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4|回复: 0

广州男子骑共享单车遭罚款引发热议,西安共享电动自行车乱象更严重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4104
发表于 2025-1-14 17: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白小雨李怡然陕西网

近日,#广州男子骑共享单车被罚款#登上热搜话题。两名男子骑着无牌共享摩托车被交警拦下。他们表示“无证不能上路骑行”,想要开罚单,引起男子当场质疑。 :“既然没有驾照就不能上路行驶,为什么还能操作呢?”对此,舆论普遍认为,管理部门应该从源头进行管理,惩罚企业而不是承租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市民向“问政陕西”平台反映,西安共享电动自行车乱象比广州还要严重。尽管2017年明确禁止共享电动自行车发展,但近年来共享电动自行车在城市主干道上从未消失。这些没有牌照、没有头盔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堵塞交通、跑马灯。逆行乱象等乱象层出不穷,“共享之便”变成了“治理之难”。

“旧账”未了结,又添了“新忧”。记者走访发现,街头共享电动自行车均无证经营。市民对此忧心忡忡,难掩焦虑。

车辆状况各不相同

骑行体验和安全性较差

记者走访高新区科技六路,随处可见小煞摩托、简小国出行等品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他们都没有配备踏板、后视镜和转向灯按钮,也没有配备头盔或悬挂车牌。许多车辆还存在零件损坏、车身上有灰尘和污垢的情况,篮子里装满了垃圾和“小广告”。

在浐灞会泽居公共租赁住房小区门口,记者看到停放着一辆“千行出行”品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虽然配备了头盔,但依然没有车牌。

不少市民反映共享电动自行车卫星定位不准确。他们想用的时候找不到自行车,或者想归还的时候却找不到。定位显示这里有一辆自行车,但是他们来到这里就找不到了。停车位置可以在手机上找到。我骑车时总是还车。

“浪费时间,谁知道还车这么麻烦,我再也不想骑了。”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她骑着共享电动车上班。当她在APP地图上显示的P点还车时,一直显示“当前位置不在服务区”。连续换了3个停车位,逛了10多分钟。最后我打电话给客服关闭了订单。距离有2公里。最终我一共支付了14.5元的调度费和车费。

家住唐延路牡丹庄园的刘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扰。除了归还自行车困难之外,他还被神秘的骑行场“困住”。

“我们小区附近大概有四五个品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各个品牌的骑行规则各不相同,运营区域互不互通,调度费更是‘价格杀手’。”刘先生向记者抱怨道。被问过好几次了,等我用完车后才知道,我是在作业区外骑行,会被收取调度费的。全程App界面只显示“请勿在此上锁”字样,没有任何提示。

共享电动自行车骑行体验和安全性如何?在唐延路派出所前的一处停车位,记者解锁了一辆“简小果出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当他把自行车推下路边时,他发现自行车无法骑了。他将自行车推回原处并归还,并被收取2元费用。

随后,我重新扫描了旁边绿黑相间的“喵旅行”的二维码。经过稍微繁琐的注册、实名认证、网上签名、缴纳押金,终于成功解锁。根据APP首页地图显示,其经营范围大致包括太白南路、昆明路、科技路。收费标准为1分钟内免费,5分钟内(含5分钟)2元,超出部分每5分钟1元。若在服务区外​​还车,需加收10元调度费。站外还车,需加收10元调度费。暂停费。



记者在骑行过程中发现,网友抱怨的“车况差、故障率高”并非谎言。车头摇晃、晃动,启动、制动等功能反应缓慢。尤其是经过井盖、减速带时,需要用力踩刹车。骑行了不到500米,车子直接报电池电量不足,而且附近没有返回点。没办法,只好把车暂时停在路边。当我拨打客服电话求助时,占线半天无人接听。整个骑行过程中,我完全没有感受到“走路带风”的喜悦,只有委屈和不安。

乱停车乱停车成“顽疾”

学生追逐玩耍存在隐患

在科技八路与唐延路交叉口附近,看到不少安全意识淡薄的骑行者。他们骑车时看手机、逆向骑行、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无牌照、无头盔上路骑行。还有两名穿着校服的骑自行车者。学生们一起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蜿蜒行驶,非常危险。

“真是让人担心,他们的父母都不管吗?这太不安全了!”市民刘女士表示,学生骑车时喜欢互相追逐,不分前后左右。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

禁止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骑乘电动自行车。这些同学是怎么解锁的呢?记者了解到,平台设置的门槛根本无法阻止这些“聪明”的孩子。

不仅如此,共享电动自行车的“野蛮生长”和乱象频发,严重阻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难题,其隐患也不容小觑。

“让开,你听见了吗?”带着孩子在人行道上散步的刘女士被路过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吓了一跳。她愤怒地说:“下雨天走路很困难,但这些人仍然坚持走路。”骑上去的时候要紧张,要快点。无论你多么着急,你都做不到这一点。 ”

“共享电动自行车没有牌照,但表现得好像有‘特权’,不看红绿灯,总是碰碰运气。”市民孟先生表示,对于私家车主来说,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共享电动自行车没有投保,又不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后续的理赔将会非常麻烦。

走访中,记者发现,共享电动自行车往往放置在写字楼、超市、学校、公交车站等上班族和人群集中的区域。骑行时段也比较集中,早晚高峰时段自行车使用较多。如何停车完全取决于用户的意识,这就带来了扔掉和随意停车的问题。这也是市民在采访中表达最多意见的一点。

“每天上下班的时候,人流挤满了车,必须绕过地铁口,非常不方便。”市民刘女士愤怒地说。早晚高峰时段,地铁5号线金光门站多个出口外车流频繁,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自行车成堆,旁边的非机动车道也被堵塞,无人通行。一个人根本关心它。

在橡树街街区的人行道上,一些市民随意停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将公共空间变成了“专属停车场”。路边排队的汽车堵塞了盲道,行人难以通行。只能在迷宫里绕来绕去,绿化带上也有“平躺”的共享电动自行车。

“很烦人,路边的停车位经常被共享电动自行车‘占用’,没有人管理,想要停车就得一一搬,锁着的自行车很重”而且很难推动。”​​业主李先生表示,这很让人心疼,我也多次向12345热线举报,但没有结果。

多位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共享电动自行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七年前,西安对共享电动车下达“退市令”。至于目前在售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不知道是否已向相关部门备案。如果未经登记就有序释放,势必会造成更多的城市管理问题。



共享电动汽车“退市”成“烂尾工程”

人们期待“共同努力、共同管理”变成“真严管理”

共享电动自行车存在诸多障碍。

“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从2017年到现在,交通、城管、交警等很多部门都管不好一辆车,不仅之前推出的车没有被撤走,而且更多的品牌已经纷纷出现,我们已经举报了,有领导来看过,看完之后,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说起共享电动自行车,正在木塔西公园散步的张大爷也是心酸又愤慨。

“放”与“管”的关系考验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记者调查证实,2017年西安出台禁止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规定后,只有当时的“祥骑”共享电动自行车在媒体多次曝光后被迫“退市”。

2023年4月1日,《陕西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规定》实施,明确未经登记、悬挂号牌的电动自行车禁止上道路行驶。同年11月,西安市交通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促进西安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重申西安市禁止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政府部门三令五申,明确禁止。为何这些品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仍不遵医嘱、违规?记者致电某品牌客服,对方回应称车辆投放已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协议),并回避回答是否注册的问题。

共享电动自行车为何屡遭市民质疑?是有关部门不想管还是根本不管?这是生意还是交易?难道真的如客服所说,背后有人“支持”他们吗?对此,记者联系了陕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西安市交通管理局、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城管局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目前,西安市禁止在社会上投放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表示,市交通委办公室制定印发了《西安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西安市禁止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和运营出租自行车。租电动自行车。同时,明确了市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市交通局是市互联网共享单车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非法投放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企业进行联合约谈。市城管局负责查处企业违法投放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行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管理办法》负责查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法律。

“西安明确禁止投放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街头出现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都是个别车企非法投放的。”西安市交通局回应称,今年以来,西安市部分区域出现违规投放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的情况。一经发现,市交通运输总局立即组织市城管、市场监管、公安交警部门及相关区(开发区)联合约谈已推出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企业,要求企业退出由西安自行运营并为用户提供退款及解释。今年以来,已对相关企业进行了3次采访。

西安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表示,作为其成员单位之一,其职责是“负责企业违规投放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核查处理”。针对部分地区非法投放互联网电动自行车问题,市城管执法局督促相关区、开发区城管执法部门配合区交通委办公室对违法投放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的企业进行约谈。投放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并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投放。退出西安市的业务。同时,对于不听劝阻、逾期不退出的企业,市城管执法局督促各区、开发区城管执法部门依法查处。辖区内发布的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今年以来,各区、开发区城管执法部门共查扣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4600余辆。

对于共享电动自行车违法交通违法行为,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监管整顿。一方面,配合市交通局、市城管局约谈非法放置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企业,要求运营企业违规放置的网租电动自行车立即回收;另一方面,加强街道警力部署,依法查处共享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不按车道行驶、逆行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2017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治理共享电动自行车乱象,显然‘多头治乱’并没有达到‘合力治理乱’的目的。”各部门对共享电动自行车的监管都是‘分而治之’,反而鼓励一些部门从本地利益出发,思考如何在‘共享经济’中分得一杯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表示。被命名。

对于《陕西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条例》的实施效果以及公众关心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无牌照、无序流通等问题,为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截至记者发稿,陕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尚未回应。 (记者白晓宇 李怡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远见汇智】 ( 京ICP备20013102号-17 )

GMT+8, 2025-5-6 05:06 , Processed in 0.0751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