人。我已经努力写作十几年了,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但用笔写字的梦想还在。再加上编辑老师不断地鼓励我,我又努力了,披上铠甲出去创作另一幅作品。回顾获奖作品,仍然存在着气息不佳、笔触僵硬、笔触不够丰富、部分人物结构不自然、文字通篇不协调感等诸多问题。在这次创作中,我混合了书法、“平复贴”的结构和氛围以及竹简融入其中,因此字迹更加通透、生动、自然,整个文字感觉更加古朴。但文笔还不够细腻,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罗志刚(作品获2006年第三届甲骨文展甲骨奖)

罗志刚(2023年作品)

姚海通(第五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墨点字帖杯”甲骨奖获得者)

《书法报》被公认为书法界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纸质媒体之一。书法报社已成功举办多次全国性书法比赛和书法学习活动,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品牌号召力。可以说,在众多的书法比赛中,书法报社举办的比赛是不容错过的。

作为《书法新闻硬笔书法》的长期读者,我有幸参加了2019年“墨点字帖杯”第五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我的专辑作品之一《千字小字》 《篆书》荣获最高奖——甲骨奖。 ,全国只有五个顶级奖项,一定很精彩吧!我记得网上有一张朱先生审阅我作品的照片。他手里拿着的是我的作品……

获奖是评委对作品的认可,也是对学习之路的肯定。如今,应《书法报·硬笔书法》编辑部主任何东先生的邀请,昨天重新创作了甲骨奖同名作品。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三年多了,新旧两部作品。同框作品对比,犹如穿越时空,兄弟并肩。必将激起情感波澜,也必将给书法的学习和创作带来许多新的思考。

第六届大赛已经启动。这是广大硬笔书法家、硬笔书法爱好者和热爱写作的青年朋友们所期盼的盛会。希望书友们能够表现得更好,取得好成绩。预祝第六届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姚海通(2019年第五届大赛甲骨奖作品)

姚海通(2023作品)

熊志玲(《书法报》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甲骨奖获得者)

首先,非常感谢《书报硬笔书法》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甲骨奖获奖作品的机会。现在看来,确实很不美观,心里也有些不安。记得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当我看到硬笔书法比赛征稿的时候,不管我有多重,我都抓起笔,拿了一些纸板,开始写,然后寄出去。走出去,那种状态确实很少见。

获得甲骨文奖是我始料未及的。感谢评委和老师们的关爱和鼓励。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新人,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我真的很兴奋。我觉得我的学习之路是正确的。随后的九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也是甲骨奖获奖作品的书法风格,但表现形式不同,一个是硬笔,一个是毛笔。如今再次受邀撰写当年的获奖作品,心里既高兴又忐忑。幸运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可以再次与自己对话,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状态和水平。令人不安的是,毕竟17年过去了,很难再找到往日那种自由自信、狂野直率的写作状态了。现在写出来的所谓作品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样,实在羞于拿给别人看。

《书法报》正在开展第六届书法大赛,希望更多的硬笔书爱好者积极参与到这一盛会中。衷心希望本次大赛能够征集更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发现更多优秀的创作人才,呈现更多特色的赛事亮点,树立更加时尚的行业标杆。

熊志玲(2006年第二届甲骨奖)

熊志玲(2023作品)

董洪涛(《书法报》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甲骨奖获得者)

接到《书法报·硬笔书法》编辑何东书友的电话,聊起“甲骨奖”品牌活动,一下子把时间拉回到了17年前。那时的我还处于软硬兼施的状态,正处于创作的鼎盛时期,也获得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奖项。获得“甲骨文奖”,我高兴了一阵子。我觉得这个奖项的分量比较重。主要原因在于主办方的权威、专业和广泛参与。

当时有人开玩笑说我喜欢甲骨文,当之无愧的甲骨奖。确实,甲骨书法爱好者获得甲骨奖,对我来说有着更深的意义。翻阅原获奖作品,设计新颖独特,也是我花了一些时间才自己创作的。构图、内容、纸张都经过精心安排,代表了我当时的创作心态和状态。这或许是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原因。

今天我按照之前的条条框框创作同名作品,没有了之前的冲动和制作元素。新作在构图上力求接近原作,减少刻意设计。关键是要规范和纠正原作中的“用词”,力求作品尽可能完美。

很高兴我们这些“老作家”又以这样的方式相聚。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故事,都能回忆起那段一起“努力写作”的时光。

惊蛰时节,春雷乍起。预祝第六届比赛取得圆满成功,每一届都比上一届精彩。

董洪涛(2006年第二届甲骨奖部分作品)

董洪涛(2023年作品)

蔡伟明(第五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墨点字帖杯”甲骨奖获得者)

小学时,在杂志上看到武汉老师张秀的作品,印象最深。中学时,我经常从邮局买《书法报》来学习。看到《书法报》刊登的第五届比赛征稿通知后,我决定参加这次比赛。原因之一是小时候的一种情绪影响了我;二是《书法报》作为全国知名的专业书法报纸,其权威性毋庸置疑,历届获奖选手也成为当今书法界的中坚力量。

决定参加后,我在内容上特地选择了黄小霞和张元一两位老师写的《武汉赋》。我从形式上选择专辑页面。书写工具是一支普通的钢笔,蘸上国画颜料。我写了一次,直接提交了。那时我只是希望能获得等级奖。当得知自己获得甲骨文奖时,我非常兴奋。非常感谢评委们对我工作的认可。

这次我受《书法报·硬笔书法》编辑邀请,又写了一篇甲骨奖作品。我有点害怕,就去找了当年的扫描稿,打印出来对比。因为我不再有名利的野心,虽然我的手有些生涩,但我不再有写比赛参赛作品的紧张感,所以我写得相当自然。

在当今的硬核世界中,有许多新人和专家。书法报社今年推出了第六届大赛,为广大硬笔书法爱好者和青少年朋友提供了一个公平、权威的大赛平台。作为一名硬笔书法老师,我会积极组织比赛。祝愿书法报刊比赛能够继续举办,越办越好!

蔡伟明(2019年第五届大赛甲骨奖作品)

蔡伟明(2023作品)

崔永泉(《书法报》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甲骨奖获得者)

2006年之前,我曾多次获得硬笔书法国家级奖项。当时我也有尽快停下来的想法,想把一些精力和研究拓展到其他方面。当我看到《书法报》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征稿时,我觉得甲骨奖很有趣。另外,主编颜海南给我打电话,介绍了这个活动的很多概念和情况,我又有了再次参加的想法。一次的想法。于是,我想了几天,选择了夜里安静的时间,以我比较喜欢的彭端书《魏学》的内容,写了一篇硬笔楷书作品。我稍微装订了一下,写了几行附言,第二天就发出来了。 。 2007年1月,当我看到《书法报刊硬笔书法》的评选结果时,我真的很高兴。我很荣幸能够得到评委的青睐,成为二十位甲骨奖获得者之一。随后,报社的老师们及时出版了甲骨奖作者专集,并在报纸上开设了专栏,隆重宣传每一位甲骨奖获得者。这些措施不仅对每位作者进行了宣传和鼓励,也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思考。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比赛的亮点。一旦参与,就会有故事。过了一段时间,每次回忆起那些年的事情都会难以忘怀。

前几天,报社的何东老师联系我,说最近已经启动了第六届比赛,让我重写当年甲骨奖的作品。我很惊喜,感觉很亲切,但同时又感到羞愧,害怕自己写不好。对当时所获得的荣誉来说是一种耻辱。我干脆从书柜里翻出报纸、装订册、作品集和证书,让我回到了17年前,重新找回了参加比赛的勇气和感觉。翻看当年的作品,我发现一般都是写得很平静、简单。这些年来,我的个人审美更加丰富了。对我来说,我现在写的作品可能会多一点多样性和古老的意义,即使我几乎没有交作业。不管怎样,我还是希望大家多批评我,让我更进一步。这也算是对“甲骨奖”的致敬。

第六届比赛又来了,这进一步证明了本次比赛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其背后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奉献者确实令人惊叹。向《书法报》的同事们致敬!作为前甲骨奖获得者,我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凸显其本色,朝着“宽容、务实、美好、创新、超越”的目标出发,展现其学术性、专业性和艺术性。最后预祝第六届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崔永泉(2006年第二届甲骨文奖部分作品)

崔永泉(2023年作品)

罗冰生(第五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墨点字帖杯”甲骨奖获得者)

在书法报举办的硬笔书法比赛中,不少参赛者都是软硬兼备的高手,涌现出了许多既有传统技艺又有时代气息的好作品。尽管比赛很激烈,但它更具权威性,专业和宝贵,因此自然而然的人选择参加,我只是其中之一。

当宣布第五次比赛的获胜者时,我得知我赢得了最高奖项,即甲骨文骨奖。那时,我几乎无法相信我的眼睛。我感到很幸运。杜福(Du Fu)“对诗歌和书籍感到高兴”,因为他很高兴听到士兵赢得了战斗。当我赢得 Bone奖时,我也觉得自己赢得了战斗。 “书法报纸硬书架”邀请我为那年的《甲骨文骨奖》撰写另一项作品。我以这种方式考虑:首先,在写作前准备。我一直坚信“林领带是最后一句话”。无论刷子书法或硬态书法如何,Ling Tie都是取得进步的最佳捷径。没有其他办法。 “国王神圣宗教的序言”,“两个国王的滑动”,“设定竞争书法”和“侄子纪念馆的手稿”是我方法的主要模型。有时,当我阅读书法时,我旁边没有合适的纸,我只使用签名笔来标记曲线的空白。效果通常比单独使用纸张发帖更好。其次,创建时,选择并非每个人都普遍的诗歌和文章,也有您喜欢的内容。我选择了自写的文章“ Linxi  ”和Chen 兄弟的“  Book Club”。这两篇文章与我最喜欢的书法和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很容易接近我追求的“平稳的头脑和手”。领域。第三,适当地选择“样式”并将书面内容集成到构图中。最后,可以将装订设计的“样式”适当地添加到工作中,这应该是优雅的,避免庸俗的,应该稀疏并避免混乱,并应突出书法的主体,避免被压倒。

我很高兴听到书法报纸已经发起了第六次比赛,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参赛者,作品的质量将越来越高。我希望所有参赛者都取得成功的开局,并且比赛取得了成功!

Luo (2019年第五次比赛的 Bone奖项)

Luo (2023年的工作)

Lin (在第五届全国硬书记竞赛“墨水点杂料杯”中获得甲骨文骨奖的获奖者)

书法报纸是中国领先的书法教学,竞争和媒体平台,为全国小学的教师,学生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展示,竞争和实践的机会。参加第五次比赛,我希望向我的前任和老师学习学习,并希望与大师竞争以找到空白,因此我大胆地提交了专辑作品。在赢得该奖项的那天,来自老师和朋友的无数恭喜信息接一个地出现了。也许就像“幸福敲门”。但是,我非常清楚结果背后有一个运气。所谓的“不首先写作”只是一项恰好具有这种荣誉的作品。从那一年重写这些作品,我觉得近年来我已经学到了很多铭文,并且对书法和刷子有了新的理解和偏爱。我很高兴自己仍在探索和学习的道路上,但我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努力学习。 ,深层培养书法艺术的最初意图和艰苦的工作。第六次比赛已经发起。我希望老师和朋友们能在比赛过程中享受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乐趣。我也希望每天都在艰难的书法界变化!

Lin (2019年第五次比赛的 Bone奖的一部分)

Lin (2023 Works)

Du Siwu(第二届中国硬书记新闻中的甲骨文骨奖得主)

早年,他喜欢艰苦的书法,该书法源自杂志的“中国钢版笔记:书法”和报纸“书法新闻”。书法报纸比赛对硬态写作有更大的影响。主要原因是专业人士从事专业工作,享有良好的声誉和高质量,因此他们选择了它。当我赢得 Bone Award时,我用一支像刷笔一样的硬笔写道,所以我有很多新的想法。我很幸运能赢得高奖,这也表明,Shufa新闻社举办的竞争有各种各样的美学选择。现在,我再次编写这些内容,并以我当前对官方脚本的理解写作,我不知道我能取得多少进展。书法报纸在组织比赛方面拥有多年的经验,并祝愿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

Du Siwu(在2006年第二次比赛中赢得了 Bone奖的作品的一部分)

Du Siwu(2023年的工作)

Xu (第二届中国硬书记新闻中的甲骨文骨奖获得者)

我曾经赞成“书法报纸”,然后是“书法报纸·硬式书法”。我记得技术中学考试的论文主题是介绍一种报纸。我写了有关“书法报纸”的文章,并介绍了它的专栏和特征。等待。近年来,有许多刻板的书法比赛。由于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书法报纸在书法界的影响力和组织能力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举行的比赛更加正式,更专业,更具有权威性。

我记得我上次获得 Bone奖是在2006年。当我得知自己赢得了奖项时,我感到非常兴奋。那天晚上,我邀请了几个朋友喝一杯,这仍然是我的记忆。十多年后,当我再次看屡获殊荣的作品时,我感到羞耻。现在有很多大师。如果我现在提交,我绝对不会赢得奖项。如今,我每天早晨醒来,拿起一支笔和纸,写或画。书法和绘画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仍然喜欢坚硬的书法,并注意硬式书法世界。四川硬书记协会每月举行创意活动,我将积极参与。

书法报纸比赛再次在这里!我相信比赛将越来越好,您可以欣赏大师的杰作。看到奇妙而醒目的硬态书法作品就像是欣赏一幅好绘画,这使人们感到高兴并可以引起作者的共鸣。我坚信,如果它是由书法报纸组织并由专业团队组织的,它肯定会起作用,并且将是一个完全成功的成功!

Xu (在2006年第二次比赛中赢得了 Bone奖的作品的一部分)

Xu (2023年工作)

Wang (2023年作品的一部分)

Wang (2023年作品的一部分)

Wang Gang(在2010年第4次展览中获得了 Bone奖的作品的一部分)

王帮(2023年的一部分)

Gu Min(2006年第二届 Bone奖的工作)

Gu Min(2023年工作)

Chen Zewei(2023年的工作)

Chen Zewei(在2006年第二次比赛中赢得了 Bone奖的作品的一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5 01:46 , Processed in 0.0906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